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M/FM二波段16灯电子管立体声接收机制作

 bxud 2018-03-19
      我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广播电视技术工作几十年的老同志,对电子DIY并不陌生。记得八十年代初,刚从师范物理专业毕业分配到中学教书那阵子,自己也曾经是一位十足的音响发烧友,居然将每月工资的一半邮购电子元器件,先后做过收音机、扩音机、均衡器、音箱、电唱机、录音机、中波发射机、流水灯控制器、自动打铃钟等等。九十年代中期,改行到广电行业,专搞电视技术,于是,结合工作需要,又先后自行研发并制作过八通道视频消隐切换器、四讯道广播级摄像机导播集控基站、FM广播覆盖信号监测接收机等设备。
       也不知道为什么,在上面的这些制作中,就是没有电子管的影子。虽然本人早期用过的示波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等仪器设备都是电子管型的,应该说与电子管多少有一些接触,但自己一直以来,未曾对电子管产生过兴趣与冲动。
       一年前,一个阴差阳错的偶然机会,是一条不经意的DIY链接帖,让我从“广坛”误入了“矿坛”,结果一发不可收,爱上了矿坛,爱上了电子管,并对电子管机器的制作越发兴趣,尤其是FM接收机的制作。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这个参赛作品——AM/FM二波段16灯电子管立体声接收机。
       制作该机时,我是从做10.7MHz中周开始,到设计电路、功能模块制作兼验证,再到整机完成的,先后化去了差不多8个月的业余时间。这也是我入矿坛以来,DIY的第二件电子管作品。作品虽留有遗憾,但也算是自己有史以来,在家里完成的带FM接收功能的首台机器,可谓FM电子管接收机的处女之作。
       其实,拿这样一件东西来参赛,似乎觉得有失慎重。对于一件没有多少专业积淀的DIY作品,因为没有赋于它更多的文化艺术气息,的确显得少了点什么,缺泛应有的生命力,实在遗憾!现在只能将这次参赛权当参与了。故请诸位品评时手下留情,在此,我要借此机会衷心感谢本矿坛!感谢各位版主与矿友!是你们给了我实现梦想,展示成果的机会,谢谢了!
       该机以调谐器(收音头)定位,设计了AM调幅中波和FM调频2个波段,有效接收范围分别为,AM:540KHz—1690KHz;FM:87MHz—109MHz。
本机采用16个电子管,分别为:6U1*1——AM本振与混频,6K4*1——AM465KHz中放,6N2*1——AM检波与低放,6N6*1——双声道线路输出,6P1*1——监听功放,6F1*1+6N11*1——FM高频头,6J4(或6K4)*4——FM10.7MHz中放,6H2*1——FM鉴频,6N4*2——FM立体声解码(预留),6E2*2——双声道音频电平指示。

                                                                                                二、主要特点
1.        AM/FM二波段立体声调谐器兼收音(单声道,不失真功率输出0.5W,最大3W)两用,制作采用模块式功能电路组件与直接搭棚混合焊接结构;
2.        FM为立体声(暂时采用成熟IC立体声解码芯片解码,已预留了胆解码器安装位置)输出;
3.        采用继电器控制AM/FM通道的电子管直流高压与灯丝电压,实现波段切换;
4.        采用9位高精度VFD数字频率显示模块,显示工作频率,且AM/FM的IF频率、显示亮度、显示精度等各种参数可调;
5.        VU表调谐指示器;
6.        一对6E2猫眼指示双声道音频电平;
7.        采用同轴减速旋钮,直接驱动空气四连,实现精准调谐;
8.        分别设置机载拉杆天线(FM)与磁棒(AM);
9.        后置电源开关和过流保险座;
10.        采用纵向长条型全铝机箱结构,曝露式安装。

                                                                                                三、功耗指标


                                                                                                四、制作过程
第一章 接收机及其总原理图

电路方框图


电路原理图


第二章 中周的制作
       在DIY接收机中,中周等电感线圈的制作显然是一个难点,不少矿友对自制的收音机接收效果不太满意,很大程度上问题出在中周。本机AM波段采用成品的465KHz中周,但FM的10.7MHz中周就需自制了。本人历经多次试验改版,最终选用了10*10中周骨架,先后绕制了几十只中周做测试验证,并经多场合试用测试,该中周使用效果总体上表现不错,中频响应比较容易调整。本人将其定名为“红盒子微形中周”。

制作参数


内置在高频头上的微形中周


露装中周及鉴频中周一套4只










第三章 FM高频头制作
       与DIY中周相比,FM高频头的制作难度显然大很多。本人之所以热衷于FM接收机的制作,其动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2013年完成的“FM广播监测接收机”研发项目的余温,因监测机中的FM高频头模块是采用厂家成品件,故总觉得这个FM高频头是一个未被攻破的堡垒。当在下遇上本矿坛后,攻破FM高频头堡垒的冲动由然而生。于是乎,在下在矿坛的沐浴下,如鱼得水,接连DIY了单灯、双灯、三灯高频头,且每每成功。当然,空连电调均有,其中四连八臂电调高频头的制作,是我在高频头制作中难度最高的一个代表。
      该机采用的是双灯高频头,制作过程如下:

