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和而不同

 不惜身命利有情 2018-03-19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儒家的思想,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君子用自己的意见去纠正别人错误的意见,一切恰到好处,却不盲目附和,小人总是盲目附和。不肯表达自己的意见。虽然也曾看到了这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但一直没放在心上。在之前,我所理解的君子与小人,都只是从道德角度去看的。不过后来看了一些的书籍参考,逐渐了解到原来君子和小人除了是道德判断外,还有身份地位之意。而且后者正是他的初始意义。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这是何晏《论语集解》对此话的解释。自古至今,人与人处世交往,君子与小人之分也就如此。君子内心所见略同,但在其外表现未必都一样,比如都为国为民为天下而谋有些人出仕做官,谋云智酬、有些人则教书育人,倾心为后这种“不同”可以致“和”,小人虽然嗜好相同,但因为各争私利,必然互起冲突,这种“同”反而导致了“不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说和为贵的时候我们曾说过,“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宇宙万物的存在都是“和”,而不是“同”。由此引申出我们处事的一个根本态度或原则,也应该求“和”而不求“同”。《春秋左氏传》里晏婴举君臣关系为例,说明了和与同这样两种不同的态度。他说,唯唯诺诺,不说不同意见,君以为可臣亦曰可,君以为否臣亦曰否,这是同。“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向国君提出不同意见,纠正其错误;弥补其不足,以达到正确的结论,这是和。他认为应该采取和的态度,而不可采同的态度。这就是和而不同。后来孔子明确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并进一步把这两种态度概括为“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并且把它看作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准,这一原则也就成为人们处理一切事务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和而不同万事取中庸,做人求和谐,这既是儒家的思维方法、办事原则,也是一种君子人格。“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说,作为君子,要善于与别人和谐相处,善于调和矛盾冲突,但自己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而小人呢,由于缺乏主张,容易受别人影响,同流合污,到了有利害冲突时,相处就不会融洽,自然就是“同而不和”了。上面举述,只是儒家关于君子人格规范的几个主要方面,除此之外,诸如“君子周而不比”、“临大节而不可夺”、“不忧不惧”、 “恭而有礼”、“以文会友”、“矜而不争”、“贞而不谅”、“尊贤而容众”等等,都是事关君子人格风范的修养内容。《易经》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及道家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也都是国人所赞赏的君子人格。
     曾经有一名学者用中国古代的铜钱来形容一个人应具有的处世性格。众所周知,中国的铜钱是外圆内方的。这就是说,我们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要善于调和矛盾冲突,此所谓“外圆”而自己也要有自己的原则、见解此所谓“内方”。人就应该具有这种外圆内方的性格。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如此绚丽多彩,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此绚丽多彩,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和谐相处,互相学习,实现了文化的统一与多样化的完美结合。西域的歌舞随着清脆的驼铃而来,南越的风情随着粼浪的大运河而来,而孔夫子的教诲,诗仙的俊逸,随着一个个方正的文字印入了每一个华族人的心里。你要问一个“和”为何如此博大炫目,那你就去问问盛唐的胸怀吧。
     一滴水里面就是一个世界,一枚铜钱里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处世性格。一枚铜钱是有形的财富,但如果我们拥有外圆内方的处世性格,这就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而且是一种用之不尽的财富。做人就应该外圆内方——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在沟通中表达,道出勇气,和谐与不同犹如两个齿轮凸出的齿印有着自己独特的痕迹。可齿轮在相互磨擦中逐一吻合,体现和谐美。和而不同是一种处世哲学,只有君子才能与大众和谐相处而又拥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人生。
     
                 文:潇潇暮雨,于丙申年四月初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