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话五代十国(下):梁唐晋汉周频繁更迭,燕云十六州一去再难返

 执卷绨素 2018-03-20

首发于知乎,经作者授权转载,有删改。

朱温死后,五代十国的混乱争锋还远未结束,话不多说,《大话五代十国》(下)开始了,先从刚刚报了仇的李存勖说起。


还没看到《大话五代十国》(上)的读者,可以先点这里:大话五代十国(上):黄巢覆灭,朱温崛起,节度使混战拉开唐末历史大幕


1


李存勖此时如日中天,手下部队战斗力之强可谓冠绝五代。战斗力到底有多强呢?这么说吧,他在黄河边上和后梁大打出手的时候,耶律阿保机刚刚统一了契丹,建立了辽国。这时候的辽国正是能打的时候,灭了北方许多小国和部落,阿保机难免就有点自我膨胀,他趁着李存勖和后梁在黄河边上对峙的时机派兵突袭幽州,李存勖知道这事后自己都没出马,派了三员大将就把这事搞定了……阿保机过了几年又一次南下幽州,这次更惨,连自己的四儿子耶律牙里果都被生擒活捉,关到太原做了二十多年的人质。


李存勖


虽然梁朝被李存勖压着打,但这时候的梁朝实际上还有还手之力,依然在战场上能够与李存勖形成对峙的态势。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李存勖天生喜欢行险,经常在战场上仗着自己过人的战力在轻骑突袭,好几次都陷入梁军包围,不得不靠贴身近卫舍命厮杀才逃出活命。在打退契丹第一次进犯后的第二年,李存勖在胡柳陂之战中冒进突袭,导致部队首尾不能呼应,折损了当时手下头号大将周德威。


但幸运的是,他的对手,后梁皇帝朱友贞更弱。他根本驾驭不了朱温留下来的这批骄兵悍将,只能依赖外戚和这些将领们互相攻讦。


不得不说,朱温留下来的遗产十分强大,即便是后梁朝廷上已经乱成一锅粥,黄河边上的梁军竟然还能和李存勖打成平手!李存勖觉得,我也姓李,与其这么慢慢拉锯,不如我先登基称帝,恢复唐朝名号,再剿灭后梁好了。


公元923年,李存勖登基称帝,国号为唐,史称后唐。


2


李存勖登基前后发生了两件事,极大影响了历史的进程。一件是镇守潞州的李继韬投降后梁,另一件事是后梁将领卢顺投降了李存勖。这个卢顺是郓州的守将之一,他带给李存勖的投名状是——郓州。


郓州在黄河以南,距离后梁都城开封非常近,当年朱温为了拿下这里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李存勖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开始蠢蠢欲动。



李存勖力排众议,派出一支五千人的队伍偷偷渡过黄河,杀到了郓州城下,结果正如卢顺所言,城中毫无防备,李存勖的后唐军轻轻松松拿下城池,在后梁的心腹之地打下了一颗钉子。


消息传回开封,朱温时代的老臣——敬翔跑到宫里来找皇帝。敬翔是朱温最依赖的谋士,没有之一,在朱友贞继位之后一直维系朝廷的基本运转。朱友贞见到敬翔之后非常热情,而敬翔从兜里掏出条绳子说:“陛下,我准备吊死在你宫里。眼瞅着你就要把天下丢了,我先勒死自己,免得等到梁朝覆灭那天还得受辱。”说着就开始往房梁上搭绳子,朱友贞吓得抱住敬翔,说:“您有什么办法,我都听!”


