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悲鸿已让我们“审美疲劳”? | 《艺术市场》聚焦

 来来永胜 2018-03-21

徐悲鸿 《侧目》

纸本设色 111×109cm 1939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2018年年初,中国美术馆策划推出了徐悲鸿大型回顾展,这是国内外第一次围绕徐悲鸿大型美术主题创作而举办的展览。今年正值中央美术学院建校100周年,据悉,该院将在5月展出更大规模的徐悲鸿作品展。对于学界而言,此时重提徐悲鸿,意义重大。

在距离戊戌新年不到10天的时候,作为徐悲鸿为数不多健在的学生之一,中央美术学院原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知名艺术家杨先让在其北京寓所接受了《艺术市场》杂志的专访。88岁高龄的他,最近再版了回忆恩师生平的《徐悲鸿》一书。谈起恩师,他时而娓娓倾诉,时而愤慨激昂。在一上午的采访中,让我们对徐悲鸿的艺术理念和主张更为明晰,也在历史对徐悲鸿的误解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杨先让

中央美术学院原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

艺术家


《艺术市场》:20世纪的中国美术界,前往国外求学的大有人在,如李铁夫、吴法鼎、李毅士等人,其留洋时间比徐悲鸿要早十几年甚至20年,但为何只有徐悲鸿获得巨大的成功并名垂青史?

杨先让徐悲鸿的一生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存在,相比同时期抱着学一门艺术的心态而出国求学的一些艺术家,徐悲鸿去法国求学是站在民族和国家的高度,抱着非常强烈的目的性,即力求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另外,徐悲鸿获得巨大的成功跟他一生屡遇“贵人”分不开,如黄警顽、黄震之、康有为、高奇峰、高剑父、蔡元培、周恩来等。

作为中国近现代油画艺术与民主革命先驱的李铁夫,虽曾与欧美画家并驾齐驱,被称为“中国油画之父”,被孙中山誉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徐悲鸿也称他的画作“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能欣赏到”;但他在历史上鲜少被人提及,其艺术更是未能得到重视,长期被历史遗忘和遮蔽,甚至在一些重要的美术史书上,对他的研究和评价很不相称。因此,李铁夫的名字及成就只在很小的范围里传播。虽然后来徐悲鸿想邀请他参与新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无奈其年岁已高,没过几年就与世长辞。

吴法鼎是中国留法学习美术的第一人,他于1919年归国后勤于美术教育和古物保护,在学界声望甚高,但遗憾的是他逝世过早,大部分作品没有流传下来,能反映其艺术主张的图片资料和文字实在有限。因此,他们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甚微,其声名与影响力也远远不及徐悲鸿等人。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布面油画 197×349cm 1930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艺术市场》:徐悲鸿认为中国画要想有前途,就必须融入世界文化的潮流中,完成自身的丰富和改造,但是为何唯独在对待西方现代主义的问题上,徐悲鸿一直采取比较激烈的批判态度,并多次撰文痛批其为“形式主义”“投机主义”?

杨先让:20世纪20年代左右,中国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美术领域已有西学东渐之势。不少艺林前辈赴欧洲或远渡日本求学,学成后归国执教,中间既有倡导写实主义者,又有引进西方现代诸派者,一度在中国美术界掀起一股反常样式,使青年学子无所适从,难免出现盲目追随时髦的现象。当时,鲁迅先生对美术界的茫然状况也表示:“……喜看‘未来派’‘立方派’作品,而不肯正正经经地画,刻苦用功。人面必歪,脸色多绿……譬之孩子,就是只能翻筋斗而不能跨正步……”

杨先让抄写的徐悲鸿语录


当时的现实情况是国内人民贫困,举国待兴。因此,中国的音乐、美术、戏剧、诗歌应承担的责任则变得尤为重要,这对于把国家、民族放在首位的徐悲鸿而言,是推卸不了的责任。所以,他在现代主义的问题上是拒绝的,对毕加索、马蒂斯等人也撰文反对,但他也肯定了他们的绘画功力,认为其在绘画上的卓越成就跟他们扎实的绘画功底密不可分。譬如,他在1946年写的文章中表示:“法国上世纪之印象主义诸作家,如马奈、莫奈、敢方当、拉都、毕沙罗等,实具有不屈不挠之精神,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之气概,故起初虽受社会抨击,终能取得最后胜利。”

并且,他也没有反对过受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影响的林风眠,还坚信未来的中国美术会迎来“各派挺起”的局面。他在1943年写道:“写实主义足以治疗空洞浮泛之病,今已渐渐稳定,此风格再延长二十年,则新艺术基础乃固,尔时将有各派挺起,大放灿烂之花。”


徐悲鸿 《国殇》

纸本设色 107×62cm 1943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艺术市场》:北京画院最近也展出徐悲鸿作品,相比他的绘画和对美术教育的影响,如何评价他的书法作品?在中国画的教学中,书法占有什么位置?

