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徽因:敢爱敢恨,以自己理想的方式过一生

 闲谈集锦 2018-03-19



小贱导读


林徽因,一代民国才女。

诗人。作家。著名建筑师。梁思成的妻子。梁从诫与梁再冰的母亲。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者之一。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传奇的女性,却有无数人误解和诋毁,骂她是“绿茶婊”。

今天我不洗白,我只想还原一个真真实实的林徽因。



01

1904年6月,林徽因出生了。

祖父林孝恂一高兴,吟咏《诗经·大雅》: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于是为孙女取名为林徽音。

后来有一位男作家和她同名,

于是她遂改名为林徽因。

在林徽因的记忆里,

父亲林长民是个不常归家的人,

两岁那年,父亲赴日本留学,

每次寄信回家,都是关于祖父母的,

却很少提及她的母亲。

12岁的徽因,在培华女子中学读书,

在学校她很聪明,也很快乐,

但一回到家中她就感到沮丧和压抑。

母亲何雪媛是个没受过教育的旧式妇女,

既不懂琴棋书画,也不善操持家务,

所以得不到丈夫的欢心。

何雪媛为林长民生了两女一子,

但一子一女相继夭折,

只有林徽因幸运地活了下来。

祖父急了:“咱们林家可不能断了后啊!”

无奈之下,林长民纳了小妾程桂林,

对于这个乖巧又为他生下几个儿子的女人,

林长民宠爱有加,还为自己取号“桂林一枝室主人”。

从此何雪媛被冷落,住在后院,终日以泪洗面。

每次徽因在前院找异母的弟弟妹妹玩,

回来会被母亲大骂,甚至还会痛打一顿,

这一切都在徽因心里,留下了痛苦的印记。

以至于后来她很少提及她的生母。


▲林徽因(左一)八岁时和诸表姐妹

徽因没有在这黑暗里自我消沉,

她知道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她拼命地读书写字,

一有空就泡进满屋藏书里,

她觉得书就像是她的小伙伴,

没人陪她玩的时候,

书就成了她驱散孤独的良药。

书籍洞开了她内心另一扇窗,

在那儿她可以尽情倾诉,肆意狂欢,

后来,她在《大公报》上发表了一篇小说,

名叫《绣绣》,女主是个乖巧的女孩儿,

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母亲懦弱无能,

父亲娶了新姨娘,在一次次争吵之中,

女孩因病逐渐抑郁死去。

虽是虚构的故事,但其实就是写的她自己。

1920年,林徽因16岁,

她在培华女子中学读书,

她勤奋好学,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聪明又懂事,所以很受家人喜欢。

林清玄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她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

用这句话形容徽因,最贴切不过了。

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深藏于你的气质中,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会让你成为最独一无二的自己。



02

梦里的那个人


林徽因聪慧懂事,很讨父亲喜欢。

父亲在外期间,她常替祖父写信寄给父亲,

父亲写的半文言文性质的信,她一看便知。

1920年,林长民被派往欧洲访问考察,

他第一个想到与自己同行的人就是林徽因。

有一天徽因收到父亲的信:

......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

第一要汝多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

第二要汝近在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

第三要汝暂时离家去家庭烦琐生活.......

于是,徽因随父亲踏上了出国的航船。

欧洲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在伦敦,林长民经常出席各种会议,

而徽因常常一个人待在家里,

她对这个陌生世界充满好奇,但同时

远离故国的她,又深深被孤独所困扰。

伦敦的秋天雨特别多,她一个人呆在屋里,

一边看书,一边侧耳倾听外面的雨声。

有时她一个人吃面包,吃着吃着就开始流泪。

她太烦闷了!她希望——

突然有人叩门进来一位聪明有趣的年轻人,

给她讲各种各样的故事。

她做着这个年龄所有女孩子的梦,

渴望着有一个理想中的人来爱她。

1920年11月,

梦里的这个年轻人终于来了。


▲徐志摩

伦敦邂逅

一位叫徐志摩的年轻人来拜访林长民,

林徽因没想到,这个白皙、戴一副眼镜的青年男子,

从此闯入了她的生活。

1918年,徐志摩在美留学。

他遵从父命,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经济学博士。

后来他发现自己更喜欢西方文学、哲学,

尤其崇拜英国哲学家罗素。

他从美国辗转到英国,

可是罗素已经离开剑桥,到中国讲学去了,

无奈他只好选择了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机缘巧合之下,二人从此相遇。

当时林徽因16岁,徐志摩24岁。

徐志摩看她第一眼惊呆了,

徽因淡淡的黛眉,盈盈秋水般的眼睛,

脸颊上一对时隐时现的漩涡,

还有她不凡的谈吐和见解,

这个女孩一下子走进了他的心底。

而徽因第一眼见到徐志摩,

被他的近乎孩子似的天真所打动。

胡适曾这样评价徐志摩: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就是这么一位有着‘单纯信仰’的青年,

