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仲琳:封神演义33

 老鄧子 2018-03-21

第九十回子牙捉神荼郁垒

诗曰:

眼有明兮耳有聪,能于千里决雌雄。

神机才动情先泄,密计方行事已空。

轩庙借灵凭鬼使,棋山毓秀仗桃丛。

谁知名载封神榜,难免降魔杵下红。

话说高明、高觉同钦差官往孟津来,行至辕门,传:“旨意下!”旗门官报入中军,袁洪与众将接旨,进中军帐开读,诏曰:


尝闻将者乃三军之司令,系社稷之安危。

将得其人,国有攸赖;苟非其才,祸遂莫测,则国家又何望焉?兹尔元帅袁洪,才兼文武,学冠天人,屡建奇功,真国家之柱石,当代之人龙也!


今特遣大夫陈友解汤羊、御酒、金帛、锦袍,用酬戍外之劳,慰朕当宁之望。尔当克勤克荩,扑灭巨逆,早安边疆,以靖海宇。朕不惜茅土重爵,以待有功。尔其钦哉!特谕。


袁洪谢恩毕,款待天使,又令高明、高觉进见。高明、高觉上帐参谒袁洪,行礼毕,袁洪认得他是棋盘山桃精、柳鬼,高明、高觉也认得袁洪是梅山白猿。彼此大喜,各相温慰,深喜是一气同枝。正是:不是武王洪福天,焉能“七圣”死梅山。

高明、高觉在营中与众将相见,各各致意。

次日,袁洪修谢恩本,打发天使回朝歌,不表。当日,袁洪命高明、高觉二将往周营搦战。二人慨然出营,至周营,大呼曰:“着姜尚来见我!”


哨马报入中军,子牙问左右:“谁去走一遭?”

傍有哪咤曰:“弟子愿往。”子牙许之。

哪咤领令出营,忽见二人步行而来,好凶恶!

怎见得:一个面如蓝靛腮如灯,一个脸似青松口血盆。一个獠牙凸暴如钢剑,一个海下胡须似赤绳。一个方天戟上悬豹尾,一个加钢板斧似车轮。一个棋盘山上称柳鬼,一个得手人间叫高明。正是:神荼郁垒诚如此,要阻周兵闹孟津。


话说哪咤大呼曰:“来者何人?”

高明答曰:“吾乃高明、高觉是也;今奉袁洪将军将令,特来擒拿反叛姜尚耳。你是何人,敢来见我?”


哪咤大喝曰:“好孽畜,敢出大言!”摇手中火尖枪,直取二将。高明、高觉举戟、斧劈面迎来。三将交兵,大战在龙潭虎穴。哪咤早现出三头八臂,祭起乾坤圈,正中高觉顶门上,打得个一派金光,散漫于地。


哪咤复祭九龙神火罩,把高明罩住,用手一拍,即现九条火龙,须臾烧罢。哪咤回营来见子牙,言圈打高觉,罩住高明一事,子牙大喜,不表。


且说高明等二人进营,来见袁洪曰:“姜尚所仗无他,俱倚的是三山五岳门人,故此所在,侥幸成功,不曾遇着我等奥妙之人,莫说是姜尚几个门人,何怕你有通天彻地手段,岂能脱得吾辈之手也!”


众人俱各欢喜。次日,高明、高觉又往周营搦战。哨马报入中军:“启元帅:高明、高觉请元帅答话。”


子牙问哪咤曰:“你昨日回我灭了二将,今日又来,何也?”


哪咤曰:“想必高明二人有潜身小术,请师叔亲临,吾等便知真实。”


子牙传令,六百诸侯齐出,看子牙用兵。高明对弟高觉曰:“哪咤言吾等有潜身小术,俱出来一看吾等真实。”


言未了,只听炮响,见周营大队排开,似盔山甲海,射目光华。子牙乘四不相,来至军前,看见二将相貌凶恶,丑陋不堪,大喝曰:“高明、高觉,不顺天时,敢勉强而阻逆王师,自讨杀身之祸也!”


高明大笑曰:“姜子牙,我知你是昆仑之客,你也不曾会我等这样高人。今日成败定在此举也。”说罢,二将使戟、斧冲杀过来。


这边李靖、杨任二骑冲出,也不答话,四处兵器交加。正是四将赌斗,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四将交锋在孟津,人神仙鬼孰虚真。从来劫运皆天定,纵有奇谋尽堕尘。


话说杨戬在傍,见高明、高觉一派妖气,不是正人,仔细观看,以备不虞。只见杨任取出五火扇来,照高明一搧,只听得“呼”的一声,化一道黑光而去。李靖也祭起黄金塔来,把高觉罩在里面,一时也不见了。


袁洪同众将正在辕门看高明兄弟二人大战周兵,见杨任用五火扇子搧高明,又见李靖用塔罩高觉,忙命吴龙、常昊接战。二将大叫曰:“周将不必回营,吾来也!”


哪咤登风火轮来战吴龙,杨戬使三尖刀敌住常昊,四将大战。袁洪心下自思曰:“今日定要成功,不可错过。”把白马催开,使一条宾铁棍来战子牙。


傍有雷震子、韦护二人截住袁洪相杀。

怎见得,有赞为证,赞曰:凛凛寒风起,森森杀气生。白猿使铁棒,雷震棍更雄。韦护降魔杵,来往势犹凶。舍命安天下,拚生定太平。


话说雷震子展风雷翅,飞在空中,那条棍从顶上打来。韦护祭起降魔杵,此杵岂同小可,如须弥山一般打将下来。袁洪虽是得道白猿,也经不起这一杵,袁洪化白光而去,止将鞍马打得如泥。


杨戬祭哮天犬咬常昊。常昊乃是蛇精,狗也不能伤他。常昊知是仙犬,先借黑气走了。哪咤祭起神火罩,罩住吴龙,吴龙也化青气走了。总是一场虚话。子牙鸣金回营。


杨戬上帐曰:“今日会此一阵,俱为无用。当时弟子别师尊时,师父曾有一言吩咐弟子说:‘若到孟津,谨防梅山七圣阻隘。’教弟子留心。今日观之,奈宝不能成功,俱化青黑之气而走。元帅宜当设计处治,方可成功。若是死战,终是无用。”


子牙曰:“吾自有道理。”

当日至晚,子牙帐中鼓响,众将官上帐听令。

子牙命李靖领柬帖:“你在八卦阵正东上,按震方,画有符印,用桃桩,上用犬血,……如此而行。”又命雷震子领柬帖:“你在正南上,按离方,亦有符印,也用桃桩,上用犬血,……如此而行。”


命哪咤领柬帖:“在正西上,按兑方,也用桃桩,上用犬血,……如此而行。”又命杨任:“在正北上,按坎方,也用桃桩,上用犬血,……如此而行。


杨戬,你可引战,用五雷之法,望桃桩上打下来。韦护,你用瓶盛乌鸡、黑狗血,女人尿屎和匀,装在瓶内,见高明、高觉赶上我阵中,你可将瓶打下,此秽污浊物压住他妖气,自然不能逃走。此一阵可以擒二竖子也。”


众门人听令而去。子牙先出营,布开八卦,暗合九宫,将桃桩钉下。正是:设计要擒桃柳鬼,这场辛苦枉劳神。


子牙安置停当。且说高明听着子牙传令安八卦方位,用乌鸡、黑狗血,钉桃桩拿他兄弟,二人大笑不止:“空费心机!看你怎样捉我二人!”


