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点起床写读书卡片

 韦海生 2020-03-20

近来身体和精神状况比较好,在保证每晚十一点左右入睡的情况下,我决定将起床时间提早至五点,以利用这段早起时间写读书卡片。

因为晚上是阅读时间,而上午主要安排写作,所以只能在五至七点之间写读书卡片。至于如何写法,在以往文章中我已有提及,这里只谈处理卡片的方式。

首先是读书卡片命名方式。在开智世界群聊里有一位同学提出来的卡片中英文名称对照,我没找到原帖,就参考了产品部落美女族长大虾的 GitHub 仓库说明,用小驼峰式原则给各个卡片命名,格式为:c类型-名称,实例如下:

  • 术语卡(Terms):cT

  • 人名卡(People):cP

  • 反常识卡(New knowledge):cN

  • 技巧卡(Skills):cS

  • 行动卡(Actions):cA

  • 金句卡(Referenced):cR

  • 任意卡(Others):cO

而文件夹(书名)我则以大驼峰式格式命名:日期 - 名称。以我在读的《探索智慧:从达尔文到芒格》为例,取其英文书名做文件夹名称,里面放置该书所有卡片,如图所示:

① 是仓库名称,② 是文件夹(书名),采用大驼峰式命名原则,而 ③ 是卡片名称,就用小驼峰式命名原则,如此便统一了格式。在添加每一张卡片之后,同一卡片类型将以字母顺序集中排列,不是以发布时间和章节排序。而我都是以章节为单位写卡片的,比如读第一章就写该章节的所有卡片,再继续写下一章节,我只能把每张卡片(术语卡、人名卡等)从同一章节里分离出来,再各自命名发布到 GitHub 仓库里,而不能一起上传。

这时就用到 Issues 的功能了。比如我要把《青年王阳明》的读书卡片以章节为单位放在一起,就以书名新建一个 Issue,如图:


第一章卡片就发布在主贴,第二章就以评论式,即「Comment」方式跟帖,以此类推。待写完最后一章节时,就意味着整本书卡片已经写完,可以把这个 Issue 关闭,形成一个问题式的闭环,说明问题解决了。而已经关闭的 Issue 可以查看、重新打开和编辑,但不能删除,所以数据不会丢失,也方便在手机和电脑上随时复看。

这是我利用 GitHub 整理读书卡片的一些做法。我付费建私有仓库是暂时不想公开这些读书卡片,当写到 1000 张以上时会邀请一些朋友查看;另外一个目的是正在里面整理一些书稿,写完之后再连接 GitBook 发布书籍;还有日常写作稿件也直接保存在相应的私享仓库中,修改次数则以 Issue 爬楼的形式保留每一个版本,等写好了而不再修改之后就关闭,把最终版本放在仓库里。

GitHub 之外,我两天前搭建了一个了练习卡片式写作的地方(readingvalue.com),在读书时看到有价值的片段就随手记录下来,不给自己任何写作负担,哪怕当时只写几行字也是一种收获,以此来实践「最小行动」和「卡片式写作」。

这几天偶尔回头翻看以前的文章,说得头头是道却缺乏有说服力的实例,在写作材料的收集上还远远不够,所有就动了大量写卡片积累材料的心思,可以说在写每一张读书卡片时都会想到以后是否用得上。这似乎有些功利了,不过相对于以前不知道为什么要写卡片则目的性更强了,也更有动力去深挖每一个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最好能与当下生活联系起来,又不失去其保真度

说到早上五点起床上来,刚开始两天有点不适应,每到十点左右就困得不行,闭目养神五分钟后才缓过神来,后来慢慢适应了。以前一直坚持 5:59 起床,现在只是提前了一小时而已,再说每周日凌晨 3:45 有国际米兰的比赛,不是一样爬起来吗?说到底还是毅力和动力的问题。我有近 20 年的看球和踢球时间了,对每周踢一场球和看一场直播球赛总是怀有一份期待,这种期待无关比赛输赢,只和参与感有关。

对于晚上读书,次日写卡片,与踢球看球的期待是相同的,不一样的是,写读书卡片更是一件「高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情,不是更值得自己早起去做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