原理图


采用几片旧机器上的镀银黄铜板做屏蔽盒


上管座


采用全搭棚焊接,开焊了


焊毕


接上空气连


调试


制成


第四章 AM本振混频器制作
       AM中波段的接收有很多优秀电路可参照,该机就是借鉴了牡丹牌911九管五波段收音机的电路设计而成的,采用模块式组件设计,手工绕制本振线圈和磁棒线圈,其它的具体制作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见下图:

元器件布局图


实物对照图


制成的模块




其中的蜂窝本振线圈是手工绕制的




第五章 IC立体声解码器制作
       关于立体声解码器的制作与应用,我发现本论坛至少有两种观点的声音:一种是既然是DIY电子管接收机,那就得用胆解,这样才更显胆味;二是听立体声主要讲究的是分离度、信噪比等技术指标(广播电台内技术定级就需要这些东西),只要指标高就是好的,那很显然,成熟的IC解码器指标大多就高于好的电子管解码器,这样就应该用IC解码。总之,我觉得上述观点说得都有道理,走哪条技术路线都有理由,各具特点。
       本机暂时采用的东芝TA7343AP解码芯片,虽电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其主要技术指标,都高于一般的胆解码器,性能指标均可。

TA7343AP立体声解码板


洞洞板焊接面


小洞洞板为复合音频输入缓充器


制成的解码板总成


第六章 周边电路模块制作
       本机除AM/FM通道电路模块外,还有不少如电源整流滤波、电源控制、谐准指示、音频电平指示、音频通道切换、AM/FM显示IF通道切换、ST指示等诸多模块。本次只介绍以下三个模块制作:

AM/FM音频切换模块




电源与ST指示LED指示电模块
原理图








6E2猫眼及VU表驱动电路
原理图


洞洞板


元件面


焊接面


安装位置


第七章 机箱及裸装元件布局
网上淘来的据说是300B单通道功放机箱


机箱及部分元器件


面板及承托板


裸装元器件布局


第八章 承托板开孔与标识
对承托板进行开孔测绘


开方孔




开圆孔


刻印字符标识








第九章 空气连的悬挂
矿友处另购的全新复旦空气四连






铝合金型材制成的悬挂架


橡胶减震垫


安装在机箱上


将空气连(旧空连试装)吊挂在悬挂架下


悬挂完成


第十章 显示屏的安装
       为了与电子管风格相统一,本机采用VFD荧光显示屏。在安装显示屏前,需在屏幕与前挡玻璃中间加滤色片,一般采用蓝+绿为好,这样一来可把VFD上的白色笔划隐去,二来可以让VFD的绿色数字透射出来,详见下图:
网上淘得的9位数字VFD频率显示屏


在前挡玻璃后,显示屏前垫入绿色和蓝色滤色膜


将显示屏组件安装到面板上


静态效果


上电效果


第十一章 主机焊接
       一般来说,焊接这道工序颇显DIY者的工艺水准。在焊接本机时,由于这是在下DIY的第一台AM/FM电子管接收机,论经验、水平、条件均有限,材料大多是就地取材。所以,机器内部构件及走线在视觉上不十分流畅悦目。欢迎批评。

开焊前元器件的布局规划


开焊


















中放级的焊接


鉴频级的焊接


主板焊完了




第十二章 上电调试
       本机虽为在下的第一台AM/FM电子管接收机,但在DIY时,由于心情愉悦,内心快乐,大胆心细,时间充裕,故在焊毕点火时,所有设计的功能均能一次性进入工作状态,AM/FM如约而至,顺利开声,没有发生什么周折。
在家里调试条件有限,仅凭一个小小的软件扫频仪做粗调试








只凭耳朵调出来的465KHz中频响应曲线


用扫频仪调的465KHz中频响应曲线


10.7MHz中频响应曲线


粗调完毕


第十三章 封底收官
打扫清理


封底


前脸


后板


顶视


侧视




收听AM中波状态




收听FM状态




第十四章 接收听评
作为调谐器(收音头)时的收听演示链接

作为收音机时的本地监听演示链接

连播制作帖链接:
http://www./thread-888987-1-1.html[/url]

第十五章 后记
      本制作完成了,如果说这台机器能得到大家认可的话,那应该首先得感谢本论坛的无私启蒙,感谢各位版主和诸位矿友的肯定、鼓励与支持,在这里我要再次道一声,谢谢了!
      说实话,正是有了论坛的启蒙和大家的鼓励支持,让我恶补了FM接收这一课,基本搞清了FM信号的接收及变混频,鉴频解调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同时,继本制作完成后,在下又DIY了一台“纯FM 9灯紧凑型分体式收音机”,并还将在不远的日子里完成一台“仿马兰士10B接收机”,见图。所有这些,都要归功于本论坛。

纯FM9灯紧凑型分体式收音机电子管收音机


仿马兰士10B接收机


       DIY,只要投入,就会真正地感受到它的内在价值与乐趣所在,它既是一种实现自己梦想的手段与途径,也是创新技术,陶冶情操,提升自我的不绝动力。DIY精神万岁!

补充“第一章 接收机及其总原理图”和“第十四章 接收听评”上的内容,由于匆忙,这两章里的几章图片忙了上载,对不起了!现在补上:
补第一章图片:
接收机面板功能图


接收机后面板功能图


补第十四章图片:
将机器设置在调谐器状态,与胆功放驳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