次日,子牙亲临辕门搦战。

袁洪命高明、高觉出营,大呼曰:“姜子牙,你自称扫荡成汤大元帅。据吾看,你不过一匹夫耳!你既是昆仑之士,理当遣将调兵,共决雌雄,为何钉桃桩,安符印,周围布八卦,按九宫,用门人将乌鸡、黑狗血秽污之物压我二人?吾非鬼魅精邪,岂惧你左道之术也!”


二人道罢,放步摇斧、举戟,直取子牙。

子牙左右有武吉、南宫适二马齐出,急架忙迎。四将交兵,枪刀并举。高明逞精神,如同猛虎;南宫适使气力,一似欢龙。高觉戟剌摆长旛,武吉枪来生杀气。四将酣战。


子牙催四不相,仗剑也来助战。未及数合,便往阵中败走。高明笑曰:“不要走!吾岂惧你安排,吾来也!”


兄弟二人随后赶入阵来。刚入得八卦方位,东有李靖,南有雷震子,西有哪咤,北有杨任,四面发起符印,处处雷鸣;韦护在空中将一瓶秽污之物往下打来,那些鸡犬秽血,溅得满地。高明、高觉化阵青光,早已不见了。


众门人亲自观见,莫知去向。子牙收兵回营,升帐坐下,大怒曰:“岂知今日本营先有奸细私透营内之情,如此何日成功也!将吾机密之事尽被高明知道,此是何说!”


杨戬在傍曰:“师叔在上:料左右将官自在西岐共起义兵,经过三十六路征伐,今进五关,经过数百场大战,苦死多少忠良?今日至此,克成汤只在目下,岂有这样之理。据弟子观之,此二人非是正人,定有些妖气,那光景大不相同。望师叔详察。今弟子往一所在去来,自知虚实。”


子牙曰:“你往那里去?”

杨戬曰:“机不可泄,泄则不能成功也。”

子牙许之。杨戬当晚别子牙去讫。且说高明、高觉来见袁洪,言子牙用八卦阵,将钉桃桩的事说了一遍。袁洪具表往朝歌报捷。高觉听的周营子牙与杨戬共议,杨戬要往一所在去,又听见杨戬不肯说,兄弟二人曰:“凭你怎样寻吾根脚,料你也不能知道!”


二人又大笑一回,不表。

且说杨戬离了周营,借土遁往玉泉山金霞洞来,正是:遁中道术真玄妙,咫尺清风万里程。


话说杨戬来至金霞洞,见洞门紧闭,杨戬洞外敲门。多时,一童子出来,见是师兄,忙问曰:“师兄何来?”


杨戬曰:“烦贤弟通报。”

童子进洞内,见玉鼎真人,启曰:“师兄杨戬在洞府外求见。”


真人起身吩咐曰:“着他进来。”

杨戬来至碧游床前下拜。

真人曰:“你今到此为何?”

杨戬把孟津事说了一遍。

真人曰:“此业障是棋盘山桃精、柳鬼。桃、柳根盘三十里,采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成气有年。今棋盘山有轩辕庙,庙内有泥塑鬼使,名曰千里眼,顺风耳。


二怪托其灵气,目能观看千里,耳能详听千里;千里之外,不能视听也。你可叫姜子牙着人往棋盘山去,将桃、柳根盘掘挖,用火焚尽;将轩辕庙二鬼泥身打碎,以绝其灵气之根。再用一重雾常锁营寨,……如此如此,则二鬼自然绝也。”


杨戬受命,离了玉泉山,复往周营而来。军政官报与子牙,子牙令入中军,问杨戬曰:“此去如何?”


杨戬摇头不语,犹恐泄机。

子牙曰:“你今日为何如此?”

杨戬曰:“弟子今日不敢言,且随弟子行之。”

子牙并依杨戬,不去阻挡。杨戬执定令旗下帐,把后队大红旗二千杆令三军磨旗。又令一千名军士擂鼓鸣锣,恍然有惊天动地之势。子牙见杨戬加此,不如其故。


杨戬方来对子牙曰:“高明、高觉二人乃是棋盘山桃精、柳鬼。他凭托轩辕庙二鬼之灵,名曰千里眼,顺风耳。如今须用旗招展不住,使千里眼不能观看;锣鼓齐鸣,使顺风耳不能听察。请元帅命将往棋盘山,掘挖此根,用火焚之,再令将官去把轩辕庙里二鬼打碎。然后用大雾一重,常锁行营,此怪方能除也。”


子牙听说:“既然如此,吾自有治度。”

子牙令李靖:“领三千人马,速往棋盘山,去挖绝其根。”


又令雷震子:“去打碎泥塑鬼使。”

后人有诗叹之,诗曰:

虎斗深山渊斗龙,高明高觉逞邪踪。

当时不遇仙师指,难灭轩辕二鬼风。

话说子牙安排已定,只等二门人来回令。且说高明、高觉只听得周营中鼓响锣鸣不止,高觉曰:“长兄,你看看怎样?”


高明曰:“一派尽是红旗招展,连眼都愰花了。兄弟,且可听听看。”


高觉曰:“锣鼓齐鸣,把耳朵都震聋了,如何听得见一些儿?”


二人急躁,不表。只见李靖人马去掘桃、柳的根盘,雷震子去打泥塑的鬼使。子牙在帐内望二人回来,方好用计破之。次日,子牙在中军,忽报:“雷震子回来。”


子牙令至中军,问其“打泥鬼如何?”

雷震子曰:“奉令去打碎了二鬼,放火烧了庙宇,以绝其根,恐再为祟。待周王伐纣功成,再重修殿宇未迟。”


子牙大悦,随在帐前令哪咤、武吉在营布起一坛,设下五行方位,当中放一镡,四面八方俱镇压符印,安治停当。只见李靖掘桃、柳鬼根盘已毕,来至中军回话。子牙大喜。正是:李靖掘根方至此,袁洪举意劫周营。


话说子牙在中军共议:“东伯侯还不见来?”

忽报:“三运督粮官郑伦来至。”

子牙令至帐前,郑伦回令毕,交纳粮印。郑伦听得土行孙已死,着实伤悼,不表。且说袁洪在营中自思:”今与周兵屡战,未见输赢,枉费精神,虚费日月。”令左右暗传与常昊、吴龙:“令高明、高觉冲头阵,今夜劫姜尚的营。”


又令:“参军殷破败、雷开为左右救应,殷成秀、鲁仁杰为断后;务要一夜成功。”


众将听令,只等黄昏行事。

话说子牙在中军,忽见一阵风从地而起,卷至帐前。子牙见风色怪异,掐指一算,早知其意。


子牙大喜,传令:“中军帐钉下桃桩,镇压符印,下布地网,上盖天罗,黑雾迷漫中军。令各营俱不可轻动。李靖拒住东方,杨任拒住西方,哪咤拒住南方,雷震子拒住北方,杨戬、韦护在将台左右保护。”


子牙令南宫适、武吉、郑伦、龙须虎等:“各防守武王营寨。”


众将得令而去。

子牙沐浴上台,等候袁洪来劫营寨。诗曰:

