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章:攝生雜論——四時之辯

 中阳子 2018-03-21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輾轉往復,循環不已。四時之中的二十四气、七十二候,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地球上萬物的生長化收藏,人類的生長壯老已。

 古代的曆法類的書籍與命理學類等書籍中,將一年二十四節气中的立春定為一年的開始,春季的開始。筆者最近得見古代易家的二十四節气納卦圖,略有所悟,將其與消息卦、五行旺相休囚和十二長生等易學理論結合,來闡釋一年之中的陰陽消長、五行遷正退位以及對養生調理的指導意義,以供參閱考證。


二十四節气的由來


 二十四節气雖然源於黃河流域,但其系統也是逐步完善起來的。古人很早就掌握了“二分二至”這4個重要節气,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用土圭(在平面上豎一根杆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以確定二分二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節气。一年當中土圭在正午時,影子最短的一日為夏至;影子最長的一日為冬至;影子適中的一日為春分秋分;所以古代易家講:夏至是一年陰之始;冬至是一年陽之始;春分秋分陰陽气數各半,(如由冬至——夏至共十一個節气,春分居中,是第六和節气。)此時也是陰陽二氣陽气從陰出陽,從陽入陰之時。後來又掌握了“啟閉”等節气。如《左傳·僖公五年》:“凡分、至、啟、閉必於雲物。”“分”指春分、秋分;“至”指夏至、冬至;“啟”指立春、立夏;“閉”指立秋、立冬。四立的節气名稱至秦代才出現的。二十四節气發展到秦漢時期才形成了系統的概念,西漢成書的《淮南子》中才見到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气名稱。

 一年十二個月,每月二個節气,共二十四節气。每月第一個節气稱節,第二個節稱中(中是每月的第十五日),後人合稱之為節。陽曆每月都有節和中1—6月,每月6日和21日前後是交節日期;7—12月,每月8日和23日前後是交節日期。陰曆則不然,節气和陰曆月份的搭配並不是年年一致的,這是因為節气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不同的視位置而定的(陽曆),與朔望月(陰曆)無關。

 我國春秋戰國時期曾經同時存在過夏曆、殷曆和周曆三種不同的曆法制度。因為三者的主要區別在於歲首(正月)的月建不同,所以又叫“三正”。周曆以冬至所在的建子之月(夏曆的十一月)為歲首,殷曆以建丑之月(夏曆的十二月)為歲首,夏曆以建寅之月(即後世的陰曆正月)為歲首。夏、殷、週三正是春秋戰國時代不同地區所使用的不同曆法制度。漢武帝元封七年(西元前104年)改用太初曆,以建寅之月為歲首。此後大約二千年間,除王莽和魏明帝時曾一度改為殷正、武則天和唐肅宗時曾一度改用周正外,其他朝代全都採用夏正,沿用至今。(古代命理中將第一個節气作為這個月的第一日,如立春,它代表正月(寅月)的第一日,但是這一天不一定是農曆的正月初一。命理中以節劃分月份,而不是用農曆來劃分的。)

 古人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認識到季節的更替和候的變化,對掌握農事季節,發展農業生產,具有十份密切的關係。所以節的劃分充分反映了季節、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

立春(2月3—4日)春季即將開始

雨水2月19—20日)一年中降雨開始

驚蟄3月6—7日)響雷動植物復甦而有生機

春分3月21—22日)春節之中晝夜平分

清明(4月5—6日)溫暖天气清和明朗

穀雨4月20 —21日)降水量大穀物生長

立夏5月5—6日)夏季即將開始

小滿5月21—22日)農作物開始飽滿

芒種6月6—7日)忙種也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6月21—22日)夏天到白天最長夜最短

