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3月联考 恩施州生物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昵称15221501 2018-03-20


恩施州教育科学研究院 余厚军

  按湖北省七市教研协作体的安排,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团队由荆州(主命题单位)、襄阳(协命题单位)两市组成,审题团队由荆州、襄阳和恩施三市(州)组成。主命题单位根据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在参考2017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次联考的双向细目表,各命题单位依据双向细目表独立完成命题,再由审题团队,合成一套完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

    本次考试的试题结构与2017年高考试题结构一致,生物6选择题,四道必做题和两选做题(二选一)。试题依据2018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紧扣教材,关注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命题方向,注重对生物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的考查,对生物学科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有较好的体现,是质量较高的试题,达到了试题目的。

20183月联考理科综合生物双向细目表

题号

考     点

分值

能力要求

1

细胞的成分和结构及相关实验

6

实验能力

2

细胞的增值与分化

6

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6

4

种群和群落

6

5

植物的激素调节

6

实验能力

6

伴性遗传与减数分裂

6

29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及相关实验

9

实验能力Ⅱ

30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0

3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2

32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科学探究

8

实验能力

37

微生物的培养与代谢

15

实验能力

38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原理、技术与应用

15

 

  我州按湖北省七市协作体的统一部署组织考试,统一远程网上阅卷,根据网络公司提供的数据和阅卷教师提供的分析素材分析如下。

一、答题分析

  我州参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生有10375人,生物均分43.31难度系数0.4812区分度为0.4140 ,效度为0.6217,信度为0.6158。考生答题情况报告如下

生物学科各小题答题情况统计表

科目

小题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得分率

标准差

区分度

生物

01

6

5.95

0.9922

99.22%

0.5281

0.0007

生物

02

6

3.33

0.5546

55.46%

2.9822

0.5542

生物

03

6

2.18

0.3629

36.29%

2.8851

0.5374

生物

04

6

2.79

0.4656

46.56%

2.9931

0.3843

生物

05

6

4.20

0.6994

69.94%

2.7513

0.5352

生物

06

6

4.16

0.6930

69.30%

2.7676

0.3125

生物

29_1_3

5

0.89

0.1774

17.74%

1.3399

0.3379

生物

29_4

4

1.24

0.3094

30.94%

1.6224

0.5705

生物

30_1

2

1.22

0.6113

61.13%

0.7911

0.5690

生物

30_2

2

1.23

0.6133

61.33%

0.8722

0.4388

生物

30_3

2

0.45

0.2230

22.30%

0.8326

0.3807

生物

30_4

2

1.29

0.6453

64.53%

0.9555

0.6130

生物

30_5

2

0.77

0.3835

38.35%

0.9632

0.4195

生物

31_Ⅰ_1

4

2.54

0.6360

63.60%

1.5676

0.3810

生物

31_Ⅰ_2

2

0.20

0.0989

9.89%

0.5971

0.1846

生物

31_Ⅱ_1

2

0.85

0.4262

42.62%

0.9333

0.6214

生物

31_Ⅱ_2

2

0.12

0.0604

6.04%

0.4766

0.1182

生物

31_Ⅱ_3

2

0.95

0.4731

47.31%

0.9862

0.6298

生物

32_1

2

0.41

0.2031

20.31%

0.7599

0.2299

生物

32_2

4

1.01

0.2533

25.33%

1.5655

0.4246

生物

32_3

2

0.95

0.4747

47.47%

0.9988

0.5097

生物

37

15

7.50

0.5001

50.01%

3.7814

0.4429

生物

38

15

4.53

0.3017

30.17%

3.4442

0.3667

1. 必做题

  29、(9分)下图表示在温度25℃和一定的CO2浓度条件下,测定某种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氧气释放速率的曲线[单位:mg/(m2·h]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若用等质量的花生种子替换该植物,则A点下移。其原因是______

2)在B点时,该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在D点对应光照强度下,对该植物持续进行14小时光照,则一昼夜积累有机物的量为    mg

4)从该植物细胞中提取完整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制成悬浮液,分别加入到1号和2号两支试管中。在1号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溶液,在2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NaHCO3溶液,给予充足光照。观察到的现象是:        。其原因是         

    29题是以高考常考知识点光合作用为主要考点,第(1)问考查呼吸作用中底物是糖类和脂肪的氧化分解的异同点;第(2)问考查的是光补偿点的具体应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和能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的范围大小);第(3)问考点是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积累的相关计算(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光合作用速率)。该题知识点为高考高频考点,为高中阶段的教学重点;通过阅卷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掌握并不好,得分普遍不高。存在以下问题:

1小题2分,正确答案“花生种子含脂肪较多,氧化分解需要氧气多”考查物质代谢与细胞呼吸,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代谢需要消耗更多氧气。

