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市场的空间份额巨变不可抑制

 iGarden 2018-03-20

根据2017年世界银行的报告,2015年全球GDP总量达74万亿美元。其中,总量排名第一的仍然为美国,占比24.32%;其次,就是中国,GDP总量占比14.84%;排第三、第四的国家分别是是日本、德国,占比分别为5.91%4.54%

在世界各大洲的排名中,当前的亚洲开始处于领先地位,占全球GDP33.84%。此外,北美GDP占比27.95%,欧洲则为21.37%。这三大洲占世界经济活动的比例约83%。一个显然的结论是:亚洲的经济重心在东部,中国、日本和韩国的GDP之和几乎与美国一样多。

作为世界的边缘市场以及潜在市场空间,南美洲和非洲当前依然未能在全球经济中占据更多比重。南美洲四大经济体,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的GDP之和只占全球GDP4%,而非洲三大国家,南非、埃及和尼日利亚的GDP之和只占1.5%。与此同时,超过100个太小而无法单独显示的经济体被集中在一起,成为“世界其他地方”,而世界其他国家的GDP正好也是美中之间的差距。

中国并非一步登天就拥有了今天的世界市场份额。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不断上升。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按照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1979-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2%提高到9.3%,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2015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11.9%,“十二五”期间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按照当年价格计算,2015年我国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4.8%,同年美国、日本、印度占世界经济比重分别为24.4%5.6%2.8%

此外,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10-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0.3%提高到13.7%,进口额比重由9.1%提高到10.1%;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全球比重由3.9%提高到5.9%,进口额的全球比重由4.8%提高到9.9%,中国的全球市场空间,显然是以一种既令人不安又让人羡慕的方式在不断扩张。

如果对比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变化,就能够发现中国的经济起飞是源自于1993年的大力度而激进的改革和开放政策。按照历年世界各个经济体按国际汇率折合美元的GDP指标,以WB(世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UN(联合国统计署)三大国际组织的平均数据作为参照,在世界前20大经济体的排名中,中国在1970年至1980年的10年中,基本只排在第8位,而在1985年中国甚至还跌落到了第9位,1990年更是跌倒了第11位的程度。情况好转始于1995年,当年中国的GDP排名在世界占比回升到了第8位,此后开始一路上升,到2000年中国的排名已经上升到了第6位,2005年为第5位,2010年为第2位,仅次于美国。

对比之下,在1970年至2015年这一时期 ,苏联的排名在1970年是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此后苏联的排名开始滑落,1980年为世界第3位,到苏联解体前的1990年已经滑落至世界第7位,所以苏联的崩溃并非偶然。同样有趣的是世界其他重要经济体的表现,加拿大1975年是世界第8位,1995年变成了世界第10位。意大利1990年曾经是世界第5位,2010年是世界第8位。法国经济体系健全,一向表现比较稳定,1990年排名世界第4位,但到了2005年也跌落至世界第6位。同样拥有健全经济体系的英国,2000年的时候在世界排第4位,到了2015年也滑落至第5位。大体来看,整个世界市场的份额,只有美国、日本和德国表现稳健,在几十年中的排位大体均处于前3名。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则从1993年开始起飞,一路冲上云霄,改变了世界市场的排名榜,先后挤下了日本和德国,基本从2010年开始,在7年间里,牢牢占据了世界市场排名第2的位置,并开始向第1的位置发起了冲击。

1970年开始迄今,世界市场的份额已经出现巨大的改变。中国的市场空间出现了巨大的跃升,而美国在事实上与欧洲相比也占了便宜,这从他们在世界上的地位基本稳固可以轻易发现,真正出现市场空间萎缩的是老欧洲,这些地缘空间位于欧洲的一大批国家,他们的市场地位出现了动摇式的下降。

从未来的世界市场空间形势来看,可以预料,世界市场的空间份额的巨变不但不可抑制,而且还会更加激烈,未来世界市场的动荡不安完全可预期,这是因为另一个潜在消费人口高达10亿级的印度。它在1975年时仅排在世界第14位,而到了2015年则已经窜升至世界第7位,把意大利、加拿大和西班牙这样的传统发达国家挤到了后面,瑞典甚至跌到第19位,险些跌出前20名的排行榜。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世界市场空间的风云变幻,与世界的大量投资有关,与资本的宽松时代有关。各国的生产能力可以因刺激资本的大量投入而迅速提升,而消费却未必可以立刻跟上,因此在相对周期里面,世界市场的宏观空间是有限的,这预示着未来世界市场空间的竞争和冲突,一定会远比全球化的鼓吹者所预想的更为激烈,更为不近人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