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料显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2018年的网络普及率将达到90%,截止到2017年12月,我国的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如此庞大的手机上网人群,在享受着智能手机带给我们随时随地上网便捷的同时,却忽略了关于智能手机移动上网可能带给我们的财产及隐私安全的威胁。 一、微信、支付宝的免密支付 自从有了微信和支付宝,现在大部分人出门已经很少携带现金了,一方面省去了找零的麻烦,一方面还可以享受到红包的福利,尤其是支付宝的小额免密支付功能,更是让我们连输入支付密码的繁琐都省去了,虽然支付宝、微信的支付功能可以极大的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但是由于小额免密支付而导致的账户现金被盗刷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对此,工信部指出:免密功能虽然方便,但也增加了被盗的风险,要慎用这个功能! 二、朋友圈的晒图 很多人喜欢把自己的点点滴滴发布到朋友圈,让自己的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是对于发送到朋友圈的图片可能涉及到的隐私泄露却毫不知情,比如:车票、身份证、飞机票等这些证件类图片就包含了你重要的个人信息,因此朋友圈晒图需要谨慎,对于涉及到证件类图片,关键信息需要进行打码处理,不要在晒娃的时候泄露关于孩子的相貌、年龄、就读学校等信息。 三、不要连接陌生的WIFI 有些不法分子会通过设立热点WIFI引诱免费上网,趁机入侵你的移动上网工具,达到不法目的,曾经有媒体报道过,某男子因使用了无密码的WIFI在手机上输入了银行卡,导致被转走了三万元。所以,千万不要随便登录免费的WIFI网络,同时手机的WIFI功能在不使用时,应及时关闭,这样除了可以更加的省电,还可以避免不小心接入一些免费的热点WIFI。 四、开发者选项的USB调试 安卓系统的手机大部分都有USB的调试功能,打开这个开关可以方便我们进行一些高权限的操作,对于这个功能,一般是安卓应用开发的程序员使用的比较多,工信部对于普通用户的建议是关闭此项功能,因为打开的USB调试功能有可能会导致用户手机的数据被盗。 五、安装APP对于敏感权限的开启 现在只要是安装一个APP,无论是iphone还是安卓手机,都会要求获得你的一堆权限,很多的权限都涉及到了我们的敏感信息,因此包括定位服务、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等涉及敏感信息的权限我们都应该采取关闭处理。 财产的安全和隐私的保护,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提高警惕的事,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方便而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