就这样,敬翔让朱友贞派王彦章为主帅,前去对抗唐军。王彦章又号王铁枪,是大梁目前最能打的将领,出征之后几乎是以三天一座城池的速度在收复失地,一时间偌大的战场竟然变成了他个人秀场,后梁和后唐双方都目瞪口呆的看着他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


皇上身边的小人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担心自己的安危,决定把他弄下来。当时在黄河边上做监军的将领叫段凝,同王彦章口中的“小人”们关系密切,赵岩这些人于是每天在朱友贞面前搬弄是非,先是把王彦章的军功都篡改成段凝的,然后又拼命的诬陷王彦章如何吃酒误事,贻误军机。一来二去,朱友贞终于信以为真,把王彦章调离了前线。


朱友贞这种做法为梁朝的覆灭压上了最后一根稻草,失去了王彦章压制的唐军开始大举反攻,朱友贞不得不把手头的兵力全都派给段凝以抵挡唐军。然而李存勖却趁着开封空虚的机会,率领一支轻骑长途奔袭,轻而易举的打到了开封城下。大势已去的朱友贞在宫中自杀身亡,李存勖经过十几年苦战,终于完成了李克用临终前的嘱托。


3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后梁建立时的疆域图:

 


而这是后唐鼎盛时期的版图: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后梁建立时的前蜀和岐都被后唐吞并了,然而我们前文中却并没有提到这事。


实际上,岐是由唐昭宗册封的岐王李茂贞建立的割据势力,始终表示效忠唐朝皇室,在朱温建立后梁以后还使用着唐朝的年号。在晋梁之战中,李茂贞清醒的认识到以自己的实力,加入这场逐鹿之战实在是力不能及,于是一直按兵不动。现在既然李存勖已经取胜,又打出了克复唐室正宗的旗号,那么李茂贞自然就顺水推舟的投降了。


灭了后梁之后的李存勖马上让手下给剩下的割据势力送了封信,大意就是我现在要克复唐室正统,已经灭了伪梁。哪知道这一送信,送出问题了。


自唐昭宗时期就一直镇守蜀地的王建,朱温建立后梁之后,他为了表示自己不与其同流合污的决心,在四川也登基称帝。这位蜀帝是个很有能力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蜀国国力发达,政治经济文化水平都要高于当时打成一片白地的中原。


然而他死后,他儿子王衍是个耽于享乐的皇帝,还十分擅长艳诗,摘录一首大家感受一下:


醉妆词
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当李存勖派到蜀国送信的人看到这样的国主和这样的地方,马上汇报给了李存勖。


此时李存勖正在享受他一生中难得的愉悦时光。我们知道,五代的皇帝大多戎马一生,打下天下来之后难免想享乐一下。然而这位李皇帝的爱好与众不同,在他凶悍威猛的表面下潜藏着一颗文艺的心,他最爱的竟然是在宫里唱戏。而且他的艺术造诣还颇有几分水平,不仅唱念俱佳,还能自己作词作曲。但是作为一个皇帝,难免就要出问题了。李存勖整天和伶人接触,逐渐远离了朝政,手下的文武大臣们开始有了怨言。而对伶人的宠信又使得这些人将手逐渐伸向了朝堂,后唐此时已经在酝酿一场危机了。


李存勖得到手下回报,说蜀王昏庸无能,不堪一击。李存勖想了想,既然不堪一击,那就派自己的儿子魏王李继岌和丞相郭崇韬去打一下吧。李继岌和郭崇韬马到成功,没费什么劲就把四川拿下了,但是由于打得实在太快,许多蜀军四处流窜成了强盗,治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俩人决定在四川多留一阵子,镇压一下。


4


郭崇韬平时和伶人们关系不好,伶人们开始趁机在李存勖的后宫里兴风作浪。他们先是找到了魏王的母亲刘皇后,说郭崇韬素有反志,这么久不回来,一定是想对魏王不利,自己占据蜀地。刘皇后听后,让皇帝下旨处死郭崇韬。李存勖对此嗤之以鼻——郭崇韬若有反志,我早没了!


被呵斥的刘皇后和伶人们见此情景,又让儿子杀掉郭崇韬,结果郭崇韬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死在了四川。李存勖得知此事后,虽然十分懊恼,但是郭崇韬死都死了,也没什么别的办法,只好把郭崇韬的家人都杀掉以防他们报仇。


一时间人人自危,终于,邺都的守将造反了,李存勖派自己的干兄弟(李克用的干儿子)李嗣源前去平叛,结果刚到邺都,李嗣源手下的士兵因为赏钱太少也造反了……大家集体簇拥着李嗣源进了邺都城,准备商量怎么杀掉李存勖。急中生智的李嗣源撒了个谎,想办法逃了出来,千辛万苦的联络上自己的亲信——这其中就有他的女婿,石敬瑭。


