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解决调度不同医院资源的难点?广州市白云区医共体深度解析

 动脉网 2020-12-26

分级诊疗是一个“正金字塔”型结构,基层最大,由基层医院解决常见病和慢病;最上面则较小,由三甲医院解决疑难杂症。2017年,广州市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通过与社区580合作搭建医共体平台,让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与白云二院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 

广州市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下简称“白云二院”)地处全国重点镇、广东省重点建设中心镇——白云区江高镇,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急救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白云二院也是广东省首家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的以“溶栓+快速转运”救治策略的中国基层胸痛中心单位,同时还是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2017年10月,广州市卫计委就指定医院进行医共体的项目试点,白云二院成为其首批试点医院。

2018年1月,医共体正式上线试运行。医共体以白云二院为中心,包含2家卫生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另外还包括下辖的18家卫生站,总服务人口约40万人,实现了各级医院之间的上下联动和双向转诊。

白云区医共体的三期工程

据白云二院副院长李宏介绍,白云区医共体项目分三步走。

第一步的核心目标是搭建医联体基础平台。包含家庭医生、远程协助、双向转诊(门诊预约、住院转诊)等项目。覆盖范围包括1家上级医院+2家下级医院(实施范围根据医院需求而定,具体费用和下级医院数量有关)。

截止2017年底,白云二院的家庭医生签约率已经达到了30%,签约居民3万多人。

家庭医生签约的问题,主要是家庭医生的签约人员不够,信息不够通顺。通过医共体的建设,首先可以让家庭医生在统筹协调方面得到帮助;其次是通过信息系统平台,让家庭医生能够及时地把问题传达到上级医院,实现及时沟通。

李院长坦言:“从理论上讲,家庭医生的职能是全科医生,但目前我们还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所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家庭医生可以及时反馈,让专家利用远程会诊帮助家庭医生解决问题。”

第二步的核心是医联体数据中心(电子病历共享)。包括病患统一管理、病历统一管理、远程影像、远程心电,医共体平台与HIS、电子病历、PACS、LIS等系统的对接。

由于白云区的老年人偏多。所以医共体会以老年病、慢性病为核心开展服务。

第三步的核心是医联体资源中心(影像、检验共享)。包括影像转诊、检验转诊,PACS、LIS等系统对接。

过去,由于基层医院很难承担重病任务,因此检验设备时常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通过医联体的形式,基层医院可以将影像、心电上传到医共体平台,由上级医院进行统一诊断阅片。

“有特色的”区县级医共体

现阶段,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呈“倒金字塔”配置。但医疗需求与之恰恰相反,大量医疗需求集中在农村基层,因此呈“正金字塔”。

“正金字塔”需求导致患者看病难,“倒金字塔”分布导致“看病贵”。同时,这种不匹配的供需差异,会不断加剧医保基金穿底的风险。

分级诊疗是一个“正金字塔”型结构,基层最大,由基层医院解决常见病和慢病;最上面则较小,由三甲医院解决疑难杂症。其中,每一家医院都有自己的特色,做的是自己擅长的服务。

白云二院通过与社区580合作搭建医共体平台,让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与白云二院实现信息连接。通过医共体,实现医生资源的协调,实现患者从预防、诊疗到康复的健康医疗闭环。 

李院长表示:“医共体与医联体的差异在于,医联体是由三甲医院牵头,而医共体是由区域性的医院牵头,包括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乡村医务室等。医共体的形式,是最基层、覆盖面最广、最有效的解决看病难的模式。”

并且在他看来,医共体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其制度和机构要有秩序地确定。规模太大,人员和居民数量不匹配,就容易落实不到位。

医共体建设的难点

调度不同医院的资源,是白云区医共体建设的核心难点。对此,白云二院需要将不同医院的人员、设备等资源通过平台进行共享和调度。

“只有通过信息平台,才能够把整个资源调动起来、统筹起来。”,广州市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外联部主任钟维健表示。

作为白云二院医共体项目的医疗质量总监,钟主任主要负责平台建设的调研、数据的收集,以及与医院信息科的对接。

“医院信息科主要负责平台数据的支撑,社区580医共体平台的接入,需要信息科负责平台与HIS、LIS、PACS等系统的对接,这意味着大量的工作。”钟主任称。

过去,医院之间的转诊没有信息化系统进行支撑,因此基层医院只能通过线下开单据的方式拿到上级医院。由于缺乏人员管控和信息流转,上级医院根本不清楚该患者是否会真正转诊到医院。

在与社区580合作后,利用其转诊系统,医院可以对整个转诊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让患者的每一次转诊、住院的花费,都能有清晰的系统记录。

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2017年10月,白云二院成立了一支由党政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等人员组成的医改办公室团队。

为了保证调度的合理性,医改办公室首先对各个医疗机构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定位。

李院长认为“医共体实现了各级医疗机构成本的降低,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医院的成本,二是患者的成本。”

医院信息共享之后,可以实现一些大型检查结果的互认。医共体内的基层医院,不用再配备CT、MRI、彩超等价格高昂的设备,节省了一大笔维护成本,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患者方面,通过信息系统远程会诊,让患者可以留在本地治疗,从而节省诊疗费用。

除此之外,双向转诊渠道是否畅通,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对此,需要利用医共体平台将医疗机构进行连接,让各级医院了解患者类别和数量,以及病床是否有剩余等情况,为转诊提供正确的信息反馈。

其次是转诊制度的建立,医共体中各级医院患者的转诊和住院,都需要白云二院的医改办公室进行协调。

做到了以上这几点,就能保证信息的通畅。

另外,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较差,基层医生对于信息建设掌握的能力较低,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对此,白云二院的改进的办法是:医院指派医务人员联合社区580的工作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一方面对机构进行培训,一方面让信息化界面更加简洁,降低基层医务人员的操作难度。

在医共体项目中,信息化首先解决的是数据互联互通的问题,下一步,则是数据的分析。

当医共体运作成熟后,期间所产生的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家庭医生签约、居民满意度等数据,将对医院下一步的整体决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过去,白云二院对患者满意度的了解大部分局限在医院内,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站直接了解居民的满意度几乎没有。

因此,钟主任希望后续社区580能推出点赞和第三方调研的功能,帮助医院收集该类数据。

多方获益的前提

谈到医共体建设的积极性时,李院长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要让基层医院愿意参与医共体项目,首先要让大家成为利益共同体。

让各级医院的潜能发挥出来,通过转诊环节,让大家产生效益。有效益、有收获,医院和医生就会愿意参与。

第二是患者。通过医共体平台,能够让患者就近解决诊疗问题,获得上级下沉的医疗服务,从而实现价值。

第三是制度。分级诊疗能否与医保支付相结合,也是关键。如果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报销比例很高,那么基层医疗机构和居民也愿意积极参与。当然,政策的支撑是前提。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

文|郝雪阳

微信|wxh-666-666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后台发送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好文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近期推荐

 “大部制”改革,内行“履新”,医疗监管风往哪吹?

 动脉网开启会员入会折扣季!2018年蛋壳研究院的会员免费报告规划出炉

 凯撒医疗6年投资逻辑梳理:偏好器械革新和保险领域,27家被投企业中4家IPO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