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物致知:纲举才能目张,治理法人的本质,就是要让众人齐整起来——五经四书里的儒商智慧之203

 茶墨幽香 2018-03-20
  《大学》中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好企业,就是一个有限的独立王国,儒商要将企业法人治理好,就得体悟并践行格物致知的逻辑。
  由大至小,才能挖掘到事物活力的根本。上述《大学》里头的这段话,其中提到的“齐”,可以理解为管理或治理;修:修养。正:端正。致:推极,获取。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其大意是,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人,作为属于人类社会最活跃的事物,要企业法人治理好,关键就得把“人”本身的内在逻辑与特性吃透。
由内而外,才能养出事物真正的活力。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文化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其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纲举才能目张。儒商治理法人,其本质,都得归口到做人这个“纲”上来。治国、齐家、平天下都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是修身的问题。有道德的理想人格具体表现在行为、节操之中,可行为节操由意念志向所决定,如果意念志向夹杂着私情物欲。表现在行为节操不符合道德规范。所以只要思想志向真诚,心灵自然能够体现在各种行为事物之中,心志不为物欲所诱惑,道德人格就由此建立。其实道德的修养前提是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掌握做人道理。
由面到点,才会更接近于事物的本相。我们知道知识面越宽,看问题的角度,就会更多,考虑问题的方式方法,就会更周全。别人的经验谓之知识,自己体验过的是经验,这两者的结合,不一定能准确了解和诠释事物的本相,但至少会相对减少误判。故,学习知识和不断实践,是儒商进行格物致知的基础。
由面到体,才是健康的企业法人。要平治天下,开创一个德道自由的世界,就必须有一个精神的国家。国家由家组成,家由个体的人组成;最终归结到人的德行和道德人格。同理,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一个企业的健康人格,应该是自然人之点,作业流程之线,官能部门之面和组员共同组合而成之体,这四个层级互动起来的活体。
儒商智慧启示:
1.法人治理的本质,就是要让众人齐整起来。齐整,有节奏,才是活力法人应有的面貌。
2.不轻视,也不迷信别人的经验。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超越经验的学问,比知识更重要。西方的静态逻辑和东方的动态逻辑相结合起来,才会体悟到超越经验之上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