5


没想到,石敬瑭见到李嗣源,竟也鼓动他造反。李嗣源竟也答应了。


石敬瑭


李存勖一怒之下,决定御驾亲征。但是,由于士兵们常年拿不到赏钱,很多人都不干了。


剩下一小部分,最靠谱的只有亲军从马直了。从马直的将领姓郭,叫郭从谦,之前为了攀高枝,拜了郭崇韬为叔父,本来这次侥幸得逃,恰好从马直里有个军士在这个节骨眼上也造反了!郭从谦跑到李存勖面前请罪,然而李存勖心情不太好,就嘲讽了他一句:你长辈造反,你手下也造反,你想干啥?郭从谦心里一阵绝望。


回到营地的郭从谦想了想,反正是死,不如造反吧!于是领着手下杀进宫中,李存勖身边的人四散奔逃,这时候李存勖展现出了他身为五代绝顶武将的风采,亲自上阵以一敌百,杀人无数!


然而面对源源不断的叛军,最终李存勖还是伤在了冷箭之下,重伤的李存勖被人掩护着抬到了一处偏殿中,最终因为流血过多而死。身边的人担心叛军会屠戮他的尸首,找来了几把乐器点火将他的尸体焚烧殆尽,可怜李存勖一代英豪,最终葬身于自己痴迷的乐器之火中。


6


李嗣源顺理成章地登了基,并宣布休养生息,后唐国力因此增长了不少。


但是他有两个最大的弱点,一是沙陀出身(就是李克用早年带起来的那支沙陀骑兵),汉语不是很好;二是登基的时候年纪比较大,身体不好。因此在治国理政这方面,就有很大问题,加上经过休养生息,许多地方繁荣起来,各地的节度使手上的权力就又开始了新一轮膨胀。终于,等到李嗣源病重将死时,后唐境内又一轮新的造反运动开始了。


这些人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李嗣源的儿子,秦王李从荣,由于担心自己威望不够,起兵造反。然而计划仓促,兵力不足,宫中禁军很快摆平,李从荣全家无一幸免。病榻上的李嗣源知道这个消息,连气带吓,很快就一命归西。


7


李嗣源死后,宋王李从厚继位。李从厚资质一般,但是疑心很重。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他将凤翔节度使李从珂改镇河东,将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改镇成德,将成德节度使范延光改镇天雄,让自已的堂兄弟李儿璋调任风翔。


李从厚


我们知道,节度使的权力实际上依赖于自己手下的亲军,在一个地方时间越久,对自己地盘的掌控能力就越高。李从珂是李嗣源的义子,军功显赫,李从厚觉得自己这么一调动,李从珂和石敬瑭这两个大军头的实力都不同程度的受损,相反自己亲信的实力得到了扩张,自己的皇帝位子更加稳固了。结果,李从珂造反了。


李从珂带着大军一路打回洛阳,李从厚仓惶出逃,不成想被石敬瑭捉到幽禁起来。李从珂干掉李从厚,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李从珂


然而登基之后,李从珂尴尬的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钱来赏赐士兵。这可是件天大的事,在那个年头,士兵因为赏钱不够就能换个节度使或者换个皇帝。无奈之下的李从珂只好去求这些士兵,咱们少给点行不?


士兵们不开心,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反。然而事已至此,赏钱也算丰厚,大家也就稍稍原谅了李从珂,勉为其难的答应让他接着做皇帝。


8


李从珂登基之后,开始走上了李从厚的老路,李从厚在位的时候,后唐主要的不安定军头有两个——李从珂和石敬瑭;等到李从珂登基之后,就只剩下石敬瑭了。李从珂开始想方设法排挤石敬瑭,把他从河东根据地调走,一来二去,石敬瑭受不了了。


石敬瑭的想法很简单,我肯定是打不过你,但我身边就是契丹人啊!石敬瑭开始准备和契丹人谈条件,借兵来打后唐。然而此时卢龙节度使赵德钧也盯上了借兵卖国的路子,两人开始了疯狂的加注竞争,最后石敬瑭一咬牙:要是契丹全力支持我,金银财宝不用说,赵德钧的幽州、燕州的地盘,给你们契丹了!