子牙妙算世无双,动地惊天势莫当。

二鬼有心施密计,三妖无计展疆场。

遭殃杨任归神去,逃死袁洪免丧亡。

莫说孟津多恶战,连逢劫杀损忠良。

话说袁洪当晚打点人马劫营,大破子牙以成全功。才至二更时分,高明、高觉为头一队,袁洪为二队。鲁仁杰对殷成秀曰:“贤弟,据我愚见,今夜劫营,不但不能取胜,定有败亡之祸。况姜子牙善于用兵,知玄机变化,且门下又多道德之士,此行岂无准备。我和你且在后队,见机而作。”


殷成秀曰:“兄长之言甚善。”

不说他二人各自准备,且说高明、高觉来至周营,点起大炮,响一声喊杀进营来。袁洪同常昊、吴龙从后接应。子牙在将台上披发仗剑,踏罡布斗,霎时四下里风云齐起,这正是子牙借昆仑之妙术,取神荼、郁垒。


不知凶吉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九十一回蟠龙岭烧邬文化

诗曰:

力大排山气吐虹,手拖扒木快如风。

行舟陆地谁堪及,破敌营门孰敢同。

擒虎英名成往事,食牛全气化崆峒。

总来天意归周主,空作蟠龙岭下红。

话说子牙在将台上作法,只见风云四起,黑雾弥漫,上有天罗,下有地网,昏天惨地,罩住了周营。霹雳交加,电光驰骤,火光灼灼,冷气森森,雷响不止,喊声大振。各营内鼓角齐鸣,若天崩地塌之状。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风雾蒙蒙电火烧,雷声响亮镇邪妖。

桃精柳鬼难逃躲,早把封神名姓标。

话说高明、高觉闯进周营,杀进中军,只见鼓声大振,三军吶喊。一声炮响,东有李靖,西有杨任,南有哪咤,北有雷震子,左有杨戬,右有韦护,一齐冲将出来,把高明等围住。


台上有子牙作法。台下四个门人,齐把桃桩震动。上有天罗,下有地网,上下交合。子牙祭起打神鞭打将下来,高明、高觉难逃此难,只打得脑浆迸流。一灵已往封神台去了。


且说袁洪同常昊、吴龙在后面催军,杀进周营,被哪咤等接住大战。此时夤夜交兵,两军混战。韦护祭起降魔仵来打吴龙,吴龙早化青光去了。哪咤也祭起九龙神火罩来罩常昊,常昊化一道青气不见了。


袁洪乃是白猿得道,变化多端,把元神从头上现出。杨任正欲取五火扇搧袁洪,不意袁洪顶上白光中元神手举一棍打来,杨任及至躲时,已是不及,早被袁洪一棍打中顶门,可怜!自穿云关归周,才至孟津,未受封爵而死。后人有诗叹之,诗曰:


自离成汤归紫阳,穿云关下破“瘟㾮”。

孟津尽节身先丧,俱是南柯梦一场。

话说杨任被袁洪打死,两军混战,至天明,子牙鸣金,两下收兵。子牙升帐,点视军将,已知杨任阵亡,着实嗟叹不已。杨戬上帐言曰:“今夜大战,虽然斩了高明、高觉,反折杨任一员大将。


据弟子见袁洪等俱是精灵所化,急切不能成功。大兵阻于此地,何日结局。弟子今往终南山,借了照妖鉴来,照定他的原身,方可擒此妖魅也,不然终无了期。”


子牙许之。杨戬离了周营,借土遁往终南山而来。不多时,早至玉柱洞前,按落遁光,至洞门听候云中子。少时,只见金霞童子出来,杨戬上前稽首曰:“师兄,借烦通报,有杨戬要见师伯。”


童子忙还礼曰:“师兄少待,容吾通报。”

童子进洞对云中子曰:“有杨戬在外面侯见。”

云中子命童子:“着他进来。”

童子出洞云:“师父请见。”

杨戬见云中子,行礼毕,禀曰:“弟子今到此,欲求师伯照妖鉴一用。目今兵至孟津,有几个妖魅阻住周师,不能前进;虽大战数场,法宝难治。因此上奉姜元帅将令,特地至此,拜求师伯。”


云中子曰:“此乃梅山七怪也。只你可以擒获。”

忙取宝鉴付与杨戬。杨戬辞了终南,借土遁径往周营内来见子牙,备言:“此是梅山七怪,明日俟弟子擒他。”


话说袁洪在营中与常昊、吴龙众将议退诸侯之策,殷破败曰:“明日元戎不大杀一场以树威,使天下诸侯知道利害,则彼皆不能善解。与他迁延日月,恐师老军疲,其中有变,那时反为不美。”


袁洪从其言。次日,整顿军马,炮声大振,来至军前。子牙亦带领众诸侯出营,两下列成阵势,袁洪一马当先。子牙谓袁洪曰:“足下不知天命久已归周,而何阻逆王师,令生民涂炭耶?速早归降,不失封侯之位,如若不识时务,悔无及矣。”


袁洪大笑曰:“料尔不过是磻溪一钓叟耳,有何本领,敢出此大言!”


回顾常昊曰:“与吾将姜尚擒了!”

常昊纵马挺枪,飞来直取子牙。傍有杨戬催马舞刀,抵住厮杀。二马往来,刀枪并举,只杀得凛凛寒风,腾腾杀气。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杀气腾腾锁孟津,梅山妖魅乱红尘。

须臾难遁终南鉴,取次摧残作鬼磷。

话说两人大战,未及十五合,常昊拨马便走。杨戬随后赶来,取出照妖鉴来照,原来是条大白蛇。杨戬已知此怪,看他怎样腾挪。只见常昊在马上忽现原身,有一阵怪风卷起,播土扬尘,秋云霭霭,冷气森森,现出一条大蛇。


怎见得?有诗为证:

黑雾漫漫天地遮,身如雪练弄妖邪。

神光闪灼凶顽性,久与梅山是旧家。

话说杨戬看见白蛇隐在黑雾里面来伤杨戬,杨戬摇身一变,化作一条大蜈蚣,身生两翅飞来,钳如利刃。怎见他的模样?有诗为证:


二翅翩翩似片云,黑身黄足气如焚。

双钳竖起挥双剑,先斩顽蛇建首勋。

杨戬变做一条大蜈蚣,飞在白蛇头上,一剪两断。那蛇在地上挺折扭滚。杨戬复了本相,将此蛇斩做数断,发一个五雷诀,只见雷声一响,此怪震作飞灰。袁洪知白蛇已死,大怒,纵马使一根棍,大呼曰:“好杨戬!敢伤吾大将!”


