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的潮流服饰,究竟何谓比甲、坎肩、马甲?

 掌染草2012 2018-03-20


马甲可长可短,短的大致在腰间,长的甚至过膝,长马甲也被称之为“比甲”。据说比甲是元世祖的皇后所创,《元史》记载“又制一衣,前有裳无衽,后长倍于前,亦去领袖,缀以两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时皆仿之。”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北方的汉人女子也热衷穿这种胡装。比甲和唐代半臂、宋代背心之间的区别在于,比甲无袖、无领、且前短后长。

如懿传》剧照


明代建立之初,朱元璋认为元服皆胡服,无复中国衣冠之旧,于是下令恢复了唐朝的衣冠制度。但由于比甲易于搭配,在明朝贵妇中十分流行,她们常常把比甲罩在短袄、襦裙之外,细节处装饰有五粒别致的金扣子。《红楼梦》、《金瓶梅》等书中也出现过比甲的描写,潘金莲的装束初时是“上穿白布衫儿,桃红裙子,蓝比甲”,嫁于西门庆后穿起了奢华的金比甲招摇过市。


清初比甲的长度开始缩短,有时会系上一根腰带,开襟处的设计尤其出彩,出现了诸如对襟、大襟、琵琶襟、人字襟、一字襟等款式。

对襟(开襟处左右对称)

琵琶襟(底部缺一角)

一字襟(开襟呈现一字型)

满族早先并没有外穿的马甲,只有穿在袍子里的坎肩,坎肩和比甲一样发展到后面越来越奢华,有时袍子和马甲用的是同一面料、不同花色,穿起来别有一种华贵端庄的风度。清代的旗装马甲华丽异常,多滚多镶,完全可以作为大礼服出席各类祭祀典礼。

如懿传》剧照


不论是比甲还是坎肩,功能性都很强,比甲早先为了骑射发明出来,坎肩则用于防寒保暖,所以清代马甲继承了这些特性就会特别好穿。其次,马甲的装饰性也不错,可以说是百搭基础款,有修饰身材的效果。李渔曾言:“妇人之体,宜窄不宜宽,一着背褡,则宽者窄,而窄者愈显其窄矣”。因此,穿上马甲可以显得苗条宜人,至少不会有臃肿之感,而且搭配出来层次还特别丰富。


如懿传》剧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