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武生》观后感

 椟玉哥 2018-03-21



(其实一直想说说这部电影,但是因为我参与了《大武生》制作特辑的制作工作,也算是利益相关方,为了避嫌,只好拖到了现在。因此这不算是一篇影评,只能说是观后感吧。)


高晓松导演的《大武生》这部电影,从相对主观的电影创作和我个人的趣味角度来说,它是一部很糟糕的电影;但是从电影工业体系来说,它是一个合格的产品。相信看过高晓松导演之前的两部电影《那时花开》和《我心飞翔》的观众,都会惊讶于《大武生》这部电影的品质比他们之前想象中的要好,而这种进步,就是一个电影工业体系所能带来的改变。

《大武生》这部电影,从各个技术环节来看,都做到了合格线之上,编剧、摄影、美术、动作等等,尽管大家会有各自不同的见解,但整体来说,算是2011年国产电影中的水准之作。但是——不可避免地说到了这个但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软肋就是高晓松导演的个人趣味以及导演能力,他将这些还算合格甚至闪亮的零件,最后组装成了一个奇形怪状的机器,以至于我们都看不出来这台机器原本的功能是什么了。

在一个采访中,本片制片人之一安德鲁·摩根(Andre Morgan)曾经说过:(大意)《大武生》是一部“年轻人拍,年轻人演,年轻人看的电影”。这句话很好地总结了《大武生》这部电影的操作思路,如果这部电影能够按照这个既定思路,基本不走样地执行下去,《大武生》这部电影或许会给2011年中国电影带来一次改变,但可惜的是,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最后这部电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所谓合格的产品,就是它能够发挥基本的设计功能。我曾经看过《大武生》的剧本,从编剧角度来说,这个剧本可以说是最近几年国产电影中较好的技巧之作,尽管存在着一些先天不足(这和导演的世界观有着直接关联),但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人物推进、情感设置、故事转变等等都充分参考了好莱坞类型片叙事经验,在编剧技巧方面没有大的失误,充分保证了娱乐性。

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基础还算不错的剧本,尽管在执行过程中被不断减分,但最后呈现在大银幕上的故事,还是保证了一定程度的娱乐性和完整性,再次证明一个好剧本对于电影的重要性。我们现在仍然能够完整地看到一条清晰的故事线索:一对天赋使命的兄弟,离开他们成长的村庄,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开始一段冒险历程,中间遭遇了种种考验和诱惑,最后完成了使命,并带着成长的经验,重新回归他们原本的世界。

当然,我们也能从最后的电影中看到,这个典型的好莱坞叙事构架在执行过程中,被导演高晓松夹带了很多私货,导致了《大武生》这部电影变成了一个好莱坞英雄冒险故事和一个中国文艺青年自虐心路历程的怪异混合体,电影中的许多拧巴之处,基本都来自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之间所发生的冲突。

两种叙事体系并无对错高下之分,但如何将它们融合为一,则是非常考验导演的难题。对于《大武生》这部电影来说,片中京剧、上海滩和时尚青春元素之间不协调的混搭效果,处处体现出了这种拧巴。

作为一部“年轻人拍”的电影,我们一般理解为这部电影的视听语言风格应该是新锐的,具体到商业类型片,应该是好莱坞的“无缝叙事”风格。但是很可惜的是,《大武生》这部电影中除了洪金宝执掌的武打段落外,所有叙事部分的镜头语言,都沿袭了中国“文艺片儿”的风格,大量完全和剧情内在节奏相反的镜头内部调度,以及毫无必要的长镜头(韩庚和吴尊在街头商议报仇时,是一个极其漫长的长镜头一镜到底的),都让这部本应该让“年轻人看”的电影变得缓慢和拖沓。观众在观影时不断地能够感受到那种电影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之间的不协调,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不断地出戏。而这一点对于一部民国背景的青春偶像片来说,则是致命的。

视听语言作为一部商业类型片的隐形构成元素,不合格的镜头构图、内部调度、拍摄手法、剪辑等可能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来说并不会直接造成困扰。但是在演员选择和控制上出现失误,对于这部以年轻观众为主体的电影来说,就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大武生》是一部主打“年轻人演”的电影,在演员的选择上我们也能看出强烈的动机。韩庚和吴尊作为当红的青春偶像,他们对于这部电影的市场表现无疑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以至于上映后被称为是“粉丝电影”。但实际上,当片方决定由韩庚和吴尊主演这部电影时,国内市场上还没有出现《孤岛惊魂》所引发的“粉丝电影”的关注和讨论。选择这样两个演员,其目的无疑是为了服从于这个“年轻人拍、年轻人演、年轻人看”的电影主题思路。对于正在饥渴寻找新一代年轻演员的中国电影来说,这种敢于选择新生代演员挑大梁的决定,是一个收益很大风险相对较小的冒险行为,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韩庚作为主演之一,明显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曾经有评论戏谑地评价到,“在吴尊、韩庚和刘谦面前,大S演技好得就像一位伟大的表演艺术家。 ”换一个角度来说,对于第一次演电影的韩庚和刘谦来说,大S确实算是经验丰富的演员。只是,在《剑雨》中表现最弱的大S,到了《大武生》里就变成了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肯定是反映出了《大武生》在演员构成方面的缺陷。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韩庚在片中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努力了,尽管因为经验的欠缺而略显生涩,但能看出来他的用心和努力。但是,我们又不不得不提到这个词了,电影演员在片场的表演其实是非常被动的,尤其是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新演员基本无法判断自己的表演是否适合整个电影情景,以及自己的表演是否恰到好处。对于新演员来说,导演在现场给予的指导和判断就非常重要了。有的时候,不恰当的努力反而是适得其反的。

