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津瀛堂笔记】沈阳道七号猜想

 汐钰文艺范 2018-03-21



图1:辽宁路七号院及大楼所在位置


 

从外形来看,这座楼给人感觉体量庞大,在普遍街道狭窄建筑低矮的旧日租界里,像这样高大的单体建筑留存不多,而且内部尚有一院落,陌生人来此怕是会生起别有洞天之感。不过,周围环境的杂乱也会让这扑面而来的高大形象有些倾颓。倘若是座毫无特色的楼也就无所谓,偏此楼临路口的转角还有纵线设计、清水砖砌加局部马赛克贴面、间插可开启格窗的外装,这个角与辽宁路该楼另一侧转角下部是大楼入口,内有楼梯间及走廊。走进大楼后,现状比较黑暗,三楼较高。楼梯间不少窗失去玻璃,冬日冷风贯堂,厕所公用,还有谜样的堆满垃圾的房间。院内各层有铁栏阳台,各屋居住空间狭小,居民使用耐心已达临界。用他们的话说,“都核桃酥啦。”



图2:沈阳道辽宁路口大楼转角


图3:庞大的楼体,用普通相机很难收录全貌


图4:由东向西拍摄


图5:沈阳道侧楼体


图6:楼后


图7:楼内细节·带有防滑条的台阶


图8:楼内细节·楼道窗



众所周知,这里除了一般居民居住,还是天津儿童剧团的所在地,1978年以前是天津歌舞剧团,至今还有老职工居住于此。然而这楼从租界时代留存至今,当然不可能生来就为此二单位而建。于是,除了现状,关于它的传说也非常多。我想,对于它解放前的用途,应该也会有很多人抱有好奇之心。那么,我们就结合传说和史料,分析和猜想一下这栋楼的前生。


 

传说

 

故纸纷乱,不如先从传说讲起。作者收集了一些关于此楼的信息。首先是高校相关论文和过去的新闻记事,他们表示,这个楼过去是“常盘旅馆”。这个名字对租界研究者来说倒是很熟悉。常盘旅馆曾是旧日租界数一数二的高级旅馆,诸如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文豪芥川龙之介这些近代史上的日本名人,都曾下榻过。然而,资料显示,常盘旅馆清末设立,坐落在寿街,也就是今天的兴安路上,且没有分店。因此辽宁路的这栋楼并不是常盘旅馆,更不可能是由此引申而来的“慰安所”之类。

 

还有一种说法,说这座楼是“监狱”,这就更奇特了。虽然房屋狭窄,楼道昏暗,可这地方处于日法交界的闹市,临街有底商,出入口众多,门前无守卫,四壁无铁网,表明监狱的证据在哪里?且翻阅当时的商业资料、人名录,此楼所拥三处门牌多有小商铺和洋行职员等居住,倘若是监狱,又怎能允许杂居情况出现。那么接下来,就来看真正的史料吧。


 

辽宁路的过去

 

我们先说辽宁路。辽宁路旧名常盘街,是一条于租界经营早期即建设的道路。可能大家都注意到,这条路比附近横向的新华路、和平路、兴安路,以及纵向的哈密道、鞍山道等都要狭窄和短小,那是因为,在早期租界规划者的建设过程中,辽宁路是一条被承包出去、并非由官方经营的道路,甚至仅仅算是日租界规划大网格中的一条支路。而在其后的发展中,辽宁路以住宅区为主,西端曾有日本人俱乐部,环境封闭而静谧,早期日侨在和平路兴安路等地经营商业的同时,多有居住在辽宁路两侧。在日租界向南继续填埋扩展之前,辽宁路可以说是一条名商云集之路。这种情况其实至今还有遗存,那就是今日辽宁路两侧有着各种各样外檐装饰的二层联排小楼。这些小楼年久失修,百年前是有名日侨的住宅。那时候,辽宁路两侧多是这种坡顶有烟囱山墙的砖木结构二层和一层小楼,附近哈密道的四面钟和德义楼,就算是高层建筑了。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三层高的沈阳道七号,不会是道路形成之初就在此建立的房屋。


 

“常盘大楼”

 