在她心里划起一缕深深的涟漪。


▲ 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

03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他们彼此开始熟悉,

他们相邀一起去康桥漫步,

去看那柔软的水草轻拂在水面上,

还有黄昏时分被夕阳笼罩的田野。

他们一起谈论文学,探讨诗歌,

从雪莱谈到济慈,又从济慈谈到拜伦,

从中国的水墨丹青,谈到欧洲的知名戏剧。

这个青年,让徽因从郁闷的屋里走到郊外,

给她欢乐,带她走出压抑的困境。

可是这段幸福太过短暂。

1921春,随着张幼仪的到来,

这一切就匆匆结束了。

徐志摩说:“我瞒了你,其实我已有妻子,她来伦敦了。”

林徽因懵了,经过几番痛苦挣扎,她想明白了。

她对徐志摩说:“对不起,我不能嫁给有妇之夫。”

徐志摩误解了林徽因的话中之意,

他二话不说就跑去跟张幼仪谈离婚,

张幼仪成了民国第一个离婚的女人,

她恨林徽因,她的眼神充满哀怨。

那几日,林徽因伤心极了,

一个人躲在房间,偷偷抹眼泪。

而另一边徐志摩迫切追寻答案,

最终,林徽因狠狠下了决心。

她对父亲说:“我想回家——”

林徽因的终生好友费慰梅说:

“她是被徐志摩的性格、他的追求和他对她的热烈感情所迷住了……

对他打开她的眼界和唤起她新的向往充满感激。”

林徽因童年糟糕的经历,以及

她的高傲性情都以理性的方式告诉她,

绝不做任何与传统、家庭名望有相悖的事。

以至于后来她说:

“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

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像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林徽因降下了帆,拒绝了大海的诱惑。


▲ 在英国期间的林徽因

很多人在感情里苦了一辈子,

绕来绕去还是绕不过“情”关。

但林徽因,她爱得起,放得下。

那她真的忘了他吗?

肯定没有。

很多人说,直至林徽因去世那一刻,

她的心里都有一处关于徐志摩的位置。

但她是个明白人,自律到极致。

她忘不了他,却又不能在一起,

于是就把想对他说的话,统统写在文字里。

徐志摩给林徽因写过很多诗,

其中一首《偶然》最经典: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后来,林徽因回了一首《那一晚》: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林徽因和徐志摩,就像两颗天际的流星,

各有运行轨迹和方向,

而当它们相遇的一刹那,

便绽放出最璀璨、最美丽的光亮。

后来,他们各奔前程,各走各路,

各自拥有自己的小幸福,

他们还继续以朋友相称,互相关怀。


▲ 林徽因

04


回国后,林徽因继续在培华女中念书,

而梁思成在清华学堂留美预科班,

她俩之前就认识,算是半个青梅竹马,

1922年,梁思成即将毕业,

这一年林徽因18岁,梁思成21岁。

梁思成个头不高,但特别有才华,

他学过小提琴、钢琴,是校歌咏队队员;

他还是校美术社的骨干,担任美术编辑;

他能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笔法俊逸;

他还是体育健将,夺得校运动会跳高冠军;

他外语颇好,还与同学一起翻译《世界史大纲》。

林徽因和梁思成有太多相似地方,

他们的性情、个人趣味都十分相投。

而林长民和梁启超又是老朋友,

所以在双方家长的撮合之下,

他们很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双方父母都很开明,一致说:

“你们尽管谈,成不成你们自己做决定。”

于是很快他们确定了恋爱关系。

1923年,思成、思永兄弟去长安街参加游行示威,

二人骑着摩托车,被一辆小汽车拦路撞飞,

思永流血不止,而思成昏迷不醒,

住院三个多月,徽因把思成照顾得无微不至。

那些日子,徽因跟他聊天讲故事,

等他好了一点,她就带他去外面散步。

徽因的爱足够真诚,她丝毫不在乎他将来会不会残疾,

她庆幸他与死神擦肩而过,

而她能够与他朝夕相伴,相亲相爱!


