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丑”书的魅力,你懂吗?

 寒夜煮雨 2018-03-20

拾贝轩让书法懂你!


丑书是有,但展览上不多。很多所谓“丑书”实为“拙书”。

骂“丑书”的也很多:“要真是人如其字就好了~”、“这是在侮辱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再不拯救就完了~”更有甚者,说这是背离传统,数典忘祖。

丑是相对于美来看的,多数说丑书的人,都会认为书法不是美的就是丑的,可能你觉得四平八稳的,像电脑打出来一样的楷书才是美的,我觉得未必。

传统不仅仅只有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行书不仅只有二王、米芾、赵子昂。至于很多人说的丑书,历史上不乏名家:






上面这些字,在骂丑书的人的眼里,可能全是丑字。特别是最后一张,这写的什么鬼???

然而这些作品在历史上全是大名鼎鼎的。分别是王献之、张旭、苏东坡、徐渭的作品。如果把落款抹掉,挂在今天的展厅里,照样被骂的一文不值。

这些字丑不丑呢?

前面几篇看着赏心悦目,还不错。而徐渭这一篇,在某书法初学群里,说“丑”的占100%。

美丑这个是主观的判断,而技法方面却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觉得它丑,但是写的也好。书展也就是这么回事,判断的比较客观,都是捡好的上,很多作品字写的虽然不那么符合审美,技法却非常高超。


现在王镛、沃兴华、刘彦湖、于明诠、曾翔、王冬龄、石开、程风子、何应辉等活跃书坛,且比较有实力的人,其实书法功底是不缺的,不敢说所有的,其中有些人功底很出色。像王镛这一类,中央美术学院带博士生的,他们对传统的重视程度,对书法基本功的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都非常高超。


这些人是能好好写偏不好好写,他们要推陈出新,他们要把东方艺术按西方的路子走。


很多人对“丑书”的判断都是建立在对王羲之、初唐四大家的书法理解上。假如你不去学他们,而去学甲骨、金文、汉碑、北碑等古朴的书法,那肯定是“丑”了。


中国艺术要从意境上去判断,如果从表面形式的优美与否作为衡量标准,是很难理解中国画不求写实、中国书法不求漂亮的事实的。


而一些人以扣“丑书”的帽子来打击具有深层传统审美思维同时又能不断创新的书法家,其实是不懂传统文化精髓的表现。



颜真卿丑到匪夷所思的《裴将军诗》



这是黄庭坚,苏轼称之为“死蛇挂树”,也是十分贴切。(典型的黄庭坚是其长枪大戟的行楷书,这里举草书是为了配合苏轼的评语)



这是杀妻,又反复自杀的疯子徐渭,丑的扭扭捏捏。


这是郑板桥,确定不是小孩子瞎写的?

让我们把“艺术必须好看”这句话先忘掉吧!艺术并不只是用来让你赏心悦目的。

我们为什么会去看《活着》?看《霸王别姬》?或者《鬼子来了》?是它们让我们很开心?很爽?反正我看的很难受,有时候甚至看完半天还沉浸在这种情绪里缓不过劲来。但我们却会说这些是优秀的作品,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好看。

为什么?

因为艺术不是取悦,而是传达。

更何况,书法一开始本来就是用来表达文字的。而经过历史的发展,它甚至超越了文字的藩篱,用线条,俯仰,顾盼,转折就完成了传达。

历史上被称为神作的,也往往传达着强烈的情绪。


祭侄文稿传达的,是沉痛切骨。


最典型的,要数李叔同的绝笔。我不敢说这算不算书法,但传达绝对是做到了。隔着屏幕你都能感受到震撼。


一言以蔽之,真正的书法,就是“丑”的!忘记是谁说的了,“所谓书法,就是不好好写字”。当然这有另外一个说法,叫做“拙”。“拙”字可谓一个书法家最高的艺术追求,正如毕加索所说,“我在十几岁时画画就像个古代大师,但我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书法的艺术化过程,就是去掉刻意痕迹的过程。


不知道什么是匠气?那我告诉你,就是好看,就是漂亮。是刻意雕琢,是刻意堆砌。在中国传统的人文价值和美学体系里,“漂亮”,从来都是一个贬义词!

点击下面图片,直接进入微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