小暑7月7—8日)初伏前後气溫變熱

大暑7月23—24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8月7—8日)秋季即將開始

處暑8月23—24日)處者終也炎熱即將過去

白露9月8—9日)夜涼而水成露

秋分9月22——23日)秋季之中晝夜平分

寒露10月8—9日)溫低露水涼

霜降10月23 —24日)降霜也

立冬11月7—8日)冬季即將開始

小雪11月22—23日)開始下雪

大雪12月7—8日)降雪量大

冬至12月21 —22日)冬天到來白天短夜間長

小寒1月6—7日)候比較寒冷

大寒1月20—21日)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四立、二分、二至,是用來反映季節的。四立反映了四季即將開始,二分二至從天文學角度來劃分,反映了太陽的高度變化的轉點。

 小暑、大暑、處暑、大寒、小寒,反映气溫的變化。

 雨水、穀雨、大雪、小雪,反映了降水情況,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

 白露、寒露、霜降,表面上反映水汽凝結現象,實際上反映了气溫逐漸降低的過程和強度: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气溫繼續降低,不僅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當氣溫降至0度以下,水汽凝結成霜。

 小滿、芒種,反映了有關作物成熟收穫的情況。

 驚蟄、清明,反映了物候自然現象。尤為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預示著春天即將到來。注:“驚蟄”古代本叫“啟蟄”,漢代避景帝諱,改稱“驚蟄”


八卦與二十四節气


 古代易家用六十四卦中的震、離、兌、坎四卦,在後天八卦的位置,來代表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震主東方,司春;離主南方,司夏;兌主西方,司秋;坎主北方,司冬;此四卦每卦六爻,四卦共二十四爻,以應二十四節气。以下筆者採用羅盤中後天八卦所對應的二十四節,每卦三爻,各主一個節,來闡述八卦與節之間的關係。古有四立、二分、二至為八卦之方的說法。所以四立、二分、二至分別為每卦的初爻。八卦為周天陰陽之循環運行的八等份,統45度,八卦共360度。                                    

     

由上可以看出:

    1、每年的“春生”之時,是由二十四節气中的春分開始的,原因在於:

 1)從天文學角度講:二十四節气是以太陽回歸年週期(太陽在黃道上運行一周的時間—1年)形成的二十四個特定點確立的。太陽是從黃經0度開始沿黃道運行的,運行1度為地球上的一日,每運行15度地球上為一個節气,《淮南子·天文訓》中說“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變”。春分之日,陽光直射在赤道上,這一日太陽從正東升起,此時太陽黃經正為0度。也就是說太陽回歸年週期是確立地球上二十四節气的唯一標準,而這一週期又是從春分之日開始的,所以此時的春之陽气才真正的升發起來。

 2)從易學角度上講:北斗星圍繞北極星旋轉於外,北斗星的斗柄所指的正是太陽在黃道上運行形成的二十四個特定點。古人用易經中的八天干、十二地支、四隅卦來代表這二十四等份,上應二十四節气(時間),下應二十四方位(空間)。子午卯酉四地支上應周天太陽黃經的0度、90度、180度、270度,形成了四個直角,古代易家用此四地支代表正南、正北、正西、正東四個方位。《鹖冠子·環流》中說“綱東指天下皆春,斗綱南指天下皆夏,斗綱西指天下皆秋,斗綱北指天下皆冬”。由此可知,斗柄指向四正方時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開始。

 震卦:五行屬木,生物於東方,納甲卯乙三辰,卯為正東,斗綱指卯,節气正值春分。每日卯時日出,故為四象中之少陽,謂之少陽初升,司春气升發。(《素問·四气調神大論》中說“逆春气,少陽不生,肝氣內變”。)

 艮卦:五行屬土,卦象為山,止也,有界限之意(阻隔),表示陰陽二气運行於此以止為終,舊的結束新的來臨。雖統立春、雨水、驚蟄三節气,但因艮卦屬少陰冬水,主藏,故此時還未算春季生發的開始。

 兩分兩至前的三個節气是四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過度階段。正應了《老子·四十二章》中講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進度過程。

