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甘、淡,性寒。 归肾、膀胱经。 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1、《金匮要略》:泽泻、白术。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眩冒者;亦治水泻小便短少者。 2、《伤寒论》:与茯苓、猪苓、桂枝等配用,如五苓散可治疗水湿停蓄之小便不利,水肿。 3、《丹溪心法》:与厚朴、苍术、陈皮等配伍,如胃苓汤可治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 6~10g。 肾虚滑精、无湿热者禁服。 1、《本草衍义》:其供尤长于行水。 2、《本草汇言》:利水之主药。利水,人皆知之矣;丹溪又谓能利膀胱、包络之火,膀胱包络有火,病癃闭结胀者,火泻则水行,行水则火降矣,水火二义,并行不悖。 3、《本草通玄》:相火妄动而遗泄者,得泽泻清之而精自藏气虚下陷而精滑者,得泽泻降之而精愈滑矣。 4、《药品化义》:除湿热,通淋浊,分消痞满,透三焦蓄热停水,此为利水第一良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