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G时代来临,10亿用户要换手机!你准备好了吗?

 值得收臧文章馆 2018-03-20

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1月30号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是5G标准确定和商用产品研发的关键一年。工信部将推动5G系统设备基本达到预商用水平,为后续5G规模试验和手机入网检测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点击收听▲▲▲

随着技术的快速突破,多家手机厂商已经明确了各自的首款5G手机的发布时间表。很多上市公司也在加快布局。美国高通公司近期与诺基亚通信联合开展的一项5G消费者调研的结果显示:在中国,60%的受访者表示想成为早期的5G用户并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60%的受访者希望自己下一部手机是5G智能手机

数据显示,预计中国的5G智能手机数量将呈指数级增长态势:从2020年到2025年需要将近10亿部5G手机。预计到2025年年底,全球共有30.44亿部在用的5G商用手机。

市场对5G手机充满期待,相关上市公司已经开始了布局。近日,高通与联想、OPPOvivo、小米、中兴通讯、闻泰科技共同发布“5G领航计划”,宣布合作支持5G时代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

新闻建外14号

北京邮电大学

徐鹏 教授

徐鹏:

首先5G和4G手机就现在手机的技术架构来说,主要还是这种无线的通信技术上会有比较大的差异,那么因为5G它能够向用户提供更大的带宽,但是为了获得更大带宽,实际上手机包括这种无线信号的工作的频率、相应的技术以及支持这种技术的芯片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想要从4G切换到5G上去,那实际上换手机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实际上即使到今天5G的技术规范也仍然没有完全的确定,那么我们不可能指望这现在已经发布了这4G手机就支持5G,事实上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4G到5G的过渡期间会相当的长,或者说要远远比3G到4G的这个过渡期会更长,因为这个实际上涉及到5G建网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因为武器采用这种微蜂窝的技术要求5G的基站的密度会相当的高,这么高的这种基站建设的密度也为运营商在网络建设中的投资各个方面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我个人认为在5G的这个时代,运营商基本不会采用这种大一统的、一下子迅速的在全国铺开5G,我认为更多的可能会是在一些较小的范围内或者特定的范围内开展5G业务,但同时让用户还仍然保留4G业务资金武器会有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定型。

Q2

4G手机到5G手机会有多长时间的过渡期?

徐鹏:

3G到4G用了大概将近两年的时间就已经完成了这个转换,而我个人认为5G我们也很难给一个非常明确的开始点,最近的确是有些厂商包括这种国际的组织,对5G手机的推出做了一些相应的预测,发布的一些新闻和消息,但实际上真正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光是这些厂商和设备商主导这些,还涉及到运营商在全国或者说整个区域的电网的一个投入和规划,到目前为止这个并没有一个相应的说法。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到今天我4G对3G的淘汰也仍然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那么随着4G网络的建设,3G网络的这种建设的投入在逐步变小,那么包括前一段时间有人在说自己用3G上了网之后怎么觉得这3G信号不好,其实不是3G信号不好了,而是运营商在3G上的投入在下降,进而让大家觉得3G用户体验在下降,那么将来5G也会逐步实现这个过程。首先前一段时间可能是以4G网络为主体,5G网络为辅,而后逐步通过5G网络的建设,然后实现4G和5G的共存,再进一步随着5G网络的建设,就是以5G为主体4G为辅,再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之后才有可能进入到全5G的时代,而这样的一个时间并不会短。

Q3

据介绍,2020年5G网络的网速将达到10Gbps,下载一部2小时的电影仅需要3.6秒。而在3G时代需要26个小时,4G时代也需要6分钟。5G时代如此快的网速,会不会价格也比现在贵很多?

徐鹏

我们可以看一下,过去的这几年里流量资费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明显能看到流量资费越来越便宜,在一定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资费肯定是在下降的,但是如果量增长的太快而单价增长的并不那么快的时候,的确有可能会造成网费上升的情况,但是我们必须说,网费的核心还是看用户在使用什么样的业务,如果用我仍然在使用那些传统的对流量要求没有那么高的业务的时候实际上整体上流量资费在下降。但是的确有可能在这个5G时代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业务,比如说ar或者vr这类的业务它对带宽要求更高,在这种情况下,虽然通信资费的单价在下降,但因为流量涨的太快了,所以用户还真的可能会遇到流量资费上升的情况。

新闻建外14号

北京新闻广播《新闻2018》

每天18:00-19:00

FM100.6 AM828

BEASTPA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