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纲:普惠金融可在宏观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毕力格pq96w897 2018-03-19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易纲




今天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任命易纲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2017年9月22日上午,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易纲博士出席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并发表题为“普惠金融与宏观经济发展:新理念与新思考”主旨演讲。该论坛自2015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已经成为国内普惠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论坛。这也是易博士第二次出席该论坛并做主旨演讲。


这次,他用实例和数据,从理论的高度清晰地阐述了普惠金融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的关系。他认为,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投资、节约时间、降低成本等,普惠金融发展对宏观经济发展可以做出重要贡献。


博士在演讲中阐述了普惠金融的现状和前景,他认为当今普惠金融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2016年杭州G20峰会正式提出的“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可以让我们借助代理模式和数字化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易博士在演讲中还阐述了金融发展与普惠金融的关系、金融消费者保护与能力建设等行业热点话题。


全国各地政府部门、学界、业界、国际多边组织、非洲和亚洲部分国家的500多名代表现场聆听了易纲博士的演讲。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记录和演讲PPT整理:



普惠金融的内涵不断演变


2005年,联合国正式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指的是“能够有效、全方位地为全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体系”。


后来G20提出,普惠金融是要所有成年人都能获得和适用有质量的金融服务,对消费者而言成本可负担,对金融机构而言商业可持续。世界银行将普惠金融界定为“个人和企业能够享受到有效的、可负担的、可持续的、以负责任的方式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2015年底,中国政府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计划(2016-2020年)》中提出,普惠金融立足于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概念包含几个关键词,即机会均等、商业可持续、合适的成本。



普惠金融的外延有所扩展


联合国、G20、世界银行和中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普惠金融发展。强调支持小微企业、支持三农、扶贫贷款等,但是实际上普惠金融是一个比较广的概念,包含贷款、支付、保险、查询、汇款和存款等六项基础的金融服务。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有存款账户是必要的,但是存款的便利性和服务可获得性也非常重要。农民工在外面打工,需要把钱汇回家,汇款就变得很重要。手机支付、互联网支付发展得非常快,使得支付越来越方便,也增加对支付的需求。不言而喻,查询和保险都是很重要的普惠金融服务。同时,服务对象不应仅仅是个人和家庭,应该扩展到中小微企业。如何为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提供这些最基础的金融服务,是普惠金融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数字技术的飞速革新给普惠金融带来了跨越式发展机会


数字技术发展可以大幅度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显著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Global Findex数据显示, 2011年至 2014 年期间创新性数字化服务已帮助全球 7亿成年人获得正式的金融服务。但全球仍有约20亿人和超过2亿家企业享受不到任何正规的金融服务,发展中国家小微企业信贷缺口高达20万亿美元。为此,世界银行提出到2020年实现金融全覆盖( UFA2020 )目标,希望到 2020 年,让全球所有人都能获得适当的金融服务。类似地,联合国的 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将普惠金融列为一项重要的环。


G20正式提出“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技术+普惠金融


去年G20的杭州峰会有一个《G20杭州峰会领导人公报》称, “我们核准二十国集团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二十国集团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升级版以及二十国集团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我们鼓励各国在制定更广泛的普惠金融计划时考虑这些原则,特别是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并采取切实行动加快工作进度,让金融服务惠及所有人”。它体现了20国集团都支持数字普惠金融的高级原则,同时也支持一个普惠金融的指标体系的建立。


借助代理(Agent)模式+数字化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一个边远的山区,如果要建设一个银行的分支机构,可能非常贵,不能够持续。如果在小卖部的柜台上安装一个廉价的、综合的POS机具,提供存款、取款、汇款、支付、查询等特别基础的金融服务,POS机由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委托给店主代理,付一定的代理费,成本低、可持续,是当前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一种有效办法。目前全国拥有近 100万个助农金融服务点,覆盖超过90%的行政村。


中国在普惠金融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根据世界银行2014年统计143个国家的普惠金融指标,(1)中国账户拥有率为79%,比2011年提升15个百分点,也高于G20的平均水平(76% );(2)中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账户拥有率分别为 84%和74%。


今年G20开展了一项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环境评估


在G20开展的一个小微企业融资制度环境评估报告中,中国在征信系统和担保系统方面,得分高于G20的平均水平;但是在破产制度的评分上,中国低于G20平均水平。中国的总得分在参评的17国中排第8位,说明我国中小企业有一个向好的基础。


普惠金融对于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断显现


普惠金融对宏观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G20普惠金融行动计划》指出,普惠金融对于可持续、平衡包容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因此我国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建设普惠金融体系”。根据麦肯锡的测算,到2025年,数字金融可使新兴经济体 GDP增加6%。这表明普惠金融与宏观经济发展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