契丹人知道这个消息乐疯了,迅速派兵帮石敬瑭打退了来犯的后唐军,一口气把后唐灭掉了,李从珂自焚身亡。石敬瑭不仅割让了幽云十六州,还甘做辽国的“儿皇帝”。辽太宗耶律德光亲自册封石敬瑭为皇帝,改元天福,国号为晋。


旧五代史·晋书第七十五·高祖记一:是夜,帝出北门见契丹主,契丹主执帝手曰:“恨会面之晚。”因论父子之义。

 


与此同时,原来吴国的权臣徐知诰杀掉了吴国国主,自己登基做了皇帝,为了宣示正统,他给自己改名叫李昪,定国号为唐。后唐的西川节度使趁着石敬瑭灭唐的机会,也占据了整个四川,登基称帝,国号为蜀。为了和之前的蜀国进行区分,大家一般都称之为后蜀。


9


做了皇帝的石敬瑭,主要任务只有两个,一是小心翼翼地维护和契丹人的父子关系,二是维护和各地节度使的君臣关系。由于石敬瑭认贼作父的事情实在太令人不齿,他手下的节度使们十分瞧不起这个皇帝,连以前的亲信也都对他冷嘲热讽。


石敬瑭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同之前后梁、后唐的同行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手下并没有一支战斗力出众的部队。因此在面对各镇节度使的冷嘲热讽时他只能强压怒火,默默忍耐。


这里我们分点笔墨说一下契丹人。燕云十六州被割让之后,契丹人得到了无数的工匠与耕地,由游牧民族开始向半游牧半农耕民族转变。而且燕云十六州倚靠太行山脉,向来是中原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一道屏障,过了燕云十六州之后,中原几乎再无险可守,契丹骑兵随时可以南下,再无阻拦。契丹的国力迅速增长,胃口也越来越大。


而石敬瑭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儿皇帝的不容易。这时候恰好北方的一个名叫吐谷浑的部落不愿归顺契丹,逃到了河东,投奔了石敬瑭手下大将刘知远。契丹人闻讯大怒,派使者过来谴责石敬瑭,而刘知远又明确表示自己绝对不会把人交出去,越想越憋屈的石敬瑭忧劳成疾,终于憋屈死了。


石敬瑭死后,他的儿子年纪太小,手下拥立了他的侄子石重贵做皇帝。石重贵能力一般,但登基之后就想停止朝贡契丹。这时一个叫景延广的大臣出了个主意:接着石敬瑭的辈分,管契丹叫爷爷,朝贡先停,就说这几年国内自然灾害严重,不得不停一下。石重贵深以为然,果断停了对契丹的朝贡。愤怒的契丹人马上派使臣过来:孙子!你们活腻了么?景延广挺身而出:叫谁孙子呢?有本事你打过来!


新五代史·卷二十九·晋臣传第十七:契丹果怒,数以责晋,延广谓契丹使者乔莹曰:“先皇帝北朝所立,今卫子中国自册,可以为孙,而不可为臣。且晋有横磨大剑十万口,翁要战则来,他日不禁孙子,取笑天下。”


石重贵


愤怒的耶律德光立马点齐兵马,南下伐晋。然而由于石重贵此时占据了大义名分,真有不少人来帮他抵挡住了契丹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刚建国不久的辽国战斗力还没能对中原形成压倒性优势。


石重贵开始沾沾自喜,在京城肆意寻欢,疏于朝政。这让许多将领觉得心灰意冷,投奔契丹。不久,契丹大军冲破晋军防线,杀到开封。石重贵沦为阶下囚,被送到了契丹,直到北宋年间病死北地,再没能看见中原的土地。


10


耶律德光打进开封之后自我膨胀了不少,既然中原人自己管理不好中原,那我为什么不能来管理呢?要知道,后唐、后晋的皇帝可都是沙陀人。


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迅速开始了称帝的流程,他先是按照中原皇帝的礼仪进入了开封城,接受后晋文武百官的投降与朝贺,然后在开封城里按照中原的规矩改大契丹国为辽朝,自立为辽帝。