傍有哪咤登风火轮,现三头八臂,使火尖枪,抵住了袁洪。轮马相交,未及数合,哪咤祭起九龙神火罩,将袁洪连人带马罩住。哪咤用手一拍,现出九条火龙,将袁洪盘旋周绕焚烧。


不知袁洪有七十二变玄功,焉能烧的着他,袁洪早借火光去了。吴龙见哪咤施勇,使两口双刀来战哪咤。哪咤翻身复来,接战吴龙。杨戬在傍,忙取照妖鉴照看,原来是一条蜈蚣。杨戬纵马舞刀,双战吴龙。吴龙料战不过,拨马便走。


哪咤登风火轮就赶,杨戬曰:“道兄休赶,让吾来也。”


哪咤听说,便立住了风火轮,让杨戬催马追赶。吴龙见杨戬赶来,即现原形,就马脚下卷起一阵黑雾,罩住自己。怎见得?有诗为证:


黑雾阴风布满天,梅山精怪法无边。

谁知治克难相恕,千岁蜈蚣化罔然。

吴龙见杨戬追赶,即现原形,影在黑雾之中,来伤杨戬。杨戬见此怪飞来,随即摇身一变,化作一只五色雄鸡。怎见得?诗曰:


绿耳金睛五色毛,翅如钢剑嘴如刀。

蜈蚣今遇无穷妙,即丧原身怎脱逃。

杨戬化做一只金鸡,飞入黑雾之中,将蜈蚣一嘴,啄作数断,又除一怪。子牙与众将掌鼓进营,不表。


却说殷破败、雷开与诸将亲自看见今日光景,不觉笑曰:“国家不祥,妖孽方兴,今日我们两员副将,岂知俱是白蛇、蜈蚣成精,来此惑人。此岂是好消息!不若进营与主将商议何如。”


随进营来,见袁洪在中军闷坐,俱至帐前参谒。袁洪见众将来见,也觉没趣,乃对众将曰:“吾就不知常昊、吴龙乃是两个精灵,几乎被他误了大事。”


众将曰:“姜子牙乃昆仑道德之士,麾下又有这三山五岳门人相随,料吾兵不能固守此地,请元帅早定大策,或战,或守,可以预谋,毋令临期掘井,一时何及。眼见我兵微将寡,力敌不能,依不才等愚见,不如退兵,固守城都,设防御之法,以老其师。此‘不战能屈人之兵’者,不知元帅尊意如何?”


袁洪曰:“参军之言差矣!奉命守此地方,则此地为重;今舍此不守,反欲退拒城都,此为‘临门御寇’,未有不败者也。今姜尚虽有辅佐之人,而深入重地,亦不能用武。看吾在此地破敌,吾自有妙策,诸将勿得多言。”


各人下帐。鲁仁杰与殷成秀曰:“方今时势,也都见了,料成汤社稷终属西岐。况今日朝廷不明,妄用妖精为将,安有能成功之理。但我与贤弟受国恩数代,岂可不尽忠于国?然而就死,也须是死在朝歌,见吾辈之忠义;不可枉死于此地,与妖孽同腐朽也。不若乘机讨一差遣,往而不返可也。”


二将议定。忽有总督粮储官上帐来禀袁洪曰:“军中止有五日行粮,不足支用,特启元帅定夺。”


袁洪命军政司修本,往朝歌催粮。

傍有鲁仁杰出而言曰:“末将愿往。”

袁洪许之。鲁仁杰领令,往朝歌去催粮,不表。且说朝歌城来了一个大汉,身高数丈,力能陆地行舟,顿餐只牛,用一根排扒木,姓邬,名文化;揭招贤榜投军。朝廷差官送邬文化至孟津营听用。来至辕门,左右报与袁洪。


袁洪命:“令来。”邬文化同差官至中军,见礼毕,通名站立。袁洪见邬文化一表非俗,恍似金刚一般,撑住半天里,果是惊人。袁洪曰:“将军此来,必怀妙策。今将何计以退周兵?”


邬文化曰:“末将乃一勇鄙夫,奉圣旨赍送元帅帐下调用,听凭指挥。”


袁洪大喜:“将军此来,必定首建大功,何愁姜尚不授首也!”


邬文化次日清晨上帐领令,出营搦战,倒拖排扒木,行至周营,大呼曰:“传与反叛姜尚,早至辕门洗颈受戮!”


话说子牙在中军帐,猛听战鼓声响,抬头观看,见一大汉竖在半里,惊问众将曰:“那里来了一个大汉子?”


众人齐来观看,果是好个大汉子,众皆大惊。正欲寻问,只见军政官报入中军来:“有一大汉,口出大言,请令定夺。”


有龙须虎出曰:“弟子愿往。”

子牙许之,吩咐曰:“你须仔细!”

龙须虎领令出营来。邬文化低头往下一看,大笑不止:“那里来了一个虾精?”


龙须虎抬头看邬文化,怎生凶恶,但见有诗为证,诗曰:


身高数丈体榔头,口似窑门两眼抠。

丈二苍须加散线,尺三草履似行舟。

生成大力排山岳,食尽全牛赛虎彪。

陆地行舟人罕见,蟠龙岭上火光愁。

邬文化大呼曰:“周营中来的是个甚么东西?”

龙须虎大怒,骂曰:“好匹夫!把吾当作甚么东西!吾乃姜元帅第二门徒龙须虎是也。”


邬文化笑曰:“你是一个畜生,全无一些人相,难道也是姜尚门徒!”


龙须虎曰:“村匹夫快通名来,杀你也好上功劳簿。”


邬文化骂曰:“不识好歹业畜!吾乃纣王御前袁元帅麾下威武大将军邬文化是也。你快回去,叫姜尚来受死,饶你一命。”


龙须虎大怒,骂曰:“今奉令特来擒你,尚敢多言!”发手一石打来。邬文化一排扒木打下来,龙须虎闪过,其钉打入土有三四尺深。急自拽起钉扒来,倒被龙须虎夹大腿连腰上打了七八石头。


再转身,又打了五六石头,只打得是下三路。邬文化身大,转身不活,不上一个时辰,被龙须虎连腿带腰打了七八十下,打得邬文化疼痛难当,倒拖着排扒木望正东上走了。龙须虎得胜回营,来见子牙,备言其事。众将俱以为大而无用,子牙也不深究所以,彼此相安不察。


且说邬文化败走二十里,坐在一山崖上,擦腿摸腰,有一个时辰,乃缓缓来至辕门。左右报入中军曰:“启元帅:邬文化在辕门等令。”


袁洪吩咐:“令来。”

邬文化来帐前,参谒袁洪。袁洪责之曰:“你今初会战,便自失利,挫动锋锐,如何不自小心!”


邬文化曰:“元帅放心。末将今夜劫营,管教他片甲不存,上报朝廷,下泄吾恨。”


袁洪曰:“你今夜劫营,吾当助尔。”

邬文化收拾打点,今夜去劫周营。此是子牙军士有难,故有此失。正是:一时不察军情事,断送无辜填孟津。


话说子牙不意邬文化今夜劫营。将至二更时分,成汤营里一声炮响,喊声齐起,邬文化当头,撞进辕门。那是时黑夜,谁人抵敌。冲开七层鹿角,撞翻四方木栅、挡牌,邬文化把排扒木只是撞扫两边。


也是周营军士有难,可怜被他冲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六十万人马在中军呼兄唤弟,觅子寻爷。又有袁洪协同,黑夜中袁洪放出妖气,笼罩住营中,惊动多少大小将官。


子牙听得大汉劫营,急上了四不相,手执杏黄旗,护定身子,只听得杀声大振,心下着忙。又见大汉二目如两盏红灯,众门人各不相顾,只杀得孟津血水成渠。有诗为证,诗曰:


姜帅提兵会列侯,袁洪赌智未能休。

朝歌遣将能摧敌,周寨无谋是自蹂。

军士有灾皆在劫,元戎遇难更何尤。

可惜英雄徒浪死,贤愚无辨丧荒坵。

话说邬文化夤夜劫周营,后有袁洪助战。周将睡熟,被邬文化将排扒木两边乱扫,可怜为国捐躯,名利何在!袁洪骑马,仗妖术冲杀进营,不辨贤愚,尽是些少肩无臂之人,都做了破腹无头之鬼。


武王有四贤保驾奔逃,子牙落荒而走,五七门徒借五遁逃去。只是披坚执锐之士,怎免一场大厄!该绝者难逃天数,有生者躲脱灾殃。


且说邬文化直冲杀至后营,来到粮草堆根前。

此处乃杨戬守护之所,忽听得大汉劫营,姜元帅失利,杨戬急上马看时,见邬文化来得势头凶,欲要迎敌,又顾粮草,心生一个计,且救眼下之厄,忙下马,念念有词,将一草竖立在手,吹口气,叫声:“变!”化了一个大汉,头撑天,脚踏地。


怎见得?有赞为证,赞曰:

头有城门大,二目似披缸。

鼻孔如水桶,门牙扁担长。

胡鬓似竹笋,口内吐金光。

大呼邬文化,与吾战一场!

话说邬文化正尽力冲杀,灯光影里见一大汉,比他更觉长大,大呼曰:“那匹夫慢来!吾来也!”


邬文化抬头看见,吓得魂不附体:“我的爷来了!”倒拖排扒木,回头就走,也不管好歹,只是飞跑。杨戬化身随后赶来一程,正遇袁洪。


杨戬大呼曰:“好妖怪,怎敢如此!”

使开三尖刀,飞奔杀来。袁洪使棍抵住。大战一回,杨戬祭哮天犬时,袁洪看见,化一道白光,脱身回营。


且说孟津众诸侯闻袁洪劫姜元帅的大营,惊起南北二镇诸侯,齐来救应。两下混战,只杀到天明。子牙会集诸门人,寻见武王,收集败残人马,点算损折军兵有二十余万;帐下折了将官三十四员,龙须虎被邬文化排扒木绝其性命。


军士有见龙须虎的头挂在排扒木上,因此报知。子牙闻龙须虎被乱军中杀死,子牙伤悼不已。众诸侯上帐,问武王安。杨戬来见子牙,备言:“邬文化冲杀,是弟子……如此治之,方救得行粮无虞。”


子牙曰:“一时误于检点,故遭此厄,无非是天数耳。”心下郁郁不乐,纳闷中军。


且说袁洪得胜回营,具本往朝歌报捷:“邬文化大胜周兵,尸塞孟津,其水为之不流。”


群臣具贺:“自征伐西岐,从未有此大胜。”

纣王大喜,日日纵乐,全不以周兵为事。

且说杨戬来见子牙曰:“如今先将大汉邬文化治了,然后可破袁洪。”


子牙曰:“须得……如此,方可绝得此人。”

杨戬领令,去到孟津哨探路径。走有六十里,至一所在,地名蟠龙岭。此山弯环如蟠龙之势,中有空阔一条路,两头可以出入。杨戬看罢,心下大喜曰:“此处正好行此计也!”


忙回见子牙,备言:“蟠龙岭地方可以行计。”

子牙听说大喜,在杨戬耳边备说:“……如此如此,可以成功。”


杨戬遂自去了。正是:计烧大将邬文化,须得姜公用此谋。


话说子牙令武吉、南宫适:“领二千人马,往蟠龙岭去埋伏引火之物,中用竹筒引线,暗埋火炮、火箭各项等物,岭上俱用柴薪引火干燥物件,预备停当,只等邬文化来至,便可行之。”


二将领令去讫。话说邬文化得了大功,纣王差官赍袍带、表礼等物奖谕,袁洪、邬文化二将谢恩,打发天使回朝歌,不表。袁洪对邬文化曰:“荷蒙天子恩宠奖谕!邬将军,我等当得尽忠竭力,以报国恩,不负吾辈名扬于天下也。”


邬文化曰:“末将明日使姜尚无备,再杀他个片甲无存,早早奏凯。”


袁洪大喜,设宴庆赏。正谈笑间,探事马报入中军:“启元帅:今有姜子牙与武王在辕门闲看吾营,不知有何原故,请令定夺。”


袁洪听报,即令邬文化:“暗出大营,抄出子牙之后擒之,如探囊取物耳。”


邬文化领令,忙出右营门,撒开大步,拖排扒木,如飞云掣电而来,大呼曰:“姜尚休走!今番吾定擒你成功也。速速下骑受死,免吾费力。”


子牙与武王见邬文化追来,拨转坐骑,望西南而逃。邬文化见子牙、武王落荒而走,放心追来。子牙回顾,诱邬文化曰:“邬将军,你放我君臣回营,得归故国,再不敢有犯边疆,吾群臣感将军洪恩不浅矣!”


邬文化曰:“今番错过,千载难逢。”

拚命赶来,那里肯舍。望前赶了一个时辰。姜子牙与武王是有脚力的,邬文化步行,又当得他是急急追赶,一气赶了五六十里,邬文化气力已乏,立住脚不赶了。子牙回头看时,见邬文化不赶,子牙勒转坐骑,大呼曰:“邬文化,你敢来与吾战三合么?”


邬文化大怒曰:“有何不敢?”

回身又望前赶来。子牙勒转四不相又走,看看赶至蟠龙岭了,子牙君臣进山口去了。邬文化大喜:“姜尚进山,似鱼游釜中,肉在几上!”


随后追进山口。不知邬文化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九十二回杨戩哪吒收七怪

诗曰:

梅山七怪阻周兵,逞异夸能苦战争。

狗宝虽凶谁独死,牛黄纵恶自戕生。

朱贞伏地先无项,杨显纵横后亦薨。

堪笑白猿多惹事,千年道行等闲倾。

话说武吉、南宫适望见子牙引邬文化进山,先让过子牙与武王,用木石迭断前山。只见邬文化赶进山口,不见了子牙、武王,立住了脚,迟疑四望,竟无踪迹。


正欲回身出山,只听得两边炮响,杀声振地,山上用滚木大石迭断山口,军士用火弓、火箭、火炮、干柴等物望山下抛放,只见四下里火起,满谷烟生。怎见得好火,赞曰:


腾腾烈焰,滚滚烟生。一会家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须臾绿树尽沾红,倾刻青山皆带赤。那怕你铜墙铁壁,说甚么海阔河宽。荡着他烁石流金,遇着时枯泉辙涸。风乘火势逞雄威,火借风高拚恶毒。


休说邬文化血肉身躯,就是满山中披毛带角的皆逢其劫。话说邬文化见后面火起,迭断归路,抽身转奔进山来。那山脚下地炮、地雷发作,望上打来。可怜顶天立地大汉,陆地行舟的英雄,只落得顷刻化为灰烬!后人有诗叹之:


夜劫周营立大功,孟津河下逞英雄。

姜公妙算驱杨戬,火化蟠龙一阵风。

话说杨戬、武吉、南宫适见烧死了邬文化,俱回来见姜子牙,备言前事。子牙大喜;又谓杨戬曰:“只是袁洪此怪未除,如之奈何?”