▲ 梁思成

这一年,因为车祸思成推迟赴美留学,

而刚好徽因从培华女校毕业,

并且考取了赴美半官费留学的资格。

而这一年,1923年,

由徐志摩和胡适发起,徐申如、黄子美出资,

成立了新中国著名诗社“新月社”。

林徽因也参与了其中,

一时间名流云集,梁启超、王赓、陆小曼、

凌叔华、徐志摩父子、丁西林等。

1924年4月,徐志摩林徽因等人迎接泰戈尔访华。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赴美。

这一年,徽因20岁,思成23岁。

他俩一起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

去美国之前,思成问徽因:“你想学什么?”

徽因回答:“建筑学”。

思成问:“建筑学有啥好学的?”

徽因很正经地回道:

“建筑是一门联结绘画艺术与工程设计、

接连东方与西方的凝固艺术。”

思成听后,觉得很有意思,

于是决定跟随徽因学一样的专业。

但是当时宾夕法尼亚大学不招女生,

权衡再三,徽因便选择了美术系。

林徽因很拼,她一边学美术,

还一边选修了建筑学全部课程。

1927年,二人都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

1928年3月,二人步入婚姻殿堂。

梁思成也好奇:

“你有那么多选择,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说:“答案很长,要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了吗?”


▲ 结婚时徽因穿着自己设计的礼服

她的理性,很高级


林徽因结婚前,徐志摩闹了件大事。

他向全中国宣告:“我和张幼仪离了。”

他一方面表白自己的真心,

另一方面呼吁国人追求婚姻自由。

他想闹给徽因看看,

但徽因性子很倔,她认定的事很少反悔,

最终她还是选择了梁思成。

林徽因很聪明,至少在感情上她足够理性,

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徐志摩太多情,梁思成更适合婚姻。

曾经爱过那么一刹那,但那已成为过去,

既然错过了,那便错过吧,

留有一丝遗憾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谁又能否认残缺就不美丽呢?

嫁给一个人,便是嫁给了一种人生。

所以,林徽因选择了梁思成。

后来事实证明:她幸福了一辈子。

张爱玲因为从小缺爱常迷足于爱情中,

所以后来注定要在爱情里摔跟头。

爱的橡皮筋拉得越远,往后便会伤得越深。

有人说:“女人越理性,活得越高级。”

林徽因就是这么一位活得高级而理性的女人。

05

林徽因的美貌是她的灾难。

很多人记得她是民国几大美女之一,

也记得她的几段丰富感情史,

但是很少有人记得她是诗人、建筑家。

后世很多传记,都只侧重写她的感情,

以至于很多人误解并辱骂她为“绿茶婊”。

误解原因之一:与金岳霖出轨事件

比如林洙写的《梁思成、林徽因和我》:

1932年夏天,梁思成从外地考察回来,

林徽因说:“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怎么办?”

梁思成问:“他是谁?”

她说:“你不在,隔壁老金天天来,我好像爱上他了。”

梁思成想了很久说:“如果老金比我更适合你,

你想跟他在一起,那我祝福你们。”

林徽因把这话告诉金岳霖,

金岳霖说:“梁思成是真的爱你,我不能伤害一个爱你的人。”

暧昧的三角恋变成了坦荡三人行。

林洙是谁?她是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

她的话可信度高吗?不高。

林洙真正接触林徽因太少,

她和梁思成熟悉时,那时林徽因已经去世。

1932年夏,林徽因怀二胎7个多月,

梁从诫8月4号出生,

如果像林洙书中所说,那林徽因在孕中出轨?

所以这些故事纯粹是无稽之谈。


误解原因之二:陆小曼口述林徽因


作家陈巨来写过一本书《安持人物琐忆》,

书中写了陆小曼口述的一段往事:

有一天,林徽因给徐志摩发电报,说:

“我孤独苦闷,希望你写信安慰我”。

徐志摩立马去发电报,结果工作人员说:

你是第五个给她发电报的人。

徐志摩心伤了。

陈巨来此书一出,读者纷纷吐槽林徽因,

说她“太浪”、“玩弄感情”。

首先陆小曼这话就不可信,

且传达的话自会有很多偏颇,

她是徐志摩的妻子,

对于自己丈夫之前深爱过的林徽因,

她能说出多少客观话?

