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南大毕业生到29岁当上北大博导,她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有力!

 冬不拉拉 2018-03-20

不知道大家印象中的博士生导师都是长什么样的,新姐曾经一度认为,博导都应该是光头、戴一副厚厚的眼镜的小老头。但现在看到她,新姐发现自己错得好离谱,原来年纪这么轻也能当上博导。

这个让新姐大跌眼镜的人就是29岁当上北大博导的刘颖,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女生。

从南大毕业生到29岁当上北大博导,她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有力!

她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后考上了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师从刘清华教授读博士。学成之后,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和麻省总病院进行了博士后的研究。

从南大毕业生到29岁当上北大博导,她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有力!

她在进修时,只花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别人五年才能完成的学业。这也是她能在29岁就进入北大当博导的重要原因。

这看似一路“开挂”的学霸之路,其实背后却是她艰苦地付出。刚留学的时候,她不能一次性地听懂英文授课;刚进实验室时,她不会做最基本的转化实验……

但是坚韧的她都努力克服了,听不懂英文授课,就下课后反复听音频,直到听懂为止。不会做基本的实验,她就会请教向师兄求助。

从南大毕业生到29岁当上北大博导,她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有力!

如今,再提及那一段艰辛孤独的美国求学之路,她说,在她的眼中,那段生活是她自己最单纯快乐的日子。

在美国留学时,美国的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是让她感触最深的。

大部分国内高校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讲课,学生记笔记做作业,课堂互动较少。老师们更加关心学生们是否能听懂,能否考出好成绩并顺利毕业。

而大部分国外高校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老师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一堂有效的理论课程往往是配合着学生们课下的自学以及其他实践讨论课程一起的,意在让学生们主动的理解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从南大毕业生到29岁当上北大博导,她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有力!

在刘颖看来,这种主动探究学来的知识、对知识的理解会比直接告知答案更让人记忆深刻。

其实,去国外留学除了教学方式有所不同外,还能培养你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独立性

相比于国内毕业生,留学生在外语的听说读写方面会更有优势。这也是很多公司会对留学生更感兴趣的原因之一,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学历,更因为他们拥有着一般国内毕业生没有的经历和素质。

只身一人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从各方面的不适应到熟悉并融入周围的环境和群体,直至成功毕业,这对一个学生能力的提升是国内的大学环境无法比拟的。这往往需要留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锻炼自身的独立性,提高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几乎所有的留学生在海外求学的过程中都经历过团队合作,大部分专业每年都会有若干次大大小小的团队作业,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所以,即使是再害羞内敛的学生,去到了国外留学,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并增强了自己的沟通表达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从南大毕业生到29岁当上北大博导,她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有力!

点击“了解更多”,测一测你能被哪所世界名校录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