    2、春季為震、巽兩卦,每卦各主三個節气,五行屬木。秋季為兌、乾兩卦,五行屬金。唯夏季與冬季各納一土卦,何也?水火者,虛物也,無形有質,須依土之德以顯其性。水得土潤下,火得土炎上。夏納坤土(濕土)化其火性,冬納艮土(燥土)收其水性,使之不過,以成燥濕相濟中和之美,過度之用。木金者,實物也,有形之質。全賴土藏水火之德以顯其性,冬納艮土(燥土)收其水性以養春木。夏納坤土(濕土)化其火性為金鑄身,以備秋收之用。

    3、春季與夏季、秋季與冬季、五行皆為相生關係,唯夏季與秋季五行為相克關係?

1)為此古人單獨列出一個長夏,長夏五行屬土,來協調夏季與秋季在過度中的相克關係(五行中土為火金通關之用)。

2)五行之中,土居中央(戊己)分於四時(辰戌丑未),行無定處。木制土,金泄土,水耗土,此三行對土皆有所傷。唯火生土,火為土之母,子隨母走,因此在夏季應是火土兩種五行,一年言四季其理在此。


消息卦


張仲景在《傷寒論·傷寒例》中,以一年二十四節气變化來說明陰陽消長的變化規律與四季養生的法則。“十五日得一气,與四時之中,一時有六气,四六名為二十四气。然气候亦有應至仍不至,或有未應至而至者,或有至而太過者,皆成病气。但天動地靜,陰陽鼓擊者,各正一气耳。是以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是故冬至之後,一陽爻生,一陰爻降也;夏至之後,一陽爻下,一陰氣上也。斯則冬至夏至陰陽合也;春秋二分,陰陽離也;陰陽交易,人變病焉。此君子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順天地之剛柔也”。

 筆者承接上文,結合十二消息卦來闡釋一年之中的四季生旺、生化和陰陽消長離合之理。

 消息卦是漢代易家(儒易)從六十四卦中選出的十二個卦,此十二個卦分配於十二個月,各卦之間陰爻陽爻的出入升降規律極強,能充分顯示一年之中天地間陰陽气機消長的規律。十二卦每卦六爻,十二卦共七十二爻,上應七十二候,一候司五日,共三百六十日成一歲。

 消息卦又稱十二辟卦。辟者,開闢也。《爾雅·釋詁》:辟,君也。猶言“主”,有肇端開始之義。(詁:用通行的話解釋古代語言文字。)此十二卦代表了生命乃至宇宙的消長。其中有關節气之劃分,是以中國大陸中原為標準。十二辟卦中,各卦經管一方,就像是諸侯各管一方一樣,所以又稱為諸侯卦或王侯卦。卦圖以中央之圓心為太極。太極以外,乾坤左右並列,六陽六陰,自複至幹六卦為息卦,有生生不息之意。自媾至坤六卦為消卦,動極而靜,有肅殺伏藏之意。故乾坤為消息之母,而消息二字皆言陽气在四時中的盛衰盈虛。如《國語·越語》:“陽至而陰,陰至而陽,日困而還,月盈而匡。”《易傳·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蝕),天地盈虛,與時消息。”zè:太阳偏西)

 《淮南子·天文訓》中說:“夏日至,則陰乘陽,是以萬物就而死;冬日至,則陽乘陰,是以萬物仰而生。所以一陽初升的地雷復卦,應從冬至以後開始主時。(年以冬至為;月以初三為;人以兩歲八個月為)冬至、夏至之“至”,非到來之意,是極限之意,表示事物已到了極限而物極必反。

 太極之中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所以一年之中,一陽初升不是在立春而在隆冬;一陰初降不是在立秋而在盛夏。


