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張至順道長“炁体源流”摘录(一)

 多多金星 2018-03-20



張至順道長,

道號:米晶子,

又號:九曲回陽真人、七九道人。

外號:水上漂、草上飛。


道教規矩:道不問數。即不問道士年齡。八十年前出家。

解放前:隱修;中國道教全真派龍門正宗第二十一代傳人

解放後:中國道教協會——常務理事

                陝西省寶雞市萬聖宮——方丈

                中國重點宮觀“樓觀台“”——監院

                山東嶗山太清宮南嶽玄都觀——知客

                湖南張家界明元宮——道長

                湖南慈利五雷山道教協會——會長

                海南省道教協會——名譽會長


傳承修煉功法:金剛功、長壽功、內丹靜功

理念:斗柄在握,我命在我不在天。

著作

《炁體源流》,主要介紹張至順道長在古經中參悟和修證的一套內丹修煉方法,是歸根複命之法。



仙 跡 萍蹤 

——記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一代傳人張至順道長


 前記:

經朋友介紹,有幸認識了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一代傳人、海南省道教協會名譽會長、玉蟾宮住持、張至順道長,他仙風道骨,讓我十分敬仰,現在將他的事蹟簡單記錄如下,與朋友們共用!


 中央電視臺有句經典廣告詞:“要想身體好,常來海南島”,這說明海南島是個美麗島、健康島,舉世聞名的國際旅遊島。這裏風景秀麗,空氣清新;碧海藍天,細沙嫩水,是世界上不多的沒有被污染的地方。


海南定安縣文筆峰玉蟾宮麗水靈山,仙氣充盈,道教文化濃郁,自然風物秀美,是道教南宗第五代宗師白玉蟾真人修煉、成仙的聖地。


現任玉蟾宮住持張至順道長,是道教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一代傳人,是當今道教泰斗,道德高尚、修為深厚,是愛國愛民的一代奇人。

他從17歲起跟隨其師劉明蒼道長修行悟道,于師兄弟17人中脫穎而出,獨得師傅的青睞,領受了全真龍門派代代單傳的金剛、長壽功。

他百歲高齡,卻鶴發童身,身輕體健,目明耳聰,一套金剛、長壽功不僅能使人強身健體,而且治癒了許多重病患者。

如今道長欲將八十年仙修道果公佈於世,在他高徒鄒懷德先生開辦的“傳統養生學院”開班授功,造福於民。


道教是我們祖先創立的,是民族的驕傲;道教養生是全世界公認的最高的養生法門。當今世界,因社會問題和環境污染引發出許多健康問題,不少慢性病、多發病在當前醫療手段下難以治癒,故只有我們的傳統養生才能解決這些難題。


上篇:忠孝守信   誠敬悟道


張至順道長,道號米晶子,師傅仙姓劉上明下蒼,曾清修于陝西山陽大天竺山,盡得其師王圓吉道長真傳。張至順道長自皈依道教以來,一邊勤讀經書參悟大道,一邊修習本門單傳的金剛、長壽功。1955年首次出山行道,即被推舉為陝西白雲觀知客,負責道觀的日常事務,把白雲觀打理得井井有條。因為這個機緣,此後張道長又多次被推舉為監院或者方丈。


文革期間,張道長在道教聖地——陝西終南山與世隔絕的深山裏閉關修煉,一晃就是十幾年。1980年初秋,道長再次出關行道,在經過陝西樓觀台時被眾道友一致推舉為監院。當時,黨的宗教政策還沒有全面落實下去,道長歷時三年,幾經周折,在直接上訪國家宗教局之後,才最終明確了樓觀台的產權歸屬,不久又以自己高尚的品行及時阻止了一場因產權利益引發的惡鬥,得到廣大群眾的贊許。之後,在毫無爭議地當選為樓觀台方丈之際,他卻舍此而去,於1986年四、五月間再入終南山清修,兼顧照料年邁的母親。

孝于親而誠於道者,張真人也!


張道長在終南山潛心修煉,全心悟道之際,其高潔脫俗的品行不斷感召著附近的居民前來求學、問道、問醫。1987年,道長在附近居民的再三請求下,出山主持修建終南山下的一座廟宇。道長深深理解群眾的感情,也瞭解國家的宗教政策,以修建公園的名義,建造了一個“兩便”的八卦亭--既可以滿足信眾的信仰需要,也為群眾提供了一處高雅別致的休閒場所。就是這個花費了三萬多元的公園建設,引來了道長一段不平常的行道經歷。


在廟宇竣工的當年即1989年,道長為償還修建廟宇的借款外出化緣。由於當時中國的社會生產水準和大眾的經濟狀況比較差,所以遊化了很長時間而所得甚少。還款期限日漸逼近,道長感受到無限壓力和無奈!一天,道長端坐于山東青島嶗山的一個大石洞內,念想祈禱;從上午9點直到下午4點,不曾起身。道長的願力終於感動了天地,在走出石洞的那一刻,適逢北海艦隊的十多位高級軍官路過此處,他們想要弄明白大石洞旁邊的三塊“混元石”上的圖案和銘文,而道長對於道教文化可以說無所不通。聽了道長解說了左右兩邊的“混元石”之後,艦隊長官們當即邀請道長去部隊給官兵們講講“混元之道”,並答應給道長以資助,助其償還修建寶雞廟宇的欠款。張道長一再謙虛地說自己沒有文化,但是這些海軍高級軍官早已對道長的修為和見識心悅誠服,極力邀請道長前去。在北海艦隊,幾日停留,幾次講道,三千人的大禮堂每每座無虛席,連夾道上也再無立足之地。在清償了債務後,道長將剩餘的一萬多元也投到了廟宇的整修上。此願既了,道長再無牽掛,便開始了遊學弘道、傳播民族文化的旅程。