学生错误答案主要有“花生种子只发生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花生种子比该植物的呼吸作用强”,“花生种子萌发需要更多氧气氧化供能”等等。

建议:二轮复习强化学生审题能力,明白出题意图,不要答非所问。

2小题2分,正确答案“大于”,考查植物整株与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关系,题目曲线图给出的信息B点表示植株的光补偿点,并不等于叶肉细胞的补偿点,因为整株还有根茎等非光合作用部分只进行呼吸作用。

学生错答“等于”较多,有“多于”,“”【不尊重题目答题要求】,也有填“小于”的不知来路。

建议:复习不仅仅提升知识储备和转化应用等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细致的品质。

3小题1分,正确答案“150”,考查学生对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的关系以及O2与有机物(C6H12O6)的物质质量对应关系。

学生错答160”,“210”,“140”,“150mg”。

建议:光呼是高考的必考重点,后期复习做到每卷必考,每天必练,不断强化提升有关知识能力。

 

     30、(10分)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图中的Ⅰ~Ⅲ表示生理过程。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的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内的神经递质——谷氨酸从突触小体释放到突触间隙,共通过了         层生物膜,所发生的神经信息的转换是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上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在                 共同作用下,C酶由无活性状态变成有活性状态。

3)研究发现,对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完成过程Ⅱ的结构基础是         

4)在神经递质的作用下,激活的A受体的通道蛋白开放,大量的Na+内流。此时所发生的膜电位的变化是                    

5)据图可知,在突触处,神经信息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30题是一道由高考题改编的试题,以科学前沿信息为载体,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重在图文转换能力。该题是一道非常基础的考题,但从答题情况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很不好。第(3)问答案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样最基础的问题得分率居然只有22.30%,单空平均得分只有0.45分第(5)问的答案为“只在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单空平均得分率只有38.35%,平均分只有0.77分。说明学生的基础掌握不牢,回归课本基础知识有待加强。

 

    31、(12分)I.某高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对某湖泊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选取了该湖泊中AE5种不同的生物,先对其中4种动物消化道内的食物组成进行分析,再对这5种生物体内的汞和某种杀虫剂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

某种杀虫剂

A

()

()

78

96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

水蚤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15

1)表中5种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是:                 (用上表中的字母表示)。作出该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2)若生物C中的能量保持不变,将动物B的食物比例由生物C∶生物E11调整为31,按最高能量传递效率计算,该生态系统中,传递给动物B的能量将是原来的______倍。

II.若下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其中甲~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代表过程或生理过程。则图中碳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流动的过程是_____ (填序号)

2)能进行生理过程①的生态系统成分,其代谢的显著特点是              

3)成分乙在该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该题考察的内容主要涉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以及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形式和碳水化合物等相关知识点,考点明确,考题较为基础。该题第二问设计能量流动的计算问题得分很低,平均分只有0.20分,得分率只有9.89%,第二部分的第2问平均分只有0.12分,得分率只有6.04%。这样的实际得分情况有些出乎意料,这更加说明复习教学时回归课本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32、(8分)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种。已知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下图。请回答:

P        裂翅♀   ×   非裂翅♂

                                    ↓

                  F1        裂翅          非裂翅

                     ♀204、♂198) (♀206、♂218)

    1)上述实验中,基因型一定是杂合子的是           

2)试写出利用F1中的个体为亲本,用一次最简的杂交试验,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的实验设计思路。         

    3)若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雄性个体的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共有        种。

    这道题是遗传实验分析及设计实验,考查的很基础,应该2种设计(測交或显性个体之间杂交)。32(3)2017年新课标132题最后一空类似,只是没有给出相应图片显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正确答案是“4”种,而有的同学填的“2”种,应该是没有考虑到Y染色体上有相应等位基因,因而Y上要标注基因;有同学填“3”种,有可能把XAYaXaYA混为一谈了;还有同学错填“7”种,就属于没有看清题意问的是“雄性个体”而不是所有个体,其他答案就不描述了。虽然书本上没有讲到XY的同源区段,但只要老师在复习时做好补充,此空得分是较容易的。复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多的举例思考位于XY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是否也和非同源区的伴X、伴Y一样与性别相关联,(XAXaXaYA交配后代),从而印证课本33页的黑体字“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强调只要基因在性染色体,无论是哪个区段,遗传都和性别相关联。

     2、选做题。37题和38题是选做题,我州选做37题的学生共6268人,选做38题的学生共4107人。选做37题的平均分为7.5分,选做38题的平均分为4.53分。选做37题的人数和得分情况37题都要好于38题。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下面是筛选抗链霉素大肠杆菌的实验步骤及相关图解。

实验步骤:

①把大量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接种在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1的表面,进行培养。