大雪、冬至  子月  地雷卦  陽火之始 天運初回

   《彖傳》說:卦,象徵正气恢復暢通,陽剛之气返回,正在運動中順利發展”。《周易程氏傳·卦》中說:“物之始生,其气至微,故多屯艱。……其類漸進而來,則將亨盛”。此卦雷藏地中之象。雷在地下動,在一片陰氣中陽气開始萌芽,徐徐春。天之陽气下降大地後開始復原,故曰陰陽合。至卯月(大壯卦)雷反天宮,故驚蟄有響雷。


立春、雨水  寅月  地天泰卦  下三爻皆陽

    泰卦,上坤下乾,天地逆轉,但反為佳,因天气上升,地氣下降。如上乾下坤,二者將逐漸遠離。只有天地气機相交往來,互成雨澤,才能滋養萬物。《彖傳》說:“泰卦,有小往大來之兆,吉祥,可亨通”。此時天地陰陽之气交合,萬物生長之道暢通。(地氣充滿,才可化生萬物)

注:彖(tuàn)——原意是獸名,相傳它牙齒銳利,能咬斷金屬。《易經》假借為斷語,以斷一卦之大義,附在經文之下。


驚蟄、春分  卯月  雷天大壯卦  陽气益壯  陽德普照

    陽气由下隆盛,使上方陰氣衰微。正气上升,陰氣而退,故曰陰陽離也。上卦為陽為天,下卦為陰為地,地中陽气盛滿,上生一陽爻。(萬物生)此時草木破土而出,生枝發芽,呈現木旺而生的狀態。


立夏、小滿  巳月  卦  陽火之終

    層層推進,展示了天之陽气進展旺盛。《彖傳》說:“乾(天)的元是多麼偉大啊!萬物憑藉他而產生,於是他統率著大自然,雲不斷運行,雨普遍施降,滋養萬物。萬物受雨的滋潤不斷發展變化,壯大成形。天到循行周而復始,春天萬物復甦,天下萬物康寧”。此時天之陽气盛滿,即將降臨大地,恩澤四方。(物極必反,左升右降)


芒種、夏至  午月  天風卦  陰符之始

   《彖傳》說:卦,表示相遇、邂逅,即陰柔遇剛強。天地相交遇,陰陽始交流,天下萬物生長繁盛,故曰陰陽合也。此時天气開始降臨大地,漸漸使萬物長大成形。


立秋、處暑  申月  天地否(pǐ)卦  下三爻皆陰

 與泰卦相反,天气上升,地氣下降,陰陽二气相背離去,於是一切產生錯誤,背道而馳。《彖傳》說:否閉了賢人之道,不利君子占問,得大失小”。此時天地不交感,陰陽不調和,生養之道閉塞不通,萬物不長(成熟)之象。


白露、秋分  酉月  風地觀卦  陰氣益盛

此卦呈現陰的勢力排除陽的勢力,陰氣升而陽气退,故曰陰陽離也。此時天气繼續下臨大地,上卦初爻(四爻)由陽變陰(乾天變巽風)。風本無形,觸物可觀,金藏土中,風行於地(木克土),土虛金出。萬物收穫的季節來臨。


立冬、小雪   亥月  坤卦  陰符之終

   《彖傳》說:“美德至極的大地啊!她順從的承受天的志向,萬物依靠她生長,地體是那麼深厚,能普載萬物,德行廣合無疆,使各類物品因她而亨通成長”。此時天气完全下降於地,天的功能授予大地後才能得以發揮。大地在靜止中儲存生長萬物的能量,預示著地氣即將要蒸騰於天。

 冬至—夏至,陰退陽升;夏至—冬至,陽退陰長。(11月——5月,陰氣消;6月——10月,陽气息。)《素問·脈要精微論》亦云:“冬至四十五日陽气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气微下。此皆是陰陽气機相互轉化的過程。

    上為陽(天),下為陰(地),陰陽合為中(人)。乾坤兩卦屬純陰純陽,各居一方,互不交感,天地不交則萬物不生。夏至冬至陰陽合,气行於中,則寒熱顯矣。夏至五陽爻一陰爻,陽為火,故此時火旺。冬至五陰爻一陽爻,陰屬水,故此時水旺。

