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采风(2)

 一渔夫 2018-03-19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1)“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千年京杭大运河横穿古镇,明清两代这里漕运鼎盛,十里长堤杨柳依依绿草茵茵呈现出一派“杨柳青垂驿蘼芜绿到船”的江南水乡景象,古镇因运河而兴。图为天津青西区杨柳青御河景区一瞥。

这已经是我第五次到杨柳青了。在没去之前,杨柳青给我印象最深,也是其最出名的年画。杨柳青的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23年前我第一次到杨柳青,除了参观“石家大院”外,也去了杨柳青年画社。以后在2010、2013、2014年三度去杨柳青,都是奔着“石家大院”而去的。谁知这一次因维修,石家大院暂停对外接待游客。这不仅让我们吃了一个闭门羹,还打乱了我们整个的采风计划。这倒让我们能在杨柳青镇上转转,拍了这样一个专题。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2)从这张地图看,镇南就是京杭大运河(杨柳青段),是明清历代皇帝南巡的要道,故又被人们称为“御河”。石家大院就在御河河畔。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3)石家大院门前,御河畔,以杨柳青年画《连年有余》为题的雕塑,成了御河景区的亮点。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4)金光灿灿的《连年有余》雕塑。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5)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鼎盛时期在清代光绪以前。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图为以童子、莲花、鲤鱼组成的杨柳青传统年画《连年有余》。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6)杨柳青传统年画《五子夺莲》,“五子夺莲”图,是对“五子登科、五福临门(福、禄、寿、喜、财)”与“连生贵子、连中三元”这四句祝颂语的高度浓缩。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7)坐落在御河北岸的石家大院原系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仕的住宅。始建于1875年,至今已有140年的历史。今天就是这样迎接我们远道而来的游客。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8)石家大院,财势显赫,声名遐迩。其建筑结构独特,砖木石雕精美。图为石家大门上,以象征着富贵荣华的牡丹花为主体门楣上的大型砖雕。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9)许多门楣的内容寄托了人们祈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大多离不开福寿康宁,丰衣足食的元素。图为门楣右侧的“三阳从地起”砖雕。主要画面上方刻有三只羊,两侧有松枝、佛手等。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10)从门楣上也可直接推断出屋主人的社会地位、身份、职业。图为门楣另一侧的“五福由天来”砖雕。主要画面上方刻有蝙蝠,两侧有松枝、佛手、石榴、寿桃等。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11)墀(chi二声)头,中国古建筑中硬山式建筑的一个组件。。图为石家大门两侧山墙上,刻有精美图案的砖雕墀头。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12)杨柳青御河景区中的“御河人家”,是由一群仿古建筑群组成。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13)“御河人家”的仿古建筑均为结合杨柳青镇相关的文化、商业用途。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         ↑(14)御河景区明清街仿古建筑上的三重叠檐。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          ↑(15)如意大街牌坊前的商业活动。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16)如意大街以销售古玩、红木家具等商品为主的商业街。这大葫芦也吸引了我们。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17)离开御河人家、仿古街区,沿着青元路向北,这里已经能展示出杨柳青的新貌。图片右侧为集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名众商业广场。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18)镇区中心的杨柳青广场,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由主、副两广场组成。图为赴天津采风的博友和天津博友“随风tj”(右三)在广场上的合影。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19)广场和四周的建筑,使人感到千年古镇面貌一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主广场中心的“百福之门”,是由一个大篆“福”字变化而成。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20)“百福之门”雕塑的顶部,犹如3条巨龙云游腾空。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21)“百福之门”雕塑的下方深红色的地面上,镶嵌着99个写法各异的篆体“福”铜字,四周有388个喷头组成的音乐喷泉。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22)“百福之门”西侧的“文明之光”雕塑,高8米,其“文”字造型,体现了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洋溢的现代文化气息。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23)“百福之门”东侧的“发展无限”雕塑,高度也是8米,其造型“8”,横过来是一个无限大的符号“∞”,象征着杨柳青的发展永无止境。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24)杨柳青广场,如今已经成了古镇市民的休闲处。

天津采风(2)——杨柳青散记↑(25)副广场上,由64根罗马柱廊为主体的弧形建筑排列在广场南端,与主广场相互呼应,浑然一体。

     注:上周六参加学院举办的中国电影110周年、中国电影教育65周年,电影学院校庆65周年活动,今天又参加单位组织的九九重阳登山活动,去了“石林峡”。本文便晚发了两天。下一篇为《海河两岸拾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