1992年,道長應邀到中山大學講授道教養生學,並在師生們的強烈要求下,演練了龍門派掌門代代單傳的金剛功和長壽功。1996年應邀去上海弘道,受到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上海各大媒體的記者雲集會場,對張道長及其金剛、長壽功進行全面的採訪、報導給于極高評價。


1998年,道長應邀去泰國弘道,並傳授金剛功和長壽功。泰國軍務大臣熱烈歡迎道長一行,並一再表示,只要道長願意留下,泰國方面可以提供任何條件,並送給道長一張親筆簽名的名片,憑此可以通行泰國全境,道長卻婉言謝絕了。用道長的話說:“我是一個中國人!……”


道長常自謙的說:“我沒有讀過書”,其實道長對我國傳統文化有極深的領悟。有一次在講《道德經》首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時,單單一個“非”字,道長就講了半個多小時,尚且餘興未盡。他認為,這個“非”大有學問!把這個字的中間兩豎拿掉,是個坤卦。在《周易》裏,最重要的是坤卦和乾卦,分別代表陰和陽;坤道成女,乾卦成男。自然萬物,“無陰不生,無陽不長”,乾坤、陰陽是一會也不能分開的。中間兩豎,上通九天、下入九地,代表著頂天立地,中正剛毅。一個“非”字,包藏乾坤大道,暗含陰陽之德;乾道剛正、通天入地,坤道柔和、四通八達。道教文化之精髓,張道長體悟極深,令人崇敬。



下篇:養生大道   普利眾生


道長經常對人講: “我是一個中國人,道教是我們的民族文化,那裏邊的好東西,我不能一個人受用,得把它傳出去,讓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都受益,都能活得健康”。

道長還多次語重心長地說,“現在人們生活好了,但是很多吃的東西都帶著農藥,弄不乾淨;玩的時候,又不注意健康養生,經常弄得這裏疼,那裏疼的。這樣下去是不行的”。

為此,張道長決定把自己八十年的修道養生心得和代代單傳的金剛、長壽壽功傳授給大家,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健康快樂,沒病沒災。張道長這份濃濃的同胞情,著實讓人感動;而他的博大心胸、大道之德,更是令人肅然起敬。


對於養生之道,道長有著獨特、豐富而深刻的看法;對於修煉了八十年的金剛、長壽功,道長更是頗為自信,受用之感溢於言表。

張道長說:“要知上山路,但問去來人”。

《道德經》有雲:“上士聞道,勤而修之;中士聞道,若即若離;下士聞道,拊手大笑,不笑不足以為道也。”

時下,各種宗教派別林立、養生之術魚龍混雜,而真正懂得大道、養生,且修行高深之人又有幾個呢?不過是騙人錢財、誤人子弟罷了。

“不論他信什麼教練什麼功,只要不吃藥不打針才算有真功;三天兩頭往醫院跑,那叫什麼功啊!”道長認真地說。 

道長自出家以來近百年間,僅僅鬧過三次病,且都跟體質關係不大:

第一次是在1961年大鬧災荒的時候。道長預測到荒年將至,先行買了許多鹽和糧。不久之後,村民們就都前來求助。他們知道,道長是最善良的人,總是以“人在難中救人難”的信條要求自己,勤修善道。幾個月過去了,鹽也吃完了,糧也吃光了,人們也都散去了。可是在這之後,哪些吃了道長的鹽和糧的人卻……,道長為此氣得渾身都冷了,周身硬如石塊,比患了癌症還厲害。萌生了“真想一死了之!”的想法,但這時,師父的話在他耳邊響起:

“只要你沒有被害死、被打死,就一定得好好的活著;自殺要受輪回大苦,並且會加重千百倍。”

師傅的話激起了張道長強烈的求生欲望,當下決定靠自身功法治療,好好地活下去。因為這次病情嚴重,道長足足用了三個日夜才把身體恢復過來。


第二次發生在文革期間。那時候,道長的醫術已經很有名氣了,治癒了遠近許多村民的病,其中包括偏癱、肺癌等。這一天,一老婦人在廟門外痛哭不止,祈求道長救她兒子一命,問後,知道他兒子患了肝癌,已經被醫院“判了死刑”。道長很為難,因為治療癌症誰也不能保證一定能成功!但道長沉思默想片刻之後,神知這個人命不該死,就告訴老婦人先行回家,待到夜裏再前去醫治。

要知道,文革期間,道士、和尚都是批鬥的對象,因為道長平日裏為父老鄉親們做了很多善事,倍受尊重方才免於受難,但也只能晚上出診。

個把月後,該男子的肝癌是治好了,但是道長受難的日子也跟著來了。那男子竟然以“你救我是想賄賂我;我就是要整你”為由,對道長進行批鬥。

行善積德卻被人栽贓陷害,道長硬是氣出了一場大病,右肋處起了一個惡瘡,比一個饅頭還大。

道長只好去找“領導”請假,回山上閉關治病。有一位師兄守關,道長便於洞中默運玄功,發動體內“先天之火”反復衝擊病灶,先是聽到一下“砰”的爆炸聲,不久又聽到“滋、滋”的灼燒聲;很快就感覺右肋處癢癢的;道長不管不問,繼續運轉體內真火;過了一會,感覺通身舒暢了,這才收起玄功,身體早已恢復如常了。

