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的刻石

 孤雁西风 2018-03-20


每次读《史记·秦始皇本纪》,到秦刻石,也就是秦始皇给自己立的记功碑,就一掠而过,因为写得实在太高大上,太红头文件了,味同嚼蜡。但有次为了分析它的韵脚,不得不硬着头皮揣摩,于是有点感想。


他的第一块刻石,是在峄山立的。第二块,泰山,那是他刚刚完成“统一伟业”的第三年,歌颂功德自然是免不了的,文章似也有点朝气。“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万物群生各得其所,足于垂范后世,而这个伟大的皇帝啊,依旧“不懈于治”,发扬猪拱地嗷嗷叫的精神,为国操劳,真是让人感动。泰山刻石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点,是这皇帝还密切关心到老百姓的裤裆,要求老百姓“男女理顺,顺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也就是说,都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规范,除了夫妇之间,不能随便跟人乱搞。伟大的领导人为人民真是操碎了心啊,怪不得十年后,他四十九岁正值壮年,就与世长辞了。


这年他还有第三篇刻石,在琅琊。同样是歌功颂德,而气魄更加弘大,“人迹所至,莫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把这篇刻石拿到草原上去,念给牛马们听,它们大概也会痛哭流涕,庆幸自己的幸福,竟能躬逢大秦盛世。这篇刻石更大肆批判了原六国的反动军阀,说他们连年累月互相攻伐,闹得老百姓们痛不欲生,幸亏有了秦皇帝,“不是一人能领导,哪容百族共蹁跹”,所以,皇帝的功德一定要刻在金石上,让老百姓永远怀念。


第四、五篇都在芝罘,刻于平定天下的第四年,没有什么新意,基本都是说皇帝擒灭六国的伟大(三年后碣石刻石还是如此)。不过,这两块刻石,在我看来,带有罕见的文学气息。因为前一块它起首竟然写了风景:“时在中春,阳和方起。”后一块说:“逮于海隅,遂登之罘,昭临朝阳。观望广丽……”其中“观望广丽”一句,我认为依稀有曹操《步出夏门行》“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丰彩,大概这是秦始皇的亲身感受吧。不过秦国政府只喜欢战士和农民,不喜欢诗歌,胸中纵有万千感受,能抒发的也只有这点。


最后一块刻石在会稽,那时秦统一已经十一年了,而刻石的内容寡淡无味,仍是重复从前的高大上说辞,如果那时有电视,没准电视里每天播的也是秦军歼灭六国的神剧,从刻石的内容,很容易推断这点。


第二年,秦始皇就死了。又三年,秦朝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