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杜也有春天 ◇任亚敏 提起老杜,我们自然就会想到他批判现实主义的流传千古的诗歌,想到他和李白并称为唐朝诗坛最璀璨的两颗明珠,想到他所处的动乱流离的时代带给他的一生坎坷。他一颗伟大而高贵的灵魂始终在痛苦中煎熬,他衣不裹体,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地走过了艰难而又短暂的一生。但是,如果仔细品读老杜诗歌,就会发现艰难困苦中的老杜不仅是忧国忧民的喷青,也是一位志存高远、感情真挚、珍惜情谊的激情诗人,美丽的春天也曾光顾他58岁的短暂生命。也许,他还遇到过最美好的爱情,心底永远驻着一位绝世独立的佳人…… “齐鲁青未了,岱宗夫如何?”青年杜甫考场失意,登临泰山,他满怀激情直抒胸臆,一首《望岳》磅礴大气,他以空间上延绵不断地描写展现了泰山巍峨高大的气势和雄浑壮美的色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表达了诗人虽然历经人生挫折,仍充满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意境开阔,表现了青年时代杜甫坚定人生目标、蓬勃的朝气和非凡的胸襟。《饮中八仙歌》情调轻快,语句诙谐,又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豪气冲天的特点,在他的诗作中显得比较别开生面。 中年时期的杜甫颠沛流离,苦不堪言。天宝年间,唐玄宗实行“开边”政策,穷兵黩武,与吐蕃开始了七年的征战,频繁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田园荒芜、亲人离别,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忧国忧民的诗人将所见所闻连成一体,充分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心灵带来的严重摧残,《兵车行》《三吏》《三别》是这一时期的诗作代表。安史之乱时期,面对长安沦陷后的冷静寂寥,诗人将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昔日的欢愉与今日的死别进行对照,创作大量作品再现了诗人忠君爱国之情怀。 杜甫重情重义,在战乱中仍心系家人。他写小儿女们不谙世事,不能理解母亲思念父亲的惆怅;写妻子深夜独立院中,月寒泪落,情思绵绵,充满人间至爱如《月夜》。烽火遍地,家书不通,重重地愁绪袭上心头,白发早生,因而《春望》成为千百年来的绝唱。战乱中诗人巧遇青年时的好友,心情舒畅,开怀畅饮。《赠卫八处士》感情描写亲切真挚,叙事历历再现,行文抑扬顿挫,中肯贴切让人感怀。朋友李白在遭流放期间,杜甫天涯苦忆,积想成梦。他关注李白处境,并为李白的遭遇表达不平,两人之间至真之情人间可谓少有。《天末怀李白》、《梦李白二首》均是情谊之作,低回婉转,殷殷嘱咐,尽显友谊的弥足珍贵。 杜甫的赏景诗作不多。居住在成都浣花溪的日子,他放下心中的一切沉重,也曾在春暖花开之时,独自沿江漫步,踏春赏花,十分悠闲自在。他迷恋在花蝶之中,忽然又被黄鹂鸟的叫声唤醒,充满快意的瞬间被记录在《江畔独步寻花》《绝句》中,嫩绿树枝上的黄鹂鸟“恰恰”欢歌婉转,蓝天上的一行白鹭自由飞翔。场面愉悦,有声有色,此时身居草堂的杜甫胸臆是何等的开阔?他一扫往日的沉郁厚重,尽情享受着春天,这是属于诗人杜甫的难得的春天啊!虽然他的春天有些短暂,但是他却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恒久的春天。春天里最美丽的声音和身影被朗读千年,意境悠远,读来却画面即现,也让读者从他沉郁的情绪中走出来,和他一起享受片刻的轻松愉悦。 杜甫也有春天,也许还遇到过爱情。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描写女子情感的诗作不多,偶有一篇却是千古佳作——《佳人》。在这首诗里,被人抛弃的佳人远离红尘,远离浮世繁华,独居在空谷,如幽兰般的存在着。她身着单薄的衣衫,日落黄昏中斜倚修竹的倩影不仅是一种遗世独立的状态,一种唯美,更是一种气质。悲苦的老杜心中是不是真有这样一位佳人无据可考,这样的佳人也许只是身心疲惫的老杜孤独傲世、洁身自好的精神独白,是他精神世界里的绝代佳人。但是我们更希望在红尘流离中真有这样一位佳人曾和老杜相遇,让美好和温暖能在他荒凉的心里留的更久一些。 希望我们能永远走在老杜的春天里,在我们的心里,也常驻一位这样的佳人。 ![]() 任亚敏喜欢文学和写作,发表散文多篇,现居汉中,供职于税务部门。 进入平台的“岭南书屋” 系统阅读任亚敏女士的往期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