幾天後,道長便返回關押處,愣是把那個忘恩負義的“肝癌人”嚇得屁滾尿流,連聲道歉,再也不敢批鬥道長了。


第三次是感冒,大約在1987年到1989年間的秋末冬初。道長為了幫助村民修建廟宇,下山去四十裏外的村子化緣,在回來的路上遭遇急風暴雨。他本想跑到山上廟裏躲避,無奈風雨來得實在迅疾,只跑到半山腰就淋雨了。一身的汗水被大雨一澆、狂風一吹,回到山上已經燒得不行了。但是第二天還有二三百人要開工修廟呢,面對如此的重感冒,道長沒有打針、吃藥,只是要來一杯熱水喝下,就回到靜室運功,以金剛、長壽功自治感冒發燒。道長練起了金剛、長壽功,轉動起了體內先天之火,以自身三昧真火對抗風寒。不到兩個小時,金剛、長壽功的威力就徹底征服了風寒之毒:退燒了,感冒好了。金剛功--的確如金似剛,無堅不摧,功到病除!


或許有些人認為,道教修道養生從來都只傳給信任的弟子而不外傳。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張道長很早就想把強身健體、救命養生的金剛、長壽功和修煉秘訣傳授給每一個中國人,可是他一直沒有尋找到這樣機會。在此之前有個別有緣之人,學了他的功法,治癒了自己嚴重的氣管炎、二十多年的先天性心臟病……但這畢竟是為數不多的幾人,沒有實現道教南宗“助國安民,普渡眾生”的宗旨,也沒有達成張道長“弘傳大道,利益天下”的願望。


如今,海南海大金聖手教育培訓有限公司總裁--張道長的徒弟--鄒懷德先生,為實現師父的心願,也順應了時代的潮流,負責將張道長的養生功法廣為傳授,利益大眾。誠請海內外各界人士積極參與,為學習張道長深厚的養生文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完成自己的份內的事情。

於文筆書院 2009年7月18日星期六



張至順道長

修煉偈語


(一)

混沌之先一點無  有了一點生萬物

日藏月內丹作母  目隱身中體為始


(二)

此體非凡體  先天炁化成

若人能識破  指日登太空


(三)

白雪飄飄普天降  黃蝶對對向空飛

風搖松枝招手喚  山谷水棒迎聲歸


(四)

龍戲九江水  虎蹬萬重山

陰陽交換處  火內開白蓮


(五)

朝朝目視白雲飛  欲到天涯誰作梯

若人識破風雲理  五靈光中好鎖龜



炁體源流——修仙佛之捷經大道 


(張至順道長摘抄文集)

自序




 



余自十七歲于華縣半截山碧雲庵參入道教,就志學道生死之變長生之術,嘗于北京白雲觀藏經樓偶得《太清元道真經》一部直指生死之變長生久視之道,至道不煩也。指示修道本體安靜和柔,不移自性,常守虛無,湛然不勞,得自然之道。


道祖為萬法之王,玄之又玄,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即是先天一點真陽之光。以道心觀天心,真陽發動處,當用之時,元神,元炁,同稱謂玄元氣,謂玄元神,謂玄又玄。靜者為性,動為元神。

燃燈佛兩目之光也,住西天極樂國雷音寺。

道祖住真空無極真境靜土之天。


余常對門下弟子說儒釋道三家同是一母生,何須爭上下,一母者乃先天一點靈火之光性也。


佛曰眾生平等,道謂至善之地,性命之源,造化之理也。邱祖曰,人生先生兩目,死先死二目。又曰一目之中,元精,元炁,元神,皆在內也。(素問)曰人之一身精華上住與目,學者思之,慎之,慎之。住眼於心神,二目之光,乃是元神真意之體,即真性也。千佛萬祖皆不肯說破此光真性。今泄天機難免天遣,作偈一首:巽風吹到水面上,海底常送無油燈,千言萬語難說盡,一字道破定南針。


余雲遊四海,收集道書二十八種,皆佛道二祖玄妙秘密天機生死之根本,輯錄成冊,望同道侶友共成證果。餘略言幾句粗淺,權作非道之道,不道之處尚冀仁人志道多多指教,是為序。

      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一代張至順(號米晶子)二零零柒年(丁亥三月初三日書)



太清元道真經序 


 元道者,玄元之上道,黃老之秘也。元和中,孟謫仙降世,其胎親皆積至誠□,後孟謫仙,又至慈敦,孝感東山,陶大通君,先示生死之變,因命之本根焉。(本根即元道也)次感南統樊大君,戊戌歲降之,口授此經,故皆大紀,樞極之要,直指長生久視之道。蓋黃庭雲,至道不煩也。


太清元道真經卷上


元道者,太上老君之無上之道也。老君道有三,上中下也。黃庭道,有三,上中下也。又諸道各有三,皆其此也。老君中道與黃庭上道比,諸道又次比之。元道有三,此道又為最上者,故曰無上元道也,此道至高虛無玄妙澹泊無為動合自然。故學者難親焉,若非機高上士,而倏然玄悟者不可也,非謹懼于死攀向於生者不可也。中道下道,多慕上而行者,此道難合,故久不降焉,若機高上士,特然而行則自得無量,通易無量,暢適無量,虛恬無量也。又諸道皆有師俸,皆明犯罰,此道無諸師俸,故無罰也。諸道皆須擇山處靜或別處草巷乃可行之,不然有損。唯此道,可塵世成之。經曰,鼻引口吐,可去浮寒虛熱,不可排積元炁也。注炁可以通百關,理萬病,非養炁複元也。咽炁可以就饑劣,非自然充積也。行炁可以潤脈脫膚,非常道也。此道歸根複命之道,故曰元道。如堅筋補髓,固護五臟,清利泥丸,安住丹靈,六不妄入,三不妄出,纖濁盡去,真炁倘佯騰太虛蔚玉清。上為真君者,皆此道也。