其实后来事情真相是这样:

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国内局势非常动荡。

在美国的林徽因特别担心国内好友,

于是写信他们:“如果你们都平安,给我回个话,让我心安。”

然而却别人歪曲肆意传播,传闻不堪入目。

她不是什么绿茶婊,她是真性情的女人。

她活得很高级,她有自己的原则分寸。

她的内心有一个柜子,柜里有许多抽屉。

好的坏的,全都分门别类。

凡事她拎得清,看得明白,

不纠缠不死嗑,随性而为。

爱情的归爱情,友谊的归友谊。

对梁执著,对徐果断,对金尊重。

所以在爱情里,她要比张爱玲幸运;

所以在生活里,她要比陆小曼幸福。


06

1928年秋,东北大学建筑系招收首届学生,

思成是系主任,新学科的带头人,

她写信叫林徽因赶快来东大,

徽因担任专业英语和美术装饰史的老师。

1929年1月,梁启超病势垂危,

于19日下午,溘然长逝,享年57岁。

梁思成和林徽因异常悲痛,

当时林徽因怀有身孕,她还帮忙操持丧事,

思成、徽因亲手为父亲设计了一块墓碑,

这是他俩归国后设计的第一个作品。

1929年,校长张学良广泛征集东大校徽,

而林徽因以“白山黑水”图案中奖入选。

1929年8月,徽因和思成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

为了纪念祖父饮冰室主人,

他们便为孩子取名“再冰”。

常言道:“患难见真情”,

越是困难越容易看出对方是否真的爱你。

生完孩子后,徽因肺病复发,

急忙从东北返回北京疗养。

不久日本侵华,北京也开始动荡,

无奈之下两人被迫逃往西南任教,

途中颠簸,徽因染上了严重的肺结核。

再后来战火又打到西南,

他们便逃往四川的李庄,

到了李庄时,徽因只能卧在病床上。

而曾经那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

为了照顾妻儿,开始学会炒菜做饭,

学会收拾屋子,打针、煎药、看护“病人”。

曾经从不沾家务的人,

后来像个保姆一样什么都做。

可以为自己心爱的人放低身份,

只要为了她好,他什么都愿意去做。


▲ 林徽因、梁思成

1931年11月20,《晨报》刊发最新消息:

京平北上机肇祸

昨在济南坠毁

机身全焚,乘客司机均被烧死

......

徽因听到消息后,差点晕了过去,

一个34岁的诗人从此永别了。

梁思成立刻赶到出事现场,

回来时他带给徽因一块飞机残骸,

徽因抱着残骸痛哭流涕,

后来,徽因就把这块残骸挂在卧室。

1931年12月7,徽因发表了文章《悼志摩》:

“......朋友们,我们失掉的不止是一个朋友,

一个诗人,我们丢掉的是个极难得可爱的人格......”

看徽因为徐志摩这样难过,

有人问思成:“你不介意吗?”

思成说:“徽因如此重情重义,娶了她是我的幸福。”

思成没有徐志摩那样有才华,

也没有徐志摩那般罗曼蒂克,

然而他足够坦荡大气,

拥有一个男子汉那样的宽广胸怀。


07

徽因——“逃亡女将”


抗战爆发后,他们一家人颠沛流离,

在不断逃亡中,徽因彻底成了“逃亡女将”。

“思成是个慢性子,最不善处理杂七杂八的事。”

而在逃难上,林徽因处理得有条不紊。

这次逃到哪里,住在哪里,

下一次又要去哪里,在哪落脚,

徽因都是很有计划和方向。

女儿梁再冰回忆:

“在昆明时,有一天日机突然轰炸,

空中响起巨大的轰鸣,我妈抱起我,

拉住我外婆就往外面跑,

我们被气浪抛了起来,等我们醒来,

周围的房屋四分五裂,到处浓烟滚滚......”

徽因写给梁再冰的信说:

“他们老要我们的“华北”地方,这一次又是为了点小事就大出兵来打我们!现在两边兵都停住,一边在开会商量“和平解决”,以后还打不打谁也不知道呢。”

“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

徽因写给女儿的信,很乐观、从容。

不管遇到多大的事,她也很少叫苦或抱怨。

徽因带着一家老小,从北京到天津,

从天津新港起航烟台,然后到潍坊、青岛,

再乘火车前往济南、郑州,

最后到了当时的“后方”——长沙。

徽因在给友人的信中说:

“从卢沟桥事变到现在,我们把中国所有的铁路都走了一段!……”


