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讲堂】离心泵叶轮内部流动机理

 九亩荷塘一书屋 2018-03-19



轴向旋涡

如下图一所示,叶轮中流体的实际运动,近似认为是轴向旋涡运动和流经不同叶轮的贯流两者的叠加。

轴向旋涡的叠加的结果,如下图二所示。叶片工作面到背面的相对速度逐渐增大。



叶片载荷

定义

叶片载荷定义为沿叶片长度方向上,叶片工作面和背面相对速度的差值。如下图一所示。


根据国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载荷还作为定性判断是否发生分离流动的依据,叶片载荷越大,则发生分离流的可能性越大,损失越大。一个优秀的叶轮一般都遵守叶片载荷准则(From Dallenbach 1961),因为叶片载荷和叶片两侧压差的作用,工作面上的速度比对应的相同半径上的背面速度低。如果叶片载荷太大,工作面上的相对速度可能低至零,在这种情况下极可能发生流动分离。


经验表明:W2/W1=0.7是一个临界值,低于0.7的情况下,边界层可能出现分离。


这对指导叶轮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射流-尾迹”结构

在叶轮内,当出现流动加速或者压力升高时,叶轮内会出现分离流动,并沿着从“低能区”到“高能区”法线方向,由“剪切层”或“分流流线”明显划分为“低能区”和“高能区”两个区域如下图一所示。


在叶片背面分离出的“低能区”内,流动是稳定的,但工作面上的边界层是不稳定的,且有沿着叶轮后盖板向前盖板迁移的趋势。叶轮内的这种流动状态:一个稳定的“分离出的低能区域”,或者称作叶片背面的“尾流”结构,以及主流或者称为工作面上的“射流”结构的组合形式,被称为“射流-尾流”结构。


对于低比速离心泵叶轮通常采用加短叶片来避免“射流-尾迹”现象产生。


国外研究和统计结果表明(From Tuzson 1993),根据下图二叶道中流体发生分离的统计曲线,曲线下方表示不会发生“射流-尾迹”的取值范围,上方表示出现的范围。


非设计工况下的流动

进口流动

左图(a)为大流量区(Q>QN)时,工作面流体出现的分离。

从进口边速度三角形可以看出,由于轴面流速增大,相对速度的方向发生改变。

左图(b)为小流量区(Q<>

右图为小流量区(Q

 

叶轮和泵体中的流动

下图一非设计公况下,叶轮和涡壳中的流动,在叶轮进口和出口出现回流。

下图二为在小流量区混流泵出口产生的回流现象。因此,对于混流泵不同型线的出口安放角选择非常重要。


下图一为涡壳在小流量区和大流量区工况下,涡壳内产生的旋涡区。

下图二为涡壳内断面流速分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