 辰(精華盡泄)戌丑未四月卦,是陰陽二气相互交感,由旺至衰、由衰至旺,旺衰轉化的中間過程。(土,在五化中主化,起過度作用)。如戌月山地剝卦,此時天氣下降於地即將終止,上卦二爻(五爻)由酉月風地觀卦的陽爻變為陰爻,表示陽退陰長。其餘三月卦與此同理,故不贅述。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指的是一年之中清陽之气在天地之間的變化規律。清陽主升,所以在四季開始(二分二至)的消息卦中(上卦)可以完全體現這一變化規律:

春分泰卦,4陽2陰——陽气始升     

夏至乾卦,6爻皆陽——陽气長滿

秋分否卦,4陰2陽——陽气始收     

冬至坤卦,6爻皆陰——陽气潛藏(聚斂於地)

 消息卦在魏伯陽(道教內丹家)所著的《周易參同契》一書中也有所論述,但與《易經》中所述有所不同,它的目的在於表明人體在進行呼吸導引中的“周天火侯”。在道家內丹修煉的生命變化圖中,也運用了十二消息卦來論述人體生、長、壯、老、已的生命發展自然規律。(圖略)      

 示了人受物理現象的限制,生命逐漸消耗回歸的過程。陽爻代表生命中生生不息的功能;陰爻代表生命已受到的損害。此表也是消息卦中由陽轉陰,即由乾——坤的運動形式。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講:“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能有子;男子二八腎气盛,天癸至,精氣溢,陰陽和,故能有子”。男16、女14以前皆為先天之命,純陽之體,故用六爻皆陽的乾卦代之。

 先天為體,後天為用。後天八卦以洛書數為卦序,艮卦為少男,其數為八;兌卦為少女其數為七,所以《內經》中男以八為期,女以七為限,用其倍數來劃分人體元由盛至衰的運動變化過程。此後陽爻變陰,變為另一卦—否—觀。至剝卦,男56 “肝气衰筋不能動”,女49“天癸枯竭”(西方稱之為更年期),此時已是生命一陽將盡之期了,至此之後生命一步步走入坤卦(地)——生命的回歸。


五行旺相休囚


    五行的旺相休囚是古代術數中極為重要的基礎理論。邵康節在他的著作《梅花易數》中也有所提及。醫源於易,中醫實際上就是研究人類和大自然關係的一種學說。中醫學將五行學說從易學中借用,溶入自己的理論體系當中,來闡釋人體的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體表與內臟的有機聯繫,以及人體與外界環境的統一協調。中醫四大經典之一的《黃帝內經》 就是以天人相應觀作為立論基礎,全部內容都圍繞這一觀點進行闡述的。如在《素問·金匱真言論》中講: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脅,長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痹厥。《內經》中這段四時影響人體疾病的論述,充分體現了五行學說中的相克關係。《黃帝內經》中講:“人與天地相應”“四時之气更替傷害五臟”。說明了五行之气在四時之中的旺衰變化,對人體會產生相應的影響。而這種變化,完全可以從五行的旺相休囚中表現出來。

    五行周遊於四時,故四時之中,木火土金水無時不有。然由於四時變遷、寒暖濕燥、晝夜長短的不同,五行受天地自然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旺衰起伏的週期性變化。旺者由旺變衰,衰者由衰變旺,循環不已。並且由於五行之間相互生克制化的關係,所以在同一時期中,五行旺衰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五行在十二月份中的當令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所謂當令,就是正當時令的意思。也就是說,五行木火土金水中的任意一行,都在某個特定的時間範圍內,活動力處於最旺盛的狀態。而五行中任意一行與其它四行之間的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關係,則是五行旺相休囚的理論依據。

—當令者為旺。

—我(當令)生者為相,屬於次旺。

—生我(當令)者為休,子累母病,有休養生息之意(拒納)。

—克我(當令)者為囚,有衰落、囚禁之意(反侮)

