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镇风韵

 纪勇 2018-03-20

  安昌古镇

 
    我在黄昏的时刻进入小镇,安昌的入口其实就是一扇门的大小。我一跨进去,千年古镇就像一个蹲在时间深处的老者,发如雪、须如弦、眼如泉。依偎在村口的老树下,静静地凝望我。
    古镇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衣带水,古朴典雅,古老凝重的台门、幽深僻静的弄堂、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姿态各异的拱桥石梁,让人目不暇接,一个台门就是一个独立的院落,白色的院墙围成四方的天井,四周是高矮错落的一色黑瓦老屋。木制门窗之后就是一户户人家。古镇现存台门有明末清初时的方家台门、方源台门、清朝的义和当台门、隆盛堂、宝树堂、敦诚堂等,还有聚族而居的娄氏宅第;古朴独有、毗连而建的白洋十台门;陈家娄的旗杆台门、茂德台门。虽经千年岁月,古镇人家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习俗,也依然可见鲁迅笔下的乡土风情。黄昏的安昌最充满生气。孩子们放学归来,唧唧喳喳跳跃着呼唤着。乌篷船纷纷靠岸,老船工们上得岸来。聚在一起抽烟聊天,说说一天的生意。主妇们从菜场买菜归来,在门口的台阶上和河岸上淘米洗菜,拉着家常。河边生起煤炉,一缕缕青烟升起,飘来阵阵菜香。夜色里的安昌,才展露出它宁静安详的一面来,和周庄的喧嚣、西塘的热闹、乌镇的浓郁、南浔的繁忙形成强烈的对比。古镇的清晨,宁静而悠闲。
    古街的主人们正在为生计忙活着,杀鸡杀鸭的,洗鱼做肠衣的。手里一边熟练地动着,一边左邻右里的聊着家常。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门前的廊棚檐下,扯起一根根的绳子,将自家灌制的腊肠、腊鱼、腊鸡、腊鸭,一个个地晾在上面。这些腊味一律呈现出深沉的酱黑色。在绳子上整齐地荡着。在风中飘散出一股独特的酱香味来。这种味道,从你跨过那道牌坊,走进镇子里来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围绕在你身边。
    随着太阳的升高,安昌古镇的商家也陆陆续续开张,沿着悠悠河水漫步走进老街,踏在被阳光照得清晰光洁的石板路上。迎面而来的便是那街头巷尾家家户户都有的香肠和一条条风干的鳊鱼,犹如一幅幅色彩艳丽的油画。这里最有特色的要属灌腊肠了,满街的腊肠有晒在屋檐下的,有挂在河沿边的,在阳光的照射下,腊味十足。漫步安昌老街,使我更体味到了这里古老淳朴的水乡地方风情。
    除了腊月的无限风情,其余时间的安昌更多呈现出一种水乡小镇惯有的淡泊甚至冷清,使你在悠然和闲适里,清晰地触摸到一种熟稔的亲切平和,浓浓地体验着一种温暖的真实平常。尤其是杏花三月,春雨绵绵的老街韵味无穷,阳光灿烂的早晨别忘了去泡福安居茶馆,任老虎天窗斜射下来的金光将一个个带毡帽的老头子罩住。
    当明亮而慵懒的阳光透过廊棚将斑驳的石板照得清晰光洁,就蹲在河埠与乌篷船老大共咂一碗黄酒,或索性什么也不做,静静地坐在廊棚下任过往行人三三两两从身边走过,听家居妇女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

      □ 贾冬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