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胖子吃饭也许并不香:新研究发现,肥胖或致味蕾减少25﹪

 汐钰文艺范 2018-03-21


当我们看到电视节目上身材发福的美食家时,常常会羡慕他们能尝遍天下美食。但最新的研究却发现,肥胖的人连品尝美食的能力可能都不及普通人。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肥胖会导致小鼠味蕾减少、味觉下降,并且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所以,为了尝到更鲜美的味道,请控制好你的体重。


来源 | 康奈尔大学、《卫报》等

编译 | 张清越

审校 | 吴非


肥胖一直是世界公共健康界的重要问题之一。在美国,三分之一的人为超重所困扰。一系列并发症都与肥胖有关,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风,甚至癌症。然而,对肥胖的干预却任重道远,即使把肥胖的坏处一一列举出来,人们还是无法拒绝不健康食品。


造成肥胖的因素不胜枚举。我们知道吃得多,自然容易变胖,但这背后的复杂机制仍未被完全揭示。一种盛行的观点是,很多人变胖是因为他们比普通人更难以抵御食物的诱惑。但在康奈尔大学的食物学家Dando看来,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有一个因素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那就是味觉的改变。”



人们喜欢吃好吃的,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多巴胺。当我们吃东西,尤其是高脂肪、高糖的美食时,会增加下丘脑中多巴胺的分泌,进而产生满足感。在过往研究中,科学家发现肥胖人群的对味觉的感知与健康人群是不一样的——体重增长会降低对甜,鲜,咸等一系列味觉的敏感度。因此,肥胖的人需要摄入更多食物,用于补偿被削弱的反馈系统、获得与普通人同等的快感。反之,减肥可以逆转这一味觉减弱现象,说明肥胖与味觉之间的关联具有双向性。


虽然此类味觉减弱现象已经被实验反复论证过,但其背后的机制却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在最新的PLOS Biology期刊上,Dando及其团队为我们揭示了肥胖影响味觉背后的机制。他们发现,肥胖引发的慢性弱炎症反应会减少小鼠舌头上味蕾的数量,从而影响味觉的灵敏度。



肥胖“杀死”味蕾


一个味蕾由约50-100个细胞组成,按功能不同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I型、II型、III型细胞),它们共同协作,感知五种主要味觉(咸、甜、苦、酸和鲜)。味蕾细胞的替换周期很快,平均寿命只有10天。


为了研究肥胖对味蕾的影响,研究者给小鼠投喂了两种不同的饲料:一组是脂肪含量为14%的正常饲料,而另一组则是脂肪含量高达58%的催肥饲料。不出意料,在连续喂食8周后,食用催肥饲料的实验组小鼠体重超出了对照组三分之一有余。而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发现,肥胖小鼠的味蕾也比正常小鼠少了四分之一,虽然单个味蕾的大小以及三种细胞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


通过两种方式喂食后,小鼠的体重变化及体型对比。来源:Dando et al., 2018


味蕾的周期性替换受两种机制控制:一方面是细胞内基因控制的自主凋亡,另一方面是特殊的祖细胞发展出的新味蕾细胞。两者达到平衡,保证味蕾数量的稳定。然而,研究者们在肥胖小鼠体内发现,这两项机制同时发生了改变:味蕾细胞自主凋亡的速率上升了,而祖细胞分化成新味蕾的速率则在下降。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肥胖小鼠的味蕾会比普通小鼠少25%之多。

经过催肥饲料喂养的小鼠(HFD),味蕾数量出现明显下降。来源:Dando et al., 2018


揭示分子机制


为了验证是肥胖导致小鼠味觉下降,还是食物中的脂肪本身杀死了味蕾细胞,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项巧妙的试验:他们选取了具有抗肥胖基因的小鼠,同样投喂高脂肪的催肥饲料。结果,这批小鼠没有出现味蕾减少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味蕾减少的根本原因是体内脂肪组织的堆积


研究团队还揭示了味蕾减少背后的分子机制。我们知道,肥胖一直与慢性弱炎症反应有关。脂肪组织能产生包括TNF-alpha在内的促炎细胞因子(一种细胞之间沟通的信号)。这项研究发现,肥胖组的小鼠味蕾附近TNF-alpha的水平有显著提升。相比之下,不能产生TNF-alpha的转基因小鼠哪怕被投喂高脂肪饲料,也没有出现味蕾减少的现象,只有体重在增加。研究者们在健康苗条的小鼠舌部注射了TNF-alpha之后,也观察到了它们味蕾的减少,虽然这些小鼠的体重还保持着原来的水平。


不能产生TNF-alpha的转基因小鼠虽然体重增加,但味蕾数量没有减少。来源:Dando et al., 20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