在昆明,他们租了一户黄姓人家的房子,

房子还没布置好,思成的脊椎病复发了。

在这期间,徽因变成了糟糠妻。

她担起了全部家务,买菜做饭,洗衣拖地,

她做各种可口饭菜,希望思成早日康复。

刚来昆明,他们身无分文,

为了赚钱,徽因去云南大学给学生补习英语。

一个月下来,徽因得了40元的工资,

领着薪水,她去了昆明黑市,

本来她看中一块扎染布,但她忍住了,

她要给思成买一条皮尺,

结果那条皮尺花了23块钱,

她想,思成见了一定很高兴。

她为人妻为人母,竭尽全力维持这个家,

八年流亡生活,她疾病缠身。

费慰梅的朋友里奥博士当时在重庆,

他为徽因做了检查,他偷偷告诉费慰梅:

双肺和一肾均已感染,最多能维持五年。

1947年夏,徽因被摘除了被感染的肾脏。

徽因说:“像盏快要熄的油灯那样,一眨一闪,然后就灭了!”

虽在大病中,她依然很乐观、放松。

住在医院,她依旧不忘创作,

别人都劝她好好休息,别瞎折腾,

好友说她:“你不要命啦,你原本那么美,现在都病成这个样子.......”

徽因笑着说:“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


08

一生追求“美”


林徽因一生都爱“美”。

不管是在自己爱人面前,

还是在朋友、学生、陌生人面前,

她都将自己打扮的优雅得体。

用现代话说:这是一位精致的女子。

这不是臭美,也不是有偶像包袱,

而是对于生活最好状态的一种追求。

有一次,在逃难西部的火车上,

林徽因被虱子咬了,她爱美不拿手去挠,

结果身上被咬了无数个包。

哪怕是在病床上,她也要收拾一番,

她说:“打扮好一点,心情也会好很多,病自然好得快。”

她的情敌林洙说:

“我承认一个人瘦到她那样很难说是美人,但是即使到现在我仍旧认为,她是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美、最有风度的女子。

而女教授全震寰回忆说:

“她身着西服,脚穿咖啡色高跟鞋,摩登,漂亮,而又朴素高雅。女校竟如此轰动,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是男校,就听不成课了。”

吴冠中说:

“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现在很多人穷,穷的不是物质,也不是文化,而是审美。

没有恰当的审美,生活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

越来越追求实用化的背后,生活越来越无趣、越来越枯萎。

杰克·伦敦说:“人应该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

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

如果活得太实用太没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林徽因一生都在追求“美”,

享受生活本身的美,这是她最幸福的事。


林徽因的“生活美”境界最高。

九年多的抗战颠沛流离的生活,

没能击退她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在简陋的房子里,她学会了插花,

每次教完课回家,路过开花的山坡,

她都不忘停下来摘几朵野花,

拿回家修剪一番,然后插在瓶子里。

在市场摊贩那里,她淘回一些旧书和家具,

再去野外弄根木头打造成一个书架,

放上鲜花,瓶瓶罐罐,几本小书,

竟成了客厅里的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

生活再难,她依然能享受艰苦之外的美好。

她给友人写信说:

“这儿的阳光总是异常明媚,天空昼夜湛蓝,云朵自在惬意地飘动。”

战火纷飞的年代,她保持着“倔强的幽默感”,

给孩子们传达了对生活的坚定信心。

1932年,儿子梁从诫出生,

她高兴地连夜写下了那首传世名诗: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洙说:“我几乎从没有听到过她为自己的病情或生活上的烦恼而诉苦。”

她不是不苦,而是她会苦中作乐。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本身就是苦的,关键看你怎么过。

世界是苦的,但生活要有它该有的样子。

真正的高贵不是喝绿茶要用玻璃杯,喝红茶要用英国瓷杯。而是在颠沛流亡、疾病缠身时依然能坚毅而诗意地生活。

这才是真正的贵族。

 林徽因和襁褓中的梁从诫

09

巾帼不让须眉


很多人印象里,林徽因是个弱女子,

与几个男人有几段风流史,

这真是对她大大的误解。

其实她是个特别独立、非常要强的人。

她不愿做梁思成的附属品,也不愿只做一位母亲,

她的理想就是:为中国建筑事业贡献一生。

1932年,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

日本大放厥词说:“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木质建筑,要看只能到日本。”

林徽因听后怒了:“我偏要找出来!省得他们以为中国人好欺负!”

那个时候徽因在香山养病刚下山,

抱着大病未愈的身子,

她和思成开始了考察古建筑之路。

几经周转,辗转多年,

终于在1937年,她们的一大发现震惊中外,

在山西豆村,一座气势恢宏的殿宇,

背后闪烁一道道金光,

这座庙宇就是著名的佛光寺,

林徽因激动得快哭了:“终于找到了!”

