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施重庆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十大建议

 bxjw1990 2018-03-21


 

内容摘要:党的十九大制定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必将在我市农村兴起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促进乡村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从文明和谐到乡风文明、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五大转变。要实现我市乡村振兴的目标,需要在十个方面着力,即:做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规划设计,健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进乡村绿色低碳发展,夯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民意基础,培育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实施好乡村文化复兴工程,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打造“永久牌”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创新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强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获得感、辛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但也必须承认,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尚未根本打破,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致使农村人口大量外流,乡村空心化、农民原子化程度日益加剧;农村土地管理与村庄建设规划不到位,或是有规划但滞后,或是不科学,执行不力,土地长期撂荒、闲置,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欠账太多,长期失修,产业发展滞后,集体事业举步维艰;宅基地废弃、空置与低效利用,一户多宅、建新不拆旧、随意建设,脏乱差等现象普遍存在,居住环境差;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完善,现有的利用率不高,设施生锈破坏严重,乡贤断层,乡土文化断裂,传统记忆丧失,伦理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乡村集体资源贫乏,基层组织建设缺位、异化,两委会不是缺位与空巢,就是组成人员严重老化,无心无力履职,一些乡村治理无序混乱;权力寻租、精英捕获,村庄灰色势力觊觎村集体资源和截取国家下乡资源问题存在,不富裕的群体较大,生活水平低。当前乡村存在要么是在漂泊中纠结地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要么是被迫返乡没文化、没技术、没力气年龄大的第一代农民工的窘境,要么是抓紧细化行动方案,出台政策,营造良好环境,迎接那些带着梦想回乡创业的青年精英,助推我市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尽快落地。我市要实施好这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行动计划,必须在以下十个方面着力。

第一,量化行动计划方案。一是市政府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依托各区县摸清全市乡村空间形态、地貌特色、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依据本土性、特色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抓紧完成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做到近期与远期结合,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二是各区县要抓紧量化市委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具体方案和出台的实施路线图,确保乡村振兴方案、具体项目落到实处,尽早普惠人民群众,凝聚士气,坚定乡村振兴的信心。三是渝东南等民族地区尤其要突出民族性的特点,高度重视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

第二,健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各项硬件设施投入力度,补足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形成城乡深度融合与工农互惠的新型城乡关系。二是出台社会要素资源向农业农村倾钭的政策,激发城市资本、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三是用好用活土地“三权”分置的政策,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步伐,实现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乡村振兴引领辐射作用。四是农业职能部门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具有重庆本土特色、差异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等,激活农业发展内生动力,拓展农业增值空间。五是完善和优化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与“乡村优先发展”的农村金融政策体系,支持银行通过加大涉农投入力度、便捷乡村金融服务通道、丰富涉农金融产品、优化乡村信用环境、保障乡村居民获得更多实惠等形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

第三,推进乡村绿色发展。一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引领,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把我市农业绿色低碳生产、耕地轮作休耕、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废旧农膜和包装物回收处理等政策落到乡镇、村组,确定到责任人。二是国土、农业主管部门要依法摸清我市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基本情况,出台严格的管控防治措施,细化奖惩办法。三是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要构建具有重庆风貌特色的田园生态系统、农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绿色发展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着力提升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四是打造一批具有重庆地理标识、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原产地农产品,在全市建设万个绿色菜园、万家绿色厨房、万家绿色餐厅等,提高产出率和安全性。