—(當令)克者為死,處於被克制,毫無生气的狀態(相乘)。(圖略)

   《金匱要略》第一章開篇講:……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補之……”而這裏所講到的四季脾旺,可在《神樞經》上找到釋義,《神樞經》上說:“五行旺相各有時,木火金水四行各旺七十二日,惟土居無所定,乃在四立前各旺一十八日”。(合之亦為七十二日,陰陽造化不偏不倚)

以木為例:

——木在春天處於一種亢盛的狀態。

——火是由木生出來的,相當於太子,所以木旺時,火處於次旺。

——水為木之母,木當令,相當於人已成熟,可以獨立了,“母親”可以安享晚年了。

——木旺,克制它的金就無能為力了,而且由於木的勢力廣大,就把金的活動範圍,牢牢的控制在很小的地區,相當於被囚禁起來了。         

——土被木所克,當木旺時,為了自己的發展,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這就對土造成了相乘。

    古代命理中講:五行任意一行當令與否,是由節气來決定的。(圖略)

 筆者認為:上述所謂的旺,如春季木旺,指的應是木從漸漸旺盛直到衰敗的整個過程。而不是指木在立春以後就旺,旺至立夏前十九日止。這就涉及到了五行中每一行在當令時的進气和退气問題。一行當旺於一季,都要經歷進气——旺盛——退气的這一過程。而這一過程的時間就是《神樞經》中講到的……


五行的遷正退位


   首先介紹一下與其相關的十二長生決。十二長生是反映宇宙萬物生生死死,循環往復,永無休止,以至無窮的自然狀態與規律。它是古代人民樸素的唯物觀。它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五行(事物)由進气—旺盛—衰敗(出生—興旺—衰亡)的這一過程。在這裏筆者只用長生、帝旺、墓庫三者,結合進气退气來說明五行在一年之中的遷正退位的時間。

    1、長生:出生、初長之意。地支寅申巳亥,為木火金水五行生成之始。木長生在亥,火長生在寅,金長生在巳,水長生在申。

    2、帝旺:有當令之意,也有物極之意。四正方為四行帝旺之所在。木帝旺在卯,火帝旺在午,金帝旺在酉,水帝旺在子。

    3、墓:又稱庫。萬物變化結束而藏於庫,猶如人死入墓一樣。辰為水庫,戌為火庫,未為木庫,丑為金庫。

    進气:它是五行之气處於旺之前的一種漸盛的狀態。如木旺(帝旺)生火(太子),但火(太子)此時不當令(沒有繼承王位),雖相生但兼有相克之意,這就是五行之中相生反為克的關係(木多火塞)。當木要休息時,也就是火要當令(繼位)之前,由於“皇帝”要讓位於太子,必會盡心盡力的輔佐他,這時的火(太子)不再受壓制(克),為進气。這時木生火才恢復正常的相生關係。各行進气時間為三十日,也就是各行當令時的前兩個節气開始。

    退气:每年的三、六、九、十二月為土月,又稱四季土。在這四個月開始的十二日以後,也就是四立前十八日,土气最旺。土居中央(戊己)分於四時(辰戌丑未)為四行之墓庫,藏四行之精气,五化中主化,有承載、收藏、化生萬物之德。兩季相交,必有土性發揮其德,才能使其轉化成功。如木生火,木必化土,而木化土的原因是無水生身。立夏前十八日,春季木气開始減退,退至小滿。小滿以後夏季火气漸升(火進气開始,此時木生火已恢復正常)。三十日後—夏至,火處於最旺盛的狀態,此時木為休息。退气是一五行由旺極到下一五行進气的中間狀態。時間為三十三日。(圖略)