普惠金融可以促进增长。它促进增长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生产率、增加投资、节约劳动时间,对中国的整个宏观经济有促进作用。


普惠性的账户和存款服务,可以提高居民储蓄率和投资率


中国的账户拥有率非常高,79%的中国成年人有账户,可能的原因是银行开户便利。高账户拥有率导致中国的高储蓄率,当然这其中也有文化传统影响的因素。高储蓄率往往导致高投资率,与宏观金融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普惠性的信贷服务,可以提升资金的配置效率


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金的投向更加多元化。普惠金融的信贷服务,可以为轻资产的行业、小微企业和新兴行业提供贷款、提供金融服务,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可以促进创新。很多小微企业的创新是通过普惠金融的支持方式来获得融资的。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动能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普惠性的支付服务,可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交易瞬间完成,边际成本接近于零


普惠金融的支付服务便利资金往来,节约交易时间,降低全社会的交易成本。由于金融技术发展,使得交易在瞬间就完成。很多的支付边际成本接近于零,其结果是容量非常大。


普惠金融服务可以使经济参与者产生海量经济足迹,消除信息不对称


在普惠金融服务过程中,数据技术使记录经济足迹轻而易举地进行,因此了产生大量的数据。从这些大数据中可以挖掘出信用数据,对客户进行画像,降低信息不对称。过去人民银行建设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基本上为每一个有信用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随着金融技术的发展,信用档案将更加完善。


普惠金融也有助于金融稳定


普惠金融同时也有利于金融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在个体层面,它使个体在经济波动时能够平滑消费支出,降低流动性风险,提升财务健康度,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在行业层面,促使金融机构将信贷资产分散到更广泛的客户群,避免集中于少数大客户和重资产的周期性行业,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在社会层面,帮助弱势群体摆脱贫困,缩小贫富差距,避免马太效应,培育中产阶级,提升社会平等和稳定,孕育稳定的金融体系。


普惠金融必须依法合规开展业务


在发展普惠金融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金融快速发展和一些金融乱象的同时产生。这要求我们在大力提倡普惠金融的时候,也必须要强调合法、合规开展业务,要警惕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违法和欺诈行为。必须坚持有牌照才能经营,要纳入监管,监管要全覆盖;同时要提高社会的风险意识,特别是要避免踏入庞氏骗局。


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但不能完全舍弃“软信息”


海量的数据确实为解决普惠金融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供了帮助。但是,大数据的局限性在于过于僵硬,冷冰冰的数据分析难以涵盖现实情况的多样性,固化的模型容易被人为制造的垃圾数据刻意误导。传统的金融服务离不开“软信息”,例如信贷员在做出决策前既要分析客户的纸面数据,也需要日常与客户及其关联方直接开展沟通来作出判断。美国一项研究表明,银行在关闭网点后,会逐渐失去网点周边客户的“软信息”,对其信贷决策产生了不利影响,需要在“硬数据”与“软信息”之间找到平衡。


金融发展与普惠金融的关系


传统的发展经济学关注金融发展——通过大力发展金融业,向全社会提供更发达的金融服务,常用的衡量指标为“私人部门信贷/GDP”。而普惠金融的常用衡量指标则是“账户普及率”。


两个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比较中国、日本、爱沙尼亚、哥伦比亚四国的这两个指标,可以看出它们的关系。从金融发展水平上和普惠金融的水平上,中国的位置还是比较靠前的,两个指标比较均衡,两个维度都是发展得比较好。日本在两个维度上发展得更高。爱沙尼亚的普惠金融的水平很高,几乎和日本一样高,但是它的金融发展水平,也就是说私人部门的信贷占GDP的比重是比较低的。从这两个维度看,和日本相比,中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和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都还有发展的空间。


需要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能力建设


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大量家庭都可以轻易获得信贷,信贷普及率极高,配套的保险服务和证券化产品也很齐全,看似实现了高水平的普惠金融。但其缺失的最大一块就是金融消费者保护,让消费者承受了过高的风险,最终损害了整个宏观经济,消费者损失惨重,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也不能幸免。危机发生后,美国迅速制定法律,提出了“负责任金融(Responsible Finance)”的理念,要求对消费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开展尽职调查,而不是盲目扩张金融服务。随着普惠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我们需要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同步加强能力建设,探索相关重大问题。



结束语


普惠金融能够有效促进宏观经济的发展和稳定,我们期待普惠金融在国民经济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