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道中医三年制之尝药(二)

 行走如初 2018-03-20




编者按:

最近三年制的学员们自发进行尝药来了解中草药,将自己的分析结果提交给李辛老师,老师也给出了评价和建议。在三年制的学习中,每个环节都有老师的指导。 




3.

甘补


1. 甘草5克:

味甘,平和。甘草的甜度很大,几片甘草泡水就好甜,并且甜的中正,不偏不倚。古人说甘草解百毒,我的理解是甘味建中,大循环好了,毒素自然可以代谢出去。


2. 大枣:

味甘,滋腻。


甘草vs大枣:

甘草和大枣的甘味区别在于大枣的滋腻。我是富余态的体质,大枣吃多了会有腻的感觉,甘草的甜味更纯粹李辛老师评:更干净)。


3. 葛根30克:

可能是我葛根放多了的关系,我觉得葛根会有点微苦,味甘,气平,质地偏粘稠。

 

葛根vs天花粉:

葛根和天花粉的质地都偏粘稠,不是纯水状,同气相求都可以滋补津液。这两味药最大的区别在于天花粉是寒凉的,葛根是性平的,喝起来能感受到明显的差别。对于有热的温病患者,津液虚,天花粉比较适合;而葛根是比较单纯的滋补津液,项病强。


医家常说葛根有提升之力,常用于治疗颈项病,我自己尝药没有感受到这种升拔之力,李辛老师评:不人云亦云,很好)也有葛根和升麻这两味药合用的。


在胡希恕老先生的著作中经常说他喜欢用葛根汤替代麻黄汤使用,这也是很有意思的思考。麻黄汤通过发汗来解表,发汗是会耗损气血能量的,葛根汤中有麻黄桂枝葛根还有甘味的建中药,发汗解表后又能迅速补回气血,不会顾此失。李辛老师评:很好)。


4. 生地30克:

生地的味道和葛根有点类似,味微甘,气薄,偏寒凉。


生地vs葛根:

微甘,葛根气厚,生地气薄;葛根性平,生地偏凉。但生地的寒凉属性远不如知母天花粉,微寒。色黑入肾。


试了药之后就能理解,葛根用于滋补较多,味甘气厚;生地降虚火补下焦,治疗阴虚阳亢的组方八味肾气丸主药是生地,生地色黑入肾入下焦,味甘,性偏凉降虚火。


现代的医家会说生地麦冬不治病(李辛老师评:对证对机才治病),生地麦冬的偏性的确不明显,远远不如大黄黄芩桂枝这类气厚味厚的药材。



5. 麦门冬30克:

麦门冬有人参的味道,生食脆脆的,煮药的时候散发出来的气味也是类似人参的味道,我先生说是土地的味道。味甘,气平。


《金匮要略》中麦门冬汤用来治疗肺痿,麦门冬煮出来的颜色也是淡淡的,甘味远不如甘草和大枣,淡淡的甜味,人参的香气,色白味微甘入肺。




4.

辛开


1. 桂枝15克:

桂枝喝下去在体内产生一种独一无二的势能,和其他药物都不一样,是一种从中焦往外气化到达肌肉的力。气厚﹑辛香发散,温热。


2. 白术15克:

《神农本草经》说白术味苦,温。温热的感觉是一样,我觉得还有气厚,微苦。


桂枝vs白术:

桂枝和白术的气厚我觉得是类似的。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桂枝由内往外的力量很明显,白术喝下去中焦脾胃一下子就温热了,气化中焦作用明显,往外扩散的感觉不明显。李辛老师评:很好


在《伤寒论》中桂枝汤是千古第一方,60%的方子都是桂枝汤的加减方,我觉得这和桂枝由内达外很独特的气味是不可分开的。汗出﹑恶风﹑脉缓,桂枝汤主之。桂枝这味药可以把生姜甘草大枣的甘味能量带到体表,驱走邪气。


