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岭南行 陈氏书院

 一渔夫 2018-03-19
岭南行—— <wbr>建筑艺术的珍品“陈氏书院”1,原来这个陈氏书院,就在中山七路上。这条中山路,从一路到五路,俺那次到广州不得走一遭。可是,以前还真没注意这座清末的民间建筑。

   《岭南行》的汇报,被《多伦之行》打断了。结束了多伦的介绍,又出发去了北戴河、兴城。回京后,急匆匆把“荷花·水珠·麻雀”传上,算是给今年拍摄荷花画个句号。思来想去,还是先把“岭南行”完成了,再向大家汇报“北戴河兴城之旅”。

    其实,“岭南行”也就剩下广州篇了。对于广州,可以说非常熟悉可又觉得生疏了。说熟悉,夫人出生在广州,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探亲,以及后来的采访出差,先后到过广州十多次。说生疏,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近15年,广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最近的三次广州行,分别是在198719952002年。这不,今春再回广州,与上一次也已经间隔了9年,能不生疏吗?

    以往到广州,常去的就是白云山、越秀山、流花湖、广州烈士陵园、海珠广场等人们比较熟悉的景点。由于夫人的家就在东山,所以,东山湖公园每次都会去,并在公园的湖上餐厅吃活鱼。这次到广州前,我也计划着要去陈氏书院、莲花山、黄埔军校等以往没有去过的景点。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关键是在广州停留的时间缩短了。第一天,我们到了陈氏书院、西关大屋、中山纪念堂、海心沙珠江夜景。第二天游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人民公园、六榕寺。中午和夫人的小学同学聚餐后,我们便踏上了回东莞的路。算上来回路上的时间,也就是30多个小时。你别说,虽然旅游景点有了较大的变化,而我们所到的7个景点,除了黄花岗外,其他都还是第一次游。接下来就是向大家汇报了,第一个景点便是陈氏书院。

岭南行—— <wbr>建筑艺术的珍品“陈氏书院”2,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采用了陶瓷、石刻、砖雕,灰塑、铸铁等多种材料和工艺造型。图为书院大门房脊上的灰塑。

岭南行—— <wbr>建筑艺术的珍品“陈氏书院”3,陈氏书院建筑上的砖雕以东、西倒座外墙的最具规模。每幅砖雕长达4米,是用一块块的青砖雕刻好了连接而成。画面里有神话传说、山水园林、花果禽兽。

岭南行—— <wbr>建筑艺术的珍品“陈氏书院”4陈氏书院的石雕,多用在廊柱、月梁、券门、栏杆、墙裙、柱础和台阶等地方。这是大门庑廊上的石雕和木雕。

岭南行—— <wbr>建筑艺术的珍品“陈氏书院”5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由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目的为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时提供住处。

岭南行—— <wbr>建筑艺术的珍品“陈氏书院”6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形体活泼、神态祥和、笑脸相迎,这是广东地区石狮造型的代表。去年在整治书院广场时,挖出了丢失多年的石狮基座。上有“鱼跃龙门、虎虎生威、丹凤朝阳、室上大吉”等图案,现已恢复。

岭南行—— <wbr>建筑艺术的珍品“陈氏书院”7,书院大门上的门神像

岭南行—— <wbr>建筑艺术的珍品“陈氏书院”8陈氏书院中的木雕,不仅数量最多,规模亦大,且内容丰富。图为进入书院大门内的精美木雕屏风。

岭南行—— <wbr>建筑艺术的珍品“陈氏书院”9,图为进入大门后,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

岭南行—— <wbr>建筑艺术的珍品“陈氏书院”10聚贤堂是书院中轴线的主殿堂,也是整个建筑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宽阔的石露台,周围用嵌有铁花的石栏板环绕。

岭南行—— <wbr>建筑艺术的珍品“陈氏书院”11聚贤堂,是当年族人举行春秋祭祀或议事聚会的地方。堂宇轩昂,庭院宽敞。 梁架雕镂精细,堂中横列的巨大屏风,玲珑剔透,为木刻精品。

岭南行—— <wbr>建筑艺术的珍品“陈氏书院”12聚贤堂前的月台石雕栏杆,是书院石雕装饰工艺的典型。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用连续缠枝图案的表现形式进行雕饰。

岭南行—— <wbr>建筑艺术的珍品“陈氏书院”13聚贤堂月台上的围栏上镶嵌有铁铸通花栏板和雕有一盘盘菠萝、桃、佛手等南国水果的望柱头。图中的铁铸栏板的图案为“麒麟凤凰送玉书”。

岭南行—— <wbr>建筑艺术的珍品“陈氏书院”14书院的正脊采用佛山陶塑,共有11条。其中聚贤堂屋顶上的陶塑瓦脊总长27米,高2.9米,连灰塑基座总高达4.26米。全脊共塑224个人物。

岭南行—— <wbr>建筑艺术的珍品“陈氏书院”15陈氏书院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图为东侧厅堂,已成了展览广东建筑工艺的的展室。

岭南行—— <wbr>建筑艺术的珍品“陈氏书院”16,书院的厢房,用通花格嵌套色蚀花玻璃上落窗装饰,光线柔和,显得十分清新幽雅。如今这西厢已成了工艺品的展销大厅。

岭南行—— <wbr>建筑艺术的珍品“陈氏书院”17书院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联接起来。

岭南行—— <wbr>建筑艺术的珍品“陈氏书院”18,书院的灰塑,集中在厅堂的瓦脊及院廊上,是广东南海灰塑艺人所作。图为书院院廊上的灰塑、陶塑。

岭南行—— <wbr>建筑艺术的珍品“陈氏书院”19,最后一进的大厅,是安设陈氏祖先牌位及族人祭祀的厅堂。厅后老檐柱之间装有高达7米多的木镂雕龛罩,雕刻工艺极高。

岭南行—— <wbr>建筑艺术的珍品“陈氏书院”20书院每个厅堂门上的木雕十分精美,而且每一扇门上的雕刻,就是一个故事。

岭南行—— <wbr>建筑艺术的珍品“陈氏书院”21各座厅堂、走廊的梁架、雀替以及檐板上雕刻的各种瓜果、花纹图案、人物、动物、无不凝聚了广东木雕的精华。图为书院客厅。

岭南行—— <wbr>建筑艺术的珍品“陈氏书院”22,如今这座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陈氏书院,已经成为广州民间艺术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