②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链霉素的培养基3上,进行培养。

③在培养基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将其挑选出。如下图:

 

请分析回答:

1)配制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无机盐和氮源等四类营养物质。试从细胞的元素组成分析,其原因是                          

2)从功能上看,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3属于            

3)由上图可知,原始菌种接种到培养基1的方法是            

4)对培养基2和培养基3上的菌落进行比较,在培养基2上找到培养基3上相应的菌落。挑取其中一个菌落,接种到含链霉素的培养基4上。经培养,发现有较多的菌落。则发生抗链霉素基因突变与接触到抗链霉素的时间关系是           

5)培养基3中的菌落比培养基1、2中的少很多。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6)抗链霉素是由链霉菌产生的。链霉菌是一类没有成型细胞核的放线菌。链霉菌和大肠杆菌产生ATP的细胞场所依次是:          

   本题在原题上改动较大,充分突出了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基础知识的考查。

在阅卷中暴露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小题有少数同学不能扣住“从细胞的元素分析”来作答。

第二小题应该练习的很多,但部分人回答为“鉴别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富集培养”

第三小题相当一部分搞成了“平板划线法”,“涂布平板法”或字写错“涂步”“稀湿”;

第四题错的最厉害,(1)突变和接种的先后时间搞颠倒

突变和接种到培养基上的时间有正相关之类

第五小题,很多同学答,发生突变的细菌少而没有联系突变的特点,更有甚者回答在选择培养基对细菌进行了筛选或抑制

第六小题,最是基础,但充分反映出答题不按要求,“依次是”应该按顺序写2个。,但很多人只写了一个“细胞质基质”;更多的扯上了线粒体。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基因工程是从分子水平对基因进行操作,从而实现人们定向改造生物,得到人们所需要的生物性状或生物产品的技术。目的基因的获取是基因工程的第一步,常见的方法是构建基因组文库。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基因组文库的一般步骤:

提取某种生物体内的            ,用适当的限制酶处理,得到一定范围大小的DNA片段;

DNA片段分别与载体结合,得到重组载体;

重组载体导入到           的群体中储存,基因组文库构建完成。

2)与基因组文库相比,cDNA文库的基因数相对要少。其原因是               

3)载体与DNA片段结合前,需要使用同种的限制酶处理。其目的是              。(4)受体菌在导入重组载体之前,常用          处理,提高导入的成功率。

   选题突出近年高考重点;注重考查基本概念的理解把握,如cDNA文库与基因组文库的差别及原因;关注基因工程的相关操作及目的。

   暴露问题:不清楚基因组文库或cDNA文库的储存位置——受体菌。对cDNA库为什么只是部分基因的原因不清。概念混淆,不能准确区分“基因、DNA和遗传物质”,把“全部(或部分)基因”答成“全部(或部分)DNA(或遗传物质)”。对为什么“在载体与DNA结合前”要“使用相同的限制酶处理载体和DNA片段”的目的不清楚、答案不科学。把“获取相同末端(平末端或粘性末端)”答成“作用于相同位点”或“才能获得相同末端(不同限制酶处理也可能得到相同末端)”。很多同学把“Ca2+”处理答成“CaCl”处理,与现行主流答案不符,我觉得是受老师影响,尤其是教过老教材中的基因工程的老师的影响,建议后期加以强调。建议以后在以专题复习为主线:构建知识网络,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重点突出核心知识和实验设计。

尤其要进一步强化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的精细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另外文字表达能力始终要强化:审题的仔细度与方法,书写的规范性(学科术语)和表达的条理性,模型题的解题思维的灵活性。

穿插针对性地进行理科综合训练,重视基础题,强化图表题,强调实验题,总结规律、优化思维、提高能力。

整合试题综合训练,模拟测试。进行实战演练,让学生接触、体验、 熟悉高考,全力提高解题速度、能力和技巧,切实培养良好的应试心态。

 

二、复习建议

1. 研读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命题依据,老师们一定要用心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考试的内容和方向在哪里?在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不得不研读。不能一目十行,逐字逐句去研读才能看清内容和方向。考试大纲的研制离不开课程标准和教材,所以老师们在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同时,要关注课程标准和教材,关注教材不是给时间让学生去再读教材,而是老师将教材的内容作有整合拓展。

2.建立问题清单

在以上的答题分析中,重点作了问题分析,有些问题是共性的,有些是个性的,在今后的复习教学中,建议老师们注意建立问题清单,多作问题成因分析,不仅要关注学生智力上的不足,还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还要关注教师的教。作问题成因分析时,要平衡心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换位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3.做实专题复习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专题复习为主,各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班级实际,作实用于学生的专题复习。湖北省教育学会在今年举行了两次备考会,内容不错,专家们的报告也是以专题形式呈现的,老师们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把专家们的好方法借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