辽史·卷四·本纪第四:大同元年春正月丁亥朔,备法驾入汴,御崇元殿受百官贺。


旧五代史·卷九十九·高祖纪上:二月丁巳朔,契丹主具汉法服,御崇元殿受朝,制改晋国为大辽国,大赦天下,号会同十年。


应当说,当时的人们对于契丹人做皇帝这事并没有特别大的反感,然而耶律德光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李存勖、石敬瑭虽然是沙陀人,但是他们已经汉化,和汉人皇帝基本没区别,耶律德光却不同,我们举个例子。


辽军(以后契丹军皆改称辽军)原本是没有后勤单位的,军队里有一支特殊的辅兵,名为“打草谷军”,负责跟着主力部队一起前进,每到一处就四散开来,掠夺民众做补给。等到辽军进入开封后,自然有人向耶律德光提出来大辽军队怎么给补给?


耶律德光不屑地拒绝了补给请求,辽军一如既往的四处出击打草谷,实际上这演变成了一场大抢劫,开封及周边百姓从没见过像辽军这么凶残的,索性造反了。


民众造反,各地节度使也不满意。当初大家觉得契丹势大才来投靠契丹,可是投降了之后辽国皇帝不封赏我们,也不放我们回去,就扣在京城,这怎么行?


双重压力下,加上天气渐渐炎热,辽军开始大面积非战斗减员,耶律德光无奈带着抢来的金银珠宝退出中原。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大辽皇帝在半路上因为天气炎热而得了重病,死于“杀虎林”,之后这个地方就被改名为“杀胡林”(此地现在是河北省栾城县西北的乏马村)


11


还记得石敬瑭是怎么死的么?手下刘知远收留了一群契丹人看上的吐谷浑人,引得契丹人大怒,石敬瑭既得罪不起契丹人又搞不定刘知远,活生生窝囊死了。


石敬瑭都搞不定刘知远,他侄子自然就更拿刘知远没辙了。当时刘知远是河东节度使、中书令、北平王,地盘跟当初梁晋相争的时候李存勖的地盘基本上是一样的。


刘知远


在契丹人统治危机全面爆发的时候,刘知远称帝了。他声称,自己实在是看不下去契丹人的卑劣行径,一定要解万民于水火,一时间大家群起响应,各路豪杰纷纷来投。同时刘知远还不断派人前去安抚那些投降了契丹人的文武大员们,声称绝对理解他们在当初的无奈之举,顺利趁着契丹人退出中原的真空期掌握了中原局势。


稳住了局面的刘知远先是宣布一切契丹人委任的大小官员依然有效,然后又宣布自己祖上可以追溯到汉朝,因此国号就用“汉”,最后宣布自己将沿用后晋“天福”年号,表示不忘旧主。


12


此时,退出了中原的契丹人由于受到中原影响,一部分部落开始汉化,与仍然保持着游牧传统的部落之间冲突频繁,无暇南顾;南唐君臣正忙着内斗,完全没心思北上;而后蜀,一直就是五代十国中的笑话,契丹人退出中原前,一些人准备投靠后蜀,后蜀君臣从接到消息到决定派兵接应就花了两个多月,这时候刘知远已经差不多统一中原了,结果自不必说。


在后汉政权比较稳固的同时,刘知远的身体却没那么牢靠了,多年的武将生涯令他伤病累累,登基后一年就撒手人寰,儿子刘承祐继位。老臣们颇为不服这位新皇帝,经常在他面前大打出手,甚至拔刀动剑。刘承祐在朝堂上说点什么甚至会被这些老臣们直接顶回来。崩溃下的刘承祐开始了夺权大计,这个周密的计划分为三步:


