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今年三十多岁了,却还没有找到掌控人生的感觉。”

 昵称27668764 2018-03-21


作者|顾嘉

来源微信|故事书(ID: GFM1983)


“我今年三十多岁了,却还没有找到掌控人生的感觉。”

说这句话的时候,老白幽幽地摸出一颗香烟,慢慢地点燃,深深地吸了一口,过了好久才缓缓地吐出来。他似乎感觉到了我的错愕,随口说了一句——

“今年才抽上的,郁闷的时候来一支。”

老白是我在这个城市里少有的朋友,名校毕业、双硕士学位、国企中层,老婆在当地一家有名的教育机构工作,家里还有两个可爱的宝贝闺女,生活幸福地让人羡慕。

没想到他也会抽闷烟,而且看起来已经郁闷了挺久。

烟雾氤氲,他开始给我讲那个听上去有些乏味却处处充满启示与机锋的人生故事。

01
选择就是合理放弃


“我本来是有机会留在上海,但那意味着我必须放弃小静(也就是他现在的老婆),对我来说这是个选择。”

“毕业即分手”的故事常年上演,他却不信邪,希望能给双方再一次机会,但与此同时他需要付出的代价则是要放弃到手的Offer,和女朋友一起回到家乡工作,去他现在供职的一家大型国企。

大部分时间,他过得都很“滋润”,至少在别人眼中如此。

工作虽然辛苦,但因为素质过硬、能力够强,他在单位发展得还不错,由于在自己的岗位上成绩突出,在公司直接负责一块儿核心业务,也培养了不少得力干将,干得顺心、领导也对他放心。

生活一直按部就班、顺风顺水,车子、房子、儿子都一一实现,尽管是个三线城市,但因为是省会,也有着不错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而且生活成本比起北上广深要实惠很多,至少比起同龄人来说,可以毫无压力地买房。

他自己的业余时间也安排得挺丰富,没结婚之前和几个当地朋友组了个小乐队,时不时还在一间当地有些名气的酒吧驻场表演,也算是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音乐梦;结婚以后,每年都和老婆国内国外到处玩儿,有了孩子更是每周都去周边各种风景如画的农家小镇,不甚悠哉、不甚乐哉。

“这些年你后悔过吗?”我试探性地问了问他。

“后悔谈不上,除了刚来的时候有些失落,慢慢地也就适应了。毕竟这都是自己的选择,也没人逼你。在当时那种情景里,我必须要做出合理的妥协和放弃,否则也不会有今天的生活。”

生活就是这样,给你了一样,往往会拿走另一样。你想要稳定,就大概不会再有刺激;你想要轻松,就大概不会再有奋进;你想要自由,就大概不会再有安全。但通常情况下,你不会什么都有,那是妄念。道理很简单,然而往往会被人们忽视。


02
追寻内心才是高级智慧


 “可我有时还会焦虑,尤其是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说这话的时候,他又眉头紧锁地猛咂了一口烟,“如果有一天,我叫他们追随自己的内心,他们会不会反问我那你自己呢?”

我被这话说愣了,好久才缓过神来。

是啊,我们自己都在教育孩子要勇敢追寻自己的内心,将来找一份自己喜欢的事、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所谓幸福就是如此简单。

可是现实中大部分的人过得拧巴、不自在,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处境困难,而是既不喜欢,又不愿迎合。

可怕的是,当人们正在变得平庸时,他们往往是意识不到的。就像铁达尼号上的乘客,他们认为这艘巨轮无比安全,所以还可以在船上过着精致的生活,一旦出现意外却根本没有逃生的技能。

而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阶层分化几乎是可以预判的,而且往往比我们想象来得更快。你以为的“更高、更快、更强”很可能早就是别人眼中的“矮、挫、蠢”,你以为的“顿悟”很可能早就是别人的“常识”。

社交网络已经将人们按照不同纬度、不同属性进行了大规模的重构和隔离,迅速成长的交通能力正在不断提升人类的移动能力,过去的分层分级方式已经开始迅速瓦解,全新的社会体系又尚未成型。

站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看似选择很多却又无从下手,人们不断被焦虑驱赶,试图通过追求那些外在的东西来获得认可,却发现刺激已经越来越小,到后来几乎麻木。

“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与方法论。”

说这句话的时候,老白的情绪明显稳定了不少,显然已经在这个问题上深思熟虑过很久。

“年龄渐长以后,才发现自己迷上了哲学。以前认为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才发现是更可靠的人生智慧,启发心智,指导行为。”

在这一点上,我们是高度一致的。也正是在哲学领域的思考和碰撞,让我们两个完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陌生人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在我看来,哲学方面的思辨就像是人生路上的点点灯光,在看不清方向的时候,总能让自己更坚定地相信些什么。

价值观给我们的正是方向感,而方法论就像是到达目标的最短路径。好吧,未必是最短,但可能是最适合自己的。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真正决定你命运的是价值观,因为它才会带你走上不同的跑道、到达不同的终点。

如果说价值观是道层面,那么方法论就是术层面。价值观让我们学会如何思考和选择,方法论则是在执行层面不断优化、不断迭代的技术。


03
所谓宁静不过是内心的秩序感


“知道我最欣赏哪种人吗?”他露出狡黠的笑容,我知道这时候接话是多余,让他继续说完,“是那种特别特别平静温和的人。”

这个答案倒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看来这种家伙欣赏的大概都是时代“枭雄”们才对,至少也是那些商业巨鳄、豪门猛士。为什么听上去是这样一个一点儿都不“酷”的答案呢?

他给了我一个有足够说服力的答案:“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如果永远无法摆脱干扰,永远无法让内心充满定见,那注定是三心二意、朝秦暮楚,永远无法获得期望的结果。”

我突然想起《沉思录》中那句话——“所谓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

正如书中所说,宁静更多是一种内心的秩序感。建立这种秩序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太重要、太重要了,甚至可以说是工作、生活中的“底层代码”和“人生算法”。可惜的是,我们往往不以为然。

有句话说得好“做事靠系统,不是靠感觉”,这种系统化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就是秩序感的外在体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人生正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复杂本身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负担:工作中,我们常常忙乱不堪,没有目标感,也没有节奏感;生活里,我们不讲究生活质量,也妄谈生活情调,日子像是自来水管的水流,单一地重复着。这时,我们需要对自己来一场彻底的“大扫除”,不仅是物质世界、还有精神世界,对照自己理想中的样子整理一张“理想生活清单”,将自己回归快速轨道。

人对有秩序的东西天生就有好感,因为它们简单、友好,很少让我们陷入焦虑。

这场对话的结束让我们两个人都如释重负,虽然已经是深夜十二点多,但我们竟然一丝困意都没了。街上刚刚下过雨,潮湿的空气里有一丝腥气,那是泥土苏醒的味道。

冯唐在一本书中写到“绝不在无聊的人和事儿上浪费时间,哪怕一天”,我们分别开着自己的车回家了,两台车里都放着那首听了好多遍的《青春》。

人过三十,青春不再。但在那一刻,我们突然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作者|顾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