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好人吗?你会去杀人吗? 如果有人这样问我,我可能会厚着脸皮说我是个好人。 但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不会杀人! 可是,在遥远的腐国,有个人仅仅用72分钟就能让一个好人变成杀人犯,你相信吗? 来,先见识一下这个人—— 达伦·布朗 这个人是英国家喻户晓的魔术师。 他所表演的魔术并不是大卫·科波菲尔的那种大型外景魔术,也不是刘谦那种深入人群之中的近景魔术,而是玄之又玄的心理魔术。 2003年电视直播的恐怖“自杀”真人秀——俄罗斯轮盘赌局,让他名震全球。 魔术中,他让志愿者在一把左轮手枪中放入一颗子弹,然后仅凭志愿者所报出的弹夹的数字编号,来判断哪一个弹夹中是有子弹的。 他认为有子弹的,对着沙袋开枪,他认为没子弹的,对着自己脑门开枪。 最终达伦·布朗准确判断出了有子弹的弹夹,命悬一线只中避开了致命的子弹。 他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名声,同时也被英国相关部门封杀了一段时间。 这还仅仅是这位魔术师疯狂行为的一小部分,事实上,他可以握个手就把人催眠得像一头死猪一样,也可以分分钟教唆一群老人心甘情愿地去偷世界名画。 喜欢《神探夏洛克》的朋友,应该不会忘记在第三季中,有个人催眠了华生,这个人就是达伦·布朗, 从来不肯安分的达伦·布朗,这一次将目光对准了人性和凶杀之间的危险空隙,带来了自己最新的真人秀作品—— 《达伦·布朗:就范》 节目内容很简单,达伦·布朗通过耳机控制一群演员,诱导一个普通的正常人,最终做出将一个活人推下楼顶的决定。 全程仅仅72分钟。 看完节目,你会惊异到难以想象,原来杀人竟然可以这么简单,只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一个好人就会变成一个杀人犯! 当然,你也会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片中达伦·布朗的种种解说,条理清晰,鞭辟入里,让人不得不相信这个实验。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达伦·布朗凭什么能够完成这样一个让人令人毛骨悚然的实验。 一、精心筛选的“实验品” 被达伦·布朗选中的,是一位叫做克里斯的年轻人,他是一家印刷与设计公司的联合总监,很明显,他不是坏人,更不是蠢人。 但实际上,这个人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在挑选应征者时,达伦·布朗暗中进行了一个有趣而有效的筛选方式。 面试者被带到一个房间里填写资料,房间里有事先安排好的三位演员,三位演员被告知只要听到铃声,就站起或者坐下。 然而面试者并不知道,于是就会一脸懵逼:这三哥们干啥呢? 没人解释为什么,但有的人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三位演员起身或者坐下,即使他们自己都觉得这很荒谬,脸上满是无奈的笑容。 这就是达伦·布朗本次真人秀的核心内容——社会屈从性(social compliance)。 这是心理学的专业说法,通俗讲就是随大流。 社会屈从性来自于人作为社会动物对于认同感的强烈需求,这种需求有时候强烈到让人放弃自我的思考,而选择盲从于权威或者大多数人。 克里斯显然就是一位忠实的铃声追随者,即使最终三位演员已经离开了房间,他们依然还在机械化地跟随着铃声一起一落。 最终克里斯被告知没有通过选拔,但他不知道,他恰恰是被达伦·布朗选中的一个。 二、权威的压迫 为了让克里斯在实验中可以任人摆布,达伦·布朗在筹备实验的过程中,营造了大量的细节,来对克里斯制造一定的心理压力。 比如在实验中全程与克里斯接触的汤姆,本身是一位专业演员,但在实验开始之前,他就假扮成一位慈善机构的高管,找克里斯所在的公司寻求合作一个慈善项目。 忽如其来的大生意上门,克里斯自然是受宠若惊,对汤姆毕恭毕敬,当然,这只是第一步。 达伦·布朗为了营造出慈善项目相当重大的假象,还说服了一群自己的名人朋友录制了祝福视频,让克里斯更加觉得自己正在接触一个相当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慈善项目。 到了活动的当天,达伦·布朗又故意不通知克里斯需要着正装出席,等到身穿休闲衬衣到场的克里斯发现大家全都是西装笔挺时,自然是又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了。 