太清元道真經卷中


人者萬物中至靈者也,與天地同生於虛無之始,因元炁結而成形,形體即立,十天之神降入身中,為人,神。故能成人也,即與天地同生於虛無之始,則合于天地齊壽。今天地則能長久,人不能長存何也。蓋天地能安靜和柔不移于本性,常守虛無湛然不勞,得自然之道,元炁不散故也。人不能常存者,緣生妄想,移于本性,不執自然,不守其根,自取其勞又常求自溢,故元炁消散,弗得常存也。因六賊妄生,目妄視,耳妄聽,鼻妄香臭,口妄言味,身妄作移,意妄思慮,故終不歸根。故曰,歸根則可以永存,而長生也。夫真一之道可以永存歸根者也,複元炁之也。複元炁之道,非他也,湛然而已,人能常歸心湛寂,則元炁自然而複也。複元炁之應,常以減息為候,心源湛寂,其息漸減,減半息,增半壽,從減息至無息則複元炁歸根矣,乃可住世。凡人以有息為常,聖人以無息為常,動而有息,靜而無息,故有息無息自在也。元道之士,常以宜無息為常,有息為妄,無息為是,有息為非,湛然養炁,三靈歡然,三魂暢然,神魂歡暢則元炁自複矣。黃庭道三十六慎,一慎,至三十六應,乃為半功,又諸道慎應皆多,此無上元道。總之一慎三應,則成功也。慎者,慎其休止,耳不休止,則可至元道也。三應者,三轉意也,每一轉意一百日。第一轉意,應一百日,有事無事皆可減息,為第一轉意,為初則有事止,無事乃可行是,則塵慮息減,虛恬日增,為第一轉意也,小功成矣。第二轉意,應二百日,忽忽自止,為第二轉意也,至是則不嗜殼味,無大饑渴為第二轉意也,中功成也。第三轉意,應三百日,兀然自住者,乃為第三轉意也,至是則饑渴不至,寒暑不侵,死籍永除,于天地齊壽,為第三轉意也,通用三十一周,曰大成矣。

大君曰,有事無事皆可減者,功萌,有事無事皆可減者,元炁漸複也。忽忽自止者,元炁將定也。兀然自住者,元炁歸根而定也。大君曰,從減息至無息,從無息,自定息,此定不取不舍,無為之定,非執定之定,如得此定者,陰陽調四時自離,元炁自滿,眾神自棲,能通玄奧。故陰陽調則百病不生,四時離則無暄涼寒暑,元炁滿則無饑渴,眾神棲則兵虎不能害,慧通玄奧,萬事不生。大君曰,人之思慮不一者,元炁散也。此道功成,無妄發動,所發無不善,所用無不中,故非中不用,非用不發,故有善發,慧發,通發,皆自然而然也。故無喜怒欲爭,哀懼愛惡之發也。大君曰,長生非他也,神全、炁全、形全而已也。神全者樂虛無,喜清靜,湛然炁和而神自全矣。元炁充積,形神永存矣。神炁皆全,故能舉形而升仙矣。住炁兼行功,經曰,調神減息,其功,若是住炁行功又倍之,住炁者,候神炁安恬因而住之,至極為一通,每能雞明前,可行五六通,漸加至十通,如此行減息之道功倍速矣。慎吐引大奔,初不能免且慎奔吐,終宜俱微。大君曰,住炁可以通百關,開堅滯,理萬疾,導元炁百關則疾減之,元炁隨所通矣,則津路流住,元炁津液所及之處,則永不壞矣,則為之金體玉骨,長生而仙矣。大君曰,減息住炁,皆以無息定炁,為成功。若獨行減息則功遲,專行住炁則難以至,無息若通百關,而兼減息,則元炁易充盈也,其功倍矣。


太清元道真經卷下


旦示其首篇之目,不見其文,道成將舉乃可見矣。言其報功,耳其功,一其報萬,大約如茅君九錫,此乃上道,又百倍之學元道者,無此勤矣。下篇首目,約數十篇聖所紀者,五篇而已。功報,一志報,二不退報,三不妄報,四不須舍報,五元道別錄。元道無他所慎,慎其休止,而不休止,萬非無所措矣。塵世士,或難常行,時有休止,而休止之中,不可不慎。今錄戒慎於後,為漸休止者言矣。慎一大息,二小乏,三日減三十日, (十五大息,為一小乏)大乏減六十日,一大醉減百日,一哀減十日,一嗔減二十日,一懼減七日,一怒減三十日,一饑減三日,一飽減五日,一犯欲減五十日,一驚減十日,一勞一倦皆減五日。又飲食觸忌寒熱過差,風濕所及,起居失節,言語散雜,思慮煩躁,此皆損元炁,隨所觸犯輕重,所犯減者,凡言犯減者,皆減其實功耳。元道之士,探宜慎之,元道難積而易散,關節易閟而難通,住炁故可絕所得深宜愛惜此經。從太古、太上老君傳血脈,相伏一十九人,而絕皆已。登仙位品居尊,極其經不留世,至唐開元戊戌歲,南統樊大君口授孟謫仙,孟謫仙又口授王虛無,虛無為三篇,參述元道之機要焉。

