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招教你如何让别人答应你的请求

 Juno的孤岛 2020-09-08

6招教你

如何让别人答应你的请求

文|Juno


很多时候,我们在请求别人的帮助时,内心都是忐忑的,担心自己的要求会不会太过分,被拒绝的话会不会很尴尬,一旦对方稍微表露出犹豫时就自动撤回请求,“算了,当我没说”,“没关系,我再另外想想办法吧”,然后一个人抓耳挠腮,不知所措。但有没有想过,或许不是对方不愿意帮你,而是你自己的表达方式存在问题,你确定你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请求?你是否告诉对方具体需要做什么?有些时候同样的请求换个方式表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下面6招教你如何提高别人答应你的请求的概率。

 NO.1

在请求前面加个称呼

经常会看到一些人群发的消息,帮忙投个票,或者帮忙点个赞什么的,其实投票点赞只是举手之劳,但是连一个称呼都没有,仅仅是群发一个消息,不好意思,是你的请求太容易还是我的帮助太廉价?但是,如果在这句话前面,加一个称呼,那会让人觉得更有诚意,也会大大提高别人帮忙投票点赞的几率。

这就跟微博@别人一个道理,一般发个微博对方不一定会有回复或者评论,但是你一旦@对方,他自然会额外关注一些。所以,称呼给人一种唯一、特殊的感觉。

 NO.2

把请求的事量化成具体的动作

譬如说之前我的新书出版了,需要认识的朋友帮忙宣传推广一下,这个时候,如果含糊笼统地告诉他们:我的新书出来了,支持一下哈。对方虽然答应,也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支持,在我朋友圈点个赞是支持,买一本我的书是支持,告诉身边的同学也是支持,但显而易见,这些支持都起不到效果。当你的请求含糊笼统时,对方即便答应了你的请求,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

但如果把支持量化成具体的动作,譬如帮忙转发朋友圈并加几句评论,或者转发微博@身边90后的好友,一旦你告诉对方需要他具体的做什么后,才能达到帮助的效果。

 NO.3

在具体的请求前面加一句“因为……”

在《影响力》里面有提到——固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是盲目而机械的,在动物界中,雌火鸡会因为录音机发出“叽叽”声,就会把臭鼬当做自己的孩子,收拢到自己的翅膀下,也就是说,“叽叽”声是触点,触发了雌火鸡保护幼崽的本能,而人类也具有相似的自动反应模式。其中一个就是,我们在要别人帮忙的时候,要是能给出一个理由,成功率会大更大。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你说出“因为”后,请求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当你准备打印论文,发现前面有一长串的人在排队,然而你必须在上课之前把论文交到老师手里,这个时候想要请求前面的同学让你先打印,“同学,能不能让我先打印一下”,或许对方根本不会理你,但是,如果你能简单地陈述自己需要优先打印的原因,“同学,因为我必须上课之前把论文交到老师手里,所以能不能让我先打印一下”,对方就会很愿意让你优先打印。甚至,即便你的理由都不能称之为理由,“同学,因为我很急,所以能不能让我先打印一下”,效果也一样的好。


 NO.4

互惠原理

想让别人帮你忙,先帮别人忙。根据互惠原理,当你帮助了对方后,对方会产生一种亏欠心理,这时候再向对方提出请求,对方就会很乐意答应你。

之前照毕业照的时候,看到别人买了气球,想借对方的气球照几张相,于是就走过去,用单反帮他们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再提出“同学,能借我气球拍几张照吗?”,对方也就欣然同意了。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如果平白无故请别人帮忙,对方或许觉得唐突甚至过分,但是当你在请求帮忙前给予一点恩惠,这时候,对方就很难拒绝你的请求了。

 NO.5

“拒绝—退让”原则

“拒绝—退让”原理是互惠原理和知觉对比原理的叠加,互惠式让步是当别人在你面前显示了让步时,你也有义务做出让步的选择。而知觉对比原理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其实是建立在与其他事物的比较上的,因此当比较对象变了,人们对一个事物也会产生不同的评价。

如果你想要提一个要求,先提一个更大或者更过分的要求,例如你只想借对方50元,你可以先问对方“能不能借我500元”,对方如果拒绝,那你紧接着可以提出自己真正的要求“那既然这样,借我50元总可以吧”,相信对方在听到500元的数字后再听到50元,在知觉对比原理的作用下,一定会觉得50元只是个小数目,而且当你已经从500元让步到50元了,对方也会觉得自己也该为此让步,于是就欣然答应借你钱。

 NO.6

“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是指以小请求开始、最终要人答应更大请求的手法,“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也是一个道理。我们的自我认知来源于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评价,当我们在帮助一个人时,就会有“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的自我认知,如果这时候对方再向你提出其他请求,你也愿意继续帮助他,因为,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的愿望,如果你拒绝他的请求,就会显得“言行不一”,而且也会影响对自我的认知。

看起来“登门槛”效应似乎和“拒绝—退让”原理相矛盾,其实并不会,因为两者的真实目的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故意提出一个大的要求,而其实是想让对方答应小的要求,而后者是先让对方帮一个轻而易举的小忙,而真实目的是让对方答应一个稍微麻烦的大忙。

在路上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人做地推,希望你帮忙扫码关注一下,你停下了,以为简单地关注一下就可以了,但是扫完码对方还会让你下载个APP,这时候你已经觉得很麻烦了,想要走,但是出于言行一致的愿望,你还是会耐住性子继续下载,但如果在一开始你停下脚步的时候,对方就让你下载APP的话,你根本就不会答应,因为下载APP更麻烦,又要花流量,还要耗费更多的时间。

所以有的时候你的请求被拒绝,或许不是别人不愿意帮你,也不是你的要求太过分,只是你不会运用恰当的方式罢了。


哈喽同学

你是愿意赞赏我呢

还是分享我的文章呢?

微博:Juno_2015

简书:Juno_201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