然后汤姆又给克里斯介绍了诸如挥金如土的大富翁资助人、建筑公司大老板、财会公司总监以及在场参加拍卖的各路富豪...... 克里斯内心OS:我不是针对谁,我只想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大佬....... 正是通过这种“造势”,给克里斯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给他之后的种种服从进行了铺垫。 三、从小到大的诱导 当然,你不可能一开始就教唆克里斯去杀人,他更加不会傻到乖乖听话,达伦·布朗懂得从细节处慢慢引发克里斯的社会屈从性。 比如一开始,汤姆只是让克里斯陪自己将标识有素食的小旗子插到肉质食物上,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却让克里斯开始和汤姆成为一伙了。 之后,汤姆又逐渐开始命令克里斯端酒、拎包、拿衣服等等服务性质的事情,克里斯也都默认地照做不误了,这显示他正逐渐进入一种更加深层次的屈从状态。 这也使得克里斯在后期更加容易被汤姆摆布。 四、峰回路转的剧本 事实上整场实验都是达伦·布朗精心策划的一场戏,而这场戏的剧本实在是峰回路转,险象环生,让人难以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正当汤姆带着克里斯陪大投资人伯尼在拍卖场地踩点的时候,伯尼却突然因为一些琐事怒气攻心,当场死亡..... 正常人如克里斯遇到这种暴毙事件,第一反应肯定是懵逼,第二反应就是叫救护车报警——很遗憾,达伦·布朗之前已经派人骗走了克里斯的手机。 这时候汤姆用道德绑架来胁迫克里斯—— 伯尼死了就我两知道,说出去,慈善拍卖就完了,成百上千的儿童将得不到资助,所以不如先把尸体藏起来等活动完再说。 本就已经自乱阵脚的克里斯很快就选择了服从,帮着汤姆藏起了尸体。 借着,克里斯继续赶鸭子上架地完成了【假扮死者】,【转移尸体】,【抛尸】等一系列操作...... 最后发现:老头没死!昏睡症是什么鬼?! 不仅没死,还不见了?! 更加麻烦的是,醒来的伯尼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录音笔中得知了自己死后发生的一切,威胁要告发汤姆和克里斯,并不再给慈善项目一分钱。 这时候,其他几名高管全部拥过来,纷纷表示自己对失去工作的恐惧,同时也让克里斯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牢狱之灾。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把老头杀了,一切照旧进行。 于是,在身边众人机关枪一般的不停劝说中,克里斯彻底崩溃了,他表示—— 要杀你们杀,反正我是先走了。 啥?这不是没让克里斯杀人吗?难道大名鼎鼎的达伦·布朗玩脱了? 不错,克里斯最终确实通过了考验,战胜了自己的“社会屈从性”,没有变成凶手。 然而,正当观众松了一口气时,节目却告诉我们,“实验品”不只克里斯一个,而其他三组实验中,最终主角都无一例外地将伯尼推下了楼顶! 虽然我们都知道真人秀不会真的让被推下楼顶的伯尼摔死,但在眼睁睁看到一个好人一步步走向谋杀的时候,我们依然还是不忍直视。 那不是对于死亡的敬畏,而是对于人性的脆弱与堕落的恐惧,是对一颗善良的心被渐渐撕碎的深刻同情。 很精彩,达伦·布朗又一次成功了,但也很遗憾,达伦·布朗真的成功了。 他在节目的最后说道: 我们有时候完全任由别人决定我们该怎么活,按照别人的理念来做事。通过这个节目,我们可以理解我们是如何被操控的,我们就能够变得更强大,能够学会拒绝! 虽然从中获益良多,但达伦·布朗所制作的这一期节目,无疑不是为了向世人说教,而是继续展现他高超的心理魔术手段。 事实上这短短的72分钟真人秀节目,在制作层面上已经触碰到了电影工业上的顶尖水平。 暂且不谈在整个会场中的50台隐藏摄像机是如何协同进行,最终剪辑出一段叙事如此曲折丰满、画面如此真实有力的故事的,仅仅是片中假扮伯尼尸体的特技,就让人拍手叫绝。 再好的演员,也无法长时间在各种情况下完美地饰演一具尸体,于是达伦·布朗需要制造一个假的尸体。 为此他请来了奥斯卡获奖团队来定制一具假的尸体,精确到了一根鼻毛都不能放过,真实到了触摸皮肤时甚至能感受到皮肉之下的骨骼的程度! 当演员本人见到自己的尸体的时候都惊呆了! 看来要玩转“心理魔术”,不仅需要故弄玄虚的欺诈,同样也是细微之处见功夫啊! |
|
来自: 学用知行 > 《省身顿悟(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