杨戬曰:“此怪乃梅山得道白猿,最是精灵,俟余徐除之。”


子牙曰:“且等东伯侯来至,诸侯方可进兵。”

话说袁洪闻报,知道烧死了邬文化,心中不乐,正独坐纳闷,忽报:“辕门外有一陀头求见。”


袁洪传令:“请来。”

少时,陀头至中军,打稽首曰:“元帅,贫道稽首了。”


袁洪曰:“道者请了。道者从何处来?有何见谕?”


陀头曰:“吾亦在梅山地方居住,与元帅相隔不远,姓朱,名子真。今知元帅为纣王出力,特来助一臂之力。不识元帅肯容纳否?”


袁洪听说大喜,邀请陀头上坐。朱子真再三谦让,就席而坐。傍有参军殷破败、雷开二将听得又是梅山之士,乃相谓叹曰:“此又是常昊、吴龙一党。”


袁洪命治酒管待朱子真。一宵不表。

次日,朱子真提宝剑在手,率左右行至周营,坐名请元帅答话。军政官报入中军,子牙听见有道者,忙传令南北二处诸侯齐出辕门,排开队伍,自己亲率诸众弟子出辕门,列成阵势。


见成汤旗门脚下,来一陀头,怎见得?有赞为证:面如黑漆甚蹊跷,海下髭髯一剪齐。长唇大耳真凶恶,眼露光华扫帚眉。皂服丝绦飘荡荡,浑身冷气侵人肌。梅山猪怪逢杨戬,不久周营现此躯。


话说朱子真步行至前,见子牙簇拥而至。

子牙曰:“道者何人?”

朱子真曰:“吾乃梅山炼气士朱子真是也。”

姜子牙曰:“你不守分安居,来此何干?是自寻死亡也。”


朱子真大笑曰:“成汤相传数十世,尔等世受国恩,无故造反,侵夺关隘,反言天命人心,真是妖言惑众,不忠不孝之夫!吾今日到此,快快下马纳降,各还故土,尚待你等以不死。如有半字不然,那时拿住,定碎尸万段,悔无及矣。”


子牙大骂曰:“无知匹夫!你死在目前,尚不自知,犹自饶舌也!”


朱子真仗剑来取子牙。只见傍有南伯侯麾下副将余忠此人不信道术,使狼牙棒,面如紫枣,三绺长髯,飞马大呼曰:“此功留与我来取!”


子牙见左哨来了余忠,一马当先,也不答话,使开棒夹头就打。朱子真手中剑劈面交还。步马相交,剑棒并举。未及二十合,朱子真转身就走,余忠随后赶来。子牙传令:“擂鼓吶喊,以助军威。”


余忠追来,未及一里之余。朱子真乃是妖魅,足下阴风簇拥,一派寒雾笼罩,故马亦追之不上。


朱子真把身子立住,余忠马看看至近,子真回头,把口一张,一道黑烟喷出,笼罩其身,现出本相,一口把余忠咬了半段,余忠尸骸倒于马下。朱子真复现元身,回奔而来,大呼曰:“姜子牙敢与吾立见雌雄么?”


杨戬在傍,用照妖宝鉴一照,原来是一个大猪。杨戬把马催开,使三尖刀从后面大喝曰:“好业障少来!有吾在此!”使开刀,分顶门砍来。朱子真手中剑急架忙迎。步马相交,刀剑并举。


未及数合,朱子真抽身就走,杨戬随后赶来。朱子真加前,复现原身,将杨戬一口吃去。子牙见杨戬如此,传令回兵进营。朱子真得胜,来见袁洪,袁洪大喜,治酒管待朱子真贺功。正饮之间,忽报:“辕门有一杰士求见。”


袁洪传令:“令来。”

少时,见一人面如傅粉,海下长髯,顶生二角,戴一顶束发冠,至帐下行礼毕,袁洪问曰:“杰士何方人氏?”


其人答曰:“末将姓杨,名显,祖居梅山人氏。”

此杰士乃是羊精也,借“羊”成姓,也是梅山一怪,俱是袁洪一起。只恐傍人看破,故此陆续而来,托姓借名,以掩众人耳目。当日袁洪留在军中,赐坐饮酒。杨显与朱子真各自夸能斗胜,哓哓不休。


殷破败自思:“此又是袁洪等一党妖孽耳!”

默对雷开不语。只见大小将官正饮酒,方到二更时分,听得朱子真腹内有人言曰:“朱道人,你可知道吾是谁?”


朱子真惊得魂不附体,忙问曰:“你是谁?你实在那里?”


杨戬在腹内答曰:“吾乃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徒杨戬是也。今已在你腹内。你只知贪吃血食,不知在梅山吃了多少众生,今日你这业障罪恶贯盈,我把你的肝肠弄一弄!”


把手在他心肝上一揸,朱子真大叫一声:“痛杀我也!”口称:“大仙饶了小畜罢!”


杨戬曰:“你是欲生,欲死?”

朱子真曰:“望大仙慈悲!小畜在梅山也不知费几许辛苦,采天地灵气,吸日月精华,方能修成人形。今不知分量,干犯天威,望乞恕饶,真再生之德也!”


杨戬曰:“你既要全生,你可速现原身,跪伏周营,吾当饶你性命。如不依吾言,我把你的心肝肺腑都摘下你的来!”


朱子真没奈何,有法也无处使,只得苦苦哀告。杨戬大叫曰:“如若迟了,吾就动手!”


朱子真只得随现原形,是一个大猪,愰愰荡荡,走出辕门,就把袁洪急得抓耳挠腮,杨显恼得一天火发,有力也无有用处,只得听之而已。


话说猪精走至周营辕门前跪伏,此时南宫适巡营,刚才四更,巡至辕门,只见一猪伏着,南宫适曰:“此是民间豢养的,怎走至此间来?等到天明,叫原人领去。”


杨戬在猪腹内大呼曰:“南将军,报与姜元帅得知,此是梅山猪怪。今早见阵,是吾钻入他腹里,特来擒伏至此,快请元帅来辕门发落!”


南宫适方悟,知是杨戬变化在他肚里,不觉大喜,忙进营门,至中军外帐,将云板敲响,请元帅升帐议事。内使传与子牙,子牙忙升帐。南宫适上帐启元帅曰:“杨戬收服梅山猪精,已在营门,请元帅发落。”


子牙传令,命众将:“掌上灯球火把出营。”

不一时,一声炮响,子牙率领众诸侯齐出辕门,看时,果是一口大猪,跪伏在地。子牙问曰:“你这业障,没来由,何苦自取杀身之祸!”


杨戬在腹内应曰:“请元帅施行,斩除此怪,以绝后患。”


子牙传令:“命南宫适行刑。”

南宫适手起一刀,将猪头斩落在地。

杨戬借血光而出,现了自己真身。众诸侯无不欣羡。子牙命将猪头挂在辕门号令。俱回营寨,不表。只见袁洪谓杨显曰:“似此露出本相,成何体面!把吾辈在梅山千年道术,一代英名,俱成画饼,岂不愧哉!誓不与姜尚干休!”


杨显曰:“杨戬他恃自己有变化之术,不意朱子真误中奸计,若不复此恨,岂能再立于人世!”