第四,培育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一是要按照乡村“生态文明+地貌特色”原则,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绿色生态化,结合各区县、乡镇、乡村特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打造“特色品牌”,形成“产地生态、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依托,建成一批个性突出、特色鲜明、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小城镇,发挥综合效益。三是政府各职能部门要联手出台相应配套政策,盘活农房、农地等闲置资源,优先策划包装建设100个乡村地貌特色的田园综合体、100个“共享农庄”,打造100个村落风景区,培育与打造1000个具有乡村地域人文特色、风貌特色小镇与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美丽家园,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生活的宜居家园;成为社会各界人士休闲、旅游、度假、养生的生态乐园,繁荣乡村集体经济,走乡村都市化、农业工业化之路,发挥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第五,实施好乡村文化复兴工程。一是政府要继续加大投入,完善乡村文化等基础设施,推进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升级、农村电影由流动转向固定的放映模式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建设,增加产品服务供给。二是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市文联、作协等要周期性地开展诸如农民书画展、摄影展、文艺汇演、文学创作、体育赛事以及乡村传统节庆活动等,为农民群众搭起展示自我的平台,凝聚人气,增强乡村磁力。三是以伦理、道德、村规民约、风俗习惯为乡村治理重要载体,以乡村“两个文明”建设为重要抓手,直面乡村社会和乡村文化发展的现实,重塑和强化乡村社会规范。四是大力培育乡村文化建设主体,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城市居民选择乡村居住,尤其是吸引文化教育行业退休原籍人士选择乡居生活,催生新型乡贤文化,激活传统乡村文化中的活性因子,引领社会良好风尚。

第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一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养殖,加快调整我市农村产业结构步伐,有条件的地方要提高机械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助推村民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和闲暇生活方式的转变。二是以农村“厕所革命”为推手,布局建设一批垃圾分类处理、污水排灌管控、农村环卫设施建设项目,落实管护人员,斩断农村每个村组环境脏乱差根源,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树立卫生文明新风尚。三是加大环保宣传力度,传播环保知识,不断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培养卫生习惯。四是建立乡村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第七,夯实社会民意基础。一是各级宣传部门、社科联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和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组织编写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宣讲材料,为基层做好宣传工作提供支持。二是各主流新闻媒体要通过开设专刊专栏,利用好客户端,用鲜活的语言组织宣讲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的目的和重要意义,传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的先进典型,让农民有信心、有盼头、有底气,夯实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民意基础。三是是各乡镇和村要联合组织专班,摸准信息,聚焦远在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经商的群体,采取点对点的方式广为宣传本村振兴的设想、项目、具体实施方案等,为那些欲跳回“农门”的青年搭建人生新舞台,积极参与,争当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家乡建设的排头兵。

第八,打造“永久牌”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一是继续在市直和各区县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一批年轻干部驻村担任村第一书记,与村两委干部一道组织实施好本村的振兴行动方案。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培育新时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树先进典型、讲好身边故事、联手职业技术院校做实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强化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打造一支名副其实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行为主体。三是在两委会中留足位置、给足面子等具体措施,为农村经济能人、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头羊”作用。

第九,创新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一是市政府要加快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公共产品服务生产供给机制改革和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创造条件。二是预先设计和优化乡村经济体制,防止区县乡陈旧的经济体制向乡村延伸,严防乡村治理“政府化”的倾向,提高乡村自治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三是打破陈规戒律,建立“城镇居民愿意下乡、能人巧匠心甘回乡、企业乐于助推兴乡”的社会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机制。四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乡村干部遴选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责任追求机制,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中表现特别突出的村两委干部,按照一定考核考试程序充实到乡镇基层政权,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十,强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支撑。一是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守住边界,发挥好在国家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中的组织协调、帮助解决乡村各种困难、提供物质援助的作用,严守不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事项的规矩。二是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千名乡村干部培育工程”,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爱民、亲民、懂经济、善于管理、真抓实干、乐于奉献、立志扎根农村、服务农村、造福农村的乡村干部。三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现行村民委员会等群众组织。高度重视村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培养和选拔,有条件的地方提倡村党组织成员通过民主程序依法进入村民选举委员会,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实行“一肩挑”,强化办事效率。四是提高农民自组织化程度,鼓励农民自愿组成各种社会经济合作组织,使之成为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利益协调的当事人。

 

(本文为西南大学2017年“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重大科研专项阶段性成果,作者王志章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郝立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