第一,列出必杀的名单。

第二,谎称皇上召见,将这些人诳进宫里全部杀掉。

第三,杀掉这些人的家小。


相当的简单粗暴……然而由于这些老臣们过于嚣张跋扈,这事竟然就这么成了!刘承祐兴奋得手直哆嗦,但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刘承祐的必杀名单中有一个人,是领兵在外的,那就是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郭威。本来刘承祐是派了人准备暗中干掉郭威的,但没成想消息走漏,郭威提前有了防备。本来这也没什么,郭威人品向来很好,刘承祐完全可以采取怀柔政策将他笼络过来。


但是刘承祐实在是太兴奋了,顺手把郭威全家也给杀了,一个活口都没留下。只有郭威早年收的一个干儿子郭荣因为同样领兵在外逃过一劫。


郭威一怒之下,那就战个痛快吧。


有点慌的刘承佑只能向自己的叔叔慕容彦超求救。慕容彦超是刘知远的同母异父兄弟,孔武有力,曾经在李嗣源手底下当过兵,活生生打到刺史,可见战斗力惊人,在江湖上有个诨号,叫阎昆仑。


面对着气势汹汹的郭威大军和用期待眼神望着自己的刘承佑,慕容彦超露出一个淡定的笑容:“那就战吧”


然而,乱军之中,慕容彦超大败逃跑了,刘承佑,卒……


13


郭威的命运比较坎坷,他原本是官宦之后,父亲是顺州刺史,后来刘仁恭打顺州的时候把他爸爸杀了,郭威一下子从官二代变成了孤儿。


郭威


在市井中成长起来的郭威,成年之后已经完全看不出以前那个小少爷的影子了,在潞州颇有名气,能打,能喝,好面子。有天他到街市上去,碰到个很牛的屠夫,他就过去找茬。找茬的经过是这样的:


上党闹有一名屠夫,是一方强人,为百姓和同行所畏惧。郭威酒后游荡到此,让屠夫按照他所指定的方法切肉。屠夫正切着,郭威怒斥屠夫没按照自己的指示切肉,“割不如法”,这下可惹怒了屠夫。屠夫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将下来。郭威早拔步在当街上。然而屠夫并没有动手砍人,而是敞开怀,把刀递给了郭威。郭威接过刀,一刀刺死,干净利落。


后来,有人在《水浒传》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故事中,看到了郭威的身影。而郭威的作风与鲁提辖截然不同,他拎着刀切了点熟食,坐在屠夫的尸首旁边喝上了小酒,坦然被官差抓起来。潞州留后李继韬知道这事后十分高兴——这是勇士啊!他偷偷把郭威放跑,再悄悄把他招揽到自己麾下。后来李继韬被李存勖发兵灭掉,郭威也被收编进了后唐军队,李存勖发现这小伙子十分能打,而且能写会算,立马将他编入了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还当上了个小官。


在从马直里,郭威遇见了自己这辈子最大的贵人刘知远。刘知远当时是李存勖亲军都虞侯,看到手下一群老粗里有这么个能写会算还勇武过人的小伙子,自然是亲近有加,屡屡提拔。终于,等到刘知远成为皇帝后,郭威被拜为枢密副使。刘知远死后,郭威被任命为枢密使,掌握全国兵马。


当郭威还是一个亲军小校的时候,他遇上了年老外放的宫女柴氏。柴氏一看他身强体壮,脖子上还纹了只小雀儿,主动出击,嫁给了郭威。结婚之后柴氏有个侄子,乖巧伶俐,跟着他们夫妻俩一起生活,郭威很喜欢这孩子,加上当时兵荒马乱随时有战死的风险,就把这个孩子收为养子,就是日后的郭荣。


14


言归正传,郭威打回了京城,纵容手下大肆劫掠了三天,然后开始和大家讨论后汉帝国的继承问题。文武百官推举郭威称帝,郭威说那可不行,我是来清君侧的,怎么能自己做皇帝呢?虽然皇帝死在了乱军之中但这不是我的本意啊。更不用提刘知远的几个兄弟刘崇、刘信什么的都重兵在握镇守四方,万一我登基了他们造了反怎么办……


郭威说刘知远不是还有个儿子刘承勋在京城里么?立他为皇帝啊!太后知道这事之后赶紧过去劝郭威,说刘承勋身体不行常年卧病,为了证明这点甚至叫人把刘承勋给抬了出来让文武百官看了一眼。


大家只好开始翻刘氏宗谱,挨个挑选,选来选去,郭威眼前一亮:就让刘赟来继位吧!


