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敖最让中国文人惭愧的一点:从不“失意忘形”

 金贝壳bf6un0sx 2018-03-19

李敖去世,看到最感慨的悼念,是蔡康永说的——他一个人身上,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他不在,那个江湖就不在了。

李敖确实是个传奇,一个人自创江湖。一个文化人可能涉足、不可能涉足的领域,几乎都有他的身影。他可以把本来乌烟瘴气的政坛搞得更加鸡飞狗跳,也可以在娱乐节目中掀起收视高潮,那些他引起的、被引起的骂战,更是数不胜数。

李敖最让中国文人惭愧的一点:从不“失意忘形”

有人觉得他文章不过尔尔,有人说他有才无德,但没有人敢否认,李敖拥有属于他的江湖。以至于回忆起来,要来个盖棺定论,都不知以什么为标准。他的文学水平如何,在历史学界有没有地位?他的那些风流史,几分真实几分吹牛?他对于那个始终看不起的小岛,到底意味着什么?他的人生太过于复杂精彩,以至于都无法归类。

在N年前,我读李敖的一本书《李敖快意恩仇录》,在博客上写过一篇小文章,当时概括出的李敖的一种特质——从不“失意忘形”。这倒是中国文人非常稀缺的一种品质。

在那本书中,李敖呈现了两首他18岁时写的诗:

“人皆谓我狂,我岂狂乎哉?是非不苟同,随声不应该。我手写我口,我心做主宰。莫笑我立异,骂你是奴才。” ——《写贻党混子》

“没有穷酸相,不会假斯文,高兴就作诗,生气就骂人。”——《杂诗八首》之四

从文学标准看,诗当然没太多可赞,很多年少轻狂的文学少年,大概都能涂抹出类似的意气文字。不过几十年后,结合李敖的人生看,一定能品味出不同寻常。

是的,谁没年轻过,年少轻狂谁不会呢?可是当一个人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最终往往会甘于平凡之路,像你像我也像他。李敖没有,他无论潦倒入狱,还是风头无两的时刻,都活得像一个斗士。成功时要低调,穷困时要低头,这些人生鸡汤,在李敖那里统统不管用。

常有人提醒,做人不可得意忘形;可实际上,会不会“失意忘形”,才是最能看透一个人的底色。文人的“失意忘形”,有时候比“得意忘形”更加的不堪。

中国文人,向来是非常善于安放内心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得势的时候可以激扬文字为民为天下,在失势的时候则不妨苟且偷生。可以说这是睿智、不偏执,但本质也是鸡贼、油腻。尤其是在“穷”的时候,文人的嘴脸往往是特别难堪的。这个“穷”不光是经济层面的,也是道德层面的,有人为了发财不惜出卖人格,有人为了出路背弃原则。

李敖,从来没有“失意忘形”过。印象中很少有文人,像他那样把文章用的那样犀利,那样桀骜,那样不屈不饶。不管是在书斋,在监狱,还是在讲台,在法庭,他从来没有留下伤感、落寞、彷徨的文字,有的只是飞扬跋扈、快意恩仇。

李敖18岁的两首小诗展现的,正是他一生在两种人生境界下的态度:得势的时候,他是“莫笑我立异,骂你是奴才”;失势的时候,他是“没有穷酸相,不会假斯文”!

这样的人是天生?还是要感谢他一辈子瞧不起的“那个奇怪的岛”?因为人总是环境的产物,一个“思想才情独迈千古的人”,如果没能走出监狱,也是没有机会“残山剩水我独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