太清元道真經卷終



太上老君說了心經 


若夫修道,先觀其心,心為神主,動靜從心,心動無靜,不動了真,心為禍本,心為道宗,不動不靜,無念無存,無心無動,有動從心,了心真性,了性真心,心無所主,主無所心,心無執住,無執轉真,空無空處,空處了真。

老君曰吾從無量劫來,觀心得道,乃至虛無,有何所得,為諸眾生,強名得道。老君曰,吾觀眾生,不了其心,從勞浩劫,虛役其神,於心無了,永劫沉淪,依吾聖教逍遙抱真。



太上老君著赤文洞古經 


操真章(上)

有動之動,出於不動。有為之為,出於無為。無為則神歸,神歸則萬物寂。不動則氣冺,氣冺則萬物生。神神相守,物物相資。厥本歸根,默而悟之我自識之,入乎無間,不死不生,與天地為一。


入聖章(中)

忘於目則光溢無極,冺於耳則心識常淵。兩機俱忘眾妙之門,純純全全,合乎大方。溟溟澤澤,合乎無倫。天地之大,我之所維。萬物之眾,我之所持。曷有窮終,以語其弊哉。


住世章(下)

養其無象,象故常存。守其無體,體故全真。全真相濟,可以長久。天得其真故長,地得其真故久,人得其真故壽。世人所以不能長久者,為喪其無象,散其無體,不能使百駭九竅與真體重存,故死矣。


太上老君著大通經 


真空章

先天而生,生而無形,後天而存,存而無體,然而無體未嘗存也。故曰不可思議。


玄理章

靜為之性,心在其中矣。動為之心,性在其中矣。心生性滅,心滅性現,如空無象,湛然圓滿。


玄妙章

大道無相,故內其攝於有。真性無為,故外不生其心。如如自然,廣無邊際,對境忘境,不沉於六賊之魔,居塵出塵,不落于萬緣之化。致靜不動,致和不遷,慧照十方,虛變無為。

頌曰有法悟無法,無修解有修,包含萬象體,不掛一絲頭。


太上老君著五廚經 


一氣和泰和,一得道皆泰,和乃無一和,玄理通玄際,不以意思意,亦不求無思,意而無有思,是法如是特,莫將心緣心,還莫住絕緣,心在莫存心,真則守真淵,修理志離志,積修不符離,志而不修志,己業無己知,諸食氣結氣,非諸久定結,氣歸諸本氣,隨取當隨泄。夫存一炁和泰和,則五臟充滿,五神靜正,五臟充則滋味足,五神靜則嗜欲除。此經五臟之取給如求食於廚,故雲五廚。


太上老君著日用經 


夫日用者,飲食則定,禁口端坐,莫起一念,萬事俱忘,存神定意,眼不視物,耳不聽聲,一心內守,調息綿綿,漸漸呼出,莫教間斷,似有如無,自然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口裏津生,靈真附體,得至長生之路也。十二時中常念清淨,一念不起謂之清,靈台無物謂之靜,身是氣之宅,心是神之舍,意行則神行,神行則氣散,神聚則五行真炁結成刀圭,自然身中有身,沖和氣透,醍醐灌頂,行住坐臥,常覺身體如風之行,腹中如雷之鳴,耳聽仙音,無弦之曲,不言而自聲,不鼓而自鳴,神炁交結,嬰兒回轉,得觀內景能自言語,見虛無之事,與聖同居,神自出入,與天地齊壽,脫離生死矣。莫教損失,十二時中,常要清靜,神是氣之子,氣是神之母,如雞抱卵,存神養氣,能無離乎,妙哉妙哉。


無上玉皇著胎息經 


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氣入身來為之生,一去離形為之死,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神炁,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若欲長生,神氣相住,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三豐真人解呂祖百字碑 


養氣忘言守

凡言修行者,先須養氣,養氣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則氣不散,守一則神不出。訣曰,極舌、靜抱定神。

降心為不為

凡人之心,動盪不已,修行人,心欲入靜,貴乎制伏兩眼,眼者,心之門戶,須要垂簾塞兌,一切事體以心為劍,想世事無益於我,火烈莫去貪著。訣雲,以眼觀鼻,以鼻觀臍,上下相顧,心息相依,著意玄關,便可降伏其思慮。

動靜知宗祖

動靜者,一陰一陽也。宗祖者,生身之處也。修行人,當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一身上下,乾坤八掛,五行四象,聚會之處,乃天地未判之先,一點靈光而成,即太極也。心之下腎之上仿佛之內,念頭無息,所起之處,即是宗祖。所謂動靜者,調和真息安理真元也。蓋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闔戶之為坤,辟戶之為幹,呼則龍吟雲起,吸則虎嘯風生,一闔一辟,一動一靜,貴乎心意不動,任其真息往來,綿綿若存,調息至無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結矣。

無事更尋誰

若能養氣忘言守,降伏身心,神歸氣穴,意住規中,混融一氣,如雞抱卵,如龍養珠,光輝如日,默化元神,靈明莫測,即此是也。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應事易放迷,故接物不可迷於塵事。若不接應則空寂虛無,須要求則應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靜,元神凝結。訣曰,著意頭頭錯,無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夫人性烈如火,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變態無常,但有觸動,便生妄想,難以諍性,必要有真微心忿則火降,真寡欲則水升。身不動,名曰煉氣,煉氣則龍吟虎嘯,元炁存守。念不動,名曰煉神,煉神則二氣交。三元混合,元炁自回矣。三元者,精炁神也。二氣者,陰陽也。修行人,應物不迷則元炁自歸,本性自住矣。性住則身中先天之炁自回,複命歸根,有何難哉。訣曰,迴光返照,一心中存,內想不出,外想不入。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

