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县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5)》草案已由台前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完成,即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按程序报批。上报审批前,现向社会公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公示时间:2017年11月23日至2018年1月5日(共30个工作日)。 公示形式:网上公示、现场公示。 意见和建议收集途径:tqxghbgs@126.com 联系地址:纬六路东段 台前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联系电话: 0393-2211315 意见和建议收集:以电子稿和书面形式;截止时间:2018年1月5日。 一、《总规》编制情况简介 1、城市概况 台前县城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豫鲁两省交界处,三面与山东省的6个县(莘县、阳谷、东平、梁山、郓城、鄄城)接壤或隔河相望,是河南省的东北门户。台前县是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中原经济区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羽绒之乡、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县等。 近年来,台前县大力建设南部新城区和产业集聚区,打造金堤河滨河湿地景观带,加快道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城市框架已经逐步拉开,整体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2、本次城乡总体规划的编制背景 为了贯彻河南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根据省住建厅、濮阳市规划局的具体安排,2017年台前县启动了《台前县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5)》的编制工作。本次城乡总体规划的编制背景主要包括: (1)国家及河南省出台了新的宏观政策,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了新的城市发展理念。 (2)河南省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台前县入选首批45个名单,要求编制城乡总体规划;同时《河南省县城规划建设导则》也对县城总体规划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3)濮阳市启动了新版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即将获得省政府批准实施。在新的上位规划指引下,台前县需要在城镇职能、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做相应调整,以适应新的濮阳市城乡总体发展格局和要求。 (4)台前县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正进入二次创业阶段,“雄安羽绒产业园和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已经启动,此外,晋豫鲁重载铁路和范台梁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均要求城市布局做出调整。
二、《总规》主要内容 1、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2035年。其中,近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2、规划层次和范围 本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县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 (1)县域 即台前县行政管辖区域,包括6镇(城关镇、侯庙镇、马楼镇、孙口镇、打渔陈镇、吴坝镇)3乡(后方乡、清水河乡、夹河乡),总面积393.87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综合考虑规划管理事权、中心城区与周边乡镇现状联系密切程度、中心城区未来扩展范围等因素,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城关镇、孙口镇和后方乡全部,以及周边马楼镇和打渔陈镇两个镇的18个行政村,总面积约为139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范围北至台前县域与山东阳谷寿张镇接壤边界,东部以新东环线为边界,南部以南外环与化工区为界,西部以后马公路为界,规划控制范围达到33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 3、城市性质与规模 (1)城市性质 豫鲁两省交界区域性交通枢纽,以羽绒加工、商贸物流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城市。 (2)城市规模 预测中心城区近期2020年城镇人口14万人,城镇建设用地20.3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45平方米;2035年城镇人口26万人,城镇建设用地3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5平方米。。
4、县域城乡发展战略 (1)强核提质——通过中心城区和重点乡镇的建设,带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2)分区统筹——合理划分重点发展地区和重点保护地区,分区分类指导。 (3)设施均衡——推进城乡交通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均等化。 (4)保障公平——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5)强调特色——保护城乡自然和人文特色资源,形成城乡互补、各具魅力的城乡生活空间。 5、县域城乡体系规划 (1)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近期2020年,县域常住人口为4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9.63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7.77%; 远期2035年,县域常住人口为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2.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5.4%。
