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一波流感来袭?这次啥药最有效?吉大一院专家给你支招!

 昵称41082923 2018-03-20

来源:新文化报、身体杠杠滴

所谓忽冷忽热爱感冒,前几天还那么冷,这两天气温又开始逐渐上升了,今年长春开春的天气真是没谁了,用八卦小仙女蕾蕾的话来说,穿秋裤、脱秋裤,穿秋裤、脱秋裤… …哈哈哈,不知道啥时候是个头呀。

不知不觉把小仙女蕾蕾的秘密给暴露出来了,希望她不要打小编呀,这个秘密一般人我可不告诉他,大家放在心里就好了,咳咳咳,不要再宣扬了呀,到此为止。

好了,咱们重新回到正题,最近,您的朋友圈有这样的消息吗?小编身边的好多亲戚朋友,都中了感冒的“招”,可谓是一个个都是鼻涕拉瞎,无精打采的样子,老板看着也闹心,但是这也不能怪谁呀,要怪只能怪变化无常的天气了。

其实要说倒感冒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家中的baby,可以说孩子一人感冒,全家闹得鸡飞狗跳,说到这儿小编想问问大家什么是流感?如何预防流感?家中该准备些什么药?小编敢这么说大多数人都不咋知道。

所以呢今天的福利来啦!!吉大一院小儿呼吸一科的主任成焕吉、吉大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洋两位医生针对本次流感,解答了相关问题,您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小编还要说一下,新文化报记者近日从长春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控制科获悉,2017年底,长春市呈现以季节性甲型H3N2型流感为主要优势毒株的流行趋势。截至2018年2月,长春市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流行强度虽略有增强,但并未超过往年同期水平。

好,进入正题,首先呢由吉大一院小儿呼吸一科的主任成焕吉来讲解一下流感的那些事吧。

(吉大一院小儿呼吸一科的主任成焕吉)

什么是流感?

流感俗称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主要在于,流感具有明显季节性,伴随高烧、寒颤、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流感还可以引起中耳炎、心肌炎、肺炎等。流感发热一般是三到五天,患病时间长于普通感冒,一般在5-10天。

哪些人容易得流感?容易出现并发症?

一是小于2岁的儿童,

二是65岁以上的老人,

三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药物的,

四是肥胖的,

五是患有慢性疾病等的。

流感如何诊断?

1、轻症流感:出现高热39-40度,出现寒颤、流鼻涕、咳嗽、咽痛、肌肉痛等,今年有的患者还出现腹泻或者呕吐症状。

2、重症流感:重症流感病情发展迅速, 一般在5-7天容易发生肺炎,体温持续在39度以上 , 出现呼吸困难等。

治疗流感最重要的是什么?

1、轻症流感:出现高热39-40度,出现寒颤、流鼻涕、咳嗽、咽痛、肌肉痛等,今年有的患者还出现腹泻或者呕吐症状。

2、重症流感:重症流感病情发展迅速, 一般在5-7天容易发生肺炎,体温持续在39度以上 , 出现呼吸困难等。

儿童流感的预防手段?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是预防流感的第一道防线,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但疫苗针对发生抗原漂移的病毒所引发的免疫保护效应可能会有所降低。

2、抗流感病毒药物:磷酸奥司他韦(有口服、有颗粒、有胶囊,分为国产、进口)

适用于:

1、高危人群,需要短期免疫保护的人群。

2、不能采用疫苗预防的人群。

3、流感病毒发生抗原漂移时。

(注意:用于3月龄以上儿童,0-3月龄不推荐使用,除非紧急情况下,经临床评估必须应用)

奥司他韦的用量

成焕吉主任推荐的家庭儿童小药箱:

1、欧龙马滴剂

2、安儿宁颗粒

3、布洛芬

4、对乙酰氨基酚

5、奥司他韦(可威、达菲)

注意:一般情况不推荐使用水杨酸类药物

咋样,咱们成主任说的够详细了吧,是不是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好了,咱们接下来看看李洋医生又和咱么说啥了。

(吉大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洋)

如何预防流感?

1、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

2、其他家庭成员应尽量减少与流感患儿的接触机会,尤其是未感染流感的孩子,尽量减少与患儿的接触,并做好个人卫生。

3、家庭内多通风,勤洗手,多休息,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李洋副主任推荐的家庭成人小药箱:

1、扑热息痛

2、莲花清瘟胶囊

3、奥司他韦

听完两位医生所唠的“干货”,是不是感觉流感也没那么可怕的,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嘛,对于咱们来说都不是啥事,但是在文章最后小编还要啰嗦上几句,那就是春天来啦,还有哪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大家还要小心点儿。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 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预防措施: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

结核病

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

预防措施:首先,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其次,应注意房间通风,避免与已确诊的传染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

麻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 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预防措施: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

墨轩/编辑整理、制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