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學員問答:四十四、大小宇宙的推演及猜想

 陈禾塬 2018-03-21

 

目前,熟悉中國丹道修煉學說的人,基本上都知道“天人合一”,即用人體這個“小宇宙”去順應和和諧那個巨大的天地“大宇宙”。但卻極少有人運用人體這個“小宇宙”去推演、驗證、重塑那個至今讓我們深感無知的天地“大宇宙”。

父母在陰陽交合之前,其父精母血分屬於兩個不同的“小宇宙”,一個小小的卵子其實也是一個內部一片混沌的充滿生機和靈性的世界,只是它還是一個穩定態,此即無極也;一旦父母處於陰陽交合之機,男子神氣先動,而精氣後至;女子神氣後應,而氣血以行,於是排卵,而使精卵結合并運行、著胎;純陰的卵子被一個純陽的精子“鉆”入,於是改變了原生卵子的一片混沌世界的穩定性,此即包含了陰陽的太極也。接下來,十月懷胎之後,一個新的“小宇宙”又誕生了。這就是順則生人,不也是“宇宙”誕生記麼?

道家修道,逆用陰陽,“反者道之動也,逆者道之用也”,非順應科學,而是逆用人體科學,即通過不斷的精化氣,找到一個○,即氣穴;再凝神“鉆”入氣穴,即丹母、圣胎;再圣胎純陽,即氣化神;最後還虛、合道。這就是逆則成仙,不也是宇宙返還之道嗎?人體這個“小宇宙”就是這樣在有生之年,通過自身努力融入天地“大宇宙”,并得以永生的。正是老子及其中國歷代道家的偉大發現。修道者把自己的“三”,即萬物所有的精氣神;變成“二”,即陰陽;再返還到“一”,即包含了陰陽的太極,亦即應用之道;由此“道”再不斷去掉陰質,達到純陽,返還到一片“虛無空間”,即無極、本體之道。這也是道家之所以沿襲母系社會文化傳承,崇尚“柔弱”之陰柔文化的根源。非常道、靜、女,為大小宇宙之本體,常道、動、男,為大小宇宙之應用;其造化在於陰陽交替、天地交泰、日月合朔、動靜相因、男女交媾也。是故陰靜陽動,男動女靜,柔弱勝剛強也。

因此,關於宇宙的誕生,我比較主張“宇宙爆炸”說。我們這個宇宙,在其奇點爆炸之前,是一片混沌的“陰極空間”,偶爾不明原因或者猜想兩個巨大“宇宙”相互“交媾”,從連接“陰極空間”與“陽極空間”的“蟲洞”之中吸入一個負離子。於是“陰極空間”發生氤氳變化,負離子吸入“陰極空間”中原有正離子,“陰極空間”中離子的位置開始發生移動;接著又分離出新的負離子,再吸入正離子,“陰極空間”中的離子加速移動。這種運動變化發展到一個極限,即奇點。於是宇宙爆炸,一個包含著“陰極空間”和“陽極空間”的新宇宙就誕生了。

“小宇宙”之道與“大宇宙”之道的演進竟是如此相同、相通,由此足以證明可以用“小宇宙”推演“大宇宙”的產生、運動變化及發展,乃至自然終極。

我們研究“道”,修道,總要問自己“我從哪裡來,我來干什麼,我到哪裡去”?我比較主張“我從宇宙爆炸(浩劫)中來”;來到這個宇宙要超脫物質世界(暗物質、反物質、暗能量等),能夠自由穿梭於“陰極空間”與“陽極空間”,與天地齊其堅固,與宇宙齊其運行;最終與宇宙同歸而不滅。

如此宇宙觀,可以探討,引入我們進入大道修行。

​(引用和轉載本文,請註明原創作者姓名。)

(陳禾塬原創 識于2018.3.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