刘赟,武宁节度使,其生父刘崇,河东节度使。当时刘氏一族重兵在握的节度使只有三位,让刘赟来继位,一下子就讨好了其中的两个,简直聪明到不行。大家纷纷点头,郭威做主,派人去迎接刘赟进京!


大家心想,莫非郭威真是如此公忠体国?帝位唾手可得竟就这么让出去了?正在大家心中嘀咕的时候,边关急报:大事不好,契丹人打过来了!


15


这是十分神奇的一件事,游牧民族的行动力极大的依赖马匹,而马匹的生长规律基本上是“夏饱、秋肥、冬瘦、春死”,因此几乎所有的大规模侵袭都发生在秋天。然而郭威打进京城的时候已经是大冬天了。郭威挺身而出,领着大军准备去教训这些不顾自然规律,肆意出兵的契丹人。


然而大军刚到澶州,士兵们就哗变了,大家把郭威从大帐里生拉硬拽出来,厉声喝问到:现在大家决定让你来做皇帝,你说,你是做呢还是做呢?还上演了一出黄袍加身。


没想到,郭威答应当了皇帝,契丹人竟自动退兵。大家开开心心的班师回朝,这时候刘赟还不知道这事,也在兴高采烈的往京城赶,然后就被郭威的人控制住软禁起来……返回京城的郭威在后汉太后面前痛哭流涕,说不是我郭威想做皇帝,实在是三军意愿难违啊!


哭够了之后,郭威擦擦眼泪,登基去了。大家给他排了下族谱,发现他的血统可以追溯到周朝周文王的弟弟虢叔身上,因此国号叫“周”,史称“后周”。


16


平心而论,郭威是个很不错的皇帝,他节俭不奢,又励精图治,周朝在他手下,很有点中兴气象。然而他登基的时候年纪就已经很大了,在位四年就死了。他的养子郭荣继位(郭威的亲生子女都被杀掉了),是为周世宗。


郭荣


后周新皇即位,有一个人十分高兴。


这个人就是刘崇,大家还记得那个被郭威忽悠了的刘赟么?刘崇是他爸爸,刘赟在郭威继位之后就被干掉了,得到消息的刘崇顿足捶胸大骂郭威,然后在山西建国,国号依然是后汉,不过因为所处地理位置太偏僻,大家也叫他北汉。


刘崇认为郭荣肯定没他爸的能力,手下的将领桀骜难驯,一时间多少会有点人心浮动,我趁这个机会打过去,光复大汉基业指日可待!


然而北汉此时实力不足,刘崇冥思苦想,忽然有了主意——找契丹。打定主意的刘崇开始和契丹人联系,打下来了我许你金银财宝,工匠美女。


契丹人心动了,一拍即合,气势汹汹的向着后周过来了。后周朝廷得知此事后大惊失色,大家赶紧到一起商量对策。商量来商量去,郭荣力排众议,拍板决定:朕御驾亲征,和他们一决胜负!


终于,双方在山西高平相遇。相遇的时候后周的形势很不利,由于行军的节奏没掌握好,后周的前锋提前抵达了战场,而后军被甩下很远,而北汉和契丹人则早早抵达了战场,严阵以待。当时只要北汉与契丹大军合围而上,一鼓作气就可以吃掉战场上的后周军队,而郭荣本人也在这支队伍里。


面对唾手可得的胜利,刘崇派人通知契丹人:你们歇着吧,我就足以灭了他们!契丹将领仔细观察了一下后周的军阵之后表示,我看对面阵列森严,要不咱们还是一起吧?刘崇嗤之以鼻,契丹将领耸了耸肩,回到了本阵,严令手下不得擅自出击。


刘崇率领手下的北汉大军顶着逆风冲向了后周的军阵。不得不说,刘崇的估计还是挺准确的,两军交锋不久,后周的右翼就被打垮了,骑兵主将落荒而逃,步兵阵列被冲击的一塌糊涂,刘崇似乎已经能看见胜利女神向他招手……


郭荣一看这不行啊,于是亲自顶着箭矢上了前线,手下将领一看皇帝如此之拼,顿时红了眼,这其中,禁军将领赵匡胤,大喊“主危臣死”,领着人打出了一波反冲锋,乱军之中北汉的领兵大将张元徽被周军斩于马下,北汉士气大降!