回到大楼本身。相比旧日租界其它无名建筑,这栋楼在历史上其实有一定渊源。它留下了清晰的照片,并且有自己的名字,日文写作“常盤ビル”,常盘大楼。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应该是因为辽宁路旧名如此,并且“常盘”被日人看作是含义美好的词汇,表示如坚固的磐石般长久。旧影上的常盘大楼,楼体崭新,棱角分明,临街一层墙面可以看出更多强调竖向构图的装饰,各窗及临街一楼有探出外檐,楼顶外侧尚有一悬挂旗帜的部件,整体风格具有现代主义特征。大楼入口有时尚的镶嵌玻璃木门,辽宁路沿街则有众多商家,落地橱窗里摆着商品,俨然与今日的临街商铺无甚分别。这张照片由东京建物株式会社提供,应该就是该楼的承建商;并且这家公司,就是上文所提的旧日租界经营者之一。


图9:日租界时代的常盘大楼。


图10:日租界时代的常盘大楼


图11:楼体细节·今日楼顶部件残余。原貌可参考图9。是否还可做铭板使用?

 

由此可见,这座楼早在租界时代就是这个样子了。可是这样浑然一体的大楼,却与留存至今的日租界地图门牌标注产生了些许差异。自始至终,这里的门牌号都很奇怪地与地形分布完全不符——这座大楼,可以占有三个门牌,分别是常盘街1号、蓬莱街2号、秋山街1号(如图);而且常盘1、秋山1还包括着该地块锦州道沿街的两处二层建筑。日人的门牌是乱划的吗?其实新华路以北的门牌排列形成于租界经营早期,虽然中期有过数字的细微调整,但总体来说还是承袭自最开始的房屋分布,即使日后出现改建,也不会重新划定;因此,如沈阳道七号这样一座楼占有三个门牌的情况,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这块地在租界早期的样子。


图12:日租界地图上的秋山(锦州道)-常盘(辽宁路)-蓬莱(沈阳道)三街及沈阳道七号所在地块。


而更多的资料,也在有力地证明着这三个门牌号内的活动。仅仅将办公地址明确写为“常盘大楼内”的商家,就有米井商店(蓬莱街2号)、燕子衬衫店(常盘街1号,即图10中有招牌的商铺)、日本制本学习用品株式会社(秋山街1号)三家;其余尚有若干小型洋行,不多赘述。而黄页上该三处的住民,更达数十人(户)之多,除了小洋行行主,就是租界内几家大型跨国日本公司的员工,其中以国际运输社员为最多。这种雇员众多大型公司的日籍员工分布在租界各处,租赁集合住宅居住。所以,该楼在旧日租界时的真正用途,应可推断为商住两用的综合型楼宇。



图13:燕子衬衫店的广告(左一)。其实第三家福盛号纸店也在相同的门牌里,但请不要忘记该门牌里还有锦州道侧的二层楼。


图14:至少1933年以后拍摄的照片。这个方向来看的话,德义楼(三层)之后即是文章所涉楼宇;但照片上看来还没有。




最近不少新闻报道说,沈阳道7号有“七八十年”“近八十年”的历史。作者没有房屋档案,也只能拿商业资料和照片说事了。作者掌握最早记载常盘大楼的资料调查时间在19385月以前,就是上述秋山街1号的日本制本学习用品;如此,这楼的建立时间肯定在这个日子之前,所以记者同志的说法里,八十年其实已经是下限了。还有就是天津记忆团友提供的一张明信片,站在中原公司向东南拍摄,图中已经有了34年才始建的渤海大楼,但沈阳道七号所在区域,却还是一片平坦。作者个人能力有限,这座楼确切的修筑日期和更加详细的用途,还是需要有关部门、专业学者和广大读者的资料帮助。这篇文章,就权当是抛砖引玉之作吧!

 

尾声

 

现在,沈阳道七号的腾迁签约期已过,这座楼的最终命运,很快就会揭晓了。然而,不管它的结果是什么,作为在这块土地上屹立超过八十年的建筑,它总该留下自己的故事。有道是,近代百年看天津,就算前半部充满着不堪回首的殖民色彩,当这块土地真正回到我们的怀抱,那些租界的建筑、设施,留下的区划,就已经是我们历史的组成、胜利的证明。并且,我们住进的地方,必然会产生属于我们自己的悲欢离合,而当这些过眼云烟与生活空间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活生生的城市历史。建筑的百年,人文的百年,共同组成我们城市的百年;在乐见更多居民能够摆脱危房、住进宜居新家的同时,作者也希望,体现历史风貌、或对现代建筑理念实践仍有裨益的旧房,能够在新时代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尽可能地实现保护与再利用,焕发新的生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