杨先让:徐悲鸿在书法方面造诣颇高,他走的是一条具有自我风格的创新之路。他的字受康有为的影响,结构疏朗大方,在他的支持下,徐悲鸿观摩了各种名碑古拓,数遍临习《经石峪金刚经》《爨龙颜》《张猛龙》《石门铭》等碑拓,对大篆、小篆、魏碑、行书亦有涉猎,对《毛公鼎》和《散氏盘》尤为钟爱。后来,徐悲鸿的书法自成风骨,并拂去了康书的霸悍气,锋芒内敛,使作品气息归趋平淡冲和,欣赏他的书法,如晤高士,如品佳茗,乍见平常却回味无穷。但是他的书法鲜少被人提及,主要是身为艺术家的名声以及对美术教育的影响掩盖了其书法方面的成就。

在当前的中国画教学中,应该加强对书法的学习,因为中国画的核心就是“笔”和“墨”的关系。在古代,不论写字、画画,都是一根毛笔,功夫也都在这根笔里。徐悲鸿若是没有深厚的毛笔功夫作加持,也不可能创作出那么多的大写意作品;由此可见,毛笔对于中国画画家的重要性。但现在笔下有功夫的人太少了,很多人在追求皮毛,所以加强国画家的笔下功夫很有必要。


徐悲鸿《泰戈尔像》

纸本设色 51×50cm 1940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艺术市场》:对中国画而言,笔墨和造型的结合非常不易,在中国画的写实方面,蒋兆和将徐悲鸿的理念有所推进,素描和笔墨怎样才能更好结合?

杨先让:素描和笔墨的关系不是简单地用毛笔来画素描,素描作为造型的基本功,这两者的关系就像李可染所说的“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既要学习传统、深入传统,学习传统山水画的笔墨精髓,掌握其精神实质;又要在传统修养和笔墨基本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结合客观物象的基本规律创造出符合时代审美的中国画。


徐悲鸿《会师东京》

纸本设色 113×217cm 1943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艺术市场》:徐悲鸿认为要重视民族的前途就必须重视人才,因此他对人才的发掘和培养竭尽所能,以您的了解,他对人才的重视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先让:1948年我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时,只知道徐悲鸿是个大画家,知道他画马画得好,在跟他学习的过程中愈发觉得他是位谦谦君子。在艺术上,徐悲鸿是一位真实的、不狭隘的人,只要是好的他就支持,他画写实,但也很肯定大写意和民间艺术,他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关注教育事业,非常爱惜有才气的画家,在人格魅力方面有着很强的凝聚力。

中国近代有名的画家如任伯年、齐白石、李可染、李苦禅、蒋兆和、傅抱石等人在绘画上都曾受到徐悲鸿的肯定或主动提携,尤其对于画得好的,他更是不吝称赞。以海派的全能画家任伯年为例,徐悲鸿曾评价他:“我以为中国自有画以来,若伯年者不能过二十人,因彼于人物、写像、山水、花鸟皆第一等也。”当时的任伯年还只是一位靠卖画为生的海派画家,是徐悲鸿对其学术上予以肯定,可以说如果没有徐悲鸿的推崇,也就没有任伯年。他还称齐白石为“美术界的前辈泰斗”,评价张大千是“五百年来第一人”,赞扬叶浅予说“有十个叶浅予,中国的文艺复兴就到来了”。当时的徐悲鸿对“四旧”毫不留情面,但是对绘画上有才气的年轻画家,他是毫无保留地喜欢。面对衣着单薄的青年画家,他嘘寒问暖,恨不得把自己身上的毛衣脱下来给别人穿上。


徐悲鸿 《奔马》

纸本设色 130×76cm 1941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艺术市场》:与齐白石相比,徐悲鸿的国际影响力不及前者,原因是什么?

杨先让:作为国内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徐悲鸿在法国、苏联或许有些名气;但对美国而言,徐悲鸿是陌生的,尤其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他的作品很少被邀请到美国做展览,国际影响力并不如齐白石等人。

10多年前,我在美国休斯敦待过一段时间,并在休斯敦美术馆做过一场版画展览,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之后,我跟美术馆的负责人推荐徐悲鸿,希望可以实现徐悲鸿在国外做展览的遗愿,当我得到廖静文等人的同意并且获得文物局的批准后,却被休斯敦美术馆的馆长拒绝,得到的回复是不清楚徐悲鸿为何许人。

不过,近几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徐悲鸿的影响力在逐日增长。前几年,在其女儿的策划和努力下,徐悲鸿的作品展在美国丹佛博物馆得以展示。2016年,首家徐悲鸿国际艺术创作基地也在德国克罗纳赫市设立。我希望在此基础上,国内对于徐悲鸿的个人研究及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再做进一步的努力。


徐悲鸿 《马》 纸本设色 109.6×36.1cm 1948年

中国美术馆藏


《艺术市场》:徐悲鸿对待西方现代主义的态度影响了很多人,多年来中国美术一直在写实的范围内进行探索。因此有评论称,徐悲鸿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排斥使中国美术倒退了50年,甚至出现了“去徐悲鸿化”的观点。对此,您如何评价?

