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停止夸孩子“你真聪明”,斯坦福教授建议父母这样鼓励孩子

 李孟雅_ 2018-03-20

这是【养育之路】栏目的第 8 篇文章

(本栏目每周二晚固定更新)



「我的数学本来就不好。」
「英文怎么学都学不会,我想我就是没有语言天份吧!」
「从我的成绩就知道,我不是读书的料,也不是个聪明的人。」


在一般结果导向、成绩至上的学习环境里,上述的对话,好像或多或少都曾经出现在我们身边,无论是从孩子的口中说出,或是默默萦绕在自己心中。甚至,同样的话,若换个场景、换个角色说出来,似乎也并不陌生:


「我们班的数学本来就不好。」
「我儿子英文怎么学都学不会,我想他就是没有语言天份吧!」
「从我们班的平均成绩就知道,这班不会读书,也不太聪明啦。」


然而,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和自身所尝试的事物以及达成成就之间的关系,影响着我们未来的成就。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 的研究,她称之为「思维 (Mindset)」。其中又可分为:「固定型思维」「成长型思维」


抱持固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的人们相信自己的智力、才能和其他个人本质是天生固定的。他们花时间记录和揭露自己的本质,就如同前文的例子:「我的数学本来就不好」。


固定型思维者认为生命中的成就都跟天赋才能有关,因此,如果能够证明自己拥有足够的智力和才能,那么就能确保个人的成功。


而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的人则相信虽然每个人的才能有天生差异,但透过不断地投入与努力,才能是可以发展并增强的


这样的想法,会让他们热爱学习并逐渐锻炼出良好的适应力和面对挫折的复原力。当然,如果他们发现自己天赋异禀、聪明过人也会非常开心,但他们知道这只不过是迈向成功的起跑点罢了。


成长型思维里经典“九个改变”


1、关于理解


换个说法:

从: 我就是不懂。

到:我忽略了什么吗?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

从:这对我来说太难了,根本没法理解。

到:只要把我漏掉的、忽略的找出来,肯定能搞明白。


2、关于放弃


换个说法:

从:我放弃了。

到: 我得试试我学过的(别的)方法。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

从:我的能力达不到,只有放弃了。

到:问题没有方法多,此路不通,换个方法就好了。


3、关于错误


换个说法:

从:我犯错误了。

到:犯错能让我变得更好。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

从:我做错了,我很沮丧。

到:虽然这次错了,但以后我就知道这么做是错的,又学了一招。


4、关于困难


换个说法:

从: 这太难了。

到: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搞定)。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

从:这太复杂了,我不可能完成。

到:只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一切皆有可能。


5、关于知足


换个说法:

从:已经挺好的了。

到:这真的是我的最好成绩吗?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

从:我做得足够好了,已经达到我的上限了。

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许再努力一些,我就能再提高一点儿。


6、关于聪明


换个说法:

从:我不可能像她一样聪明。

到:她是怎么做的,我也要试试看。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

从:别人比我聪明,没办法了,我就是不如她。

到:没有比我聪明的同学,只有比我努力的同学!我只要付出努力,同样可以变得优秀!


7、关于完美


换个说法:

从: 我不能做得更好了。

到: 我还能做得更好,我要继续试试!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

从:我的能力只能做这么多,这件事这样就足够完美了。

到:我还要看看这件事有什么可以完善的,只要不断尝试和努力,肯定还能再提高!


8、关于否定


换个说法:

从:我写作不太好。

到:我要训练我的写作能力。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

从:我没有写作这根筋,我根本不懂写作。

到:呵呵,只是写得不够而已,不如坚持写一段时间看看!


9、关于能力


换个说法:

从: 我不擅长这个。

到:我正在提高。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

从:我做不了这些。

到:我现在可能做不好,但没关系,慢慢往这个方向努力,我就会越来越擅长啦。


常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会影响到我们的思维习惯,这就是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为什么要选择成长型思维?


拥有成长型思维和拥有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其成长和选择大不相同。


Carol Dweck教授做过一个经典实验:


让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一起选择待做任务(任务分为两类,简单的容易完成的和有难度的需要努力的)。


固定型思维模式下的孩子往往会选择简单的、易完成的任务,因为他们惧怕挫折、逃避挑战,始终在自己的舒适区活动,维护自己“很聪明”的事实。挑战难题意味着有失败风险,这样就会对自己“聪明”的形象造成威胁。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主导的孩子多会选择有难度的任务,因为他们乐于挑战、不惧失败,觉得失败就是经验积累的好机会,所以也不太容易被失败打倒。


这样一来,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如果遭到挫折,就会脆弱得不堪一击,自我修复能力差,更学不会从失败中提炼经验。倘若心理素质更差点,还会做出后悔一生的选择。


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Dweck教授研究发现,成长型思维模式显然是可以被教育和塑造的。每一次挑战大脑舒适区的极限去学习一些新的和有难度的东西,大脑神经元就会发展出新的连结,长此以往,人会变得越来越聪明。以下是三个建议:


(一)改变称赞孩子的方式


我们常常听到父母这样称赞孩子——“你好棒啊”、“你好聪明啊”、“你真是天才啊”,试图增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Dweck教授经过超过15年的研究已经可以确定,称赞孩子的天赋与能力对孩子有害无益,不利于孩子幼小的思维模式的健康成长。


成长型思维形成中家长夸奖孩子“很努力”,看中的是孩子的努力、行为和成长。相反,固定型思维的形成源于家长在夸奖孩子时往往会说“真聪明”,看中的是天分。


所以,请停止说“你真聪明”,开始说:


  • 你很努力啊(表扬努力)

  • 尽管很难,但你一直没有放弃(表扬有毅力)

  • 你做事情很认真踏实(表扬态度)

  • 你在__上进步了很多(表扬细节)

  • 这个方法真有新意(表扬创意)

  • 你和小伙伴们合作得真棒(表扬合作精神)

  • 这件事情你负责得很好(表扬领导力)

  • 你一点都不怕困难,太难得了(表扬勇气)

  • 你帮__完成了她的任务,真不错(表扬热心)

  • 你很重视别人的意见,这点做得非常好(表扬尊重)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切忌:过度表扬!曾有系列实验表明,本来就很自信的孩子,得到很高的评价,会让他有意挑战自己,因此高评价促使他们进步。而不自信的孩子得到高评价却会阻碍他们的勇于尝试。


因此,先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和自我认知的坚实程度,之后再选择给予多大程度的表扬,是各位家长应该思考的事情。


(二)重视“yet”的作用


Dweck教授在TED演讲《成长型思维》中讲过,芝加哥一所高中给考试不及格孩子的分数不是一个意味着失败的名词(比如不合格、F),而是“not yet”(尚未达到)。这两者的意味完全不同。


如果你得到是“不合格”的评定,即意味着你被判断为失败者,你已没有进步的空间,你学习成长的大门被关上了;而“not yet”则意味着你已经行进在学习的轨道上,只是还没有到达终点而已。


所以,如果孩子说“我学不好数学”,请让他在句尾加上yet,意味着:你只是尚未学好数学而已;如果孩子说“这个我做不了”,请让他在句尾加上yet,意味着:你只是现在还做不了,但你已经开始在学着如何做了。


运用yet这个词,我们帮助孩子塑造这样的思维模式,即:学习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而当前的挫折和失败只是学习曲线中会经历的正常过程而已。



这是【养育之路】栏目的第 8 篇文章

(本栏目每周二晚固定更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