(2)县域城镇空间结构 构建“一轴、一带、一心、四区”的城镇空间发展结构。 一轴:以国道342(省道101)为依托的东西向城镇发展主轴线; 一带:沿黄河大堤北侧的东西向综合发展带; 一心:推动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中心城区; 四区:东部发展区、中部发展区、西部发展区、南部发展区。 (3)县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规划建立“中心城区—重点镇——般镇”三级体系。 规划1个中心城区,含新区、老城、产业集聚区; 2个重点镇,即侯庙镇和吴坝镇; 5个一般乡镇,即后方乡、清水河乡、马楼镇、打渔陈镇、夹河乡。 (4)县域城镇职能结构 规划城镇职能结构分为综合型、工业贸易型、农业服务型三大类别。 综合型:为中心城区、侯庙、吴坝3个综合性城镇。 工业贸易型:包括马楼、打渔陈2个工贸型城镇。 农业服务型:包括后方、清水河及夹河,共3个农业服务型城镇。 6、县域城乡建设用地规划 基于“多规合一”的规划理念和技术路线,规划对县域城乡各类空间边界进行划定,对生态环境要素加以统筹,明确四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的控制范围和面积、管制要求等,对所有乡镇进行规划引导和建设指引,对镇区、乡驻地的用地总体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城乡建设用地的统筹平衡。 7、县域村庄居民点体系规划 通过分类引导乡镇发展建设,按照“城中城郊城镇化、中心村重点优化、一般村紧缩控制、滩区村搬迁整合”要求,科学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和村庄建设。 (1)城镇转化型 城中村:对中心城区内部的村庄纳入城市统一规划,进行“村改居” 改造,通过土地性质转变、异地安置、拆迁补偿、设施建设等多种方式,逐步实现农民市民化、土地国有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 镇(乡)政府驻地村:合理划分产业和居住生活空间,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水平、完善公用设施、优化公共空间环境形象等,吸引人口向城镇集中建设区集聚;发掘自身优势,建设特色小镇。 城郊村:对建设用地进行减量化控制,孤立中心城区周边村庄向中心城区迁并集中,改善城郊生态环境。鼓励乡镇周边村庄向乡镇政府驻地迁并集中,集约发展。 (2)重点优化型 重点优化村镇体系中确定的中心村,引导其发展,从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审批、土地供给、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建设用地上,以村庄内部的宅基地的综合整治为主。 (3)紧缩控制型 紧缩控制型村庄以“填充式”批建宅基地、原拆原建等方式控制村庄扩张,以退宅还耕等方式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减量化控制。 (4)滩区搬迁型 对位于滩区范围内的村庄,在近两三年内进行向中心城区和临近镇区搬迁,完成国家及省政府滩区搬迁工作任务要求,基本解决滩区居民的防洪安全和安居问题。 8、县域城乡综合交通规划 (2)铁路 京九铁路:规划维持现状双线电气化铁路不变; 晋豫鲁铁路:山西吕梁至山东日照的货运铁路,规划为复线, 濮台铁路:货运铁路,主要承担台前轻工、能源化工等产业运输功能。 (3)高速公路 范台梁高速从台县境内穿过,在候庙镇设置有高速服务区,后方乡设置出入口。 (4)干线公路网 全县规划一级干线公路有国道342、省道205、省道254、省道101等。 9、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规划 (1)城市发展方向 城市发展方向为“西进南延、东拓北联”。 (2)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心两轴三片区”。 一心:以京九铁路台前站商业区、行政办公区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中心。 两轴:南北向沿金水路形成的纵向城市功能发展主轴,东西向沿纬六路横向产业经济发展主轴。 三片区:北部老城片区、东部新城片区、西部产业片区。 (3)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2035年城区总人口发展到26万人,规划城市居住用地大致分布于5个居住片区。 表9—1 居住用地一览表
(4)中心城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1)行政办公用地:以县政府为中心集中布置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为42.26公顷。 2)文化设施用地:规划结合东部的生态片区,集中设置县级文化娱乐用地;居住区级文化娱乐设施结合居住区的商业中心设置。规划文化设施用地20.28公顷。 3)教育科研用地:规划教育科研用地主要集中在城西片区、老城区和城东龙湖片区。规划教育科研用地面积为92.46公顷。 4)体育用地:老城、产业集聚区各设一处全民健身中心;新区规划建设台前县综合体育中心。 5)医疗卫生用地:规划在建与新建医疗设施用地面积38.20公顷,其中综合医院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处。 6)社会福利设施用地:规划4处福利及养老设施用地,其中新区2处,产业集聚区2处。分别为台前县医养康复中心、阳光安康服务中心、台前县老年护理院养护楼、台前县社会福利中心。 7)文物古迹用地:中心城区现有三处文化遗迹,分别是唐代古贤桥、张公艺墓,张公艺祠堂。 8)宗教用地:规划保留现状中心城区内宗教活动场所用地。
(5)中心城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为145.75公顷,城市商业中心按三级配置: 一级中心位于龙湖西侧地块的的商务中心区。 二级中心在火车站东侧和老城区的的商业区形成商业次中心。 三级中心即各居住小区均根据用地规模形成居住小区公共服务中心。
(6)中心城区工业及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产业集聚区发展定位:全国羽绒及制品加工交易中心、中原经济区能源物流枢纽、豫鲁省际协作发展推进区。 遵循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建设成为综合型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城市功能区。 产业集聚区发展规模:规划台前县产业集聚区规划范围为北至百顺路,南至汤台铁路,西至晋豫鲁重载铁路,东至京九铁路,总用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 产业集聚区功能布局:规划形成一个商贸物流中心、5个产业园、2个物流园。 工业用地规划:规划工业总用地832.6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9.10%,以二类工业为主,三类工业为辅。 物流仓储用地规划:规划仓储用地134.61公顷。
10、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1)长途汽车站规划 规划新建1个长途汽车站,位于西环路与郑吴路东北角。 (2)道路等级规划 规划城市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 其中,规划主干路为由“五横六纵”组成。 五横:人民路、郑吴路、纬六路、百顺路、凤台大道; 六纵:未来大道、西环路、中兴大道、金水路、经六路、经三路。
11、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两带三廊,三点联动”的绿化格局。 两带:金堤河、梁庙沟形成的滨水公园景观带、龙湖与背河洼地形成的生态涵养景观带。 三廊:中兴大道生态绿廊、百灵沟生态绿廊与龙湖生态通廊。 三点:金堤河公园,以滨河景观廊道为主体,规划以自然生态的景观特质为重点, 沿河布置休闲游憩设施,使之成为贯穿东西的生态主轴线;西环路公园,同时服务产业集聚区与生活区的综合公园,集休闲、生态、文化、教育于一体。龙湖公园,位于龙湖片区,以湿地景观为主题,成为城市绿肺。 来源/掌上台前 |
|
来自: 昵称50147565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