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频道八集大型纪录片 《大国重器》第二季 带来大气磅礴的“国之重器”英雄谱 在2月28日播出的第三集中 中国建筑“神器“首次亮相 展现了中国建筑的超凡实力 不断刷新城市天际线的 最新一代“空中造楼机” 这就是武汉绿地项目的智能顶升平台 由中建三局完全自主研发 是中建三局首创、 中国首创、 世界首创! 它不断刷新城市天际线 有了这样的神器 5小时顶升4.5米 大楼工期缩短20% 戳视频 看“空中造楼机”如何建造第一高楼 ↓↓↓ 重器:摩天造楼机——智能顶升平台 身高:39.3米 体重:2000吨 最牛实力:它的顶升力达4000多吨,让千米高空作业如履平地,在8级大风中平稳进行,4天一层的建设速度更是让国内外惊艳。这个中国建筑“神器”为世界首创,展现了中国超高层建筑建设技术,在全世界领先的地位。 来看看它的实际操作 ▽▽▽ 武汉绿地中心项目建筑高度为636米 是目前中国在建第一 世界第二高楼 建设这样一栋楼的物料和装备 总共有五六十万吨 是300米建筑的两倍 建设风险更是比300米高楼大了4倍 这对于建设平台的稳定性和承重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风力作用下 500米大楼的横向摇摆幅度可以达到1米 但是 挑战这样的工况 工程师们却很有信心 他们独有的“金刚钻”就是脚下这个红色装备 足有4.5层楼高的巨型机器 这台造楼机与过去最大的区别 就是顶升效率更高 上一代造楼机平台上塔吊等重型设备 需要设置专用的洞口 平台顶升后 再对塔吊进行顶升 完成全部重型设备的顶升通常需要2天 而现在 整体顶升可以将工期至少缩短20% 技术人员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油缸的顶升行程 这个顶升力达到400吨的巨型装备 是所有抬升动力的来源 这是在空中造楼机上 第一次使用长行程的液压油缸 6米行程可以让平台一次顶升到位 提高作业效率 12个大型液压油缸运行必须完全同步 高度差要控制在2毫米以内 否则可能导致平台倾斜 仅用5小时 新一代造楼机就完成了它500米关口的挑战 这是中国建筑建造技术的新高度 全球300米以上的高楼 有将近70%是中国建筑建造 超高层建筑领域中国高度 中国效率、绿色节能的建筑方式 以绝对优势领跑 中建三局副总工程师、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王辉 在片中讲道 请加微信公众号:工业智能化(robotinfo) 马云都在关注 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在中国 全球超过一半的摩天大楼也在中国 我们有责任、有条件 也完全有能力 自主研制我们的核心技术装备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 它的诞生 将中国乃至世界超高层建筑结构建设水平 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在这个《大国重器》 的“国之重器”英雄谱中 还介绍了另一个神器 完美解决城市地下“收纳”问题的 血液输送系统 这就是西安综合管廊项目 戳视频 ↓↓↓ 重器:城市血液输送系统——西安市地下综合管廊 预计长度:350公里 未来,水、电、通信、燃气等八种管线将全部集中到地下管廊中,手持终端、远程监控、智能安防等数十种智能技术将在管廊中得到应用。地面的“拉链路”、“蜘蛛网”将彻底消除。这个中国建筑项目是目前国内单笔投资额最大、智慧化程度最高、总里程数最长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也是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地下管廊。 中国的基础设施,还在向地下延伸。它同样需要高效的、先进的工程装备体系来支撑。古城西安,中国建筑正在建设中国最长的地下管廊,长度达350公里。 城市建设不同于野外作业,要尽可能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需要更加小巧、灵活,高效智能的工程设备。切割机、破碎锤、挖掘机、运输车,2000多台小型机械相互配合。 钢筋折弯机,每天可以处理7万根钢筋;激光测距仪,负责确保承重支架的安装绝对水平,10.2万根承重支架上,将安置4700多吨电缆,这是地下管廊建设的关键。 智能机器人,24小时不间断巡查,它们是管廊运行的安全卫士。 未来,水、电、通信、燃气等,八种管线将全部集中到地下管廊中。 手持终端、远程操控、智能安防等,数十种智能技术,将在这里应用,这里将是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地下管廊,地面的“拉链路”“蜘蛛网”,将彻底消除。 到2020年,像这样的地下管廊,全国将建设完成8000公里。 两大“神器”一出 带你上天又入地 简直不要太厉害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发让更多的人知道】 工业智能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