十几年,徽因和梁思成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

两人一起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

可以说是中国文物古建筑的“开篇之作”。


▲ 林徽因、梁思成在佛光寺测绘

林徽因的贡献还不只有这些。

具体有三大成就:

1、国徽参与设计者;

2、抢救景泰蓝工艺;

3、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者之一。

一提起梁思成,大家都知道他是建筑学家,

而提及林徽因,大家都认为她是个诗人,

其实她的成就更多在于建筑。

梁思成说:

“我擅画图,徽因擅为文。”

“我的文章都是林先生润笔过的。”

1950年,梁、林二人在清华大学营建系,

成立了“工艺美术抢救小组”。

1951年,47岁的林徽因为挽救景泰蓝,

抱病与常莎娜、钱美华等人深入工厂做调查,

并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

如今,景泰蓝走出国门,大放异彩,

成为享誉世界的工艺瑰宝。

而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时,

林徽因刚摘除一个肾并且肺咳血,

她是用生命来完成这件大事,

1950年,当国徽成功挂上天安门,

梁再冰忍不住放声大哭:

“那鲜红中也有我妈妈的一小滴血啊。”

林徽因用一次次实际行动证明:

她不是一个只会做做家务依靠男人的人。

她做过的这么多事,是个男人都会汗颜。

她的美,不是肤浅地美在皮囊,

而是彻彻底底地美在那份倔强和执著。


10

她刚烈,大义凌然


日军侵华期间,贵州到处是炮火,

儿子梁从诫很是担心,跑来问林徽因:

“妈妈,如果日本人打进四川你们打算怎么办?!”

林徽因胸有成竹地说:

“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她宁死不屈,永远坚信人民会重新站起来!

后来儿子梁从诫回忆说:

“我被我妈的凛然正气震动了,

第一次觉得她好像不是我妈妈,

而是变成了另一个人。”

1944年,为了取得对日本作战的最后胜利,

美军开始对日本进行大规模轰炸,

1945年,日本已有199座城市遭到轰炸,

城市建筑被毁平均最高达90%。

但是惟有日本古都奈良是个例外,

因为它多亏了徽因和思成。

当时美军要轰炸日占区,

请思成夫妇绘制文物保护地图,

然后美军却收到两张地图:

一张中国文物保护地图,

另一张日本京都和奈良文物保护地图。

当时徽因的弟弟就死在抗日战场。

她非常难过,写下了哀悼的长诗《哭三弟》。

在古文物面前,她选择了大度、隐忍。

1953年,北京很多古建筑被毁。

无数专家学者不敢吭声,

林徽因很是生气,二话不说跑到市委,

浑身战栗地说出那句广泛传播的话:

“你们拆的是具有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

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

那个时候你们要盖的就是假古董!”

当时她身子已经病得不行了,

但她还是要为仅存的古建筑发声,

失去一座古建筑,等于让她失去一块肉啊。

她不仅仅爱诗歌,爱自己的事业,

她更爱祖先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

她刚正不阿,深藏民族气节,

她不是男儿,却胜似男儿,

不是不让须眉,简直是让须眉汗颜!

11

1955年3月31日深夜,

徽因躺在床上拼尽全力的喊:“思成!思成!”

护士走过来问需要什么。

徽因很艰难地说:“我想见一见思成,我有话对他说。”

“夜深了,有话明天说吧。”护士说。

然而,徽因没有等到明天。

4月1日清晨,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一年,林徽因51岁。

一生颠沛流离的她终于可以好好合上眼。

梁思成亲手为她设计墓碑,

好友金岳霖和邓以蛰为她撰写挽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短短五十一年,她写下那么多诗歌,小说,

散文,建筑论文,剧本,书信,译文。

这并不是她留给我们最大的礼物,

她最大的礼物是她精彩的人生。

胡适说:“她是中国一代才女”;

徐志摩说她是红颜知己,甘愿为她癫狂;

金岳霖宁愿终生不娶,也要默默守护;

梁思成认为娶到她,是自己三世修得的福分。

她是坠落人间的天使,

一生注定要成为传奇。

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

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

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不求浓烈相守,但求淡淡相依。

尝尽人生百味,方知人间冷暖。

罗曼罗兰说:“人最可贵之处在于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 。”

愿你像林徽因一样去拥抱生活。

当你某天真正爱上生活时,你已然得到蜕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