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 会稽刻石 (高清资料)

 昵称37064105 2018-03-19


     “会稽刻石”是秦始皇巡游会稽(在今浙江绍兴)时,为了祭奠大禹,宣扬功德,而命丞相李斯手书铭文,刻石记功的石碑。李斯所写的这篇铭文即题为《会稽刻石》,后来被司马迁载入《史记》。

     此是始皇东巡六大刻石之一,风格似峄山碑,笔致工整,结体规格化,是掌握小篆结构的重要资料。原石唐以前已失,至元代有重刻本,现存者为以元重刻本为底本的再翻本,几经翻刻已失原迹风韵神貌,仅保存结构原样,因太偏于外表仪态的圆整规范,已失秦篆生动活灵的笔势。

    由于各种原因,原碑已失或磨灭,原址考证多争论。有碑在会稽山,碑在秦望山,碑在鹅鼻山,碑在原何山等说法。公元21世纪前后有一说碑在诸暨燕子岩,公元2010年此处现已重刻一碑。

     会稽刻石现存版本也有多种。1341年(元惠宗至正元年),绍兴路总管府推官申屠駉以家藏旧本摹刻成碑,刻于府学宫稽古阁,并在碑阴面增刻另一秦篆“峄山碑”。清代康熙年间(1661年——1722年),碑阳会稽刻石被石工磨损,而碑阴峄山碑文仍在。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绍兴知府李亨特嘱钱泳以申屠氏本双钩上石,由刘征重刻,立于府学宫原处,文后有李亨特自跋及清代学者翁方纲阮元陈焯等题记。此碑于1887年由原府学宫(今绍兴稽山中学)以置于大禹陵碑廊内。碑高2.2米,宽1米,上刻小篆12行,每行24字。铭文内容与《史记》所载个别文字有所不同,并以隶书书有题记3行,计60字。虽几经复摹,就中尚可一窥秦篆的神韵。秦代会稽刻石引起日本国学人关注。早在1885年(清代光绪十一年),日本人以高规千叶所藏双钩本在日本重刻;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又以钱泳版本再度翻刻于焦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