二人正彼此痛恨,忽辕门官报入中军:“启元帅:有天使至,请令定夺。”


袁洪忙出辕门,迎接天使。天使曰:“奉天子敕,命送一贤士至军前听用。”


袁洪接了旨意,打发天使去了,复至中军坐下,命左右:“令来将参谒。”


来将至中军参拜毕,袁洪亦问曰:“将军何名?”

来者答曰:“末将姓戴,名礼,梅山人氏。闻纣王招贤,故不辞千里之远,特来效劳于麾下。”


此怪也是梅山之狗精,恐怕被人识破,故此陆续而来,若为不知耳。袁洪与众将曰:“今目又添一贤士,定然与他决一雌雄。”


随传令:“放炮吶喊。”

三军排队伍出营,请子牙答话。周营军政司报入中军:“启元帅,有袁洪搦战。”


子牙随带诸将出营。见袁洪走马至军前,子牙曰:“袁洪,你不知时务,眼见覆军杀将,天意可知。今纣恶贯盈,人神共怒,谅尔不过区区螳臂,敢与天下诸侯相拒哉!”


袁洪笑曰:“你偶尔得胜,便自矜夸,量你今日断然无生回之理。”


问左右曰:“谁与吾捉此反臣也?”

左有杨显大呼曰:“俟末将擒此反贼!”

子牙看来将白面长须,顶生二角。怎见得?有赞曰:顶上金冠生杀气,柳叶甲挂龙鳞砌。头生双角气峥嵘,白面长须声更细。梅山妖孽号羊精,也至孟津将身毙。从来邪正到头分,何苦身投罗网地。


话说杨显走马摇戟,冲杀过来。

杨戬在旗门下用照妖鉴一照,却是一只羊精。杨戬收鉴,走马舞三尖刀,也不答话,接住厮杀。刀戟并举,杀在虎穴龙潭。二将正战之间,又只见汤营里一将,使两口刀,飞奔前来,大叫曰:“杨兄弟,吾来助尔一臂之力!”


子牙傍有哪咤登风火轮,使开火尖枪迎来。

怎见得此怪?有诗为证:

嘴尖耳大最蹊跷,遍体妖光透九霄。

七怪之中他是首,千年得道一神獒。

话说哪咤用枪阻住,大呼曰:“匹夫慢来!通名来,好记功劳簿。”


来将答曰:“吾乃袁洪副将戴礼是也。”

哪咤使开枪劈胸就刺,戴礼双刀急架相还。轮马相交,刀枪并举,大战在一处。


且说杨戬战杨显有二三十合,杨显拨马便走,杨戬赶来。杨显在马上吐出一道白光,连马罩住,现原身来伤杨戬。杨戬化一只白额斑斓猛虎。杨显见杨戬变了一只猛虎,已克治了他,急欲逃走,被杨戬一刀砍为两段。


杨戬割下羊头,大叫曰:“启元帅:弟子又杀了梅山一怪也!”


戴礼与哪咤正酣战间,戴礼口内吐出一粒红珠,有碗口大小,望哪咤顶门打来。哪咤见势头凶凶,谅不能治伏,只得闪一枪败下阵来。杨戬见哪咤失机,走马大呼曰:“业障不得无礼,吾来也!”使开三尖刀来战戴礼。


二人大战二十余合,戴礼拨马便走,杨戬纵马赶来。戴礼又吐出一粒红珠,现出光华,来伤杨戬。杨戬祭起哮天犬,飞在空中。此犬乃是仙犬,看见此珠,十分凶恶,竟让过他的珠来奔戴礼。


戴礼见仙犬奔来,正欲抽身逃走,早被哮天犬一口咬住,不能挣挫。杨戬手起一刀,挥于马下。有诗为证,诗曰:梅山狗怪逞猖狂,炼宝伤人势莫当。岂意仙犬能伏怪,红尘血染命空亡。


话说杨戬杀了狗怪,掌鼓回营。子牙升帐,见杨戬屡破诸怪,大喜,庆贺杨戬,不表。


且说袁洪回至中军,又见戴礼被戮,现出原形,心下甚是不乐。众将交头接耳,纷纷议论,十分没趣。忽辕门官来报:“启元帅:辕门外有一大将来见。”


袁洪传令:“令来。”

少时,令至帐前,见一人身高一丈六尺,顶上双角,卷嘴,尖耳,金甲,红袍,全身甲冑,十分轩昂,戴紫金冠,近前施礼。袁洪问曰:“将军高姓?大名?”


来将答曰:“末将姓金,双名大升,祖贯梅山人氏。”


此来者又是牛怪,用三尖刀,力大无穷,今来助袁洪,俱是梅山七怪之数。袁洪故问,以遮众人耳目。袁洪乃设酒管待。次日,金大升上了独角兽,提三尖刀,至周营搦战。哨马报入中军:“启元帅,成汤营有一大将请战。”


子牙对众将问曰:“谁见阵走一遭?”

言未毕,傍有郑伦出而言曰:“末将愿往。”

子牙许之。郑伦上了金睛兽,拎降魔杵,出了营门,见对面一将,生的异怪雄伟,郑伦问曰:“来者何人?”


金大升答曰:“吾乃袁洪麾下副将金大升是也。尔是何人?快通名来。”


郑伦答曰:“吾乃总督五军上将军郑伦是也。吾观你异相非人,焉敢阻时雨之师,有逆天之罪!早早归周,共破独夫,以诛无道。如不知机,自取辱身之祸。”


金大升大怒,催开独角兽,使三尖刀砍来。

郑伦手中杵劈面相迎。二兽相交,大战数合。金大升乃是牛怪,腹内炼成一块牛黄,有碗口大小,喷出来,如火电一般。郑伦不及堤防,正中脸上,打伤鼻孔,腮绽唇裂,倒撞下兽去,被金大升手起一刀,挥为两段。可怜!正是:胸中奇术成何用,只落名垂在史篇。


话说金大升斩了郑伦,掌鼓回营。报马报入中军:“启元帅,郑伦被汤营大将金大升所伤,请令定夺。”


子牙闻报,着实伤悼,叹曰:“郑伦屡建大功,自从苏侯归周,一路督粮,有功王室,岂知至此丧于无名下将之手,情实可伤!”


子牙泪下如雨。有诗以吊之,诗曰:

胸中妙术孰能班,岂意遭逢丧此间。

惟有清风常作伴,忠魂依旧返家山。

话说子牙次日令下:“谁为郑伦报恨走一遭?”

傍有杨戬应声答曰:“弟子愿往。”

子牙许之。杨戬随即上马提刀,至成汤营前,坐名要金大升出来答话。少时,见成汤营内炮声响处,只见金大升坐独角兽,来至军前,大呼曰:“来者通名!”


杨戬曰:“吾乃杨戬是也。你就是金大升么?”

大升曰:“然也。”杨戬舞刀直取,金大升手中三尖刀赴面来迎。二将俱是三尖刀,往来冲突,一场大战,有三十余合。杨戬先未曾用照妖鉴照他,不防金大升喷出牛黄,此宝犹如火块飞来。


杨戬见来得太急,化一道金光,往正南而走,金大升随后赶来。大升的独角兽来的快,杨戬忙取照妖鉴出来照时,却原来是个水牛。


杨戬回身,正欲变化食他,忽然前面一阵香风缥渺,异味芳馨,氤氲遍地,有五彩祥云,隐隐中一对黄旛飘荡,当中有一位道姑,跨青鸾而至;傍有女童三四对,应声叫曰:“杨戬早来见娘娘圣驾!”


