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文章读懂「小儿指纹脉法」的形成与应用

 最爱大长腿 2018-03-22

导读:小儿形气未充,形体稚嫩,其诊脉方式与成人大不相同。今天一起来看看小儿指纹脉法的历史发展与临床应用吧~



中医的诊脉治病,原有大方脉、小方脉之说。自宋代太医局,延至元、明、清太医院均有此项设置,统称大小方脉十三科,小方脉即是指专为小儿诊治病证的专科。


既称小方脉、也就相应地有不同于成人的诊断与治病方法,诊看三关指纹即是其中之一。



三关即风、气、命,以标其纹所至而衡量疾病之轻、重、危的程度,亦称虎口三关,指大拇指与食指开口处,观看自虎口至食指的纹脉。


以此为诊的年龄不一,有自出生至3岁,也有至5岁的,大抵5岁以上即可诊脉,14岁同于成人的诊脉者为多。



1



早在晋时王叔和《脉诀》中提出平脉无病,如「小儿乳后辄呕逆,更兼脉乱无忧虑」,同时也提出「弦急之时被气缠,脉缓即是不消乳。紧数细快亦少苦,虚濡邪气惊风助。痢下宣肠急痛时,浮大之脉归泉路」等脉证和主病的轻重。


及至儿科的专著《小儿药证直诀》中所列病脉就更为深入而具体,如:脉弦急,气不和;脉沉缓,伤食;脉促急,虚惊;脉浮为风;脉沉细为冷;脉乱不治。


这些病脉,则为医者所易于掌握其要领。


许叔微《本事方》中指出以一指诊脉:「候小儿脉,当以大指按三部,一息六七至为平和,十至为发热,五至为内寒,脉紧为风痫,沉缓为伤食,促急为虚惊,弦急为气不和,沉细为冷,浮为风,大小不匀为恶候。」


此种诊脉方法,又称作一指定三关(寸关尺),在京的老医生也曾有人使用。


其一息六七至为平脉,后世多以五至为常脉,在婴儿脉至六数,亦当属于常脉。因元时朱震亨提出:小儿一岁以上可以看脉,以六至为平和,七八至为数为实热,三四至者为迟为虚弱。


对辨三关手筋脉,提出婴儿生下一月至三岁,若有疾患,须看虎口脉,次指表节为命关,次气关,次风关。古人所谓「初得风关病犹可,传入气关定难活」是也。


在当时还分男看左手食指,女看右手食指。实际两手指纹都应察看,不应拘于旧说。



2



《全幼心鉴》云:「小儿一岁以前,看虎口食指寅、卯、辰三关以验其病。脉纹从寅关起不至卯关者,易治;若连卯关者难治;若寅侵卯卯侵过辰者,十不救一」,这是以后所说的「射指射甲命难痊」


并提出指纹的颜色:「其脉纹见有五色,如因惊必青,泻痢必紫,当以类而推之」,而其他色所主之病尚未明确。


朱震亨除提出纹色之外,进一步指出纹的形态所示之病,如三关青,四足惊;三关黑,水惊;三关紫白,人捧抱惊。



3



在形态方面,风关青如鱼刺,易治,是初惊候,黑色难治;气关青如鱼刺,主疳劳身热,易治;命关青如鱼刺,主虚风邪传脾,难治;风关青黑如悬针,主水惊;气关有此,主疳兼肺脏积热;命关有此五色,皆是死证不治。


尚有风关如水字,主膈上有痰,气关主惊入肺,命关主惊风疳证夹极惊候。


风关如乙字,主肝脏惊风,易治;在气关主急惊风;在命关青黑色,主慢脾风,难治。


风关如曲虫,主疳病积聚胸前;在气关主大肠积秽;在命关,主心病传肝,难治。


风关如环,主肝脏疳热有积聚;在气关,主疳入胃;在命关其疳难治。


若有乱纹,止在风气二关,尚犹可治;若在命关通度,则难治矣。


其他尚有:脉纹曲向里,脉纹曲向外,脉纹左斜向右,脉纹右斜向左,双钩,三曲如出,两曲如勾草。这些都给后来指纹诊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幼幼集成》以及清时太医院编纂的《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中的指纹歌诀,内容较为全面,皆属实用的指纹诊断方法,更易于背诵记忆和运用。



4



察看指纹是小方脉诊断的特色,但更多的是考虑其生理和病理的特点。


如元代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说: 「为医之道,大方脉为难,活幼尤难。以其脏腑脆嫩,皮骨软弱,血气未盛,经络如丝,脉息如毫,易虚易实,易冷易热;兼之口不能言,手不能指,疾痛之莫知。非观形察色,听声切脉,究其病源,详其阴阳表里虚实而能疗之者,盖亦寡矣。」


明代方贤在《奇效良方》中说:「小儿虽受阴阳二气成其形,气尚未周,何言有脉,直至变蒸候尽,阴阳气足,方可看脉。」


至明时,万全在《片玉心书》中的察看指纹法较为实用,他认为当时诊小儿脉以看指纹为主:「令人专看虎口纹,风关气关命关分。风关病轻气关重,命关若过死将临,青惊红热黑势恶,直轻斜曲重看云。」


在《水镜诀》中提出的指纹颜色与形态,如弓反里形、弓反外形、长珠形、来蛇形、去蛇形、针形、水字形等大体上为《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所吸取。


如「去蛇吐泻来蛇疳,弓里感冒外痰热」等指纹诊法的歌括,为当时及其后的小方脉医所运用。


因清代考取医生时以《医宗金鉴》为蓝本,故《医宗金鉴》为必读之书。



5



指纹在儿科诊断中尚有其实际临床指导意义,但此法渐为人所忽视。因其宜于彰而用之,不至于湮没,今从临床实践中有益者述之。


从颜色而论病者,如紫热红伤寒,青主惊风,白色疳,青色多危;


指纹紫红多属滞热,红而不紫,多为感受外邪;


青色除主惊与风搐之外,多见于脘疼、腹痛、虫痛等各种疼痛,如青兼褐色,多为危重之疾,在咳喘肺炎中亦属多见。


白色实即不红之谓,疳证为营养吸收匮乏,兼之贫血。


此等纹色皆可验之于临床。


至于指纹的隐显,亦可说明病情的进退。如某些病人虽无大病,而体质较弱,其指纹久而不退,亦可有病而纹不太显。但大多数治疗之后,正气恢复,其纹则隐。


至于纹形,实践中常见的弓反内与弓反外形,常于感冒咳嗽有痰中出现。


去蛇吐泻来蛇疳的纹形,其纹下粗上细,确主见呕吐或腹泻,因疳证大多为脾胃消化不良、经常腹胀作泻。


其鱼骨形,大多见于伤食。


其纹除拇指外,余四指第二节中皆有红纹如水字形,此多因脾胃消化功能减弱,吸收饮食的精微不佳,不得充养肌肤而消瘦,营卫虚弱,抗御病邪能力不强,现谓之免疫功能低下而易于感受外邪,时久而导致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如此患儿临床比比皆是。


但欲知其脏腑脾胃运化功能之强弱者,除望诊外,尚须视其指纹,方能窥见脏腑,洞察病情而无所遁,岂是是可有可无之理。



注:本文选摘自《儿科专家宋祚民》,宋瑾、刘晨涛整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2年10月。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