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殖过程中“菌藻虫渔”共生模式之“藻篇详解”

 昵称10744611 2018-03-20


养殖本就是打破生态平衡,养殖密度过高、饵料投入、消毒、用药过度等等持续性打破生态平衡,作为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在与周边环境时刻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实质就是水产养殖动物与大自然的这种生态平衡。

一面持续打破生态平衡,一面要保证生态平衡才能养殖成功,这就促使生态环境始终保持在一个动态平衡之中。

时刻打破,时刻平衡。水产养殖高手也没法做到一直动态平衡,因为这已经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之所以现在很多养殖达人能成功,主要是他们能维持这种动态平衡的能力,维持愈久,成功越大,当然养殖没有绝对的事。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固定无机碳,使之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从而为水域生产力提供基础。海洋浮游藻的总生产力估计每年为31×109吨碳。在食物链的转换中,1千克鱼肉约需100~1000千克浮游藻,因此浮游藻类资源丰富的海区都是世界著名渔场所在地,而浮游藻类的产量就成为估算海洋生产力的指标。

一、藻的简单培养


1、简单藻种扩培

现在市面出售藻种的公司很多天津、湖北、海南、广州等地都有公司出售。

可以采用简单的营养盐配方:硝酸铵(尿素)、磷酸二氢钾、柠檬酸铁铵也可添加VB1\VB2等,亦可用人尿,也可用一些厂家的肥水产品。


2、工厂化大规模扩培

技术相对成熟,已经初步实现产业化。

水池、跑道、管道等,此处一般用到最佳的培养配方。

也为了更经济,更大利润空间会采取某些经济配方(硝酸铵/尿素、磷酸二氢钾、柠檬酸铁等简单组分)。

3、池塘肥水

控制水体过肥的措施有施加光合细菌和EM菌,放滤食性鱼,减料,换水等等。

总体来说:少量多次施肥,多种藻种、一般首次施肥可用复合肥、酌量使用发酵肥、进水后及早施肥。肥水方案太多,各人有个人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尤其是养殖行业瞬息万变,不能一套模式通吃,根据一些优秀经验找出适合自己的(检测水质,推荐使用帮邦小黑,尺寸类似手机,手机APP可随时查看数据,超便携,超实用,选定链接后点击打开即可进入“帮邦商城”http://web./index.php?r=public%2Fshop&uid=aZicJ&winzoom=1)。

二、藻类的作用与应用

1、强化虫营养。目前水产人工育苗阶段可以说不可或缺的天然开口饵料,虫—微藻强化系统,使虫更具营养价值,其蛋白质含量达到70%以上,这样是育出好苗的基本。实践表明,用酵母类培养的轮虫投喂鱼类仔、稚鱼易造成仔、稚鱼的大量死亡。竟其原因是轮虫的营养欠佳。

2、调节水质。至于微藻调节水质,这方面资料太多,就不做详细介绍了。

藻在氮循环中的作用

藻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3、增氧

4、食物、滤食性鱼食物,蚤状体时生物饵料,为水产养殖动物提供EPA/DHA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像雨生红球藻类等诸多藻类提供类似虾青素物质,增强鱼虾免疫力。

5、藻毒素,相信大家养殖经常听到这词,之后马上应该听到的是有机酸了

6、其他作用,藻是全球氧气主要供给者,藻也在医药上贡献很多,藻是未来新能源的主要潜力者,藻是主要保健奢侈品等等。

水产养殖者一般通过长期的养殖经验摸索出简单的水色判断水质好坏,水色是由藻类的优势种及其繁殖程度决定的。

如血红眼虫藻占优势种时表现红色水华,说明水质贫瘦;

衣藻占优势时呈墨绿色水华且有粘性水泡,表示水质肥沃;

微囊藻与颤藻、鱼腥藻占优势时池水呈铜锈色纱絮状水华,味臭有害于鱼;

蓝裸甲藻占优势形成的蓝色水华是养殖鲢、鳙、鲤、鲫、非鲫高产鱼池的典型水质之一,但繁殖过盛也会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泛池。

此外,扁藻、杜氏藻、小球藻等单细胞藻类蛋白质含量较高,是贝类、虾类和海参类养殖的重要天然饵料。

其实说了这么多就是让大家简单了解下藻,然后体会其在养殖中起到的作用。大家其实都知道藻很重要,可是为什么现在某些人在工厂化养殖中避之不及,究其原因是藻控制不住,工厂化养殖菌比藻相对稳定,搜集很多国内外养殖场大多用藻培水控制,而国内很多养殖达人推崇无藻养殖,生物絮团养殖,有些东西其实它是为了某些缺陷地方而设计的。似生物絮团是给水资源缺乏,土地紧缺设计的。现在确实价值观有些往是否养出虾、是否挣钱偏移,很多东西也有些变性了。(24小时不间断检测水质,推荐使用“帮邦在线水质监测仪”,手机APP可随时查看数据,五大功能四大亮点,更智能、超实用,选定链接后点击打开即可进入“帮邦商城”,http://web./index.php?r=public%2Fshop&uid=aZicJ&winzoom=1)。

言归正传,最近写“菌藻虫渔”共生模式其实就是想从几个重要版块来分开看看其变化,从微藻版块科学的融入生态,尽可能接近自然生态环境,推进病害的生态防治,慢慢推进所有环节绿色的生态养殖,也是实现场所上福利化。

这里的绿色是希望大家掌握好某个量,因为现在纯绿色养殖利润不会太大,而高产量就对应着高饲料投入,高污染,高风险,这种恶性循环的破解就是要在有利润的前提下慢慢改变。

这里要提下,本人在工厂化高密度养殖对虾时,把水体藻密度做到10000个/ml,全程氨氮亚盐照样超标。

实际情况与试验数据会存在某种误差,当超过某个标准时,水体藻承载力就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养殖时想靠某一方面突出搞好养殖是很难的,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水中主要变化来即时调整,这样才有利于养殖。(转自中国水产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