杨先让:徐悲鸿的主张即便拿到今天来看,也依然与国情相吻合。当时留法归来的徐悲鸿之所以提倡写实,一方面是为了改良中国画,另一方面是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他认为写实主义的目的是为了治疗浮烦之病,并希望年轻的一代能够立足于根本,扎扎实实地打好绘画基本功。

他为了改良中国画,以身作则,创作了一系列直到今天也被奉为经典的作品。他的国画不是一味效仿传统,其笔下的“马”完全是一种创造。而他当时的大幅油画更是前无古人,今天的年轻艺术家或许会认为自己可以创作更大尺幅的作品,技法也更为娴熟,这完全可能,但是作为历史的阶段,徐悲鸿无疑是超前的,其艺术修养和知识储备也是我们今天的艺术家难以达到的。

后来,写实主义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并为政治服务,这些都被扣到了徐悲鸿的头上。我不服气,因为当时徐悲鸿曾看到我们用削得尖尖的铅笔在画上死“抠”,他比我们还要着急,在家里翻箱倒柜地找参考资料,他担心我们误把那些很俗气的素描当成优秀的作品来临习。在他看来,写实并不是像照片那样呈现一种客观真实,而是一种艺术性的真实。

但在今天,徐悲鸿似乎已经成为审美疲劳,有的画展有意无意地忽略他在历史上的痕迹。譬如,陈师曾在中国美术馆的大展中就唯独没有提及他与徐悲鸿之间的往事,而徐悲鸿纪念馆修建了6年仍未完工;一些年轻学者抓住徐悲鸿任何不完备的地方就往坏了想,这都是对他的不公。因此,我认为对待老一辈的学识和建树应该谦虚一些,何况事物都在发展之中,国内外的形势也在转化,今天的尺度不可能与往日的尺度完全相同,但大体一致已是不易,作为一位中国艺术家和教育家,徐悲鸿是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徐悲鸿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但是他完成了他的事业,艺术生命仍延续至今。其人已去,其艺犹存,下一步就需要看我们如何去继承,如何能继承好。



裔萼

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

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


一个恰当的参照

3年前,恰逢徐悲鸿诞辰100周年,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以徐悲鸿这一个案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现代美术史的研究。在读研的3年间,我完成3万字的论文《徐悲鸿写实教育体系再认识》。23年后的今天,在当下的语境中,我们应该更加理性而公允地评价徐悲鸿的历史贡献、时代局限和现实意义。

历史贡献

一、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者,是学院派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写实教育体系是美术教育技术上的入门,是写实流派的支柱,是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的基础。

二、1949年后,他的写实教育体系与来自延安的革命写实传统,以及从苏联引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三者合流,被作为官方认可的美术教育样板而推行全国,在中国形成强大的写实阵营,由此产生的“徐悲鸿学派”及“写实水墨画”对中国美术及教育的影响至今不衰。

三、他对中国画中长期受冷落的人物画的极力提倡,促使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重新振兴。他的国画教学改革从薄弱的人物画入手,可谓切中时弊。他自己的艺术实践也开创了中国人物画新风,巨幅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都表现了中国人物画从未有过的手法和观念。


徐悲鸿 《愚公移山》

纸本设色 144×421cm 1940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愚公移山》 

布面油画  213×462cm  1940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时代局限

任何体系均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徐悲鸿写实教育体系也不例外。客观评价其时代局限性,有利于中国美术及教育的健康发展,无损于徐悲鸿崇高的历史地位。

一、建立在西方求真的科学主义基础之上的徐悲鸿写实教育体系,偏离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尚意精神。

二、徐悲鸿写实教育体系对西方现代艺术形式规律的隔膜及表现功能的拒斥。徐悲鸿对西方现代派的艺术探索极不理解,他坚信这些画派的兴起都是由西方少数画商操纵的结果。他的这一观点,在1949年后与来自苏联的反西方现代艺术观不谋而合。这样,就在国内形成了强烈的反现代派潮流,不利于艺术的健康发展。


徐悲鸿 《小猫 》

纸本设色 108×36.9cm 1938年

中国美术馆藏


现实意义

一、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始终表现为对“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思索,徐悲鸿融合中西的理论与实践对当代中国艺术熔古铸今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二、产生于“西化”背景下的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民族化、现代化问题将在21世纪继续发展,徐悲鸿写实教育体系为这一发展提供了一个恰当的参照。

三、今天,重读徐悲鸿的主题性绘画作品,我们仍然能够被画中所承载的深沉的爱国情怀和艺术革新的勇气所打动。由此反观当下,当代中国艺术出现了脱离现实、因袭模仿、人文精神缺失、拜金主义盛行的不良趋向,艺术那种打动人的力量稀缺。徐悲鸿的恢弘巨制,蕴藏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感人的道德力量,同时也饱含着强烈的创新精神,应该能够激发今天的艺术家突破一己之私和因袭之病,以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为创作主题,以高迈的襟怀、充沛的情感以及卓越的艺术实践推动中国文艺的繁荣与复兴。


徐悲鸿《在世界和平大会上听到南京解放》

纸本设色  352×71cm  1949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刊于《艺术市场》2018年3月号,转载务请注明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