修行人,性不迷塵事則氣自回,將見二氣升降于中宮,陰陽配合於丹鼎,忽覺腎中一縷熱炁上沖心府,情來歸性,如夫婦配合,如癡如醉,二炁氤氳結成丹質,而氣穴中水火相交,迴圈不已,則神馭氣,炁留形,不必雜術自長生。訣曰,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直至丹田炁滿,結成刀圭也。

陰陽生返覆、普化一聲雷

功夫到此,神不外馳,氣不外泄,神歸炁穴,坎離已交愈加猛烈,精進致虛之極,守靜之篤。身靜於杳冥之中,心澄於無何有之鄉,則真息自住,百脈自停,日月停景璿璣不行,太極靜而不動。陽產於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忽然一點靈光如黍米之大,即藥生消息也。赫赫光透,兩腎如湯煎,膀胱如火灸,腹中如烈風之吼,腹內如雷震之聲,即複掛天根現也。天根現即固心王,以神助之,則其氣如火逼金行,穿過尾閭輕輕運默默舉,一團和氣如雷之震上升泥丸踴躍,即天風媾掛也。由月窟至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極動而生陰,化成神水甘露。內有黍米之珠,落在黃庭之中,點我離靈之汞,結成聖相之體,行周天火候,一度烹之煉之丹自結矣。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

到此地位,藥即得矣。二氣結刀圭,關竅開通,火降水升,一炁周流,從太極中動天根,通玄谷關,升二十四椎骨節至天谷關,月窟陰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樓,無休無息,名曰甘露灑須彌。訣曰,甘露滿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結元炁以養之。

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養氣到此,骨節已開,神水不住,上下周流,往來不息,時時吞咽,謂之長生酒。訣曰,流珠灌養靈根性,修行之人知不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

功夫到此,耳聽仙樂之音又有鐘鼓之韻,五氣朝元三花聚頂,如晚鴉來樓之狀,心田開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經書,默悟前生根本,預知未來休咎。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視萬里,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實有也。吾行實到此際,若有虛言,以誤後學,天必誅之,遇之不行,罪遭天譴。非與師遇,此事難知。

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自養氣忘言,至此二十句,皆呂祖真正口訣。功夫無半點虛偽,乃修行上天之階梯。得悟此訣與諸者,可即行之,勿妄漏泄,勿示匪人,以遭天譴。真重奉行,克登天闕矣。



王重陽祖師授七真五篇靈文 


夫修煉天仙者,必須洞曉陰陽,深達造化,以天心為主,以元神為用,以內外三寶為基址,外三寶不漏,內三寶自合也。始得天人感通,先天之炁自然歸之。然人之一身內外,四大上下,皆屬後天陰濁。惟有先天一點至陽之炁,渾於杳冥不測之內,至虛至靈難求難見,雖從外來,實由內孕。先天無後天,何以招攝,後天不得先天,豈能變化通靈。此乃無中似有,有中似無,無因有激之而成象,有因無感之而通靈。此先後二天之炁如穀之應聲,神仙之妙用,只是採取先天至陽之炁以為金丹之母,點化己身之陰炁以變化純陽之體。卻從煉己純熟,方得先天造化,玄珠成象,太乙含真,形神俱妙與道合真。此皆自然而然,不假一毫作為也。


玉液下手章第一

神不離炁,炁不離神,呼吸往來,歸乎一元。不可著體,不可運用,委志虛無,寂然常照,身心無為,而神炁自然有所為。猶天地無為,萬物自然化育功夫已久,靜而生定,神入炁中,炁與神合,五行四象,自然攢簇,精炁凝結,此坎離交媾。初靜之功純陰之下,須是用火鍛煉乃得真炁發生,神明自來矣。


產樂章第二

神照坤宮,真火自來,坤宮乃產藥川源,陰陽交媾之處。若不得真火鍛煉,則金水渾濁,若不得專心致志,則陽火散漫,大藥終不得生,先天何由而得。鍛煉之久,水見火自然化為一炁,薰蒸上騰,河車搬運,周流不息,真精自此而生,元炁懷胎於此。呼吸相含,脈住炁停,靜而生定,大定之中,先天一炁自虛無中而來,先天母炁,而伏後天子氣,順其自然不可欲速,天光自現也。猶渾沌之初,天地未判,玄黃相雜,時至炁定,定中生動,知之動處,方知造化。若有一物,或明或隱,不內不外,此是大藥如萌,不可速采,若有一毫念起,天真遂喪矣。


采藥章第三

神守幹宮,真炁自生,幹宮乃造化之源,生身受炁之初。知之修煉,始則凝神於坤,煆煉陰精,化為一炁,薰蒸上騰,河車搬運,周流不息。次則凝神於幹,漸煉漸凝,漸聚漸結,結成一顆玄珠,大如黍米,當在目前,一得永得。先天虛無真炁,自然歸之,待其鉛光閃爍,如月之象,汞炁飛揚,如日之象,內外明時,是日月交合一處,只是一點紅光,圓陀陀,光灼灼,照耀上下,內真外應。先天自虛無中而來,是以母炁而伏子炁,自然感通造化之妙非假存想。初煉丹時,向水中求之,終落頑空,必竟無成。須以我之真炁,而天地之至精,當以陽遂方諸,水火感通之理,推之自得。當其日月交合,先天適至之時,泥丸風生,欲海波澄,此身如在萬火之中,不知有水有火,不知有天地物我,渾如醉夢。相似是龍虎交合之際,金木相啖,水火相激,景象發現迅如雷電,忽忽採取,其採取之法,如發千鈞之弩,惟用一寸之機似采而不采,不采而實采,乃為真采也。


