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令宋朝四代皇帝无比头疼的皇后,怒怼公公、逼疯老公,最终却善终

 文史砖家 2020-07-09

文/格瓦拉同志

在古代中国,皇宫当中以骄悍跋扈闻名的女人并不在少数,但能让四代皇帝都无比头疼的,唯有南宋光宗的皇后李凤娘一人而已。这位人见人怕的“滚刀肉”,将南宋皇宫搅得鸡犬不宁,顶撞公公、逼疯老公,简直是无恶不作。那么这位李凤娘到底是何出身?她为何要如此行事?其最终的结局又如何呢?

李凤娘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李道早年追随名将宗泽抗金,在战场上颇建战功,官至庆元军节度使。李凤娘虽然生的姿色艳丽,但可能是出身将门的缘故,从小便养成一股骄悍跋扈的习气,而且还喜欢搬弄是非。这样一位让人头痛的将门小姐,之所以能入宫成为皇后,完全是拜相士皇甫坦所赐。

李凤娘能入宫,完全拜相士皇甫坦所赐 

皇甫坦精通相术和医道,因曾替宋高宗的母亲韦太后治愈过顽疾,所以深受太后母子宠信。达官贵人为巴结皇甫坦,经常会请他到府中为家人相面或治病,其中就包括李道。皇甫坦在给李道的大女儿、三女儿相面时,都没有发现有过人之处,但在给次女李凤娘相面时,却大惊失色,连称女面相大贵,世间少有。

皇甫坦回京后面见高宗时,便将李凤娘的情况介绍给高宗(此时高宗已退位,孝宗当皇帝),并提议让李凤娘嫁与皇孙赵惇(孝宗第三子,封恭王)为妃,并得到高宗的首肯。就这样,高宗在没有同孝宗商量的情况下,便自作主张给孙儿结了一门亲只是没想到,他这一时的冲动,竟给南宋四代皇族带来无尽的烦恼。

 高宗把李凤娘选为孙媳妇,最终后悔连连

李凤娘从一入宫,便把骄悍善妒的本性渐渐地展露无疑,在高宗还在世的时候,便经常在高宗、孝宗、恭王三者间制造矛盾,挑拨他们的关系。高宗对孙媳妇的行为很是反感,曾屡次对妻子吴皇后发牢骚,悔不该当初听信皇甫坦一面之词,给家族招来一个祸害。孝宗也看不惯儿媳妇的所作所为,时不时地敲打她,如果不知道收敛,就会废黜她的王妃之位。李凤娘虽然表面上表示忏悔,但内心却把几位老人恨得牙根痒。

等到孝宗退位、光宗赵惇登基后(1189年),李凤娘以元妃的身份被册立为后,成为母仪天下的“女一号”。然而角色的改变并未让李凤娘变得宽容大度,反而更滋长起残暴骄横之心。此时高宗已驾崩,孝宗宅心仁厚,光宗孱弱易制,被一大帮“老好人”包围的李凤娘,再没有可以畏惧的力量,于是放开胆量作恶,更加无法无天。

宋光宗慑于皇后的威吓,最终患上精神病 

某日,光宗见给他端水的宫女的手生得嫩白,随口说了一声好,结果那名宫女很快便遭殃,被皇后斩断双手,用点心盒子装起来献给光宗,吓得后者心脏病发。此外,李凤娘由于嫉妒黄贵妃,竟然在光宗离宫祭祀之时,派人将黄贵妃谋杀,对外托言暴病而死。光宗得到消息后,很清楚是皇后所为,心中愤怒哀伤至极,导致病情加剧,以至于患上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帝尝宫中浣手,睹宫人手白,悦之。他日,后遣人送食合于帝,启之,则宫人两手也。又黄妃有宠,因帝亲郊,宿斋宫,后杀之,以暴卒闻。是夕风雨大作,黄坛烛尽灭,不能成礼。帝疾由是益增剧,不视朝,政事多决于后矣。见《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二》

 李凤娘骄横跋扈,让四代皇帝都无比头疼

光宗即位之初,李凤娘曾向孝宗请求立自己所生的嫡长子赵扩为太子,但孝宗考虑到光宗即位之初,当以国事为重,立储之事不必操之过急,所以没有即刻答应,结果让后者怀恨在心。李凤娘为发泄对孝宗的不满,处处顶撞他,还屡屡挑拨光宗与父皇间的关系,不许光宗再去见孝宗

光宗耳根子软,加之对李凤娘怕的要死,竟然真的不再去向父皇问安,就算群臣说破大天、叩头流血,也无济于事。不仅如此,在孝宗驾崩后,光宗夫妇竟然连丧礼都不主持,而由太皇太后吴氏代行祭奠,大失为子之道,令举国哗然。

群臣逼迫光宗退位后,迎奉宁宗即位 

宰相赵汝愚见光宗大失为君为子之道,如果还赖在皇帝的位子上,恐将触犯众怒,于是便与外戚韩侂胄(太皇太后吴氏的外甥)密谋,以太皇太后的名义逼迫光宗退位,改由嫡长子赵扩即位。由于光宗所为早已令群臣寒心,所以“内禅”之事进行的非常顺利赵扩登基为帝后,尊光宗为太上皇,李凤娘为太后,并让他们移驾泰安宫,时在绍熙五年(1194年)。

宁宗赵扩登基后,对于如何处理同父母的关系,尤其是同母亲的关系很头疼,不闻不问固然不行,频繁问候又难免会招致不愉快,所以经常感到束手无策。不过令人庆幸的是,退位后的李凤娘突然性情大变,从此不再撒泼闹腾,反而安静了许多,不仅没有找儿子的茬儿,连对光宗都温存了许多,去世前几年甚至还过上虔心事佛的生活。

 李凤娘与宋光宗于同一年去世

庆元六年(1200年)六月,生前曾让南宋四代皇帝头疼的李凤娘病死,终年五十六岁,结束自己颇富传奇色彩的一生。两个月后,光宗驾崩于寿康宫,追随“爱妻”而去,终年五十四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