在中国电影整体缺乏年轻偶像演员的大背景下,韩庚作为一个优质商业偶像,可以说是非常有潜力的。商业偶像可以不用是表演艺术家,但他要能清晰地判断出自己的价值如何被最大地发挥出来。具体到《大武生》中,双雄结构的主角设置本身并无争议,但让两个相对都不够成熟的演员担纲主角,则是一个风险很大的决定,如果不是导演对自己的能力有绝对的信心,那就是片方对二人的市场号召力有着绝对的信心。

相比好莱坞的类似主角设置,一般都是老带新二人组,一个是已经验证了市场号召力的成功明星(尽管大部分时候他都已经过气或面临过气危险),另一个则是冉冉升起的后起之秀,两人之间不但在性格和角色分配上彼此互补,在具体到一些有难度的表演场景时,老演员就可以起到关键性的稳定作用,让新演员在有保底的情况下放手表演。但是在《大武生》中,韩庚和吴尊不得不在没有任何依托的情况下,完全按照感觉胡乱表演一气,对于那些不是二人粉丝的普通观众来说,看着他们在银幕上如此吃力,实在是有些坐立难安。

正是这样的演员设置,让大S不得不勉为其难地在很多场景中充当了那个“表演艺术家”的角色,以至于三人都出现的场景是全片中最有喜感的场面。

不过我也承认,对于这样一部电影,去要求演员的表演有些过于吹毛求疵了。作为一部“给年轻人看”的电影,如果能够在叙事上流畅合格,演员不露怯,整体制作精良,就足够让很多年轻观众享受到娱乐了。只是因为之前提到的诸多环节上的失误和减分,让这样一部本来给所有年轻观众看的电影,变成了一部纯粹的“粉丝电影”。对于《大武生》这样一部整体制作上还算用心,营销到位的电影来说,最后沦落为“粉丝电影”实在是有些窝囊。


中国电影市场其实从2010年就开始显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青年观众的消费需求极其旺盛的同时,我们的国产电影却无法满足他们的消费欲望。在2011年的暑期档,这股早已暗流涌动的力量,终于创造了一个畸形的市场奇迹:《孤岛惊魂》在暑期档创下了9000多万的票房纪录,并引发了电影行业对于“粉丝电影”的关注和跟风。

我个人不认为制作粗糙整体混事儿的《孤岛惊魂》只凭借杨幂小姐的粉丝群体就能创造9000万的票房成绩,其中原因很多需要另文详述,但简单地说,正是因为我们的青年观众观影需求被人为压制后,才会让《孤岛惊魂》这部恰逢其时的电影捡了个现成便宜。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武生》这部力图做到“年轻人拍、年轻人演、年轻人看”的电影,其实是很好地吻合了现在的国内电影市场现状的。即使在执行环节中被人为地减了很多分,如果它能够坚定地执行原本的8月中旬档期上映的计划,我想《大武生》仍然能够在市场上取得一个较好的成绩。

而因为种种原因(据说是为了配合本片在美国同步上映⋯⋯)被改为中秋档期上映后,《大武生》这部电影最大的基础观众群体,韩庚和吴尊的“粉丝”们已经不得不回到学校上课去了,兜里的零花钱也在大片迭出的暑期档被掏得差不多了,即使再喜欢自己的偶像也只能有心无力。因为缺乏这些基础观影群体的示范效应,再加上今年暑期档之后国内电影市场整体乏力,票房滑落严重(相比去年同期低了三分之一,单场平均上座率不到20人),加上天气转冷等等原因,整个中秋档的票房表现群体性低迷,《大武生》没能引发像《孤岛惊魂》那样的雪崩效应。

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的“粉丝电影”或“粉丝经济”的说法,我觉得可以被印证为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说法了。“粉丝”的观影消费可以是催化剂,但绝不可能成为支撑电影票房的基石。不管是什么电影谁主演,电影本身的质量,以及精确的营销模式,才是决定电影票房的根本因素。

国产类型片在市场上的最大竞争对手并不是好莱坞的分账大片,而是一窝蜂涌进来的高质量好莱坞“批片”。作为目标观众群体差不多的类型电影,好莱坞“批片”对于观众和票房的抢夺才是国产类型片所要警惕的。


《大武生》很快就会成为历史,但对于我们当下的市场来说,它会成为一个典型的案例。如何结合好莱坞的成熟生产经验,如何结合中国文化让外国故事模式落地,如何针对市场需求生产合适的产品,如何将合适的产品营销给合适的消费者,如何处理偶像和演员之间的关系,如何引导粉丝消费,都会留给我们很多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