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嬉皮士の一切

 红万寿 2018-03-20


嬉皮士(英语Hippie或Hippy的音意译)本来被用来描写西方国家1960年代和1970年代反抗习俗和当时政治的年轻人。嬉皮士这个名称是通过《旧金山纪事》的记者赫柏·凯恩普及的。嬉皮士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化运动,它没有宣言或领导人物。


嬉皮士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来反应出他们对民族主义和越南战争的反对,他们提倡非传统的宗教文化,批评西方国家中层阶级的价值观。 他们批评政府对公民的权益的限制,大公司的贪婪,传统道德的狭窄和战争的无人道性。他们将他们反对的机构和组织称为“陈府”(the establishment)。


嬉皮士后来也被贬义使用,来描写长发的、肮脏的吸毒者。保守派人士依然使用嬉皮士一词作为对年轻的自由主义人士的侮辱。


60年代,从垮掉的一代中演化出嬉皮士,同时从布鲁斯音乐演化出摇滚乐。 在美国东海岸的格林威治村年轻的反文化者称他们自己为“hips”。许多来自纽约市区的失望的年轻人聚集在那个村中,他们穿着他们最旧的衣服。


第一个用嬉皮士这个词来描写这些穿着旧衣的中产阶级子女的媒体是一个广播电台。 1965年9月6日旧金山的一家报纸使用首先使用了“嬉皮士”这个词来描写这些年轻的波西米亚主义者,但其它媒体在此后两年中几乎没有使用过这个词。


当时的嬉皮士想 嬉皮士 嬉皮士 要改变他们的内心(通过使用毒品、神秘的修养或两者的混合)和走出社会的主流。远东的形而上学思想与宗教实践和原著部落的图腾信仰对嬉皮士影响很大。这些影响在1970年代演化为神秘学中的新纪元运动。


当时的嬉皮士想 嬉皮士 嬉皮士 要改变他们的内心(通过使用毒品、神秘的修养或两者的混合)和走出社会的主流。远东的形而上学思想与宗教实践和原著部落的图腾信仰对嬉皮士影响很大。这些影响在1970年代演化为神秘学中的新纪元运动。


花童

由于许多嬉皮士在他们的头发里带花或向行人分花,因此他们也有“花童”的外号。 很多嬉皮士来自白人富裕家庭,他们抛弃富裕,来感受并赞美贫穷,体验简单而随意的生活。 正因为这些富家子弟享受过主流的中产阶级的舒适生活,才有可能成为这种虽然舒适但扼杀人的创造力的生活的反叛者,也只有真正感受过主流文化的人,才有可能看到它的弊端,从而对它进行批判。




反主流文化

1969年,青年反主流文化的代表人物罗斯扎克发表了《反主流文化的形成》一书,该书明确指出,反主流文化是对现代技术社会的一种反思。 反主流文化的参加者们不屑于像新左派和学生运动的参加者们那样,用参与性民主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他认为只要客观意识的观念还在控制着社会,技术对社会的控制、专家对社会的统治就不会结束。 嬉皮士们认为,美国是一个被惯例和陈规所充斥的世界,它已经成为压制人的个性,迫害个人自由生活的陈规陋习的总和,只有逃离这个社会,摆脱与现实社会和现实文化模式的种种联系,才能使个人和美国社会免于走进死胡同。




回到史前为了有效地反抗这技术高度发达、物质极端丰裕、但人的精神受到控制的社会,他们提出“回到史前”的口号,希望在史前时期寻找精神力量。 他们特别欣赏“无为而治”,认为只有无为而治的简朴社会,简单生活,才能保证公民个人的尊严和自由。因此,他们从生活做起,掀起“生活的革命”,来反抗主流的、精英的、技术的、物质的社会。



六十年代那段日子里,他们几乎天天举行各种抗议活动和示威游行,种族主义、贫苦、妇女权利等等问题经常成为嬉皮声讨的对象,在音乐和越南战争介入后,通过Joan Baez、Bob Dylan、Arlo Guthrie等抗议歌手的参与,音乐凭借流行性很快把嬉皮思想传递开来,尤以Bob Dylan为最,他横跨60、70年代,领导着美国摇滚内在思维的进行和发展。