得藥章第四

神守玄宮,意迎牝府,神意相合,先天自得。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一點紅光,閃入下元,己之真炁噏然湊合。陰乃抱陽,陽乃激陰,至精發現,海泛浪湧,自太玄閣,升入泥丸,化為金液,吞入腹內,香甜清爽,萬孔生春,遍體生光。至此乃是乾坤交媾,一得永得,全在防危慮險。即當牢固封閉,勿令滲漏,以便是溫養。神守玄宮,意迎牝府,此二句,是采藥口訣,當其玄宮之中,至精發現。真鉛之炁發現,一輪月之象。真汞之炁發現,一輪日之象。日月之中合發,金花二朵,壯如山丹,金紅赤色,五彩分明。


溫養章第五

神守黃房,金鉛自成,黃房乃幹之下坤之上,規中之自妙,念茲在茲,含光藏耀,行住坐臥,綿綿如存,如雞抱卵,如龍養珠,抱元守一。先天元炁,刻刻相守,漸漸相化,但守神息,不運火而火自運,百日功靈,十月胎圓,陰魄自化,陽神出現。千日之後,溫養火足,剝盡群陰,體變純陽,嬰兒現象,身外有身,形如煙雲,神同太虛,隱則形通於神,顯則神通于炁,步日月而無形,貫金石而無礙。溫養三千之後,嬰兒老成,方可遠離,入室九年煉神,與太虛同體,形神俱妙,與道合真。雖天地山川,有明崩壞,惟吾道體,浩劫長存,潛伏人間積功累行,提摯天地,把握陰陽,所以不能淘鑄矣,天仙之道斯乃畢矣。



邱長春祖師語錄 

 

師在燕京天長觀時,普說曰:“道涵天地,神統百形,生滅者形也,無生滅者,性也,神也。有形者皆壞,天地亦屬幻軀,元會盡而示終。只有一點陽光,超乎劫數之外。在人身中為性海,即元神也。故世尊獨修性學,煉育元神。可以滅而滅。說法四十九年,住世亦止七十餘載,人不以為無壽。背痛而示疾,形壞也。血肉之軀也。可以生而生,百千萬億劫,度生無量。又何嘗滅哉?謂佛肉身至今存可也。若論性不壞,即餓鬼畜牲,皆堪成佛,有靈明處是也。心能造形,心能留形。法中有愛住世者,動經千百劫,心為之也。若心根傷壞,轉眼便為冥途矣。故有形存而心先死者,六道是也。有形亡而心存者,古來三教聖賢是也。今世祈長生者,不向本命元辰自發大願,乃從仙佛乞靈,是舍本而求末矣。究竟于我何與哉?吾宗所以不言長生者,非不長生,超之也。此無上大道,非區區延年小術也。”

或問曰:“北宗道法,至吾師而大行,全真之盛振古未有,亦尚神通變化否?”

師曰:“若好尚神通便是非大道,大道極平常,不作奇特想,只要心真,何事不辦?吾侍重陽師三載,未沐一言之誨,若起嗔心,只為下類矣。惟鞭策之甚,真為愛我之切。故歸化時,方有‘此子可教,吾宗賴以大行’之語,後複得道兄丹陽馬大師接引,然後還山,煉心育性,三遭魔難而不為動,沒於洪水而不知,虎臥於旁而不畏,初心真,久之心空,心空性見。而大事畢矣。遂出山度世化人。帝主禮拜,三宮奉侍,燎望問道,至禮也。吾告以清淨無為,上帝好生,一代仁厚之風,皆從此二句起。上親書袍領,命藏諸內府。世授子孫。敕吾為大宗師,然吾心未嘗動也。生平不輕受人一拜,拜必答之。未嘗自登師席。黃童白叟,婦寺宰官,侯王帝主,一切平等。西域諸方稱吾為震旦活佛。聲教所及,要荒無間。自古全真之盛,未有及此,此豈有所作為乎?不過性海中一點浮漚耳。天人自然感應,不尚神通,宮中有妖物,百法不靈,天師束手,請問於吾,吾時在山中,靜中微作念,彼物已攝道光法鏡中,初不用雷神將帥符圖印訣也,邪不勝正,理也。吾存其理而已。”

師示眾曰:“吾宗前三節,皆有為工夫,命功也;後六節乃赤妙道,性學也。三分命功,七分性學。以後只稱性學,不得稱功。命方稱功,有為之事也。功者工也。有階有級,性何功哉?佛祖也只完得性學而已。今世人貪生之甚,希慕長生,究無長生者。心不真也。雖極勞生以養形,為形起見,總屬私心,不合天心,何能上壽?學人宜體驗吾旨,誓發無上之心,即為無上之身。”

或問曰:“弟子根性下劣,堪學道否?”師曰:“吾《西遊記》首言:凡有七竅者,皆可成真。吾子只六竅耶?”

