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的奥秘

 冬天惠铃 2018-03-21
记我的语文老师

记得小学的时候,我有一篇作文获得满分。

题目叫做《母爱如山》,大概是母亲雨天接我放学的故事,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记得很清楚:

早上妈妈送我上学,我见晴空万里,拒绝拿伞,为下文做铺垫。

6月天暴雨骤起,我滞留学校,看着带雨伞的同学和父母来接的同学一个个离开,我妈妈在打吊瓶不可能来接我,我心理的变化。

妈妈带病冒雨出现给我带来的喜悦,着急只带了一把伞为回家途中互相让伞做铺垫,回家后妈妈的湿衣服与我的干衣服做对比,制造泪点。

妈妈感冒加重,感情升华,抒发“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感慨,提出要及时报恩的观点。

小学的我为什么能写这么好?

因为这都是虚构的,永恒的主题,全看谁的过程逼真,同样的我还写过扶老奶奶过马路、给老爷爷推车,但都没有这篇理想。

因为写这篇之前我刚好看过两篇相关的范文以及一张小广告上关于亲情的高年级的鸡汤名言。在考场上下笔如有神,浑然天成,无缝杂糅。

小小年纪的我就掌握了“写作的奥秘”,在这之后又成功杂糅了几篇文章,在我小小的心里埋下了写作的种子。

后来,我开始如饥似渴地读各种书,读历史、读寓言童话、读小说,希望能获得更多的东西。

但读的越多、似乎越难表达,甚至连扶老奶奶过马路都写不好了,总想上升的社会道德的高度探讨一番。

所以更多的时候还是选择把那篇《母爱如山》修修补补,这样到了初三。

那年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我情窦初开,一件是我认识了一位教学很有经验但性格十分年轻的老师。

记得第一次的作文课,具体什么内容记不太清楚了,大概是关于老师的一篇文章,我在文章里巧妙而精辟的批评了应试教育的弊端,老师专门找到我大加赞赏。

得到首肯后,每次作文,我都不会按常规出牌,总能找到一些刁钻的角度,老师像迷妹一样,每当我写完作文她都会第一个“拜读”,而且总能一击即中那些我的得意之处,然后幽默的指出其中的不足。

后来我的胆子渐渐大了起来,开始写起恋爱的心理活动,当然因为思维太跳脱,也常闹出笑话,一句“豆蔻年华的我们”全班皆知,大家再也不会用错这个成语。

甚至在老师忘了要求诗歌除外的时候,受“非主流”微博风影响的我,真的就写出了一首现代诗,后来老师就刻意的减少作文要求的限制,我记得当时我们班还有很多同学都写出过很有灵性的几笔。

歪才也是才,长满荒草的土地并不能说不肥沃,老师挖掘了我的灵性,教会从生活出发,找到最小最尖锐的点。

何为写作?我感觉和百科对文艺的定义是相同的:对生活的提炼与表达。是你自己的生活,也是你看到的生活,按一定的规则分解,再根据你的需要重新杂糅组合,这就是写作的奥秘。

虽然我写的文章也不好,但我觉得只是比较懒不愿下功夫,而写作这个东西并不深奥,我最讨厌有人故作神秘一本正经甚至以此开课捞钱,教别人一些洗稿的方法。

写作和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相同的,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练习,是对生活的提炼与表达,常写,能写多长写多长,随心而停;常回顾,温故而知心,拆分总结。


后记:最近在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回想起来很多老师的行为就是例题中的反面典型,但也有很多老师循循善诱,回忆着回忆着就仓促写了这篇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