直到今天,他的存在仍在思想内涵的领域上发生着重要作用,然而他最巨大且具决定性的影响。60年代中后期,超大规模的露天音乐演出造就了嬉皮运动最辉煌的时期。朴素思想、爱、和平、性开放、迷幻药、反战呼声和几十万嬉皮共同出现在演出台前,一切混乱、疯狂、肮脏在嬉皮伟大的质朴情怀下显得高尚起来。



1970年许多嬉皮士的生活形式进入了主流文化,但其下的实质却很少被主流文化吸收。媒介渐渐丧失了对这个次文化的兴趣,年轻人对它也丧失了时髦感。随着庞克摇滚的出现,嬉皮士甚至成为年轻人的反感形式。但也有许多嬉皮士保持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甚至在主流文化中保持他们的生活方式。直到2005年全世界到处依然有嬉皮士的社群点,有些人随着他们喜欢的乐队流浪。从197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为和平祈祷的彩虹聚会今天依然保持,其它聚会和音乐节则致力于生命或爱。



特征

长发,大胡子。许多人觉得长发是一种冒犯,因为它代表不整洁或女性。 色彩鲜艳的衣着或不寻常的衣饰。 听一定的音乐,比如杰米·亨得里克斯和杰菲逊飞艇的幻觉性的摇滚乐、詹妮斯·乔普林的布鲁斯、斯莱和斯通家族、ZZ顶级乐队、死之民乐队等的音乐。 偶尔自己演奏音乐,一般吉他,一般在家里与朋友一起,或在公共绿地上或节日上。自由恋爱,公社式的生活。



毒品

许多人认为嬉皮士滥用毒品的程度被支持越战的人夸张。他们用这个借口来反驳嬉皮士反对越战的理由。但实际上的确有许多嬉皮士使用毒品。他们尤其希望利用毒品所产生的幻觉来达到内心的修养。尤其大麻和其它能够产生幻觉的药品如LSD和裸盖菇素。虽然也有许多嬉皮士不用毒品,但毒品往往被看作是嬉皮士的一个标志和他们不肯遵从社会守则的原因。 使用毒品至今被看作是嬉皮士文化的一个中心内容。 许多人认为嬉皮士不抽烟,因为他们认为抽烟有害,但当时的照片显示许多嬉皮士抽烟。




摇滚乐是“嬉皮士”的集体宗教,它表达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当时最受“嬉皮士”崇拜的有两个摇滚乐团:甲壳虫(Beatles)和滚石(RollingStone)。它们的出现将“嬉皮士文化”推向了高潮。




摇滚乐以它与众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年轻人的不满情绪;它使人坐立不安,令人振奋,想和音乐一起动;而且这种动完全是听凭内心的感受驱使的自由运动——没有章法、没有步调,想怎么动就怎么动,充分表现了活力,表现了自我的存在。 此外,摇滚乐借助现代音响设备和灯光,造成一种梦幻般世界的效果,使人感到音乐不是来自舞台,而是发自人的五脏六腑,发自内心深处,使人感到一个新的“我”的存在。

“嬉皮士”崇拜的摇滚乐歌手是鲍勃·迪伦(BobDylan)。他的演唱充满了吼叫和哀鸣。这些不带学院味道的粗俗演唱手法,恰恰是离经叛道的“嬉皮士”所喜欢的。摇滚乐歌词多是反战、爱情、茫然或失望的内容,如“我无法得到满足”(滚石乐团)、“妈妈,我不知为啥生活”(鲍勃·迪伦)。迪伦在《大雨将至》中唱到:

我要在大雨降临之前回家去, 我要走进最密的黑森林深处, 那里人丁繁众,可都一贫如洗, 那里毒弹充斥着他们的水域, 那里山谷中的家园紧挨着潮湿肮脏的监狱, 那里刽子手的面孔总是深藏不露, 那里饥饿难忍,那里灵魂被弃, 那里黑是唯一的颜色,那里无是唯一的数据……




比尔·格雷厄姆(BillGraham)是60年代摇滚乐的活跃分子,并亲自创建了两个摇滚乐团。他在谈到对摇滚乐的看法时说道:甲壳虫乐队的歌词令人深思。年轻人想摆脱眼前的现实,就用摇滚乐做工具。他们用摇滚乐对世界说:“我们能做独立的人。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是革命者。




……我们要消灭贫困、疾病和战争。”年轻人把对现实的不满全部发泄在摇滚乐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