師示眾曰:“世法用實,大道用虛,惟虛故明,明即慧也。慧非根生,心定而凝,心凝神現。性見人成,人非塊然者,元始與威音,若將二老作玄虛,是亦沉淪之下士也。要知有此心即有此性,二老不加,人亦不滅。一老為出世師,學者為輪轉鬼。可不痛哉!要其間不過迷悟之殊耳。百計以養身,即百計以昧心,心昧則性迷,性迷則神役九幽矣。究之身不過數十年,而神之迷晦動經千劫。一息之迷,即為一年,若迷一日,已為三萬六千朝矣。其他可類推也。若真能見性即垂死,一刻亦能破百千萬劫之幽暗。況五官清明,四肢強健時乎?學者急須止念,念止則心定,心定則慧光自生,慧既生矣,還須自涵於不睹不聞,無聲無臭之中,久之方返於虛無真境。今學人皆理解非心解也;皆識光,非智光也。此所以輪轉人天,漂流六道,若造惡之人,並無光彩,止有惡氣曆氣。眼光一落,全體皆陰,墮酆都矣。千佛出世,不通懺悔者,彼自無光,何能承佛光接引哉?學者現有外光,機在目也。太陽流珠,常欲去人,順也。逆而內之,金華涵苞矣。有內光迷而失之,六欲牽也。妄想驚其神也。不能片時清淨,為有無顛倒耳。悟而超之,破除無始習氣,尋取最初種子光爍圓陀也。哀哉,知者鮮矣,悟者尤鮮矣!吾不敢望悟者,得見知者斯可矣。”

或問曰:“知與悟有不同乎?”

師曰:“十分知及處即是悟境,知為下手,悟為究竟。”曰:“假如放下萬緣,一念不動,可是否?”

師曰:“是體也,還有用在。”

師示眾曰:“人身一念一動為一劫,此內外合也。內一劫,外一劫,應之。迷則刹那萬劫。悟則萬劫刹那。心上本無歲月也。”

師示眾曰:“學人但能回光,即了生死,此光超日月,透三界,若無此光,天地亦冥頑不靈矣。萬物何處發生?此光即元始威音也。眾生輪回者,因此光順出,作種種妄想,故幻出皮囊,積骸如山,積血如海。今一句說破,人身兩目外皆死物也,一目中,元精元神皆在,可不重歟。眼光落地,萬古長夜,人在胎中,先生兩目,其死也,先化兩目。昔觀音大士八十一化,極其變現,而目不動,佛之神威不能變。在此處,眾生倒能變。未死而目已變種種矣。哀哉!”

或問曰:“回光與金丹工夫是一是二?”師曰:“回光不止金丹,即宗門真訣也。摩頂者此也。受記者,此也。楞嚴二十四位圓通,原有諦,觀鼻端,心空漏盡,出入息化為光明。證菩薩果。吾宗皆是此法。”曰:“每日 將一時回光,可乎?”師曰:“極少三時。”曰:“假如有俗冗,止能一時回光,何如?”師曰:“真正一時也妙,一時已奪天地萬年之數,一日賓士光散,即造羅酆千劫幽暗之獄。故冥界無甲子,動以千萬劫計,算數不能及。”

或問曰:“佛說往生西方,蓮池中有姓名耶?”師曰:“不論姓名,華池即方寸也。蓮苞即性光也。身中現有佛國。”曰:“若是則淨土為烏有矣。”師曰:“又是實有的,少不得以心造,以心應。”或問曰:“弟子欲誦《金剛經》五百卷,以超度亡靈,何如?”師曰:“《金剛經》亦止念之一端,亦超度亡靈之一大法門與,只要真能止念,誦四句偈已完。”曰:“請問四句偈?”師曰:“是如夢幻泡影。”曰:“或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作四句何如?”師曰:“亦可。”曰:“或以有句無句,非有非無句即有即無句作四句何如?”師曰:“亦可。惟拘不得,所以為妙。若拘定某句是四句,即著諸相矣。”

或問曰:“能仁謂之釋迦,如何是仁體?”師曰:“仁者生也。一點生機鳥啼花放,山色波光,俱為造化含之,皆為真地。舒之儘是陽春。一念不生為仁體,萬念皆圓為仁用。空則化,圓則通,通則四維上下虛空,往古來今,不外吾腔子矣。不特地獄餓鬼畜牲可憫,直視夫人亦為雪涕。回視多生眷屬,多生冤仇,俱在慈光覆蔭之中,到此方是能仁,方證如來果位。今從一枝一節起見,皆非大道。”曰:“弟子于靜中覺得大千如一室,萬劫如一時光景,可以謂之仁乎?”師曰:“總不在擬議得之。心上實實行去,可也。今日天氣清和,晴光正好可各行樂,無負良辰。況明師勝友,樂莫大焉。發揮精神,百病不生,即此也,是仁用。”師示眾曰:“吾宗惟貴見性,而水火配合其次也,大要以息心凝神為初機,以性明見空為寶地,以忘識化障為作用,回視龍虎汞鉛,皆法相而不可拘執,反此便宜為外道,非吾徒也。”

師示眾曰:“學人既有入路,即宜退藏於密,直從念頭上洗剝,天理愈微,益見人心之難克。人欲將淨,反見天心之杳渺。可參之,可參之。”

或問曰:“弟子欲辭家學道,奈何世緣未了,功名未成,再遲數年何如?”師曰:“子既欲嗣吾宗,名利二字須要先淡,吾意欲問道,宰相之位可辭,吾之求人,甚於人之求我,各人勉諸,不然他日無由見我真鬼殊途。光陰如電,一彈指而白髮星星矣。增一年,去鬼日近,色身易壞,真性未修。如何如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