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区:越来越宽的分销直销路子,越来越不依赖于「独家」旅行社

 昵称53505294 2018-03-22


旅行社的表情,曾是景区的晴雨表。

一个有流量,一个有景致,一个招揽收客,一个当地待客。

但随着团队游减少自由行比重逐年增多、互联网基础设施逐年完善,天平也逐渐失衡。景区作为资源方,越来越不受制于旅行社。


一、越来越多的自由行

上世纪,旅游是件难度系数高且相对奢侈的事情。人们习惯于将自己交给旅行社妥妥安排: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如果再是由企业定期组织的出游,那就更好不过了。

旅游在物质生活并不丰富的当年,常常与大巴车、导游、凌晨赶路等词联系在一起。

不过数十年,呼朋唤友携家带口的自由行比重逐年攀升。

旅游在人们奔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今天,又与私家车、三五成群、说走就走等词联系在了一起,自由度越来越高。

游客的流动,由从旅行社到景区,转向了直接到景区。


二、越来越多的销售渠道

知名度不够,旅行社来凑。

早期,如果不是自带光环的名山大川,景区大多靠的是足够优惠的票价给到旅行社、旅行社带天南地北的观光团来,如此起家,销售渠道单一、粗暴,有效。

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OTA如雨后春笋,捅破了横亘在景区与游客之间空间上的的壁垒。

除此之外,中大型景区目前也都有了直销平台:自家的微信公众号、自家的淘宝旗舰店、自家的官方网站,直销平台卖出去的票钱也都直接进入了自家的移动支付账号。

游客的流动,由从旅行社到景区,发展到从线上到景区。


三、越来越方便的代理商管理

景区带动周边,周边促进景区。

一个小岛上有300家渔家乐,一个远郊风景区当地有200家农家乐,他们就像景区的触角,直达周边游玩的游客。

渔/农家乐们餐桌上杵一个景区门票购票的二维码,再加上些许折扣,游客也乐得随手买票,还觉得不虚此行。

游客凭取票凭证到景区兑换门票或者电子票直接入园,与此同时,景区的收入、农家乐的分成也都分别到账。

游客的流动,由从旅行社到景区,发展到从周边到景区。


李老板经营着一家北京的旅行社,说到行当内,大家看体量比的是手里头的景区「独家」(意为由该旅行社独家代理某景区门票),他今年拿到的,已经不足20家了,还净是些偏远或者初级景区。

以前景区门票一年能卖多少,旅行社说了算,现在景区一年门票能卖多少,旅行社也说不准了,旅行社越来越只能看天吃饭。

除非关系很铁的旅行社,能见到景区会计,已经算不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