釋義:1、各五行的進气時間為三十日,旺盛時間為二十七日,退時間為三十三日。合為一季九十日。

    2、木旺土死:木旺時對土產生了相乘。此“死”字可理解為傷,因為土為四行之庫,藏四行之,當木對土產生相乘時,土可用所藏的水火金三行分散其對自己的克制,以不至於毫無生

    3、立夏前十八日為辰土旺,辰為水庫,收水入庫木無所生,故開始退。這是土反侮木。

    4、雨水節,北斗星的斗柄指寅,為地支五行中木的第一位,在天為無形之,在地為有形之質。故此時木為進。其餘四行同理,故不贅述。

5、土旺水“死”:這種說法只限於辰土旺時,因辰為水庫;

未土旺,未為木庫,此時木對水產生了拒納,古人把這個月從四季中單列出來為長夏,主濕,因為夏季為四象中之太陽,五行屬火,故在此時表現為濕;

戌土旺,戌為火庫,水無火暖身造成火水未濟之象,水的陰寒之性慢慢的顯露出來,此時節為霜降,天氣越來越冷,預示著冬季的到來;丑土旺,丑為金庫,水無生身之母;金又對土產生拒納,造成土乘水的情況,故此時水開始退


《內經》中的“春夏養陽”


   《黃帝內經》是一部極其罕見的養生學巨著,與《易經》、《神農本草經》並列為“上古三墳”。縱觀全書,它涉及地理、養生、哲學、天文學、心理學、季候、風水、曆法、陰陽五行等各個門類。它是中醫理論體系的源泉,是用陰陽五行學說來解釋人體內環境統一性的典範。

   《素問·四气調神大論》中講:“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那麼我們怎樣理解春夏養陽?應該在什麼時間開始呢?結合我們以上所講的知識內容,筆者有以下幾種見解,從不同的角度去確定春夏養陽的時間,以供參考。

    1、春三月共九十日,春分之日正是第四十五日,也是木气旺盛之時。至三月辰土退气後,轉歸化土,以生夏火。春分前木為進气狀態,儲備能量,以待春分後升發之用。因春分前為少陰司冬,主水生木,故木為進气。此時人體外虛內實,可用

法。春分後木气旺盛,把儲備足了的能量宣洩一空,此時人體陽气趨於外部,導致外實內虛,可用補法。

    2、就節气而言,春分以前,動植物復甦而有生機,如樹木的營養藏於根部已待生發一般。人體陰陽二气亦是如此,若此時補充陽气,或冬季陽气藏足者,則會出現補過或造成气機壅塞不通的情況發生,故以疏通為主;春分後,天气轉暖,樹木根部的營養順應天气,向上向外有力的升發。此時人應補充陽气以利升發之用。

 3、對於天气現象雷的產生,張景嶽言:“陰氣凝聚,陽在內而不得出,則奮擊而為雷霆”。《國語·周語上》說:“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之亂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 ,於是有地震”。雷,八卦中震卦也,主東方,司春,位在卯,納甲卯乙三辰。斗柄指甲,節气正值驚蟄,故驚蟄出現響雷。每日卯時日出,也稱少陽(春)初生,少陽之前是少陰(冬),故卯時是前寒後熱,卯又主春分,故春分前後與此同理。此時人體陰陽二气也呈“雷”象:春分前為少陰司冬,主藏,此時人體陰陽二气是“陰氣凝聚,陽在內而不得出。”(量變)表現為陽盛於內,不得以出而化熱,此時應滋陰降熱;如果冬藏陽气足者,則會出現气機壅塞不通而化火,此時應用法。春分後陰陽離也,即大壯卦上卦初爻(四爻)由陰變陽,雷返天宮,故“奮擊而為雷霆”(質變)陽气得以宣洩,雷,卦性動而迅,此時陽气宣洩升發急速,故人體應補充陽气以從天气之勢。

 綜合上述,《內經》中講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應在春分、秋分日以後。因為二分是四季中春生與秋收的開始,秋冬養陰與此同理。


乙酉年丙戌月於綏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