而和白术相关的方子有苓桂术甘汤,治疗中焦水饮很好用的方子。白术气化中焦水湿﹑茯苓淡味利水﹑桂枝打通体表的大循环,上下全通利水排水。


现在用的很多的建中的方子理中丸和四君子汤里都有白术。四君子汤里的甘草和人参味甘可以直接滋养脾胃,而白术和茯苓是通过利水排水减轻脾胃负担达到建中的作用。虽然人参甘草茯苓白术在同一个组方里组成四君子汤,但药物气味的不同,作用也不同。


真真切切的感受每一味本草在身体内的气﹑味﹑势能﹑信息﹑能量,就可以理解组方的含义,惊叹于古人的智慧。


3. 生姜:

热,辛,微辣。


4. 桑叶5克:

微苦,回甘,气清薄,微寒。


5. 薄荷5克:

微辛,向外舒展发散,微寒。菊花﹑葱白﹑薄荷都是类似的药物,气很轻,味也很轻,轻轻开上焦,轻宣疏透。


薄荷vs生姜vs桂枝:

桂枝的气最厚,生姜次之,薄荷气最轻,所以这三味药到达的层面也是不一样的。味厚的桂枝从里往外宣散,气厚所以扩散的距离远;生姜从中焦往外散开,感觉不会走的太远,气比桂枝温热些;味轻的薄荷轻轻打开体表,中焦几乎感受不到。都是辛味药,打开的层面完全不同。(李辛老师评:伤寒、温病汇通由此入手)


补充:我有咨询李辛老师“伤寒、温病汇通由此入手”是什么意思,李辛老师解释说关于“伤寒、温病汇通”,现在很多关于寒温的争论,都忽略了体质、气机、病机是决定药物选择的基础。所谓温病学派多用“轻描淡写之物”,能否治病的疑问,需要从药势、方向、以及力量的厚薄清浊来理解。

详情参见:

《宋祚民老师学术思想的学习与实践》 

//user.qzone.qq.com/2634895847/blog/1434182297


前几天我先生感冒初期,流鼻涕﹑打喷嚏﹑轻微咳嗽,感冒症状较轻就没有用经方,桑菊饮轻宣疏透,半剂而解,一觉睡醒没有任何不适。   



6. 麻黄12克:

味苦,气温。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我尝了两大口麻黄水四肢的毛孔有打开的感觉。麻黄这味药物很好用,或者说经方的药物都很好用,气味直接纯粹。


麻黄25克桂枝15克:

在李可老先生校队的《伤寒论》中,麻黄汤中麻黄的剂量是45克,不必服尽,汗出而止。


17年年底的流感我现麻黄汤证,一开始没有用药,各种外治方法无效,人没有精神,试了25克麻黄和15克桂枝(我一般不会用那么大剂量的麻黄)的麻黄汤,用药后三分钟来了精神,没有出汗但频繁小便,两小时后诸证大大减轻。


麻黄6克桂枝12克:

大剂量的麻黄和桂枝会发汗或者走小便,小剂量的麻黄和桂枝是轻轻打开体表。


有一位同修,晚上盗汗不止,偏虚,白天体痛﹑关节痛,不汗,还有些感冒的症状,用桂枝汤就是不解,用了麻黄桂枝各半汤半小时体痛大大的减轻。这很奥妙,这位朋友偏虚晚上又有盗汗,不能用麻黄汤发汗,但是白天体表有压差又闭住了,体痛明显,所以少剂量的麻黄轻轻打开,把压力释放掉,体痛就好了。(李辛老师评:很棒)我想如果用金银花薄荷菊花这样的药物轻轻宣散也会有效果。(李辛老师评:气寒疏泄不利虚者)


麻黄9克生石膏30克:

麻黄加生石膏的配伍和麻黄加桂枝的配伍喝下去的感觉完全不一样。麻黄加桂枝在体内的感觉是由里而外,然后体表打开;麻黄加生石膏是由上而下,把热量往下带(李辛老师评:生石膏清热且有垂重感)同时体表轻轻打开。在体内完全不一样的势能方向,特别有画面感。(李辛老师评:事实胜于想象,感受高于概念)




未完待续


近期关注


Claudine对话李辛|受孕与孕期:生命的奇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