契丹部队在一旁全程完美旁观,最后北汉全军溃散,契丹人拍拍屁股,绝尘而去。郭荣就这样搞定了自己登基之后的最大一场危机。


17


班师回朝之后,郭荣痛定思痛,先收拾了战斗中表现很差的几个将领,又开始了禁军大练兵行动,总体原则就是清退掉不能打的,从地方上选拔能打的进来,成绩斐然。在高平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赵匡胤,顺利升职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成为了禁军的高级将领。


郭荣整军备武努力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自己要看看成效怎么样,决定出兵南蜀、南唐。几次战争下来,打得南唐后蜀叫苦连天,南唐皇帝主动放弃皇帝尊号,称臣。


我们之前说过,南面的几个国趁着中原大乱的时节专心挣钱享乐,比如南汉国主刘龑,占据了两广一带,靠海上贸易挣了不少钱,每天吃喝玩乐,荒淫到耸人听闻,最匪夷所思的是他认为臣子如果有家室就会不肯忠于自己,所以想在他手下做官必须自宫……后蜀的国主虽没这么夸张,但是也差不了多少,穷奢极欲到连夜壶上都镶嵌了数枚硕大宝石,号称“七宝壶”。可想而知这样的国家战斗力会怎样了。


接着,郭荣打算北伐,如果成功,中国之后一千年的历史或许就要被重写,然而历史没有如果,事实上郭荣在北伐途中就因为常年征战导致旧疾复发,不得不回京养病。但是这次北伐中发生了一件很神奇的事,就是郭荣在路上批阅奏章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点检做天子”的牌子!点检,就是殿前都点检,更神奇的是等到郭荣病重回京之后,整个京城都开始暗中流传“点检做天子”这事!愤怒的郭荣立刻决定,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不要再干了,赵匡胤,你对我忠心耿耿,你来做这个都点检!


18


郭荣回京之后缠绵于病榻之上,不久就一命呜呼。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郭荣是郭威的养子,人家本来姓柴的),继位后不久,神奇的事情又发生了:契丹人又在大冬天打过来了!赵匡胤挺身而出,领着大军准备去教训一下这些不顾自然规律,肆意出兵的契丹人。


这一次士兵们没走出去多远,到离开封城仅二十多里的陈桥就哗变了,大家把赵匡胤从帐篷里拉出来,没什么说的,又一次黄袍加身。


赵匡胤


契丹人一如既往的感应到了赵匡胤的王霸之气,悄悄退了兵。而开封城里掌管禁军的一系列军官“恰好”都是赵匡胤的拜把子兄弟,赵匡胤跑到小皇帝和太后那里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道,不是为臣想造反,实在是民意难违啊!


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节度使的藩镇是宋州,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改元“建隆”。


按理来说,这次兵变只是五代百年战乱中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政权交替,赵匡胤登基的时候,谁也没法保证大宋不会是又一个后周,后汉,抑或是后唐。然而通过杯酒释兵权、组织南伐等几件大事,新生的大宋不仅立稳了脚跟,更茁壮了成长了起来。之后的三十多年里,宋朝一次次不断南征北战,终于在公元979年基本统一了全国,彻底终结了五代乱世。


 

整个五代乱世,自公元907年朱温废唐建立梁朝开始,至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大宋建立,短短几十年里,历经五朝十几个皇帝,天下动荡不安,中原大地血沃千里,满目疮痍。


五代历时虽短,然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尤其是燕云十六州的割让,令中原王朝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失去了北方的屏障,只得一次又一次被动地应付南下的游牧民族。


五代之后,大宋开启了另一段盛世,恰如陈寅恪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然而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相关链接:大话五代十国(上):黄巢覆灭,朱温崛起,节度使混战拉开唐末历史大幕


长按图片,支持国历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