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不是秀场,是真实的生活......

 筑客HOME 2020-10-17

好的设计

一定经得起真实生活的考验

总是听见业主说:“为什么我家房子装修完工后跟当初的设计方案差距那么大?”,还有业主说:“为什么看到的家居图片都那么美,真到设计落实的时候却好像总是无法实现呢?”

“家不是秀场,一定要让住在里面的人舒适、便捷、自由。”近日,筑客记者全程跟随筑巢奖组委会的老师们去实地考察了几个获奖项目,共同去检验设计师的作品是否可以“真金不怕火炼”,让我们一起来揭秘真相。

作品1

实地考察中:

筑巢奖组委会常委、北京清尚建筑装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晞在普通户型项目的考察中,对于设计师对材料的大胆应用、细节的用心设计,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一个完美的家是由业主与设计师思维火花的共同碰撞汇聚而成,而这一切的基础应该是彼此的信任与理解。

作品2

实地考察中:

筑巢奖组委会评委、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周炯焱教授对其考察的作品提出了褒奖,也提出了建议。他指出其项目合理利用很小的空间,简单的手法,合理的造价,装饰的细节呈现设计的力量;不足的方面是,层次上可以再有拉伸,增强私密感和空间的延展性。

作品3

实地考察中:


 筑巢奖终评评委、上海STUDIO/HBA高级总监李鹰在他考察的项目中与设计师、业主进行了深度沟通、了解和交流,高度认可了这套设计作品的人文色彩和生命力,对项目的还原度和对业主生活的把控方面也对设计者表示了赞许。

在采访考察过程中,筑巢奖组委会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教授对我们说:“一套好的设计作品可以有各个角度的争议,但一定是经得起专业层面的讨论,经得住专业媒体全方位解读,更要经得起生活的检验。”

方老师还饶有兴致地给我们介绍了最新一届筑巢奖获奖作品的诞生过程,“这一届获奖作品历经征集、投稿、筛选、分类、整理、初审、初评、专业评选、媒体评选等诸多专业、庞杂、繁重而又细碎的环节,已然是好中选优,优中选妙,妙中再选其精神和气质的上佳之作,之所以再加开一轮‘实地考察’的环节,根本原因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尊重获奖者及其作品,尊重参赛者及其作品,尊重组委会所付出的辛劳和智慧,尊重所有关注筑巢奖的媒体和公众,尤其关心真正居住在里面的业主。”

“当然,严谨的评审也考虑到时代技术的变化和空间作品本身的特性,特别是在当下修图软件功能强大到以假乱真、偷天换日的背景和前提下,不得不用‘眼见为实'来佐证作品的真实性;参赛性质以空间的摄影作品为载体,而摄影作品中如果巧妙运用光影和侧重,则足以改变设计本身的立意、空间布局和功能优势等因素,需‘实地考察’用自然光和室内光叠加的综合条件来评定;再加上硬件建筑结构、空间功能、软性文化背景、人文情感均可再次印证设计的能力。"

第八届筑巢奖实地考察作品

“第八届筑巢奖作品不管从数量、品类还是各地区平均覆盖程度均可谓数量庞大、品类俱全、各有地方代表和特色,作品遍布全国(含港台地区),还包括一部分国外设计师作品,既有北派大气、中原磅礴,也有海派温婉、南方精巧,亦有港式现代、台式兼容,在评选过程中,繁重的筛选、评定、争议、投票、再斟酌、再确定过程历经了大半年时间。

本次实地考察涵盖商业空间、住宅空间、公关文化空间和样板房空间等多个项目,地域上从南到北均有涉猎,参与考察的评委会老师都表示现场观摩与图片赏析完全属于两个层级,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从形到神,从空间到人文,从功能感受到情感冥想都再次感受到作品和其创作者的设计思维和情感倾注。”


大师语录


筑巢奖组委会常委、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策划总监曾辉与设计师交流

“设计师提交的图片在‘尺寸’的想象上还是会有偏差,这也是之所以一定要实地考察的原因。”

“工艺的精致度、一些特殊材料的挺拔度、平整度需要肉眼真实的看到,需要手感直接的触摸来最终评价。”

“有一些作品的实地考察就感觉从雾霾沙城暴的天气里突然遇到一股清冽的泉水,作品充满着干净和纯净。”

“设计师的作品不应该只是照片,更不仅仅是一套得奖的提案,设计的本质是满足业主最实际的需求,这也是筑巢奖所宣导‘民生’的真正意义。”

“惊艳不是富丽堂皇、不是另类,不是附和潮流,而是看到当代青年设计师懂得好的设计真的应该去关注什么。” 

“面向大众,低成本、环保、简洁的前提下,提高作品和项目的品质,最小化的投资和最简单的设计来实现筑巢奖所倡导的价值。”

“小空间也可以做出大设计。”

“好的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完全默契,设计师用质朴、相对低成本材料的选择营营造通常意义上的昂贵、贵重的调性,不是以金钱的价值为表达的高贵,而是空间的体验对于美学的表达。”


合作联系

广告合作:QQ 237618190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