杨戬听说,乃向前抄手施礼曰:“弟子杨戬参见娘娘。”


那道姑曰:“杨戬,吾非别神,乃女娲娘娘是也。今见成汤数尽,周室当兴,吾特来助你降伏梅山之怪。”


令杨戬立于一傍,乃命青云女童:“将此宝去把那业障牵来。”


青云女童接宝在手,只见金大升足踏阴云,提刀赶来。青云女童上前拦住,大呼曰:“那业障!娘娘圣驾在此,休得无礼!今奉娘娘法旨,特来擒你!”


金大升大怒,将刀往上一举,劈面砍来。

青云女童将伏妖索祭起空中,只见黄巾力士将金大升穿起鼻子来,用铜锤把金大升背脊上打了三匹锤,一声雷响,金大升现出原身,乃是一匹水牛。杨戬向前倒身下拜:“弟子杨戬愿娘娘圣寿无疆!”


女娲曰:“杨戬,你且将牛怪带回周营发落;我还助你收伏白猿精怪也。”


杨戬别了女娲娘娘,把牛牵着回来。

且说子牙在中军,听报到:“杨戬化一道金光往正南上去了。这大将赶去,不知凶吉。”


子牙惊疑不定。哪咤曰:“杨戬自有运用,元帅何必惊疑?”


子牙曰:“方今东伯侯人马未至,况有梅山七怪阻住吾师,使吾心下不能安然。”


言未毕,只见报马来报:“启元帅:杨戬回来。”


子牙令至帐前,问其原故。杨戬把女娲娘娘收伏牛怪之事说了一遍:“今至辕门,请元帅发落。”


子牙传令:“请众诸侯齐至大营门,看吾号令此怪。”


少时,众诸侯齐至辕门。子牙命牵过牛怪,用缚妖索将此怪缚在地下,令南宫适行刑。南宫适手起一刀,将牛头斩下。孟津河八十万人马齐声喝采。子牙命将牛头挂在旗竿上号令,掌鼓回营。


却说袁洪已知梅山众弟兄俱被子牙所灭,欲前而不能进,欲后而不能退,着实无计,事属两难,心下甚是忧疑。不表。只见子牙回营升帐,问杨戬曰:“梅山绝了几怪?”


杨戬屈指一算:“启元帅:已灭了六怪。”

子牙曰:“今日晚传与众诸侯:二更时分齐劫成汤大营。”


又令杨戬:“你可单劫袁洪,取巧降伏此怪,大事可定。”


杨戬答曰:“弟子同哪咤双去建功,更觉易于为力。”


子牙许之,仍将众将分派已定,不表。

却说袁洪在营中与参军殷破败、雷开二将议曰:“今主上命吾等在此守御,此处周兵虽多,能者甚少,况连日朝歌不曾见有救兵,亦不曾见吾捷报,恐天子忧心,深属不便。”


命中军具疏往朝歌,请天子速发援兵前来接应。中军官具表求救。且说子牙亲乘坐骑,时至二更,一声炮响,周兵吶一声喊,齐杀进成汤营里去。正是:黑夜冲营无准备,三军无故受灾殃。


话说南伯侯鄂顺领二百诸侯,一齐奋勇当先。北伯侯崇应鸾冲杀进左营,李靖、韦护、雷震子冲杀进右营,杨戬、哪咤杀入大营,进中军来战袁洪。


且说袁洪听得周将劫营,忙上马,使一根铁棍;方出中军,恰逢杨戬,也不答话,二马相交。只杀得愁云荡荡,惨雾纷纷。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夜劫汤营神鬼惊,喊声齐发鼓锣鸣。

军兵奋勇谁堪敌,将士施威孰敢撄。

破败无心贪恋战,雷开有意奔途程。

梅山七怪从今灭,扫荡妖氛宇宙清。

话说众诸侯齐杀入成汤营里,只杀的尸横绿野,血满成渠,哀声惨切,不堪听闻。只见杨戬大战袁洪,袁洪现出原身,起在半空,将杨戬劈头一棍,打得火星迸出。


杨戬有七十二变,随化一道金光,起在空中,也照袁洪顶上一刀劈将下来。这袁洪也有八九工夫,随刀化一道白气,护住其身。杨戬大喝曰:“梅山猿头,焉敢弄术!拿住你定要剥皮抽筋!”


袁洪大怒曰:“你有多大本领,敢将吾兄弟尽行杀害,我与你势不两立!必擒你碎尸万段,以报其恨!”


他二人各使神通,变化无穷,相生相克,各穷其技,凡人世对象、禽兽,无不变化,尽使其巧,俱不见上下。袁洪暗思:“此时其兵已攻破大营,料不能支,且将他诓上梅山,入吾巢穴,使他不能舒展,那时再擒他不难。”


遂弃了大营,往梅山逃去,不表。

且说众诸侯追杀成汤残败人马,杀到天明,子牙鸣金收兵,众诸侯各自回营。正是:诸侯鞭敲金镫响,子牙全胜进辕门。


话说杨戬见袁洪纵祥光前去,乃弃了马,亦纵步借土遁紧紧追赶。只见袁洪随变一块怪石立在路傍。杨戬正赶,忽然不见了袁洪,即运神光,定睛观看,已知袁洪化为怪石;随即变化一石匠,手执锤钻,上前锤他。


袁洪知他识破,便化阵清风往前去了。如此两家各使神通,看看赶上梅山,忽的又不见了袁洪。杨戬上得梅山,果然好景。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梅山形势路羊肠,古柏乔松两岸傍。

飒飒阴风云雾长,妖魔假此匿行藏。

话说杨戬上了梅山,四面观望一遍,忽听得崖下一声响,窜出千百小猴儿,手执棍棒,齐来乱打杨戬。杨戬见众小猢猴左右乱打,情知不能取胜:“不若脱身下山。”


杨戬化道金光去了。方才转过一坡,只听一派仙乐之音,满地祥云缭绕,又见女娲娘娘驾临。杨戬俯伏山下,叩首曰:“弟子杨戬不知娘娘圣驾降临,有失回避,望娘娘恕罪!”


女娲曰:“你虽是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徒,善会八九变化,不能降伏此怪。吾将此宝授你,可以收伏此恶怪也。”


杨戬叩首拜谢,女娲娘娘自回宫去了。

杨戬将此宝展开看时,心中甚是欢喜。此宝乃“山河社稷图”。杨戬一一依法行之,悬于一大树上。杨戬复上梅山,依旧找寻原路。话说袁洪见杨戬复上梅山,乃大呼曰:“杨戬,你此来是自送死也!”


杨戬大笑曰:“你今日谅无生理!”

使开刀直取袁洪,袁洪也使开棍劈面交还。二人大战一会,杨戬转身就走,袁洪随后赶来。杨戬下了梅山,往前又走,忽见前面一座高山,杨戬径上了山。袁洪随赶上山来。


不知此山乃女娲娘娘赐的“山河社稷图”变化的。袁洪赶上山来,入于圈套,再不能下山。杨戬将身一纵,下了“山河社稷图”,只见袁洪在山上左撺右跳。不知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