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篇 屡用屡效方—夺痒散

 山东中医竹林 2018-03-22


导读:

徐书老师说:“学生,第一个是多下功夫,多拜师,多临床,另外应该有更多好的中医能够胸怀宽广,把自己的经验能够无偿传递下去,这样中医才能代代相传。未来的中医,靠年轻的一代,年轻的一代要把握好机会,狠下功夫。我认为未来中医前景是非常宽广。”

2015年,徐书老师倾其30年临床经验所著的皮外科的《杏林碎金录》,两年再版了三次,在国内影响非常大。

2017年,徐书老师写了40多万字,共写了五本书,皆是其经验集,包含了对经典的理解,对药的理解,2018年元月《徐书专病特效方》问世,在中医药界反响热烈。

2018年,无锡徐氏中医药研究所将开辟读书会的栏目,将《杏林碎金录》提供线上阅读,欢迎中医爱好者,中医学子等广大中医界人士阅读、分享、交流。您阅读后的感悟、留言,可能会得到徐书老师亲自回复哦!


 

第一篇  屡用屡效方


夺痒散主各类皮肤瘙痒

夺痒散

组成:川椒30g,滑石30g,冰片3g。

功效:清热解毒,match收湿止痒。

用法:上三味碾成极细末,绢布包,在痒的皮肤表面外擦,一次数分钟,一日一次。近年来余对此方进行了改进,在原方基础上加上氧化锌粉、苯海拉明片,使原方止痒效果更强,因此更名为五味夺痒散。

主治:皮肤各类瘙痒如痱子、湿疹、皮肤瘙痒症等。


子又称“热痱”,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常见的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生于暑热夏季大汗之后,中医认为系由湿郁腠理、热蕴肌肤,肌腠不得发泄所致。余常用此方治疗,常常药到病除。

考辨:川椒性辛温,是皮肤瘙痒和疼痛的特效药。在《医级》中云:”治妇人阴痒不可忍,非以热汤泡洗不能已也”。

我们经常看到带有椒目的处方,这与川椒有什么区别?川椒来源于芸香科花椒的果皮,别名红椒、大红袍、外观呈紫红色或棕红色,川椒的种子叫椒目,很多药房把二者混用,这是不符合药典要求的。二者的功效也有区别;椒目苦、辛有小毒。《本草从新》云:“专行水道,不行谷道。消水蛊,除胀定喘。”本品以利水消肿、祛痰平喘见长,治疗痰饮病引起的咳嗽、气喘,伴清稀痰者,余常用小青龙汤加椒目来治疗,临床可见很好的疗效。川椒以止痛、止痒见长,临床多用来治疗蛔虫腹痛、脾胃虚寒冷痛,呕吐泄泻、牙龈疼痛、阴痒带下、湿疹、皮肤瘙痒,川椒煎水外洗对关节疼痛有佳效。

滑石性甘、淡、寒。内服能解肌行表,统治表里及三焦,热满烦渴皆效;外用清热、收湿、敛疮。

冰片性辛、苦、微寒。外用不仅能止痛而且止痒效果极佳。古代书中经常看到梅片,在验方中经常出现,那与冰片有什么区别?二者功效相比,梅片更强,另外颜色不同,冰片是无色的,梅片带淡红色;气味也不同,梅片没有冰片刺鼻,梅片晶体比较大,味浓,外观似梅花故称之为梅片,梅片是上等的冰片。如果能买到梅片,以梅片最佳,可惜现在药房无梅片。三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收湿止痒之功。


发现之旅

此方来源于四五十年代。尚义堂记《痘科選錄》,此书系手抄本,来源于民间老中医之手,是治疗痘疮的专书。余开始没有重视书中的秘验方,后来发现本书有很多配伍精妙的好方,夺痒散即是其中的一个,原方治疗痘疮后期皮肤瘙痒,余试用于临床治疗湿疹、皮肤瘙痒、痱子有佳效。


临床用方心得

《内经》云:“风者,百病之始也”;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瘙痒一般是由风湿热毒引起,但以风邪与寒 、湿、热、火、毒邪相互为奸。“风淫与内,治之辛凉”。此方就是根据这个理论来配伍出来的。临床中只要见皮肤红斑、丘疹、抓痕、皮肤增厚等皮肤病伴有瘙痒者皆可应用。对于湿疹流水,可以中药外洗后,用干粉撒之,若干性皮肤可以用散剂和甘油制成膏剂外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