分享

解读二战日军师团番号——战力不同的五类师团

 金色年华554 2018-03-18

师团是日本陆军最高一级的固定编制单位,在二战结束时日本陆军的作战师团将近两百个,番号也是纷繁复杂。其实通过这些杂乱的番号是可以大致判断出日军相关部队的战力的。

第一等师团

日本陆军第一批师团的番号从第1到第6,源自以前按地域划分的六个镇台,兵员征集地分别是东京、仙台、名古屋、大阪、广岛和熊本。他们与警卫皇宫的近卫师团同属日军第一等部队,装备优先保障。其编制是师团下辖两个旅团,旅团下辖两个步兵联队,加上骑兵、炮兵、工兵以及辎重兵联队,满编足额时超过两万人,相当于同时期中国军队的两个加强师。而战力方面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位列日军魁首。在第二次长沙会战时,日本方面竟然有第3、第4和第6三个第一等师团参战,可见他们对长沙攻坚的重视。

解读二战日军师团番号——战力不同的五类师团

第二等师团

第二等师团包括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期间组建的第7到第18师团,以及镇守朝鲜罗南、龙山两地的第19和第20师团。20世纪20年代时,这类师团虽被裁撤掉四个(第13、15、17、18师团),但军事预算却未裁减,反而促进日本在坦克、战机和高射炮领域的研究步伐。其中第7师团作为东京大本营的战略预备队而颇受重视,常常被派到决定日本命运的战场。1942年时该部以第28联队为基干组成一木支队,奉命夺取瓜岛上被美军占据的机场,连续的机枪声中他们不顾伤亡的呐喊冲锋,疯狂行径中透露出可怕的战斗精神。经裁撤后剩余的十个师团加上原有的第一等师团,构成了日本战前的常备师团。

解读二战日军师团番号——战力不同的五类师团

第三等师团

全面抗战爆发后,因复员的预备役人员充足,日军17个常备师团顿时由一变二。战前,日本因财力有限并未保持大规模军队编制,但却常年大批训练兵员,新兵服役两年后即复员,然后每年按原建制集合训练一个月。这些由预备役组成的新建师团称为“特设师团”,番号在一百之后。如第101师团、第106师团就是由第1师团和第6师团的预备役人员组建的。这类部队虽然属日军第三等师团,但战力却不敢恭维。武汉保卫战时在万家岭遭到重创的就是第106师团,该部被歼灭万余,满山遍野尽是他们的尸骸和弃械,同时成就了万家岭“山不在高,歼敌则名”的佳话。该级别师团战力不强的原因是预备役官兵大多已拖家带口,且服役时间有限,并未被长久灌输决死的战斗精神和绝对服从长官的军纪素质。

解读二战日军师团番号——战力不同的五类师团

第四等师团

随着战争规模扩大,日本采取从常备师团抽调精锐联队再补充预备役的方式,陆续组建了番号以二十一开头的新建师团。而番号三十以后的大多是以预备役官兵为主的治安师团,负责占领区的治安和警戒。因为兵员大多出自常备精锐部队,故其战力往往高于第三等师团。如第28师团第3、30、36步兵联队竟然分别是从第1、第2和第9师团抽调的,此等出身,其战力绝对是可以与那些日军老牌部队相提并论的。

此类师团采用三单位制,即不设旅团而直辖三个步兵联队,每个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再加上骑兵、炮兵、工兵和辎重部队等普遍在两万人以下。这样战争初期日军师团的两旅团、四联队编制逐渐消失。

解读二战日军师团番号——战力不同的五类师团

第五等师团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逐渐陷入了多线作战的泥潭,深感现有师团的使用已捉襟见肘,所以由独立混成旅团扩编或以老部队的留守骨干为基础,建立了数量庞大的增设师团,番号大多在六十以后。其编制属于“微缩版”,每个师团下辖两旅团,每个旅团则直辖四个大队,兵额只有一万出头。此类师团中士兵的年龄老幼参差,能否有效作战完全凭借那些尚有战斗经验的军官们的组织。而战争后期组建的增设师团更是严重缺乏自动火器和重武器,战斗力也是大打折扣,可视作日本应付战局的无奈之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